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黎淳拆开信封的手一顿,飞快换了个位置:“你说得对,还是先看宾之的吧。”
金旻又跟着吓唬道:“字多,可不是事情多嘛。”
“但宾之唠叨。”黎淳自我安慰着。
黎淳看着那封信,半晌没动静。
金旻脸上的笑容顿时敛下,犹豫问道:“真出事了?”
黎淳深深叹了一口气:“出事了,但又好了。”
金旻一听,连忙伸手拿信来看,一目十行看下来,忍不住说道:“这,这也是无妄之灾,可怜我们芸哥儿在锦衣卫有没有吃苦啊,都说锦衣卫诡谲阴森之地,之前落水身子就没调理好,现在可别雪上加霜。”
黎淳叹气:“这人就是太爱好热闹了,好好读个书,拉着这么多人一起读,这一下都考上了,自然会有人眼红。”
金旻不悦说道:“那是他们读书努力,芸哥儿办法好,有些人就是心眼小,见不得人好,怪我们芸哥儿做什么。”
“总算是平安出来了。”她仔仔细细看了看最后几段话,“要不还是别在京城读书了,怎么这么多风波,到时楠枝他们都去衙门了,他一个人要是磕着碰着,我们也不知道。”
“哪有这么娇气。”黎淳不悦说道,“京城有宾之照看着,若是这样还过得不舒服,之后去那些私人学院,那又能如何,那里甚至还有纨绔子弟花钱进去读书的,读书气氛全靠自己,而且小孩子不摔摔打打,怎么成器。”
金旻叹气:“真是不心疼孩子,孩子这么小一个人在外面。”
黎淳没说话,突然说道:“他那个生母带着妹妹在外面生活得如何?”
“林家还挺照顾的,过年前去见了一面,瞧着气色很不错,那小姑娘可比第一次见胖了不少,还活泼起来了,瞧着和芸哥儿是越来越像了。”
黎淳想了想又说道:“他那个舅舅如今又如何了?”
“这,应该还行吧,听说林家新开了一个印刷坊,如今在里面做管事呢。”金旻不解,“好端端问这些做什么?”
黎淳看了她一眼,老实交代:“要是过得不好,我们打包送去京城,正好也有家人陪着。”
金旻听愣了,随后笑得前仰后合:“人家现在过得好好的,你给人送上去,你那个小徒弟一定要写这么厚的信来哭呢,你少打人家家人的主意,你也不瞧瞧人家临走前,给他们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要你这个马后炮多事。”
黎淳也跟着叹气,随后又不悦说道:“不是你说小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不好吗,我这出了主意,你又笑我。”
金旻笑得不行,最后还被口水呛到了,直接笑歪在榻上。
黎淳恼羞成怒,扭头不去理她,去看刘大夏的信。
金旻擦了擦眼角的眼泪,不笑了:“时雍说了什么啊,可别又是你那宝贝徒弟的事情。”
黎淳叹气:“有一点,但也不多。”
“这又是怎么说?”金旻不解。
“他吏部考核为称职,吏部尚书想要他去吏部做左侍郎。”
“这不是很好!”金旻眼睛一亮。
自来吏部就是六部之首,能直接去吏部简直是连跃好几级。
“不过王太宰的事情解决了?”她犹豫问道。
黎淳点头:“陛下是个念旧的,而且王尚书退了一步,陛下自然不忍心赶尽杀绝,他现在想要时雍去,就是想要时雍帮忙处理他之前写的吏部考核改良的想法。”
“那可是麻烦事。”金旻叹气,“想来朝野一片反对之声。”
“就是家里要修个房子,每户都有意见,更不要说一个部的改革,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吏部,牵一发而动全身,王太宰此番若是没做出个成绩,陛下面前还是不好说话。”
“那时雍可要辛苦了。”金旻叹气。
“他是大人,辛苦很正常,但是……”黎淳话锋一转,“其归要是再给我掺和进去,我就亲自给他送棍子。”
—— ——
江芸芸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不速之客,为难说道:“吵架的事找我也没用啊,我不会吵架。”
王承裕笑说着:“御史吵架,那是内阁和陛下要头疼的事情。”
江芸芸重重嗯了一声,小腿晃了晃,非常想离开的样子。
“但你这个办法从哪里看的,总该还记得吧。”王承裕视而不见,继续说道,“这些人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废,言我父亲的考核意见是虚妄之法,违背太祖所想。”
原来就在江芸芸在锦衣卫做客的时候,王恕终于推出了他的吏部改革新策。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吏部考核细则,每部细分考核标准,比如吏部自己,吏部分管全国文官铨选、考课和爵勋之政,如此细分到下面就是,大到布政司,小到县令,都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标准,比如赈灾,比如教育,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表格,若是想要升官那就至少要填满八个表格,若是只填了五个,那就是一般般,若是三个都不到,那就给我滚蛋吧。
第二,也是重要的事情,各衙要把今年要做的事情写出来上交备案,然后再是每月做了什么都要详详细细写出来,若是什么也没做,直接滚蛋,要是做得多,不错,给个上,年底考核加分。
第三,则是引入六科和都察院,邀请他们共同监督各部门官员办事,三月一小考,六月一大考,月月可抽考,若是抓到一个作弊的,那就是他们的功劳了,该加分就加分,该升官就升官。
总而言之,都给我干活,不要偷懒。
出人意料的是,内阁中也有不同的意见。
刘健觉得应该再给一份考核簿给内阁。
此政令一出,果不其然引起大量的反对,都说这样很容易引起官员胡编乱造,祸害百姓。
王恕本想强硬回怼,但被王承裕拦下,反而转换态度不再和大臣硬碰硬,直接上了一道折子给陛下,详详细细说了这个办法的好处。
“只要陛下同意了,我们再选几个能干的官吏,只要能推行开一点,那就会成功。”王承裕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其归说得对,刚过易折,爹应该学会委婉一些。”
王恕沉默了许久,这才写了一份仔仔细细的折子,陛下看了,原本还觉得朝堂乱哄哄的,不太高兴,现在又心软了。
“我想着若是能查阅到,你说得这个办法的原处在哪里,我再仔细研究一下,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那就能堵住他们的嘴了。”王承裕为今日不请自来的拜访最后解释道。
江芸芸眼巴巴地看着他,没好意思说自己历史学的不咋地,不知道张居正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天才办法的。
“不过他们要是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她委婉想了个办法,“我听说太祖每天都有新主意,你要不去看看他以前说的话里有没有类似的,咱们牵过来用用。”
据说朱元璋每天每刻都有新想法,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帝王。
果然是当过土匪,讨过饭的,精力体力都是一等一的。
王承裕看着她,没说话。
“他们总是说祖宗祖宗的,那自然是祖宗的嘴最能堵人。”江芸芸反其道而行想着,“我要是你,我就去看看到底哪里有这一些只言片语相关的,只要有一点,我们就可以说,我们这是在完善,不是在否定。”
王承裕眼睛一亮:“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江芸芸连连点头。
“其归若是有空……”
江芸芸火速拒绝:“我没空,我要去国子监读书的!”
王承裕这才回过神来,面前的小童还要读书,无奈说道:“是我冒昧了,去了国子监只管专心读书,其他人和事不用管。”
江芸芸连连点头。
至于这件工作。
新上任的刘大夏得了王尚书的吩咐,一头扎进太祖太宗的各类‘钦此’的浩瀚文件中。
三月庚辰,也就是初一。
陛下在奉天殿举办殿试。
殿试读卷官有内阁三个阁老,六部尚书等十来人。
江芸芸一大早就爬起来送他们去考试,送考的人只能送到正阳门,路边,黎循传和徐经一人一只握着江芸芸的手。
“吸一口你的读书气。”黎循传说道。
“同进士也很好,但要是进士就更好了。”徐经也说。
“等会等会,给我也摸一下啊。”王献臣惨叫。
“我也要我也要。”沈焘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拉下一步,“我很好说话的,最后一名也是极好的。”
“慌什么,殿试不出错,都有名次的,而且你们这几天卷子做的不错,有点信心。”她冷酷抽回的手,把人推走,“快去考试,早点考完,早点回家。”
她站在雾蒙蒙的路口,对着众人挥了挥手:“好好考试哦。”
众人看着她用力摇晃的手,对视一眼,无奈摇头,终于抬脚离开了。
江芸芸目送他们的身形彻底离开后,这才转身带着顾幺儿走了。
“走,我们坐在酒楼里等他们回来。”
她刚走了几步,突然觉得背后冷飕飕的,往后一看,果不其然看到一张憔悴的老脸。
她的刘师兄正在不远处幽幽地看着她。
江芸芸自觉最近是一件坏事也没干,但一看到师兄的目光,莫名觉得心虚。
“若是有空,我有话与你说。”刘大夏满慢吞吞走到她面前。
他眼下乌青一片,神色格外灰败,好似多日不曾好好休息一样。
江芸芸怯怯问道:“怎,怎么了?”
刘大夏又是幽幽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先一步走了。
江芸芸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乖乖跟在师兄身后,自顾自说道:“最近一直在下雨,我可没出一次门,更没干一点坏事,我真的在好好读书啊,大家都可以作证的。”
“师兄,你干嘛这个表情啊。”
“师兄,你怎么不说话。”
刘大夏揉了揉额头,无奈说道:“我已经七日没好好休息了。”
“哎。”江芸芸立马担忧凑上来,问道,“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刘大夏看了如此殷勤的小师弟,想笑但笑不出来,面无表情:“多亏你给我找的事情。”
“我冤枉啊……”江芸芸突然回过神来,“这应该是王尚书给你找的活啊,也怪不得我。”
“难道找到了?”
“还是没找到?”
江芸芸的小脑袋来回转着,自问自答,偏刘大夏一声不吭。
——不是,师兄,你干嘛气氛给我拉这么满。
江芸芸战战兢兢坐在他对面,等待着他的审判。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刘大夏给她倒了一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