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67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再就是王秀兰提着一筐鸡蛋过来,笑眯眯道:“到时候办宴席,尽管叫我来帮忙!我这几天就不出摊了!”

  葛大姐渐连连点头:“是,我也不上工了!”

  众人都看向赵云惜。

  “三日后,中午。”她连忙定下日子。

第84章

  转眼已是三年过。

  嘉靖十九年秋。

  又见八月,又是一回乡试,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冷银辉。

  小院的梅花树下立着一道颀长的身影,穿着一袭月白直裰,正在月下弹琴。夜间星光流转,停在少年干净清澈的眉眼上。

  他这三年,把林家藏书馆翻烂以后,又泡在府学藏书馆,整日里吃饭抱着书,走路抱着书。

  像是顾璘所言那样,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将自己打磨成盈盈良璧。

  琴音乱了。

  张白圭索性起身,披着长衫立在院中,听着不远处的动静。

  赵云惜见琴音停了,便吱呀一声打开窗户,笑吟吟问:“白圭亦未寝?”

  张白圭点头,提起一旁的灯笼,看向房中的娘亲,笑着道:“一起出去走走?”

  “好~”赵云惜应了一声,回身就瞧见四双晶亮的眼睛,她索性摆摆手:“走,一起出去。”

  等放榜比等乡试还让人心焦。

  武昌府贡院附近较为荒凉,也就每年乡试时,才热闹些,此番许多学子带着同窗、家人,在夜色中漫步。

  “白圭,明日去看榜吗?”林子垣问。

  “早些去。”张白圭言简意赅。

  以前的他,会笃定自己必然中举,如今的他,知道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已经不会这么想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贡院前便人山人海,告示栏前更是挤得水泄不通。

  赵云惜有一种查高考成绩的紧张,头脑都跟着眩晕起来。

  “我的心,砰砰砰地跳。”林子垣幽幽道:“比我和甜甜成婚跳得还猛。”

  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却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万一呢。

  “放榜了放榜了!”

  “快快快!放榜了!”

  “别挤别挤!我的新鞋子掉了一只!”

  张白圭在一片汹涌人潮中,依然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砰,砰砰。

  在耳边不停响起。

  面前卷曲的榜纸,承载着他的未来。

  赵淙捂住脑袋:“啊,好害怕。”

  张白圭安抚地拍拍他的肩,柔和道:“别急。”

  几人立在人群中,格外稚嫩,大多在三十年岁,零星有年轻点的,或者年岁更大的。

  因着几人年轻,已经有人看了他们好几眼了!

  “砰!”随着锣鼓声响,告示栏上浆糊刷完了,兵卒开始去张贴告示。

  “末名江陵林子坳,谁是林子坳?”

  林子坳猛然抬眸。

  他不禁笑逐颜开,在看到其余几人时,连忙收住笑容。

  人群在短暂的安静下,爆发出更激烈的声音。

  林子境叹气:“大哥都不行,我就不想了。”

  赵云惜紧紧地盯着铺开的榜单,捂着胸口等。

  “第一名张居正,荆州府学生,礼记。”

  “中了!中了!”

  赵云惜高兴坏了,没忍住把张白圭一把搂到怀里,喜滋滋道:“我儿中了!”

  张白圭心口一松,少年眉眼晶亮,唇角微弯,露出几分浅淡的笑意。

  “嗯,中了。”

  林子垣比他自己中了还高兴,又跳又叫:“啊啊啊啊兄弟你好厉害啊!”

  “第二名谢登之,巴陵县学附学生。”

  这次乡试,也将以张居正命名,称为“张居正榜”。

  张白圭看向人群目光所向之处,就见一清俊少年正遥遥向他作揖致意。

  他也客气回礼。

  谁知,谢登之和另外一个少年缓缓走了过来。

  他年纪比白圭略长两岁,眉眼如画,情绪平和,纵然得中解元,也并无什么狂傲骄矜之色。

  “在下巴陵陈雨屏。”少年躬身作揖,笑吟吟地打招呼。

  “在下巴陵谢登之。”

  几人连忙互相见礼。

  “此番参加科举者有两千七百余名,中式举人九十名,谢同年、陈同年大才!”张白圭笑吟吟道。

  “解元郎在这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声。

  张居正眉眼微动,拉住赵云惜的手,连忙道:“快走快走!”

  他不想被包围起来。

  几人连忙如同出逃般,远离蜂拥的人群。

  待到僻静处茶楼,几人同坐一厢房,这才互相介绍。

  “江陵林子坳、林子境、林子垣。”

  “表兄赵淙。”

  “此乃家母赵娘子。”

  张白圭一一介绍,互相见礼后,谢登之才笑着道:“你和你母亲生得像,令尊穿着道袍,瞧着倒像你父亲,清俊斐然。”

  张白圭眉眼柔和,笑吟吟道:“家父三年前中举,捐了小官,在江陵做县丞。”

  贡院告示栏前,士子们还在找寻榜上解元,遍寻不到,才慢慢散了。

  寒窗苦读十余载,才有这荣耀加身。

  温热的茶水入喉,张白圭终于有了中举实感,他立在窗前,往楼下看,紧绷的脊背,霎时松懈几分。

  “其实,上一场乡试,我也在。”谢登之捧着茶盏,满脸唏嘘。

  赵云惜:……

  她瞳孔地震,这可是第二,竟然也会落榜。

  几人聊了会儿天,便各自散了,因为还要准备晚间的鹿鸣宴。

  乡试放榜后,同科中举学子要赶赴武昌府衙门所举行的鹿鸣宴。

  这是官方举办的庆祝活动,其后还有中进士后的琼林宴。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鹿鸣宴上,大家的排名是按着中式时的排名来,张居正就在前面。

  “弟子见过老师。”

  随着士子们见礼的声音响起,室内渐渐响起丝竹之声。

  美酒也被丫鬟端了上来,在张白圭身侧斟酒。

  湖广巡按御史陈豪举起酒杯,笑吟吟道:“恭贺诸位中式。”

  酒气熏人,他先饮了一杯,这才看向在场的众人。

  张居正头一回喝酒,面露微醺,他捧着茶盏啜饮,对他来说,三年积压在胸口的一口郁气,此刻缓缓消散。

  他闻到了一股桂花的香味,缓缓地,在他鼻尖流淌。考中举人后,连花香都显得格外温柔。

  鹿鸣宴上,众人带着三分醉意,红光满面地作诗、行酒令。

  张白圭揉了揉脸,澄澈的目光瞬间带出三分醉意,他举着酒盏,看向来敬酒的同年周之冕,他出自黄州府学,笑着道:“同年,周某敬你。”

  “唔,我没醉。”张白圭双眸微眯。

  周之冕:……

  很好,一个小醉鬼。

  “前朝杨首辅年少中举,如今张居正亦是年少中举,他这样的年岁,实在是太年轻了。”谢登之幽幽道。

  周之冕点头,他二十岁中举,便要夸一声青年才俊。和张居正这年岁比,他浑然年岁大了。

  *

  待鹿鸣宴结束,几人走出衙门,还能听见丝竹管弦之声。

  林子坳想要上前搀扶白圭,结果刚走过拐角,方才还跌跌撞撞的某人,登时眸色清明,行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