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69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他俩已经过了童生试和乡试,该向最后的会试、殿试进军了。

  其实很多人止步于乡试,比如张文明屡试不第,上回吊尾车中举,也自知水平,直接捐个小官便罢。

  但还有人定然要试试会试,比如张居正、叶珣、谢登之几人。

  裴寂前年去过,铩羽而归。

  此番还要再战一回。

  裴寂又聊了几句,留下现在住的地址,便相约等此番事了,一道游学至京城,这就告辞离去。

  *

  张白圭目送他离去。

  因着中了解元,一时间来拜访着无数,赵云惜本来想着家中干果点心都吃完了,再去买些,结果就有人提着好些过来。

  这小院里头的茶炉,从早烧到晚,一直没熄灭过。

  纵然白圭去和同窗游玩,也不时有人过来,留下礼物和名帖。

  坐在回江陵的马车上,赵云惜歪着身子靠在软枕上,手里捏着白圭送她的缠丝蝴蝶金手镯,小小的蝴蝶开关,很精巧,她瞧着甚是喜爱。

  她挽起一截袖子,将手镯戴上,没忍住笑出声来。

  张白圭见她喜欢,便心中满意,等再有钱些,给娘置办玉镯,好玉养人呢。

  等回江陵后,便开始置办秋冬的衣裳。

  先前小白圭跟她商议,说是趁着现在天好,想一路游学到京城,因此薄厚的衣裳都得备好,一路上才方便。

  白圭如今身量颀长,肩膀的骨量也开始出来了,便更加衬衣裳,那些浓艳的草绿、大红、宝蓝便也能穿了。

  赵云惜便各做了一件皮袄,想着叫他衣裳鲜亮些才好。

  这颜色确实招摇,大红织金的底,在阳光下格外抬人。

  幸好白圭生得白皙如玉,更衬颜色。

  “太艳了。”张白圭将布料搭在身上,不由得黑线,这样的红,像个红灯笼。

  “再添个白绫的搭护,压一压颜色。”赵云惜还是舍不得一身红衣的少年郎。

  跟绣娘商议许久,规定半个月后来拿衣裳,这才算罢。

  *

  张家台。

  当马车骨碌碌行进时,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就见福米跟离弦之箭一样冲出去。

  众人心中顿时明了,新里正乐呵呵道:“快放炮!快放炮!唢呐呢!吹起来!”

  于是——

  正在闲闲聊天的几人,顿时听见了唢呐、鞭炮声。

  赵云惜撩开车帘往外看,满脸震惊,她知道会有庆祝,但是看着烟尘滚滚,这鞭炮声响得都够炸平张家台了。

  等再近些,瞧见解元牌坊时,几人就从马车里下来。

  众人连忙迎上来,里正笑逐颜开:“白圭回来了!举人回来了!”

  只要考中举人,那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时张家台一片红火,十里八乡的村人都要过来看解元。

  大胖橘被鞭炮惊得炸毛,却在闻见主人味道时,努力地在人群中穿梭,找准小主人的腿,一巴掌拍上去。

  “喵!”抱我!

  张白圭俯身抱起肥嘟嘟的大胖橘,难免想起儿时给它起名叫小白猫。

  那时候的思绪真的很天真。

  他叫小白圭,所以自己的狗要叫小白狗,自己的猫要叫小白猫。

  杨知县和张文明也连忙迎上来。

  互相见礼作揖,这才引着往老宅去。

  杨知县颇为自得,笑嘻嘻道:“当初我亲点的县试头名,那时候就觉得这孩子有前途,如今果然如此!”

  他家的小院收拾得干净利索,门前摆满了桌椅,流水席在瞧见马车的一瞬间,就已经支应开了。

  此刻煎炒烹炸,厨子忙得不亦乐乎。

  赵屠户亲自送过来三头猪,说是恭贺亲外孙高中,他激动地红光满面。

  “白圭这孩子,打小就爱读书,三岁就知道背三字经,五岁就会写诗,我从小看到大,对他十分了解。”

  “这孩子从小看书比吃饭多!考中是他应得的!”

  外孙考出来了,女儿以后就有依靠了。

  而此时,来自武昌府的报录人,和来自荆州府的衙役,一路吹拉弹唱,举着中举的牌匾,往张家台来。

  将本就热闹的现场气氛更是抬出高度。

  “张骞子算是熬出来了!孙子争气,重孙更争气!”

  “可不是,咱江陵才出几个秀才,几个举人,他家就两个秀才,两个举人。”

  “那张釴年岁大了,可能不考举人了,那张茂年轻,估计还要考呢。”

  “天呐,他家还有未婚女子吗?这有考科举的根,能嫁娶才好呢。”

  “喏,这解元尚未婚配呢。”

  村人都知根知底,凑在一处聊天,那真是你家几根针,都说得出来。

  “这小白圭才十六吧?”

  “是十六,他属鸡,跟我家小柳一年的,大了一个月而已。”

  “以前都说张镇这一支不行,穷困可怜,人家发达了!”

  “也不知他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人家现在要好女儿配才成。”

  众人艳羡地看向白圭,又艳羡地看向赵云惜,小声嘀咕,这赵娘子真有福气,儿子是举人,相公是举人,这往后享不完的福。

  张诚笑得见牙不见眼,祖宗哎,遗训做到了!

  他以后去烧纸,都能笑着去了!

  张镇也高兴,嗓门都大了不少。这可是他儿子、孙子。

  刘氏嘿嘿一笑:“我就说我家姑娘打小就读书,肯定是好事。”

  她心里激动坏了,她女儿也算是苦尽甘来了,这些年的辛苦和奔波,她都看在眼里。

  整个张家台都高兴,张家出了这么多读书人,文风兴盛,他们张家台挂靠都使不完,省下徭役的钱,都够去给孩子读书了。

  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去!

  张白圭一时间,见了江陵城的乡绅、贤达等,众人簇拥着进屋喝茶。

  而赵云惜亦被人群围着,当她被问,怎么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时,顿时望天。

  天生的!

  “是他刻苦,打小就是个好孩子。”

第86章

  连摆三日流水席,张家台才算慢慢地平静下来。

  赵云惜让村人将剩下的饭菜都分了,每人端一盆回去,免得浪费了。

  想想张镇的劫数,她心中一紧,连忙把他喊到一旁,交代道:“白圭此番中举,必遭人眼红,我们得了里子,这面上便能让就让,若有人请吃酒,只推脱说是身体不适,千万不能喝,装可怜、装醉、装病都成,最近几日,千万要低调。”

  张镇对儿媳颇为信服,见她说得郑重,连忙点头:“你尽管放心便是,我心里有数。”

  赵云惜当然不放心。

  她故作神秘地掐着指尖,看着天上星辰,又嘀咕着张镇的八字,满脸凝重道:“我夜观星象,察觉你近来命中带灾祸,若能安稳己身,便能逢难呈祥,若得意忘形,则性命不保。”

  性命不保。

  这四个字一出,路过的李春容吓得手里的点心都掉了。

  “就老老实实地压屋里,哪也不许去!”她顿时上心了。

  赵云惜悬着一颗心。

  三日后,便觉天塌了。

  她和白圭去江陵置办乡产,刚一回来,就见李春容满脸与有荣焉:“辽王府来侍从说,感念张镇多年辛劳,特意请他喝酒呢。”

  赵云惜面色大变,刚放下的心,顿时又悬起来。

  “快派人去接!”

  她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张镇自己长了腿。

  *

  辽王府。

  几个村人在附近盘旋,并不敢离得近了,片刻后,一个壮硕的身影踉踉跄跄地走出来。

  张白圭面色凝重,暗暗地观察着,就见来人出王府大门时,摔了一跤,顿时心中一紧。

  等走出小路,拐过弯来,张白圭刚一动,就听见张镇满脸凝重唤:“谁!”

  张白圭听见是他的声音,连忙道:“是我!白圭。”

  张镇依旧踉踉跄跄,和他汇合后,压低声音道:“快走!”

  等一群人回了张家台,张镇这才松了口气。

  “先前云娘跟我说过,我此番命中带着劫数,自然留一万个心眼,寻我喝酒,我是万万不喝,偏偏几个老侍卫和我喝酒。我想着自己那出门没命的批语,来时,便往口中灌了酒,身上、衣上、头上都撒了酒,务必让自己酒气熏天。”

  “几个老兄弟一见面,他们的眼神闪烁片刻,我立马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