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文化输出在异世出道 第185章

作者:锦屏韶光 标签: 时代奇缘 幻想空间 异世大陆 西方罗曼 爽文 西幻 穿越重生

  与卢恩顿的百花齐放不同,整个弗兰西的首都帕利斯只有三家歌剧院,那就是帕利斯歌剧院、喜歌剧院和伊塔利歌剧院。

  帕利斯歌剧院原本是国家经营的,但之后将其卖给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与数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作曲家长期签约,推出了多部大歌剧,深受弗兰西民众的喜爱。

  这绝对是一个极具含金量的邀请了,卢恩顿的剧院常年引进伊塔利和弗兰西的歌剧,这还是第一次能将卢恩顿的剧目带到弗兰西。接到邀请时,可把坎贝尔先生高兴坏了,社交季的后半段,他都在和帕利斯歌剧院洽谈,自然没有时间去筹备新的戏剧。

  直到今天,所有的谈判终于尘埃落定,双方达成了一致。信件中,帕利斯歌剧院的剧院经理向坎贝尔先生表示祝贺,并以一种私人而微妙的语气,询问他关于欢乐剧院的情况——“听说剧院经理是您的儿子。”

  都是成年人了,这话有什么听不懂的?显然,这位经理希望他能够帮忙引荐欢乐剧院。

  “我辛辛苦苦和弗兰西的剧院洽谈,结果欢乐剧院就跟在我后面摘桃子?!”坎贝尔先生登时不乐意了。

  尽管欢乐剧院的轻歌剧与帕利斯歌剧院的严肃歌剧格格不入,理应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曾在弗兰西考察过的坎贝尔先生知道,尽管当下弗兰西的主流风格是伊塔利音乐,许多剧院人还是希望复兴弗兰西传统的音乐悲剧,正好,欢乐剧院虽然名字轻松愉快,但它的悲剧作品却深得观众喜爱,更何况它手里还捏着一个《拉维妮娅》呢。

  他很有理由怀疑,帕利斯歌剧院看中了欢乐剧院的怀特、埃莉诺甚至拉维妮娅,想要将它们改编成严肃歌剧,毕竟,它们作为轻歌剧在卢恩顿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坎贝尔先生好心酸!

  “你们弗兰西没有自己的剧作家吗?!”他十分生气地在卧室里走来走去,“非要来卢恩顿买?!”

  “什么?”正在梳妆台前护理皮肤的坎贝尔夫人疑惑抬头。

  “没什么,”坎贝尔先生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坐下来给对方写回信,“……欢乐剧院作为卢恩顿的一家独具特色的剧院,确实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所提及的可能性,我会转达给爱德华……”

  他最终还是在生气和窝囊之间,选择了生窝囊气。

  而爱德华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掩饰不住自己的兴高采烈,在父亲想要鲨人的目光里,蹦蹦跳跳地去告诉艾琳娜。

  “可能我需要提前返回卢恩顿了,”爱德华开心地说完这个好消息,“就是不知道他们是想邀请巡演,还是想引进剧目或者购买剧本。”

  虽然父亲认为可能是后者,但爱德华觉得巡演的可能性也很大。

  说来惭愧,尽管欢乐剧院现在看似卢恩顿领头羊,但由于成立时间还不长,即便收到其它城市的巡演邀约,爱德华还是没有接受邀请,除去一些乡村的简陋露天剧院,也有运输成本太高、行程时间太长的原因,加上不少演员都在多个剧目中饰演角色,考虑巡演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还不如开发一部新戏剧呢。

  不过,如果是弗兰西递来的巡演邀请,那肯定要郑重以待的,怎么说这也是“为国争光”,要是反响甚好,那更值得吹嘘了。

  “如果是巡演的话,”爱德华想象道,“我们可以一起去,带上珍妮!”

  反正现在弗兰西的战争结束好几个月了,新的皇帝已经上任,应该不会有什么安全上的问题。

  艾琳娜想到自己签约的口口作品,也不由得点点头——据那边的出版社承诺,会尽力让那几本作品进入正经的出版市场,如果真能在正经书店里买到……那场面也太美丽了吧,她一定要去看看!

  不过,出版社可能要让她失望了。

  “你们上哪搞的这些作品?”弗兰西,一位专职审查的朋友,被出版社请来提前查看现有的翻译后的章节,看能否通过审查,这位朋友大受震撼,“你们居然妄想它们能通过审核?!”

  露西的表哥叹了口气,“真的不行吗?一点希望都没有吗?”

  “等等,”朋友看着这些被翻译后的开头,摸了摸下巴道,“好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由于当时并没有专门针对口口小说的法律,这些作品的审查实际上是通过诽谤法来执行的。根据诽谤法的规定,必须针对特定的个人或政府,如果作品仅仅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那实际上很难被惩罚。

  从这个角度来看,《梦中奇旅》已经提前规避了有关社会风俗的问题——毕竟一切都发生在梦境中,而《海上冒险记》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查的。至于《异世界》,尽管发生在另一个世界,而且涉及非人类生物,但也有可能过不了审查关。

  “《梦中奇旅》或许可以试试,”朋友眉头紧皱道,“但是它可能需要删掉一些文字。”

  “这对我们来说不能接受,”露西表哥当即反对,“看来,我们只能地下出版了。”

  “公众出版真的不是一个好主意,”朋友也松了口气,“不过你们可以试试在一些书展上展览,这也不算公众,老实说,我对这几本书还挺有兴趣的,它们对于口口的描写简直比我见过最口口的小说还口口,但这位艾伦……我从来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是我们从英戈兰带来的,”露西表哥耸了耸肩道。

  “英戈兰?!”朋友震惊道,“那么保守的国家,居然能诞生那么口口的小说?!看来他们并没有我想的那么保守。”

  “你想象不到这些书在卢恩顿有多么有名,”露西表哥忍笑道,“这位作者可能是英戈兰最有名气的口口小说作者,他还有一部画册,天啦,跟画册相比,这些文字都显得异常纯洁。”

  朋友有些不信,“老实说,英戈兰的画册我也看过一些,但和弗兰西的比起来,不管是内容还是绘画……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敢用我的名誉保证!”露西表哥当即赌咒发誓,“下次我给你带过来!”

  朋友顿时点点头,随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提出道,“如果你们决定出版,能否给我预留一本?我是说,每本预留一本。”

  露西表哥没想到这就订出去几本了,当即拍了拍朋友的肩膀,“当然没问题。”

第336章 《荒原之歌》

  九月底, “失踪”多日的伯克利终于回到了他的庄园上。

  “都处理好了。”虽然在外面“流浪”了半个多月,但他依然衣冠楚楚,看上去光鲜亮丽, 仿佛这段时间不是在抓逃,而是去度假——也许他确实在某个地方偷偷修整过。然而,站在他身边的博尔德却一脸憔悴, 眼眶下方青黑得触目惊心,仿佛随时会睡死过去。

  简单地与坎贝尔家匆匆问候后, 博尔德便被仆人引去客房休息,只留下伯克利与艾琳娜私下接头。

  尽管在仪式魔法的帮助下, 两只吸血鬼成功找到了分散逃跑的血魔,但这几只血魔早已失去理智, 不得不当场将其消灭, 最终, 裁判所自己只找到了一只,这显然和探查道具的标记点数量严重不匹配, 所以,他们大概率还会继续寻找, 等到下个月再次动用那件道具,才会停止。

  不过,等到下个月他们发现标记点变少了——伯克利决定下个月就带着血魔吸血鬼们返回卢恩顿——肯定会怀疑有“第三方”的存在,加上他们动用那件探查道具时, 伯克利庄园也在标记点上……“接下来恐怕我会迎来一些明里暗里的试探了,”伯克利散漫地道。

  “他们应该不会找到什么证据吧?”艾琳娜思考着说。

  “放心吧,我特地带回来一具血魔的尸体,到时候博尔德会演一出戏,将它放在小镇边上。至少, 在明面上可以掩人耳目,”伯克利甜言蜜语地道,“你这是在关心我吗?我好感动!”

  “对呀,我在关心你,”艾琳娜虽然脸颊微微泛红,但还是点了点头。

  伯克利一时有些愣住了,仿佛没有料到她会这样直白地回应。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薄红,随即眼神变得水汪汪地、含情脉脉地望着她。

  然而,这一刻的甜蜜很快被艾琳娜的一句话打破:“这么说……我们家是不是也在他们的试探名单上?”

  伯克利被这煞风景的问题逗乐了,失笑道:“还好,主要是我已经吸引了足够的注意。之前我的那位‘好’叔父可没少给我泼脏水。”

  总而言之,因为这场变故,他们最好在下个月就返回卢恩顿。

  不过,不等伯克利开口提什么建议,几天后,坎贝尔先生便主动来辞行了。

  他要和爱德华去卢恩顿,与帕利斯歌剧院的经理会面,考虑到只留下三位女士在伯克利庄园做客不太方便,加上坎贝尔夫人想早点回去搬家,冬天搬家实在太麻烦了,反正天气已经转凉,他们准备下个月就返回卢恩顿。

  不得不说,坎贝尔先生对伯克利这个准女婿还是很满意的,话里话外都透着股亲热劲,伯克利立刻表示他的事务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和他们一起回去。

  “他真是爱极了艾琳娜,”夜晚,坎贝尔先生在房间里不禁向自己的夫人感慨,“简直一刻都不想离开她。”

  “……有没有可能,”坎贝尔夫人看不惯他这副自鸣得意的样子,“他回卢恩顿是有正经事呢?”

  “我觉得不是,”坎贝尔先生考虑片刻后,郑重地道,“我看那位博尔德先生的事情还没结束呢,他那么急着回卢恩顿,除了爱情,还能有什么原因?”

  确实,如果博尔德先生的事情处理完了,他就没必要和伯克利回来了。这么一想,坎贝尔夫人震惊了:伯克利居然还真是为了艾琳娜赶去卢恩顿?

  “老实说,我真不敢相信。”她坚定地摇摇头,“这里面肯定另有原因。艾琳娜……她就不像那种能把人迷得神魂颠倒的人。”

  好歹她也曾见过那些真正手腕高超的交际花,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带着风情,足以轻而易举地撩拨男人的心。而艾琳娜呢?虽然长得确实漂亮些,但在那些女士面前,她只能说像一朵小白花一样纯情。

  “也说不一定,”坎贝尔夫人思忖着说,“没准伯克利就喜欢这种类型的?”

  不管他喜欢什么类型,反正他们已经在指挥着仆人打包行李,等到十月初,艾琳娜就带着快写好的口口小说回到了卢恩顿。

  十月的天气已然十分凉爽,正好适合搬家,新房子由祖父资助,是一座宽敞的独栋别墅,比他们之前狭窄的半独立住宅要奢华得多。坎贝尔夫人终于如愿以偿,能够在这栋别墅里举办更大规模的舞会,而不再仅限于招待几位亲朋好友的小聚。

  新家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仆人。坎贝尔夫人聘请了两名管家:男管家负责账目清算与支付各类账单,女管家则主管日用品的采购与分发,并管理家中的女仆团队。除此之外,原有的两名家事女仆也被重新分配了职责。玛莉经过评估后,被提拔为珍妮特的贴身女仆,专门负责主人的衣物整理和梳妆打扮,而另一名女仆则转至厨房,立志通过努力成为主厨。

  对于艾琳娜,坎贝尔夫人原本也考虑为她雇佣一名贴身女仆,但艾琳娜并不想要,也许是考虑到她可能明年就会和伯克利订婚,坎贝尔夫人也没有勉强,只是将艾琳娜的衣物管理一并交给了玛莉。

  爱德华则没那么幸运,他被安排了一名贴身男仆。这位忠诚的侍者恪尽职守,总是紧紧跟随,这让爱德华极为不满。他向艾琳娜抱怨:“他简直寸步不离地盯着我。”对有秘密要隐瞒的爱德华而言,这位贴身男仆的存在实在有些碍事。

  除了他们,坎贝尔夫人大手一挥,雇佣了一位招待宾客、伺候主人用餐的听差,这位听差身高一米八——据说这个身高可以拿40镑的高年薪,如果只有一米六,那年薪开不到30镑。

  怎么说呢……原来一米八的要求这个年代就已经有了呢。

  家事女仆转职之后,家里的卫生工作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他们不得不紧急雇佣了三名新的家事女仆,负责日常打扫。面对日益壮大的仆人团队,艾琳娜忍不住感叹:“我们家是发财了吗?”

  “祖父肯定给父亲涨工资了吧,”爱德华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袖口,一边答道,“再说了,你的未婚夫可是伯克利公爵,这场子总得撑起来吧。”

  “还不是呢,”艾琳娜纠正道。

  无论如何,这些新仆人的到来对艾琳娜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除贴身仆人外,其余仆人仿佛“隐形幽灵”,从不在主人面前随意露面。

  整整两周的忙碌后,全家终于完成了从旧宅到新家的搬迁工作。几十个大箱子被一一打包,其中装满了家具、书籍和生活用品,管家不得不雇佣好几辆马车才能将这些物品陆续运往新家。

  当艾琳娜第一次踏进新家时,家具已经被妥善安置,几乎无需再费力收拾,完全可以直接入住。不过,要熟悉这个宽敞的新环境,她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打算举办一个小型晚宴。”新家的第一顿晚餐上,坎贝尔夫人微笑着宣布,“你们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过来。艾尔,你记得给伯克利殿下发一封邀请函。”

  这还是他们家第一次那么郑重地要准备晚宴呢。

  “这几天你们多练习一下最近流行的歌曲。”母亲随后补充道,目光扫向珍妮,“苏珊告诉我,珍妮,你的指法似乎有些生疏了。”

  “好的,妈咪!”珍妮乖巧地答应,又转头问,“我们可以邀请伊丽莎白来吗?”

  “当然可以。”坎贝尔夫人微微点头,语气温和。

  赶在晚宴开始前,艾琳娜顺利地将口口小说结尾写完寄了出去。

  与此同时,赫尔曼也正为即将到来的教廷大人规定的截止日期而焦虑。自从艾伦先生离开乡村度假以来,他便失去了与对方的联系,只能就这么坐等艾伦的新稿件,这一天天盼不到头的日子,简直度日如年。

  “他答应我会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过来的,”赫尔曼面对同行的不断催促,只能无奈地辩解,“现在不是还有时间吗?那位大人,也还没有返回卢恩顿啊。”

  为了打探那位教廷大人的行踪,他还给教廷对面的卖花女塞了一笔钱,告诉她如果看到那间办公室的窗户打开了,便立刻来找他汇报消息。

  然而,这一切依旧不够让他放心。他几乎每天都会去教廷对面的街区转悠,确定对方直到十月份还没有要回来的迹象——几个月过去,如果他要回来了,肯定得把办公室清理一番,不然上面都是一层黑灰。

  “如果艾伦先生的手稿寄过来了,”赫尔曼几乎要赌咒发誓了,“我一定在第一时间将它刊发出来。”

  就当他好不容易送走了一堆焦急的同行后,门铃声忽然骤然响起。仆人的脚步声随之而来,接着传来那句熟悉的:“请签收包裹。”

  赫尔曼猛然坐直了身子,目光紧盯着仆人捧着的包裹。当包裹放到他面前的一刹那,他几乎忍不住要激动得跳起来——这正是他熟悉的,来自艾伦先生的地址。

  “可终于等到您了,”他立刻将包裹拆封,从里面拿出一本手稿,“《荒原之歌》?艾伦先生的取名真是越来越……艺术了。”

  虽然之前他知道这是一部描写“兽人”的作品,但猛地一看这标题,讲道理,他还真以为这是什么浪漫主义的、描写乡村田野风情的诗歌呢。

第337章 真正的创作精神!

  几乎在赫尔曼收到艾伦书稿的这一天, 每天上门催促的同行就纷纷接到消息。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涟漪迅速扩散,迅速传遍了霍利维尔街。

  “听说艾伦先生又出新作了, 之前的作品还被带到弗兰西去呢,不知道这次的会不会也……”在和几个小伙伴的聚会上,欧文兴致勃勃地开口, “我真想看看弗兰西的读者会有什么反应。”

  弗兰西,这个一直被认为是罪恶的深渊、享乐信徒的圣地, 是地下口口行业蓬勃发展的地方。许多著名的口口作品最初都是从弗兰西翻译过来的,欧文也曾翻阅过其中的几本, 但他对那些以虐待和变态为主题的故事并不感兴趣,尤其是在看过艾伦的作品后, 他更觉得弗兰西的那些作品不值一提。“我真是不明白, 弗兰西的读者是怎么能看得下那种故事。”

  “或许能看得下的也不多吧。”一个小伙伴插嘴说道, “我觉得更大的误解来源于,游客们专门挑选那些极端的小说, 作为他们来过弗兰西的‘证据’。”

  毕竟,游客们每到一个地方, 总会带点“特产”回去,而作为放荡者乐园的弗兰西,“大胆的小说”早已成为当地的象征。地下市场在这里比卢恩顿更加宽松,大街小巷都有小商贩出售这样的书籍, 游客们可以随便买上一两本,作为“曾经到过弗兰西”的象征。

  久而久之,弗兰西那种开放的名声就这样被广为传播开来。

  “也是。”欧文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我大学里有几个外国朋友, 放假的时候还特意想把艾伦先生的作品带回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