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406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坐在一旁埋头苦吃的顾幺儿疑惑地看了几人一眼,但不耽误眼疾手快,把盘子上烤好的肉都悄悄夹走了。

  —— ——

  江芸芸开始闭门读书后,顾清和毛澄几人也终于来了。

  他们最近都被调去兵部了,听说鞑靼又犯边境,情况危急,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见到人,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却被告知江芸在考前不再见客,几人深表理解,留下礼物就重新回到官署办事了。

  至于兴冲冲的刘瑾更是吃了一个闭门羹,灰头土脸回去了,小太子没见到要见的人,委屈巴巴地抱着还在吃奶的妹妹放声大哭。

  隔壁马上就要临盆的张皇后听得头都大了。

  “这是又怎么了!”她问。

  宫娥把事情简单说了说。

  “这个江芸……”张皇后对这个胆大妄为的江芸已经没有任何脾气了,只是无奈说道,“快去哄哄,把公主都带哭了,怎么做哥哥的,等人考好试,你就亲自在贡院前把他给我拦下来,请个人还怎么这么难请啊。”

  弘治八年的年一晃而过,黎循传办得简单,只是大家坐在一起一起吃了饭。

  皇后又诞下一个皇子,陛下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据说宫门口的烟花要放好久好久,整条胡同里的人都去看烟花凑热闹了,所以小巷中安静极了。

  幺儿自然坐不住,拉着乐山等人就跑出去了,江芸芸和黎循传吃饱了不想动弹,拿了个扶梯上了屋顶,然后排排坐着。

  他们一边吹着冷风,一边看着烟花冲上云霄,耳边是喧闹的欢笑声,眼前却又是一片安静的小院。

  “这次也打算考第一吗?”直到烟花燃尽,手里的暖炉也都凉了,黎循传下屋顶前,冷不丁扭头问道。

  江芸芸眨了眨眼,得意道:“六.元.及第。”

  黎循传并不意外,大笑着:“名留青史。”

第一百九十九章

  过了年, 所有的日子都好似被加快了,而京城再一次被考试紧张的氛围所笼罩,远道而来的考生充斥着整个京城。

  正月十五过完,祝枝山和徐经就准备启程走了, 他们走的动静并不大, 甚至没有惊动正在模拟考的江芸芸, 只有黎循传赶来码头送别。

  “让他好好考试!”祝枝山依旧乐观, “考个第一来,那我这以后出门可就气派了。”

  徐家已经让徐叔去打头阵, 徐经这次只带了几个小厮和护卫一起出门。

  “只要努力了就好。”徐经小声说道, “不要给他这么大的压力。”

  黎循传笑着点头:“你们以后都要和当地土司打交道,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点头。

  他们这一批的二三甲进士中只有二三十个得以留在京城, 除了一甲三人直接进了翰林院做修撰、修编, 其余都在各部做主事, 譬如黎循传这样的。

  二甲的人中的大部分人在历事结束后被分派去了各处当知州。

  三甲的人除了去做内阁中书、大理寺的评事还有负责各地册封, 传达圣旨的行人, 还有一半的人也都去各地做推官和知县。

  说起这事和江芸也有点关系, 当初顾将军在他的想法下提出贵州和广西等地的改土归流政策,想要同化那些蛮夷, 用经济和文化驯服这些蛮夷,若是一味使用武力只会徒增国库消耗,为此朝廷上下吵成一片, 各有不同的意见,吵了一年多, 最后还是徐首辅力排众议, 决定让这一批进士下放到有土司的地方做知州和知县。

  这一批人下去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收复土司, 而且去了解当地的情况,已备后续的发展计划。

  扩张,本就是每个朝代帝王都想要做的事情。

  京城中刚传出这个苗头后,徐家一开始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这才让徐经能留在户部,谁知道徐经自己想不开自请要离开京城,打得众人措手不及。

  祝枝山一向是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得知自己去的是混乱的广西梧州也颇为镇定。

  “会照顾好自己的。”祝枝山笑说着。

  徐经也只是跟着点头。

  黎循传看着即将出发的行船,对着两人拱手道别。

  三人齐齐行礼,随后各自转身离开。

  ——看似口中寻常事,终身奇崛辛苦功。

  三位自扬州一起出发的年轻人,终于在今日开始各奔东西赴前程了。

  小院里重新搭起那个熟悉的小棚子,江芸芸早已习惯这样紧凑的考试氛围,六次模拟考无一次出错,每次卷子写得都很不错。

  批改卷子的是李东阳和他的好朋友王华,两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每日偷偷跑去送卷子的顾幺儿高兴坏了,觉得比自己能考中还开心。

  日子很快就来到二月,二月初五的时候,礼部贴出了公告。

  弘治丙辰年的会试定在二月二十三日。

  二月二十的时候,确定主考官是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谢迁和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鏊。

  圣旨一下,两人甚至没空和家人交代就被士兵带着,一同入了贡院,自此贡院大门紧闭,守备森严。

  整个京城的紧张气氛在此刻到达巅峰,原本整日出门会客饮诗的读书人开始闭门不出,路上的人也跟着少了许多,肉眼可见地冷清了不少。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最紧张的几天。

  二月二十三,天还没亮,江芸芸就被黎循传叫了起来。

  院子里有一种安静的热闹。

  乐山顶着大黑眼圈给人烧水,瞧着神色恍惚。

  诚勇严格按照之前指定的食谱准备今日的早膳。

  终强则开始点香拜佛,嘴里神经质地碎碎念着。

  “我瞧着你比我还紧张。”江芸芸在屋内墨迹了很久,才穿戴整齐出门,摸了摸自己身上新填上的装备,笑说着。

  “你不紧张穿个衣服这么久!”黎循传紧张坏了,绕着她直打转,又是摸摸她的发巾,又看了看她的衣服,然后又开始检查她篮子里的东西,“齐了没,都带了吧,笔墨纸砚都是惯用的吗?竹筒里的水是热的吧?卷子放在最下面了吗?”

  江芸芸没说话,一边吃着素菜馒头,一边用黑漆漆,圆溜溜的大眼睛不错眼得看着黎循传,像一只好奇的小猫儿。

  黎循传被看的不好意思,讪讪坐了下来。

  “吃吃。”江芸芸适时地把馒头推过去,笑眯眯说道。

  江芸芸的神态实在太过镇定,黎循传也跟着冷静下来。

  “寻常都是初九开始考,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十五日,今年开考时间晚了,不过今年天热得晚,现在考也是很好的,免得手脚发冷。”黎循传一个人碎碎念着。

  “一大早就听到你唠唠叨叨的。”顾幺儿终于爬起来了,胡乱裹着衣服,眼睛都没睁开,就伸手在桌子上摸索着吃馒头,大声嘟囔着,“考第一,考第一!”

  黎循传没好气地拍了拍他的后脑勺:“不要给其归压力。”

  顾幺儿睁开一只眼,看了眼江其归,见她还是笑眯眯的,立马又说道:“没事的,就考第一!”

  “我吃好了,你们要和我一起走吗?”江芸芸慢条斯理吃好东西后放下筷子说道。

  两人齐刷刷站起来:“走走,一起。”

  贡院在明时坊,三人住在仁寿坊,出了坊间,进入大道,视线肉眼可见得亮了,整个京城好似在今日同时点亮了灯,大街上灯火通明,所有人都默契顺着人流走去。

  江芸芸提着竹篮子,背后亦步亦趋得跟着两个人。

  顾幺儿难得精神百倍得起得这么早,背着小手,故作老成地跟在江芸芸身后。

  黎循传虽是平静,但脸上还是有挡不住的紧张,同样背着手,一声不吭跟在江芸芸身后。

  贡院前已经围满了人,巡城的士兵有条不紊得穿梭在人群中,不少人都开始排队准备进场了。

  有些人想早点进去这样就可以早点收拾好考房,也能让自己冷静一点。

  也有人想要最后几个进去,不用人挤人,显得闹哄哄的。

  还有人随大流,想混在人群中图个安心。

  “我们晚点进去。”江芸芸站在长棍下,上面挂着一个灯笼。

  光照落在脸上,眉眼间的阴影便遮挡住那双灵动的眼睛,让她显得格外沉静。

  排队的人在缓缓前进着,他们或紧张或沉默甚至还有迷茫,江芸芸突然轻声说了一句:“成败在此一举了。”

  黎循传听得连连摆手:“不不,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你才十五岁呢!”

  江芸芸只是笑了笑,她摸了摸脖子上的小小喉结,摸上去手感有些陌生,却又奇异地有种真实的触感。

  柔软的皮肤,甚至内在包裹着骨头的坚硬触感。

  太逼真了,任谁也想不到在现代人眼中落后的明朝还有这样的技术。

  三人站在那里沉默了好一会儿,他们来的本就不是很早,检查已经过了一半。

  “我要进去了,祝我好运。”江芸芸深吸一口气,笑说着。

  黎循传和顾幺儿目送她站在队伍后面。

  “你别怕,我在这里等他!”顾幺儿看人要走了,终于紧张起来了,小声嘟囔着。

  黎循传要上值的,等天亮了就要离开。

  会试的检查比乡试要简单一点,大概是因为站在这里的人都是有了功名的举人老爷,所以搜检人都颇为文明,只要站在这里让他搜身,取下头巾,目不斜视,脱了外套即可,不似乡试要脱到寝衣,若是你形容鬼鬼祟祟,止不住的心慌,瞧着很心虚的样子,甚至还要你脱下全部衣服。

  江芸芸很镇定地站在高大威武的士兵面前。

  取下自己的头巾。

  脱下自己的外套。

  打开自己的竹篮。

  她的视线平静温和地看着面前不苟言笑的人。

  士兵垂眸看着面前与他而言不过是小孩的人。

  他们都是兵油子,抓过江洋大盗,遇过奸诈盗匪,什么人有问题,什么人没问题,自然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面前这个小少年很镇定,很问心无愧。

  谁也不知道自己经手的人哪个会成为今年腾飞的人杰,所以他们也是看人下菜的。

  面前这个小童,这位士兵有结善缘的想法。

  他认认真真检查过江芸芸的头巾、衣服、和篮子,又谨慎捏了捏她的发髻,拍了拍她的后背和前胸。

  江芸芸稳然不动,事已至此,她早已没了退路。

  “进去吧。”士兵不愿多加为难,侧身说道。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