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屏韶光
“这个人设……”助手摸了摸后脑勺, 表情复杂, “是巧合吧?”
嘴上说着“巧合”,但心里却忍不住琢磨:如果真的有人有这种恶趣味, 把诺曼伯爵写成了口口小说里的男主角,那会是谁呢?诺曼得罪过不少人, 但能用这种方式“报复”的……
老实说,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伯克利公爵。不知为什么,总觉得那位公爵能做出这样的事。
“肯定是我想多了。”助手赶紧摇摇头,把这个荒谬的念头抛到一边。“我怎么能如此恶意揣测一位绅士呢?这肯定只是巧合, 其他黑发黑眸的人也不是没有……”
在卢恩顿,其实黑发黑眸的人并不算多,他们不算本土人,而带着一些混血色彩,像是华国的维吾尔族人一样, 有一种异域风情和神秘感,在许多哥特小说中,这种角色通常都是异国贵族、危险的情人或者神秘的陌生人。
梦里和异性口口也挺哥特的,这样的设定确实符合哥特风格,也不算稀奇。助手试图用理性分析安慰自己,同时努力忽略那微妙的既视感,继续往下翻页。
他一边看一边皱眉,越读越觉得这个男主似曾相识,尤其是那些细节描述:典雅的姿势、矜贵的气质、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贵族气质都是这样的啦,”助手深吸口气,想到如果诺曼伯爵本人看到这本杂志会是什么反应,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本杂志,不对,这篇故事,绝对不能让诺曼看到!不然他要是知道自己看过,那他可以立马失业了。
沿袭了《梦中奇旅》的马车故事,也沿用了它之前的设定,随着剧情的深入,助手发现梦境设定中,贵族老爷与那位夫人偷情的方式也带着一种病态的优雅:为了掩人耳目,贵族竟然雇佣了那位老实巴交的丈夫当手下。
助手觉得自己挺老实的——偷偷带本口口杂志回家都鬼鬼祟祟。再加上他的上司也黑发黑眸,完全可以让他失去工作。
这下子,他没有代入到贵族的视角里,反而代入到了被绿帽罩顶的丈夫视角。
“……”
想想诺曼的英俊外表,再照照镜子,他不得不承认,如果自家上司看上了他的夫人(尽管他目前还没有夫人),那这个马车故事完全有可能上演的。
不知道为什么,代入到丈夫的视角,他居然更加兴奋了。
天杀的,他是不是觉醒了某种奇怪的癖好?
带着这种焦虑的情绪,助手一手翻页,看着马车上,“诺曼伯爵”诱哄着“他的夫人”坐在他身上,看着他们在颠簸中逐渐紧密接触,还没看到他们大开大合呢,他便一阵紧绷,长舒口气,进入一种无欲无求的贤者状态。
“还好没在办公室里看……”他一头倒在床上,双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然我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了。”
“这就是艾伦先生的笔力吗?”助手忍不住对作者先生升起了深深的敬畏,“连我自己都没有发现我有这种潜在的心理,他居然能如此精准地写出来!”
太可怕了!
面对这本“邪恶”的杂志,助手歇了一会儿,恢复正常之后,便赶紧将它借给了隔壁翘首以盼的邻居,约好明天早上去餐厅吃早餐的还书时间,便回到自己房间里,困倦地陷入睡眠。
他今晚的梦境颇为光陆怪离,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桥段,在有的画面里,他所熟悉的诺曼伯爵正按着一位看不清脸的夫人动作,而他则好像躲在一个矮小的柜子里,只能透过缝隙看到他们紧密结合的部位。
第二天早上,他不得不换了条睡裤。
当助手打着哈欠在约定的时间来到餐厅,便看到同样打着哈欠,两眼血丝的邻居坐在餐桌前等候,见到他来了之后,邻居立刻喊来一位男仆,用托盘给他呈上一个大信封。
为了掩人耳目,邻居将这本杂志放进了信封里,毕竟谁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昨天晚上看了什么。
“你昨晚似乎没睡好。”邻居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调侃道,语气中透着一股“我懂你的感觉”。
助手只好回了个微笑,腹诽:你根本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样的梦!
想到昨晚做的梦,他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天啦,他居然敢做这种梦,他怎么那么大胆!
“你也没睡好啊,”他笑着回答道。
“因为我昨天晚上在抄写这篇故事,”邻居恹恹地道,“毕竟,我还想再多看几遍。”
助手震惊了,“你抄了一晚上?!”
“也没有一晚上,”邻居耸了耸肩道。
因为他把自己的好友都叫来抄了,当然,对外说是自己从别处那里借来的。
这些朋友乐得帮忙,毕竟这个故事想第一时间看到也并不容易。原本他还想请几个专业抄写员,但时间太紧迫,加上他们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抄些什么,所以只好自己动手了。
这种抄写其实也很常见,毕竟这年头没有打印机,一些内容敏感、难以出版的书籍,想要多读几遍,只能自己动手抄写。一个人写不完,就叫上朋友们一起帮忙。
一本杂志25镑!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与其花钱买,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用笔墨纸张去抄写,这样既能省钱,又能随时拥有自己想要的内容,谁遇到这种机会能不珍惜呢?
“艾伦先生的这部作品……实在太精彩了,”邻居在抄写过程中心无旁骛,根本没时间看具体内容。但抄完之后,他忍着困意继续读了下去,“我真没想到,马车上居然还能玩得这么花哨。”
“艾伦先生,果然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绅士吧,”邻居赞叹之词毫不掩饰,“不然我真想不到,他怎么能懂得这么多的知识,甚至连这些细节都能写得如此生动。”
回想起昨天看到的剧情,助手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确实,他看起来知识广博。”
“如果不是昨天熬夜太晚,”中年绅士向往地说道,“我今天都想亲自去试试这种马车上的体验了。”
助手瞪大眼睛——你们已婚人士玩得那么花吗?
“不知道卢恩顿里那一段路比较颠簸呢?”邻居已经开始回忆城里的道路了。“舰队街?”
助手顿时后仰,震惊地问道,“舰队街?!”
虽然舰队街因为太过繁忙而破损严重,但那条街连接斯特兰德街,是卢恩顿人流量最大、最重要的街道之一。可恶,他真不想每次经过舰队街时,听到马车里的异响就想入非非!
中年绅士哈哈大笑,拍了拍助手的肩膀,调侃道,“你担心什么?私人马车,难道还会有人拦停硬要上车看看车里人都在干什么?”
助手神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作为教廷的一员,为了维护市容市貌,最终还是深吸口气,微红着脸劝说道,“舰队街……比较窄,而且也不长,恐怕……难以满足你的要求,要不,试试老肯特路?”
老肯特路是连接市区和南部的主要道路,卢恩顿南部是工业区,在卢恩顿河的南边,这条路本质上是乡村道路,可以说非常颠簸,而且很长,又不在市区里,完美符合邻居想要深度体验的要求,又不会给卢恩顿的市容市貌带来不良影响。
能想到这条路,助手也是绞尽脑汁了呢。
“老肯特路,”中年绅士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这条路更适合一些。”
助手不禁松了口气。
天啦,他也太难了吧!
但是他很快想到——买到这本书的绅士们,万一也有人像这位邻居一样,被故事里的刺激情节所诱惑,也想要在马车上这么体验一番呢?
毕竟,就像中年绅士所说的那样,这年头又没有监控,马车还可以拉上帘子,除了马车夫,谁也不会关心一辆马车里发生了什么——当然,动作声音太大的话还是有可能关心的。
更何况,能买得起25镑一本杂志的男士,无一例外都是位高权重,生活条件优渥之人,想必也能轻易拥有一辆私人马车。
一想到这一层,助手的心脏骤然一紧。若这些绅士们和邻居一样,头脑一热,决定在街头巷尾上演那些“刺激”的场面,岂不是随时可能上演一出荒唐的马车情节?!
想到这里,助手整一个急需吸氧的状态——不行,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这个时候,即便对艾伦先生的才华十分敬佩,助手也不由得生出一股怨念:你把这个故事写那么好干什么呢?
第314章 偏僻道路马车骤增
“奇怪, 最近老肯特路那边似乎变得格外繁忙。”
这天,诺曼的助手在教廷附近咖啡馆吃午餐的时候,就听到隔壁桌的说话声。
由于这个咖啡馆提供的食物价格适中又干净, 而且靠近苏格兰场,常常能听到一些巡警的聊天。
助手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叉子,脑海里不禁回想着上周和邻居的谈话内容, 心中一阵心虚。
不会吧不会吧?这一切不会和他有关吧?
“不止是老肯特路,”一位隔壁桌的巡警困惑地说道, “连一些偏僻的路段,比如哈默史密斯路, 私人马车的数量也增加了。”
哈默史密斯路连同卢恩顿市区和西部工业区域,经过许多未开发的乡村地带, 部分路段非常颠簸。
助手的头越来越低, 根本抬不起来。
“这种情况太不寻常了, ”另一位巡警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沉重, “难道背后有什么阴谋?”
“购买一辆私人马车需要一两百镑呢,更不用说草料、马夫、马厩的支出, ”一位巡警表示不赞同,“我更倾向于,那些有钱人可能就想换个方式找找乐子。”
虽然他们不知道那种偏僻的路有什么乐子可找。
“而且,那些马车似乎并没有什么目标, ”巡警补充道,“就我所调查的人说,它们只是单纯地在那条街上来来回回地溜达而已。”
“这不对劲,”另一个巡警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如果这些车主真的是想找乐子,为什么不去市中心或是更热闹的地方?那种偏僻的道路……难不成还有什么宝藏吗?”
“也许他们被某个人撺掇着,要去完成一项任务?”第一个巡警接过话茬,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不是有些大学的社交团体,在加入之前要通过一番奇怪的考验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吗?”
“确实。”这个理由让巡警们沉默了片刻,“那些兄弟会的确做得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任务。”
旁边的助手偷偷松了口气。
“总之,先派些人手去监督一下好了。”吃完午餐后,巡警们准备回到工作中,“如果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少能及时处理。”
加派人手巡视之后的效果立竿见影——私人马车数量更多了呢!
“他们未免也太离奇了,”助手在咖啡馆里再次听到巡警困惑的讨论,立刻明白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仅仅是空旷的道路,在马车里上演这些情节已经不足以满足那些读者的癖好了。如果有人巡视,那种随时可能被抓到的紧张感,能让他们更加激动。
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
“不敢想卢恩顿隐藏了多少这类怪异的嗜好,”助手叹了口气,只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是多么的理智,“他们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奇怪,他们能去哪里商量这种事情?”
很快,他就想到了那些隐蔽的俱乐部。
事实上,在绅士知识分子俱乐部的留言薄中,就用隐语和暗示在讨论这些事。
最初,这些留言还只是单纯地赞美艾伦先生,称他一出手,立刻改变了整个圈子浮夸的氛围。他写的故事虽然简洁,却给予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冲击。
“老实说,我做梦都没想到在马车上还能做这种事情。——O·J”
“其实我也曾遐想过类似的场景,不过看到写出来还是第一次。——H·P”
“事实证明,一个足够有才华的人不需要花哨的道具和设定来吸引读者,他只是站在那里,就赢得了比赛。——U·J”
“可恶,我真好奇那篇故事写了什么,看样子,这是一个发生在马车里的故事?——没有看到《珍珠》的可怜人”
然而,不久之后,一条留言打破了这股吹捧的浪潮。
“试了,和艾伦先生写的一样刺激。”
这条留言没有留下任何姓名标识,甚至还写得歪歪扭扭的,似乎故意在隐藏自己的字体,不过,他的隐藏是有必要的,这条留言简直像一块巨大的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惊起一大片水花。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众多“???”“你在说什么?”“你真的这么做了?”之类疑惑、不解甚至震惊的留言中,很快又冒出了一些“同道中人”的留言,他们同样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甚至连最基本的代号都不写。
“我也试过了,不过选的路不行,太短了,你在哪里尝试的?”
“南边的K路。”
“难怪,我是在S路。”
这种云里雾里的留言让没有看过《珍珠》的读者一头雾水,但看过的人敬佩他们大胆的同时,也忍不住加入到留言中去。
“真的有那么快乐吗?”
“可能是换了一种地点,确实比室内更刺激。”
“你们到底看了什么!能不能让我也看看!——J·Q”
“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借一本《珍珠》给我看看吗?我只看一篇!——T·R”
上一篇: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