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大娘子 第22章

作者:青丘一梦 标签: 穿越重生

  她忍不住问:“姊姊,我可以一直跟着你住吗?”

  “如今你身体不好,又是个半傻瓜,黏着姊姊还没什么。等你再大点,身体好了,就要自己顶门立事,学着自己管一房的经济事务,管理婢女仆妇。这些事情只有从小开始历练,真正自己当家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徐问真一壁说,一壁笑着睨她,“怎么,你还要赖上姊姊一辈子不成?可说好了,你、明苓、明瑞大了都要搬出去,我好过回莳花品茶、抚琴弄香的悠闲日子。”

  小孩儿嘛,在跟前养两年是乐趣,大了好好教育品行是爱好与责任,可若一个个都砸在手里每天操心衣食住行——那她成什么了?服侍这几个小孩的老妈子?

  徐问真戳戳小女娘的脸,笑呵呵道:“不过你正经要随着姊姊再过些日子呢,只怕还没等要分你出去,你先嫌烦了。”

  问星连连摇头,“我怎会嫌姊姊烦呢?”

  徐问真这热热闹闹地理了半上午屋子,下午问安还要来寻她——她们约好了今日一同去书局,那边新收了一套古书锦帛。

  徐家内宅沉寂了这十来日,徐问真处没传出一丝声讯,问安竟沉得下心,一直一声未问过。

  徐问真细细问了她房里教引礼仪的妈妈,按妈妈回话,问安这段日子每日早起来先为郑氏夫人抄经祈福,再往东院向祖母、伯母请安,请安后回到园中先侍弄院中药花香草,然后或弹一会琴,或做一回茶。

  吃过午饭会在窗前读书,下午等问宁散学一起吃饭,再往东院请安,晚间回了房中,开始写文章、练字。

  如此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与从前并无太大的差别,只是做的文章稍多了些。

  她做的文章、写的字徐问真都会看过,有些会留下批注,二人一同探讨。偶尔大长公主、大夫人会翻看她的文章,写得极有想法或者已成体统的,会拿给徐缜看过。

  任徐缜在外忙得脚不沾地,投诗的学子进士们十个里难见一个,回家还是得老老实实看从女的文章,再细致地点评。

  他久经朝政,又常在御前,与徐问真这纸上谈兵选手到底有差距,问安受他点拨,对三省六部的运行更加清楚不说,问真旁听着,从另一个角度看问安的文章,很有收获。

  见徐问真听得用心,徐缜笑道:“你既喜欢听,日后我与你七叔论政事时,你就来听吧。只是不要嫌枯燥才是。”

  他没叫问安,问安没踏入西阁之前,就没拿到他书房的固定入场牌,解读文章只能算是一种政治投资和对有志向的晚辈的关怀。

  但对自己的女儿,他总有些特别。

  长女长子出生不久,他与夫人便到河中府赴任。

  身为长子,离家宦游,长房总要留下个孩子陪伴长辈,算代表一家的孝心。当时几番思量后,他们带上了龙凤胎中的弟弟见素。

  河中府地处关中,大儒良多,学风远胜京师,见素随他们去任上,自幼随名师开蒙读书,远比在京中弘文馆、国子学读书更会有收获。

  而身体稍弱一些的女儿留在京中,随着母亲在公主府生活,必定衣食丰足,还有太医能够时刻照料身子,且女儿长在公主祖母膝下,对日后更有好处。

  彼时年轻气盛,一心奔前程自以为安排周全的他们都没想到,当年做下的决定会有令他们后悔至极的一天。

  他回京时,徐问真已是入学的年岁,读过四书,学了诗礼,在徐虎昶的演武场上耍过刀枪,在两位长辈的书房里跟着看过邸报。

  他眼热女儿在父母跟前乖巧的模样,便设法将讲邸报的活抢了过来,比起徐虎昶这个武将,他在台省做文官,针对朝中许多事的视角对当时的徐问真来说格外新奇,涉及的方面更多,他就靠这个,很快与女儿拉近了关系,徐问真成为了他书房的常客。

  但关系亲近不等于亲密,正如从前徐问真在他身边所学到的,大多是朝堂中的道理,鲜少有那些真切实地的事情和潜而不宣的规则。

  虽然都很重要,但或许两者皆有才是最好的。

  徐缜抱着一种包容而温和的心情,开始教授女儿她感兴趣的新事物。

  徐问真愿意为此空出时间来,用认真的态度来吸收学习,无论能否用上,学到了总是自己的。

  与问安尚且稚嫩的沉稳不同,徐问真的稳与静是慢火煎出来的,她受过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高处一朝跌入谷底的落差,经过天下至重的皇权化为屠刀悬在脖颈的威胁,守过山间道观诵经守戒的清冷。

  她已经历过太多太多,若非事涉亲友性命,很难再有事情能让她手忙脚乱、慌张失措了。

  看着如玉净瓶般通透无暇,又清冷安静的女儿,徐缜忽有些出神。

  他想,倘若当年他们夫妇将女儿带走,或者没曾动过天家富贵的心思,没了这一桩孽缘,他的女儿会如平常小娘子一般,嫁与如意郎,生几个宁馨儿,过一世儿女绕膝、夫妇相携的平稳、静好生活。

  “阿真。”他忽然喃喃道:“阿父悔矣。”

第25章

  某纨绔:马上你们全家都要跪……

  徐问真彼时是怎样回答的?

  她微微怔了一下, 旋即轻笑起来,“女儿生在徐氏,长在公府, 已享受了天下一顶一的富贵。自认这半生算顺遂如意,至于那一点坎坷,如今世路未半, 焉知祸福?父母尊长待我甚厚,如论幸运, 女儿已远胜过世上许多女子。父亲待我,何愧之有?”

  这是一句大实话。她的命是大长公主与徐缜入宫从皇后手下硬生生抢回来的, 徐缜拼了半生官位荣辱, 头一次拒绝揣测圣意, 不惜得罪皇后, 不去权衡利弊, 只想将女儿的命抢回来。

  为一个孩子舍弃官爵前程, 能做到的人有几个?

  徐缜望着她含笑的模样, 心酸、欣慰百感交集, 侧首掩面拭泪。

  临风馆中,徐问真收回思绪, 捏了捏眉心。

  问星身体还未完全恢复, 体力有限, 吃过午饭便感觉疲累, 被秋露抱回去休息了。

  徐问真午后有休息的习惯,但未必睡午觉。她握了一卷笔记闲书, 歪在书房的榻上,翻着翻着便半阖了眼,吹着透花香的春风, 懒懒地合计家务闲事。

  昨日徐大夫人提起,明德堂的修缮事宜进度很快,不出意外,五月初便能彻底完工。

  等搬到那边,地方宽裕了,要开始准备为问星安排人手。

  徐家旧例,开院独居的娘子们身边服侍的女使有头脸的是八个,专负责近身、针线、房内侍候,其中会选出一个头领,是一屋里的头等;外头另有四个跑腿传话的小丫头,是贴身女使的预备队,随缺随补。婆子们除了贴身的乳母、保母四个,还要有教习礼仪的妈妈一个,粗使婆子六个负责洒扫院落、捧递东西、守值巡夜、看管茶水炉火。

  徐问真身边的人手因为多年来在云溪山住着,已经严重超标,不过她的份例如今不按照娘子们的算,明德堂地方够住,倒是无妨。

  问星如今还随着徐问真住,一时没有添人,服侍她的由秋露领头,都是徐问真这边的人手。但等搬入明德堂后,要添几个专负责侍候她的人。

  年轻得力的女使至少要t选两个,能陪问星玩闹的小丫头四个选足,可以细细教导培养,以待日后托以重用。婆子上教习礼仪的妈妈秋露可以担任,余者均可先用着明德堂的,等转过年,问星入学搬出去居住了,再依例把人手配齐不迟。

  若一下安排太多人,明德堂倒是住得下,只怕问星如今那半懵的脑袋应对不住,反被辖制住了。

  明瑞明苓那边都有旧例,整套人马从云溪山搬回来立刻可用,倒不必她费心。

  给十七娘的女使们要从现在就开始留心。

  徐家女使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徐家本有的家生子出身,或是祖辈在府中服侍、或是在庄子上;一种则是府外卖身投来的。

  两者到了年岁都可以选择赎身离府还是继续在府里做妈妈,只是家生人赎身的少,外来的攒够银钱赎身的多些。

  徐府这两代人口简单,唯一有纳妾爱好的十郎久在外任,导致府内年轻女使的上升道路有限,倒是省去许多别府乌烟瘴气的事端。

  年轻郎君好色的、盼着女儿以身换荣的、指望凭着容色一举翻身的……大长公主在宫中见了太多这种糟污事,所对几个儿子打小便教育严格,徐府的家风在京中已算是一等一的干净。

  对年轻女使们来说,除了到公主、大夫人身边,能服侍小娘子们便是最好的出路了。照顾娘子几年,陪着娘子长大,能做娘子心腹的自不必说,便是做不成,到了年岁离开娘子身边,能得一笔丰厚的赏赐添妆。

  徐问真要为十七娘选拔女使的消息一旦传出,必然八方瞩目,府内各个管事家的心思都要打过来。

  徐问真不怕这个,甭管是什么出身,只有做事诚恳认真的才能走到问星身边,不怕她们在问星屋里偷奸耍滑,若真有了,对问星是一种历练。

  只是好样子的难挑,徐问真中午在心里拿定了章程,便趁着问星午睡起来前唤了秋露过正房来,说了此事。

  “倘若五月里要搬进园子,十七娘身边必得添置人手。你近日留心了好的,女使细细筛选出两大四小先让进来,跟问星熟悉着;照管炉火婆子不妨叫如今侍奉问星汤药的那个董婆子继续侍奉,你看她如何?”徐问真慢慢地说。

  秋露坐在脚踏上随手整理含霜留下的丝线,笑道:“董婆子性子沉默些,做事倒很有条理,娘子派给小娘子的人果然不错。”

  问真阖着眼,有些懒散地“嗯”了一声,秋露又继续道:“娘子要为小娘子选女使,消息传出去必然有人蜂拥而至,其中好的想必不少,有您的话,我回去可放开手漫着挑了。”

  徐问真掀起眼皮睨她一眼,春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晒得她整个人懒洋洋的,只是躺的时间越长,露在外头的皮肤烫得慌。她随手从旁抽起丝帕来遮在脸上,一边慢悠悠道:“你能把天上的仙女选下来,算你的本事。”

  秋露抿嘴儿只笑,徐问真又道:“年纪小的你多留心,要给明苓先预备下几个相当的。人的模样品性都不一定,或许如今瞧着还好,过两年又变了样子,还是要多做准备。”

  秋露笑着应是,外头女使进来回:“娘子,五娘子到了。”

  “我要去赴美人约了,你就留在家照应小的吧。”徐问真潇潇洒洒地起身,趿着软底燕居鞋慢吞吞往卧房走去更衣,一边叫问安:“往屋里吃茶来,宫里新赏的紫笋茶,记得你爱吃。”

  ——她当然不是时时刻刻都端正雍容的,从早到晚板着多累呀。

  这几年在外头自在惯了,需要装人的时候少,每天凉榻上午觉歇足了,带着人悠悠闲闲地就晃进山,赏花听泉,林中散步,偶尔在激流水边奏起琴或吹一曲萧,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如今回了家,倒是得收敛一些——至少不能懒得吃饭就耍赖不吃,懒得起身就一睡一上午。她祖母第一个看不惯,要来念她。

  问安笑着应是,被请到书房来吃茶,又笑吟吟地与秋露打了个招呼。

  秋露见了她如今安稳沉静的模样,不禁佩服这位五娘子的好涵养,待她十分尊敬,并不敢受她的礼,只笑着道:“五娘子多礼了。如今虽是春末夏初,可正午日头很厉害了,娘子出门该叫女使们打把伞遮阴的。”

  问安态度很温和,笑着与她闲话,“早上去学里瞧了问宁她们,出门时还没觉着热,便没在意。”

  卧房里,徐问真换了出门的衣裳。因只是寻常闲逛,衣饰并不十分奢华,只将上午那件素净褙子换做一件蓝底织月白暗花的,挽一条轻薄密软的云州绫披帛,乌黑柔软的长发梳做随云髻,头发已经很厚密沉重了,徐问真更嫌珠玉沉甸甸的,含霜左右打量一番,取竹剪子出门半晌,剪回一朵绿云牡丹来。

  如今还在牡丹的花期,大长公主酷爱牡丹,收集诸多名品,自然不会亏待了徐问真。

  如今临风馆里便有玉露、绿云两种名品正在花期,玉露颜色洁白如雪,花瓣层层叠叠,似碎玉叠珠;绿云是一抹碧水般的清淡幽绿,颜色随着花朵绽放逐渐由深而浅,花朵怒放时花型慵懒状如轻云,颜色清浅如绿水,风皱起花瓣,正如绿水波澜、轻云飘曳,因名绿云。

  含霜她们日常在徐问真的装扮上格外忌讳素白,偶尔簪白色花朵只选茉莉、玉簪等小而美的香花,再铺叠以金翠宝石,以求荡清“晦气”。

  这是端文太子刚过世时那些事给她们留下的习惯,徐问真知道她们的心病,虽并不在意那些,只得合了她们的心。

  这会要为徐问真簪花,含霜想都不想,便剪了一枝绿云来。

  她取了细丝线来将牡丹细细缠在一支金祥云头钗上,再为徐问真簪在发髻上,色泽如水般幽绿清淡的牡丹随风轻颤,露出一点金边祥云,含霜注视着镜中的徐问真,不禁笑道:“今年花儿开得真好。”

  “只怕是你们觉着天晴了,才认为这花开得格外好。”徐问真挽着披帛徐徐起身,又笑了,“我可却觉着,天从未暗过。”

  正如她与徐大夫人所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已。

  她的命没留在太子陵中,就是不该绝,从那之后的每一日,她都十分珍惜,感觉十分美好。

  马车仍候在二门上,问安这回注意到了那位面容不显的车夫。似乎每次长姊出行,都由他驾车,只有长姊回府之后,她才看到过这个人。

  车夫身量高大,面容是落到人群里不会引起半点注意的普通,但一举一动格外恭敬有礼、沉稳有度。

  马车缓缓向书局去,那书局是徐问真这几年闲来置办下的产业,主要任务是替她收集感兴趣的传奇本子、古人笔记、金石拓本、旧朝帛书,在售卖主流书籍上从前并不占优势,生意一般,这两年开始另辟蹊径卖一些雇人写的传奇本子,市场倒是不错。

  马车上有些闷,徐问真却没人掀起帘子。她对问安道:“今日西阁已经修缮完备,消息灵通的人家大抵都已得到消息,宫中不日就要颁布明旨命各州选拔有志向才学的女子,你要做好准备。”

  这意味着问安将要竞争的对象广泛,不只有京中的名门女子。

  但问安的优势很鲜明,一来她刚刚扬出贤孝之名,前阵子的诗文宫中圣人曾夸过;二来她对朝局的认识、正合圣人喜好的周全缜密性格,都是一般年轻女子做不到的。

  西阁女官选才不选色,但难免有人动借此攀龙附凤的心思,所以这场女官采选的时间只怕不会持续很长。

  今上一向公私分明,于女色上并不热衷,他登基后很长一段时间宫中只有一后一妃,皇后赵氏,原定王发妻;贵妃裴氏,定王次妃。

  皇后诞育皇长子端文太子与寿昌公主,裴妃则连续生育了二、三、四三位皇子,只不过二皇子、四皇子早夭,裴妃膝下立住的唯有三皇子一个。

  随着三皇子入学读书,裴妃兰台殿的恩宠才逐渐衰落,而后今上宠幸了两位嫔妃,均是官家出身,诞育了几位皇子公主,立住的是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与寿宁公主。

  三年前裴妃病逝,宫中格局又有变动,随后今上近身便只有两位宫人出身的娘子服侍,不再从官家采选嫔妃。

  裴妃失幸是因三皇子入学后裴家与贵妃倚仗三皇子之聪颖野心勃勃,声势t愈大;后两位嫔妃没落有卷入宫廷争斗之故。

  如果纵观古今,今上倒称得上是一位长情而不好色的皇帝。

  依大夫人所言,近年一直得幸的两位娘子容貌远不及裴妃与前两位妃子有倾城之色,只是性情谦顺柔和,温婉贞静,都是无争之人,又位份、恩眷都相同,彼此平衡,哪怕皇后幽居含章宫不出,内廷之中风平浪静毫无争斗之象。

  今上坐拥天下,若贪恋美色,大可以广选美女,无论良贱出身,只凭天子喜好。

上一篇:重回暴君黑化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