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28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多带着炭,到时候炒些羊肉臊子,水开以后,放入臊子、米饭,略煮开,就是羊肉粥,又暖和,又饱腹。”

  温暖的手,是好字的关键。

  众人没什么意见,反正她做什么都好吃,人又聪慧爱琢磨一口吃的。

  *

  隔日便是覆试。

  覆试和正试一样严格,题目也是一样,直到圈出名次,江陵县小,一次覆试就够了,听说大县,三回五回都不稀奇。

  考试也要难些,但总归是县试,科考第一步,基础题多些,对学识扎实的人来说,并不困难。

  特别对于小白圭来说,有心学支柱林修然的教导,有现代思维的赵云惜影响,他视野开阔,心胸洪广,自身又有才气。

  县试这种低端局,他虽然抱着“苍鹰博兔”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心中并不紧张。

  用娘教的话就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路答题过关,他的心态特别稳。

  果然,又隔三日。

  终榜出。

  有了正试经验,覆试的门路,大家就摸得很清楚了,到了日子就蹲放榜。

  未到辰时,几人又怀着殷切期盼,来到告示栏,等着衙役举红榜而出。

  “来了来了!”

  “让让让!让我们少爷先看!”

  几人立在不远处的高台上,静静地望过来,榜首张家台张白圭,众人皆知他必中,顾不得道喜,连忙往下看,第二是叶珣!他俩好像都没悬念。

  又开始找剩下三人,在中间找到了林子境,他年岁到底长些,他松了口气,没敢笑,接着往下找。

  他们五个是熟人,都中了才好,若有人滑铁卢,还真不敢笑。

  紧接着是赵淙吊尾车,最后一名。

  而林子垣榜上无名。

  他惊讶地瞪大眼睛,挠了挠脸颊,瞬间神清气爽道:“那我不用操心后面两项考试了,爽!”

  他今年才十五,放在人群中,嫩的能掐出水来,他慌个大蛋。

  “呜呼~你们四个都中了,掏钱掏钱!我要去买醉!我要去弥补我受伤的心灵!”他眉飞色舞,丝毫不见痛楚之色。

  四人仔细辨别着他的神色,见他确实不在意,这才如释重负地笑了。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四人这才敢恭贺出声。

  县试录取二十人,独林家占了四人,众人都惊叹不已,对林家私塾的推崇更进一步。

  “榜首和榜二全是林家学生?”

  “是的,那张白圭五岁入学,叶珣十二岁入学,大家都知道。”

  “他家教得这样好……”

  这话一出,彼此心里都有了成算。

  此时,衙役要去各处报喜,林修然乐呵呵道:“快回快回!你们阖家出动,等会儿人家找不到人。”

  赵云惜抿嘴笑了笑,她俯身作揖,声音温柔又坚定:“多谢夫子多年教导。”

  如今八年过去,他须发皆白,老态尽显,仍有当初斯文俊秀美老年的英挺模样。

  多年相处,是师亦是父。

  林修然欣慰地拍拍她的肩膀,沉声道:“难为你了。”

  他知道云娘并非凡夫俗子,胸有沟壑,气势不凡,然而生为女子,却毫无施展机会。

  他懂她的压抑和痛处。

  宛若心学式微,可先生已逝,心学当立,尚有起势可能,女子却再无机会。

  赵云惜并不多言,只默默鞠躬作揖。

  张镇、李春容、赵屠户、刘氏、赵淙挤上马车,先行回去等到报喜的人去,还要给红封呢。

  而几个排名靠前的学子,就要留在江陵,等待杨知县传召赐宴,顺便认识同窗。

  都说自古文人相轻,但越是懂得,便越是知道,对方的文采之盛,才气之高,无人能及。

  张白圭和叶珣年岁小,满脸青涩,但答卷一瞧,众人便知自叹弗如。

  剩余几位学子,客客气气过来打招呼,唯独一人,恶狠狠地盯着两人,冷哼一声,扭头就走。

  张白圭瞥了一眼他的背影,便垂眸不言,他喜欢桀骜不驯的对手,最后变得心悦臣服,是他一点不为人知的小趣味。

  几人回了小院,自有绣娘上前量体裁衣,那个定花样子的绣娘,还是当初教导赵云惜刺绣的女子。

  她如今两鬓苍苍,略带老态,眼睛也有些眯缝,看向赵云惜,笑着道:“赵娘子,近来可有长进啊……”

  她估摸着是无。

  果然,在她的打趣下,赵云惜哑口无言,只得道:“莫笑我了!真是粗和尚捏不住绣花针,我也没办法呀。”

  众人便跟着都笑起来。

  因是参加庆功宴,要穿得喜庆些,给几人都是定制的襕衫,里头衬着薄绒貂皮,暖和又轻便好看。

  为了显示端方郑重,就没有加一圈毛领,瞧着便愈发有少年模样。

  越是这样喜庆的时刻,还不到最后考上进士,便越要端方。县试中了,离秀才都不远了,以后几人的衣裳就要换了。

  此次晚宴,以杨知县为首,山长、学政为辅,再有林修然、叶青作陪,并八名学生。

  张白圭跟着林修然读书,是县衙进过,辽王府去过,对于这样的宴会,极为坦然。

  叶珣亦是,作为叶家长孙,他虽然病弱,却是未来掌权人,江陵县中,杨知县也要给他几分薄面。

  而其余四人,亦是神情淡然,唯有两名青年穿着簇新的棉制直裰,神情略有局促。

  张白圭打量片刻,将众人面色、面相一扫而过,心中便有数了。

  他端坐着,见杨知县露出亲和的笑意,就知道宴会正式开始。

  和一群刚通过县试的毛头小伙子聊天,杨知县说话便带上几分怀念:“本官当年参加县试,心中忐忑非常,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已不可追也。”

  众人迎合着,一时间气氛有些热烈起来。

  “你们都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我等已老去,就等着你们报效家国呢。”杨知县冲着北方拱拱手,笑着道:“尔等还要刻苦读书,早日中举,莫要辜负皇恩才是。”

  众人又连忙应和。

  宴会上客套无数,张白圭眉眼微动,已经习惯这样的场合,手边的酒杯动也未动,尚谨记着,年少不可饮酒的规矩。

  他随着众人敬酒的姿势,抿了一口茶。

  好在他年岁尚小,并无人劝酒。

  待宴会散了,张白圭已经听了满耳的报效家国,为民请命。

  他笑了笑,踏着月色,搀扶着年迈的林修然,款款而行。

  “你这性子,儿时还怕你太过狂傲不羁,谁知竟如此内敛,也不知随了谁?我若是这样年轻就有这样的成就,怕是想把天捅破。”林修然轻咳一声,笑着道。

  张白圭在梅树下顿步,微凉的月光撒在他竹青的长袍上,寒风吹过,露出的一截如玉下颌便染上几分薄红,他温和一笑:“在谁面前狂傲,我娘吗?”

  林修然噎住,那确实不好狂傲的。

  她看书如喝水,你说什么她都接得上话。而且深刻懂得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

  张白圭扶着他接着往前走,门口早有林宅的马车在等着。

  “夫子,仔细脚下。”他声音温和妥帖。

  “知道了。”林修然抱着铜炉暖手。这一路冻死人了!

第53章

  门外初春寒光,晨雾打湿竹林,淅沥潇潇。

  赵云惜立在蒙蒙细雾中,正在菜畦中育春苗,韭菜正当种,白菜和萝卜衬着天冷还能再种一茬。

  张白圭挽起衣袖,露出一截细瘦的腕骨,正在沿着菜畦的篱笆撒花种,一些春日的漂亮小花。

  收拾完以后,又去侍弄墙角种着的蔷薇,是张鉞跑商期间帮着收集的品种,目前已集齐好些品种,粉色、白色、黄色等各色都有,春日里看满墙的时候漂亮极了。

  但为了春日长势更好,现在要修枝,现在这剪下来的蔷薇枝也极受欢迎,别在地上就能活,生了根送给村人,大人种在院墙上,也都喜爱极了。

  如今还是光秃秃的枝条,已经能想见蔷薇花开时,密叶翠帷重,浓花红锦张的模样。

  “回了。”赵云惜笑着打招呼。

  张白圭嗯了一声,从她手里接过花锄,并肩回院里。

  当通过县试后,一直紧绷的心放松下来,反而一时无所事事起来。

  张白圭没有急着捧书细读,反而闲适地坐在院中喝茶,红泥小火炉,上面搭着铁丝网,烤着橘子、板栗、甘蔗等,有甜香味传来。

  赵云惜坐在他身侧,笑着道:“你过了县试,好生玩几天,绣娘刚做几身好看衣裳,你这几日约着同窗去玩,踏青、郊游、进城都行。”赵云惜指了指书房,笑着道:“我放了五十两银子在老地方,你要花了自己拿,不够了我给你添。”

  “娘去吗?”张白圭侧眸问。

  赵云惜剥着橘子,被炙烤过,橘皮软薄,白丝也少了,唯独果肉带着微烫的酸甜。

  “不去,我去蔷薇园看看。”她琢磨着去看看工人修剪枝丫可还得宜。

  张白圭捧着茶水喝,闻言眉头微皱,毫不犹豫道:“那我们就去蔷薇园帮你打枝。”

  赵云惜唇角含笑:“你如今不必顾念这些。”

  张文明从院内走出来,挨着赵云惜坐下,吃掉她手中的橘子,笑眯眯道:“娘子剥的橘子甚甜。”

  张白圭见此,又剥了一个橘子递给娘亲,开口声音粗嘎:“娘,吃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