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文化输出在异世出道 第209章

作者:锦屏韶光 标签: 时代奇缘 幻想空间 异世大陆 西方罗曼 爽文 西幻 穿越重生

  这个小墓地本来就是几个观众众筹买的,从前都没在大众面前显露过,直到最近,帕利斯抢先设立主题展馆并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卢恩顿的文化自豪感开始被挑战,才决定将这个墓地暴露在了公众的视线中。其目的显而易见——“拉维妮娅,毫无疑问,属于卢恩顿!”

  她指了指报纸上的一段话,继续说道:“你看,评论员们都说,‘连她的墓地都在这里,证明了卢恩顿对她的所有归属权。’”

  詹姆斯哭笑不得,“但是,拉维妮娅不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吗?她哪来的墓地?”

  这个问题让南希愣住了,她犹豫了片刻,轻声道:“没准,真的是基于某个真人故事改编的?”她想起了去年那些关于《拉维妮娅》原型的八卦新闻,许多记者试图找到故事背后的真实人物,却始终一无所获,不得不承认,“好吧,就算拉维妮娅真的是个虚构角色,但她的墓地确实在卢恩顿,大家都这么认为,这可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墓地的曝光引来了许多读者前来悼念,送花的队伍渐渐增多,这座墓地几乎成了卢恩顿新的旅游景点。尽管如此,这个情感的象征并没有为欢乐剧院赢得更多的宽容,观众们依然认为,欢乐剧院才是最有资格建立《拉维妮娅》主题馆的地方,纷纷强烈要求剧院开设一个展馆:“不能落后于帕利斯!”

  没用的好胜心增加了。

  刚下火车的爱德华就收到这些抗议的声音,他的好友、欢乐之家音乐厅的经理焦头烂额地将那些剧院收集的信件转交给他,“既然他们这么需要一个,那就给他们弄一个吧!”

  他只好赶紧从账面上拨款,迅速在考文特花园租下了一处店铺,准备依照帕利斯的模式也打造一个《拉维妮娅》主题馆。

  由于卢恩顿的艺术家比较少,他聪明地选择另辟蹊径,将一些备用的戏服、道具、布景放进去展览,另外,他还从“让埃德蒙去死”俱乐部收集了抗议横幅,拜访《女士月刊》杂志社,选取部分读者来信(并询问读者能否展览,大部分读者都表示可以)和签名请愿册……有了这些东西,爱德华觉得也不缺什么艺术品了。

  “别让我知道是谁给了我那么多没必要的工作量,”爱德华一边规划着展馆的布局,一边恨恨地抱怨。

  除了这个横空出世的要求,他的主要任务还得是《伊莲》,好在他的好友在音乐厅也是历练出来了,一切都筹备得井井有条。

  在这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六月份终于迎来了《伊莲和兰伯特》的最终排练。而与此同时,欢乐剧院迟来的加入社交季的消息也再也无法掩盖,同行们早就注意到剧院的一系列动态,小报们的风声更是四起,开始热烈地猜测其中的秘密。

  “他们在准备新的戏剧了!”南希看到小报上的消息,不由得感叹道,“哇,这个平淡的社交季,总算变得有趣起来了。”

  果不其然,尽管这一消息还只是传言,但它就像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迅速渗透到了各种沙龙和聚会之中,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人们开始猜测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将会是怎样的,甚至俱乐部也迅速开设了赌局,投注剧院下一部戏剧的题材和内容。猜测最多的还是《超人》第三部,原因很简单——“剧院的大部分演员都被带去弗兰西了,只有小矮人还在。”

  这个猜测在逻辑上无懈可击,说服了大部分的投注者,毕竟,即便是情节剧,演员的表现还是十分重要的,就拿最有名气的“埃莉诺演员”来说,如果她没有那么美丽出众的容貌和飘渺哀怨的气质,恐怕《午夜少女》不会获得那么大的成功,至少,她出演时的上座率和B组替换演员的上座率,对比相当明显。

  再说,也没听说欢乐剧院招募演员的消息,更不用说弗兰西的巡演进行得如火如荼,也不可能将他们征召回来,那还能从哪里变出一组演员来呢?

  但总有一小部分赌徒企图另辟蹊径,“《超人》去年连上了两部,观众们也开始有些腻了。就算要上第三部,这种合家欢的戏剧,应该也得等到圣诞节那段时间吧,所以,我觉得下一部应该是新的题材!”

  然而,尽管赌局一度火爆,最终它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伊莲和兰伯特》的正式排练开始之后,欢乐剧院便开始陆续放出一些风声,积极为接下来的宣传造势。

  他们聪明地选择了蹭《怀特》的热度,尽管距离《怀特的故事》上演已经过去了两三年,但这部戏剧在帕利斯巡演期间再度掀起波澜,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正是利用这股余波,欢乐剧院开始了下一部作品的预热宣传,不久后,所有人都知道,新的戏剧将会是“怀特的前传”。

  “也就是讲述吸血鬼的戏剧,”自从欢乐剧院的消息被透露出来之后,南希便紧盯着报纸上的消息,试图从那些模糊的说辞中解读出最终的答案。对她来说,这也是社交季的一个乐趣所在,“女主是吸血鬼吗?还是男主?”她自言自语,“应该是女主吧。”

  在欢乐剧院的戏剧中,就没有多少男主是超自然生物,南希猜想,这个伊莲应该也不例外。

  既然是正经戏剧,那么问题来了——

  “没有招募演员,也没有从弗兰西调回来演员,他们的演员从哪来呢?”南希不由得翻着报纸,想要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解释,但很可惜,欢乐剧院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报纸上也没有什么确切的说法,她只好开始放飞想象力:“难道,这次的吸血鬼,是由小矮人来扮演的?”

  她的脑海中已经不由自主地想象着一个小矮人穿着漆黑的吸血鬼裙装,脸色苍白,露出一对尖牙……

  这也太奇怪了!

第382章 莎比亚改编剧目

  当卢恩顿的社交圈关注着欢乐剧院的新动向时, 剧院同行们也在纷纷猜测,这部新戏剧从哪里弄来的演员,只不过, 他们从没将恐怖屋视作一个“演艺人才培养基地”。

  这年头情节剧演员们的门槛不高,既有专业戏剧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学生、剧院招收的学徒和实习生,也有在流浪剧团磨练出来的野路子, 此外,一些贵族和富商的年轻子女、马戏团杂技团的演员、甚至音乐厅的歌手、舞者, 都有可能跨界进入剧院——跟现代差不多,科班出身、摸爬滚打的龙套、资本家的丑孩子、唱跳rap的选秀偶像……统统都可以塞进电视剧里。

  然而, 在这样一个千帆竞发、人才济济的演艺圈,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除了过硬的表演技巧, 演员还需要具备不可忽视的胆量和心理素质。毕竟, 站在两三千名观众面前表演, 能经受住那份几乎压迫性注视的心理考验,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许多新演员往往只能从群演或小角色做起, 逐步积累经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舞台表现, 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机会。

  这就让同行们格外奇怪,他们开始到处打探——“欢乐剧院下一部戏剧的男女主角会是谁来表演?”

  “其实算一算,在演出季结束后,除了男女主角, 好像其他配角都是由不同的人轮流饰演的,”一位十分关注欢乐剧院的经理说道,“一些戏剧俱乐部好像还收集了观众的反馈,记录下了每一场剧目的配角演员,甚至能细化到他们在每一场演出中的表现。”

  这年头, 观众对戏剧的支持已经不单纯是看戏那么简单了,他们就像现代粉丝的雏形。忠诚的观众,或者说是那些迷恋某位演员的观众,每当得知自己喜欢的演员有新剧上演,便会毫不犹豫地买票,反复观摩演出,甚至不惜写诗歌来赞美演员们的演技与表演。与此同时,一些评论家也不甘示弱,为了捧自己喜爱的演员,在报纸上互相攻击。

  记录自己喜欢演员的演出场次只是常规操作,毕竟,剧院的演员生活可不轻松。为了维持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多数演员的日程是相当繁重的,不仅要每天排练三场不同的戏剧,还得准备晚上的演出。有些演员甚至需要在两天内,或者干脆一整晚,迅速学会一个全新的角色。

  这么辛苦、繁重的日程也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拥有的。能够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固定角色的演员已经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演员都在努力找工作。为了争取一个机会,他们得熟悉几十部戏剧的角色,从莎比亚的悲剧到涂黑脸的闹剧,还得准备好在一周内出演十几部不同的戏剧,如此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许多演员都沉溺于酒精,染上酗酒的毛病。

  因此,观众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演员能在欢乐剧院工作,可以说相当开心了,不用担心经纪人会卷走钱财,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有失业的风险。

  由于剧院的演员们都相对稳定,逐渐积累了自己忠实的观众群体,埃莉诺的演员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紧随其后的是怀特和拉维妮娅的演员,威廉作为男演员中的佼佼者排在其后。这些忠实观众会去看每一场演出,将节目单带回家,慢慢地,他们发现:怎么配角的演员都在换来换去的?

  这种变化并不常见,通常,除非剧目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一部戏剧的演员阵容应该保持稳定,每次换人,其他人都需要重新磨合。但每一次新剧的开场,他们都会看到不同面孔的配角演员,有的上一部还在《灰姑娘》里充当跳舞的群演,下一部就去“鸦羽之宅”扮演惊讶的邻居——让人摸不清头脑。

  “或许这就是欢乐剧院的培养方式?”同行经理猜测道,“没准那些换来换去的演员,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积累舞台经验。”

  尽管这个理论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它似乎能解释为什么观众会看到不同的面孔频繁出现在剧场中。毕竟,舞台剧是个讲求实战经验的地方,频繁换角,或许是演员们锤炼自己演技的特殊方法。

  不管如何,已经有不少人愿意冲“怀特的前传”和“欢乐剧院”的名头准备购票了,只不过,还没等欢乐剧院开始售票,又一个小道消息被放了出来——“据说这部戏剧改编自莎比亚的经典著作!”

  “什么?!”德鲁里巷剧院经理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跳起来,“为什么会那么巧!”

  他这个新上任的经理在今年社交季推出的也是莎比亚的剧作,而据传,欢乐剧院正在上演的,也恰恰是同一部作品!

  要不是算过时间,他都要怀疑是爱德华特地来狙击自己了。

  “其实也说不上巧,”他的助理耸了耸肩道,“这年头莎比亚的作品那么受欢迎,改编它也是很正常的,环球剧院上演的也是这一部啊。”

  这说起来很巧,但又是有理由的,莎比亚的作品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情感,一直是剧院选择的经典题材,尤其是在浪漫爱情剧的领域,几乎没有比莎比亚更合适的素材了。在每年社交季这个以爱情为主旋律的时段,莎比亚的浪漫爱情故事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加上欢乐剧院几次悲剧作品都颇受欢迎,趁它去巡演了,经理们便有意无意地挑选了悲剧,想要延续欢乐剧院的成功——那么就只剩下这一部了。

  虽然这么说,但一年间,能够在社交季这个各大剧院争奇斗艳的时候,碰巧上演三部相同的作品,实在是件极为少见且十分新奇的事。

  尽管欢乐剧院还未正式上演,但有关“莎比亚戏剧”的话题已经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许多好奇的观众特地跑去德鲁里巷剧院和环球剧院观看,准备和欢乐剧院即将上演的对比一番。

  面对上座率的突然上涨,剧院经理们既惊讶又有些酸酸的,他们忍不住自嘲道:“我们的戏剧居然得依靠同行来拉票房。”

  不过,他们也敏锐地发现了商机,迅速联系起了手头有关系的评论家,开始买一系列“拉踩”的报道。

  德鲁里巷剧院新来的这位经理已经是一年一换的第三任了,在这种不稳定的职位上,他的处境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因此,他更倾向于稳扎稳打,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职位不保的错误,按照原著剧本忠实地再现莎比亚的经典剧情。

  虽说缺乏创新,却也保留了经典的魅力,演员的演技表现也可圈可点,服装道具一应俱全,绝对符合上流社会观众的胃口。在他的主导下,这部戏剧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尽管没有什么突破,但依旧是一部优秀的莎比亚戏剧。

  相比之下,环球剧院一贯以原汁原味呈现莎比亚早期戏剧的风格著称,尤其注重极简的舞台设计。它们减少了舞台布景的复杂性,更多依赖于演员出色的表演、和精准的台词来塑造氛围,这种风格通常吸引的是中产阶级,和那些热爱传统戏剧的观众群体。

  只能说,两个剧院各有特色,但都是基于自身优势的发挥,如果不是欢乐剧院突然出现,它们都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可惜,现在它们不得不进入战场,开始在报纸上互相攻击,不过,这也相当有好处,一些好事的贵族公子哥慕名去环球剧院,而买得起票但并不想支出这么一笔奢侈消费的中产阶级,也怀着好奇心去德鲁里巷剧院对比一番。这场无形的博弈让两个剧院的观众群体发生了微妙的交错,带动了票房的意外增长。

  欢乐剧院还没正式加入战斗呢,它们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

  “还得是欢乐剧院啊,”在一个普通的聚会上,南希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报纸上的热闹新闻,一边还不忘竖着耳朵听隔壁的绅士和女士们讨论两个剧院的不同之处。

  欢乐剧院一回归,整个社交季都热闹起来了。

  “你去看过了吗?”斯蒂芬夫人和几位夫人聊了一会儿,又来和她说话,“最近报纸上吵起来的那部戏剧?”

  “当然,”虽然南希对莎比亚的戏剧已经太熟悉了,有的台词都会背了,不过,难得可以比照着两个剧院来看,她当然要去凑凑热闹,“詹姆斯喜欢传统,但我觉得还是德鲁里巷剧院更吸引我。”

  环球剧院的传统戏剧看得她都快睡着了。

  “我也觉得,”斯蒂芬夫人耸了耸肩,“有些时候需要些新意才有趣。我现在倒是对欢乐剧院的表现很期待,毕竟他们每一次的亮相都会带给人惊喜。”

  “只是……”南希转而又想到,“又是怀特的前传,又是改编自莎比亚的经典剧目……这听起来一点都不沾边啊。”

  吸血鬼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产物,而莎比亚已经逝去两个世纪了,这种新旧碰撞和融合,一不小心就可能让观众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

  “想想《超人》,他们将小人国的故事融合得很好啊,还是很有经验的,”斯蒂芬夫人提醒了一句,又笑着说道,“不过,这和莎比亚作品的难度也不能相提并论。”

  在这一片“战火”和“硝烟”中,姗姗来迟的欢乐剧院终于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发放传单,并开放首演售票,正式加入这片“战场”。

第383章 娇妻文学的诞生

  “名字叫做《伊莲和兰伯特》?”这天, 南希看了眼报纸上欢乐剧院发的最新消息,不由得和丈夫詹姆斯说道,“连名字都改了。看来改动很大。”

  詹姆斯轻轻翻阅着报纸, 眼神停留在那行醒目的大字上,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按照往常的剧情来看,”他停顿了一下, “伊莲应该就是吸血鬼了吧?兰伯特……是人类?这还是欢乐剧院第一次把男主的名字放在标题里。看样子,男主的戏份应该挺重的。”

  在《怀特的故事》里, 医生男主除了前面的爱情戏份有些甜蜜,中间干脆全程死着, 复活了又被骗到教堂,真是悲惨得连名字都不配出现在剧名里, 至于《午夜少女》, 男主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打斗戏份却是另一位教士的,不放标题里也算是情理之中。

  而这部《伊莲和兰伯特》, 男主居然有了姓名,不得不说, 确实让南希觉得十分新奇。

  “如果是从莎比亚的剧目改编的,”南希思考道,“那男女主角的戏份应该都差不多吧。”

  “有可能,”詹姆斯迟疑地说, “我还是难以想象那部爱情悲剧是怎么和吸血鬼结合起来的,就名字上来看,应该不是直接将女主角换个种族那么简单。”

  “吸血鬼……前传都出来了。”南希被詹姆斯提醒了,嘀咕道,“续集却迟迟没有消息, 怀特到底要在教堂里被关押多久呢?她当时还怀着孩子,至今也没有提到孩子的后续。”

  虽然有不少人宣传格林城堡的活动隐藏着怀特故事的续集,但就她的朋友所去玩过的体验,只是格林去邀请吸血鬼拯救怀特,就没有下落了,拯救成功了没有,也没人说清楚。即便已经过去几年了,南希想起怀特还是忍不住想叹气——算一算时间,她都被关在教堂底下三年了!

  三年了,孩子应该早就出生了!

  “不知道《伊莲》会不会有怀特后续的交代,”南希祈祷道,“都关了那么久了,应该放出来了吧?总不能关一辈子吧?”

  的确,《伊莲》的火热宣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勾起了人们对怀特的记忆。尽管报纸上有一半的报道在热议环球剧院和德鲁里巷剧院之间的“战斗”,但仍有不少文章在呼吁欢乐剧院尽快安排怀特的后续。

  甚至,还有一些勇敢的读者,大着胆子去教堂询问神职人员,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实中,能不能让他们把怀特放出来。

  “拜托,又不是我们把她关进去的。”诺曼那天像往常一样上班,享受着花园里的下午茶时光,突然听到一绿墙之隔的同事在抱怨,“她只是个虚构角色!再说了,就算她是真的,看看她做的事!她可是用暴风雨冲毁了一个整个村落,能关她三年都算宽容了,居然还想让她出来?”

  诺曼面无表情地一口一个小蛋糕。

  “你这么跟那些信众说了?”另一个声音响起,语气中带着些许担忧。

  “我当然没那么没脑子,”暴躁的声音说,“我告诉他们,这种事情应该去问欢乐剧院。”

  而第二天,同样的位置,诺曼又听到那个同事在抱怨,“他们又来问我了,这次,他们问怀特的孩子怎么办……我怎么知道?!话说,吸血鬼能和人类生孩子?生的孩子是吸血鬼还是人呢?”

  “应该是混血吧?”另一个声音犹豫地道,“那你怎么回答的呢?”

  那个暴躁的声音沉默了一瞬说,“我说,怀特的孩子当然是无罪的,而且她的丈夫不是充当了神职人员吗?应该会交给她的丈夫抚养。”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另一个声音赞同道。

  诺曼一边喝着红茶,一边也在默默点头。

  第三天,还是老位置,隔壁又传来暴躁的男声,“你猜,这次他们交给我什么东西!他们去写了一个怀特的孩子长大后进入教廷,成为高层人员,然后命令教堂放了怀特的故事!问我这能不能能实现!”

  “哇哦……”另一位声音不自觉地发出感叹,语气中充满了惊讶,“他们还真是……够有毅力的。那你怎么说?”

  暴躁的男声冷冷地答道:“我说,吸血鬼的孩子不可能进入教廷。”

  第四天的小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吸血鬼的孩子不能进入教廷,是否是一种歧视?”的讨论文章。诺曼的下午茶时光已经没有了昨日那两个讨论的声音——估计是他们被教廷拉去接受批评了。

  “没想到小报居然会关注这些,”助手也看到了这个刺眼的标题,“这个世界上又没有吸血鬼,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

  “小报就是这样的,”另一个同事耸了耸肩说,“他们只想博取人们的注意,根本不在乎事情到底有多荒谬。”

  这个荒谬的争论似乎没有持续太久,毕竟,一场真正的大戏即将上演。在一片喧嚣与混乱中,《伊莲和兰伯特》的首演日终于来临了!

  首演当天,威尔斯和妹妹早早地来到了欢乐剧院。两人是经纪人亲自邀请的,威尔斯的经纪人朋友交游广泛,平时总能从各种关系中谋得机会,今天也不例外。他借了一个视线不错的包厢,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