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418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科道官是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的合称,都隶属于谏官,其中一条职责就是对皇帝的旨喻有封驳权。

  刘逊刚被抓没多久,刑科都给事中庞泮和湖广道监察御史刘绅齐齐上奏,陛下按下不发,两人坚持不懈上折子,言语越来越激烈,陛下依旧沉默,甚至还为安抚岷王朱膺鉟,正大光明圈了一大批地给他。

  舆论在此事的半月后彻底爆发,两府六十几名科道官纷纷上疏弹劾,一日时间如雪花般飞入内阁,飞到陛下案桌前。

  “事情就是这样的!”王瓒也是中午在外面和同乡吃饭时,看到锦衣卫抓人这才听到这些消息。

  那六十几人在衙门又或者在家中直接被带走了,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如今满京城人心惶惶。

  “这,这和我们关系不大吧。”朱希周小心翼翼说道,“陛下对藩王自来就是仁爱有加的,我们何苦出这个头。”

  王瓒有些不赞同:“可此事还未分清对错,直接把刘知州抓了,如何能服人。”

  “可刘知州确实把禄米送迟到了啊。”朱希周想了想,继续说道,“陛下原先说不定就是略施小戒,可现在如此大闹,这事是真下不了台了。”

  王瓒不服气:“那也不能让人进了诏狱啊,那是什么人才呆的地方,非穷凶极恶,罪大恶极之人不入,刘知州如何能担得起这八个字。”

  朱希周给他驳得没了脾气,也不再说话了。

  屋内有些安静。

  “那些御史都说了什么?”江芸芸问道。

  “好像就两个事情,第一是说刘逊“愆期”拨发岷王禄米固然有错,但朝廷偏听偏信却不可取,而且此事既然涉及到武冈和岷王府上上下下几百人,为何只抓一人回来。”

  “第二则是说锦衣卫是朝廷亲军,非重大案件不可轻动,如今只是一个情况未明的弹劾案件,竟直接绕过三法司,出动锦衣卫,打入诏狱,太小题大做了。”

  江芸芸一听就知道十有八九是这些人的弹劾太过尖锐了。

  在江芸芸第一次见陛下时,她就敏锐察觉到,这位在众人眼中病弱温和的皇帝也不是一个软弱可以拿捏的人。

  一个帝王,便是再温和,那也是带着锋芒的。

  “他们想要让三法司派人去湖广调查,加上当地的镇守太监、巡抚、巡按等官员一起。”王瓒顿了顿,“若是有是非曲直,自然也要大白于天下。”

  江芸芸沉默了。

  朱希周也跟着沉默。

  王瓒看着两人的神色,有些失望,过了一会儿才冷冰冰说道:“我有一好友深陷其中,我不能坐视不管,告辞。”

  他说完就直接起身离开,脚步惶惶,背影却又格外坚定。

  屋内很快又安静下来。

  这里是专门放遗书的,位于翰林院的北面,边上也大都是仓库,少有人来,除了几只抓老鼠的小猫儿。

  “我还以为你会出面。”许久之后,朱希周说道。

  江芸芸扭头去看他。

  “我早早听说你是一个很仗义的人。”朱希周笑说着,“他们都说你为女人出头读书简直是惊世骇俗,博人眼球,不过也有人觉得你做的不错,总之你江其归在京城,在大明都是个大红人。”

  江芸芸回过神来,笑说着:“看来懋忠这几日也是很忙的。”

  朱希周没说话,也跟着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卷遗书破得不成样子,我捧着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把他弄散架了,等修完这本,我一定要大吃一顿。”

  江芸芸点头:“残卷确实辛苦。”

  两人沉默着做到下值,就各自离家去了。

  “你去看看敬止家情况如何。”江芸芸回家时对乐山吩咐道。

  乐山这几日也忙着找房子,一直在外面奔波,自然也听到路上一直有人在讨论这些事情的,闻言立马出门。

  王献臣如今就在都察院。

  但幸好,乐山带回来的消息不错。

  王献臣没有贸然上折子。

  ——“折子尚在犹豫,便听闻此噩耗。”

  “若是真的不对,自有那些大官出面的。”乐山小心翼翼说道,“公子如今不是在修书吗?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之前小姐不是来信说,入夏前要和夫人一起来京城找您呢,您考中状元这么大的事情都没回去,想来她们是很想您的。”

  江芸芸自呆怔中回过神来,笑说着:“我知道的,幺儿呢,让他这几日都早些回家,不要在外面久留。”

  乐山笑了笑:“幺儿聪明着呢,这几天都在城外带他的马散步呢,估计一会儿就要跑回来喊饿了。”

  黎循传回来时也带回一个不容乐观的消息。

  “陛下连内阁的人都不见。”

  两人对视一眼,皆沉默了。

  “藩王每年所需的俸禄已经占据了朝廷一半的田赋税收。”黎循传叹气说道,“前几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就向朝廷奏报过,庆成王朱钟镒已生育子女九十四人,山西累岁荒歉,岁月本就不足,再加上宗室繁多,听户部的人说光是一府的亲王、郡王、将军至郡县加起来,岁禄七十七万不止。”

  一个府要七十七万?

  江芸芸惊讶。

  实在太多了!

  这一个多月里,她在整理天下遗书中也曾看过关于山西的不少书籍。

  山西治所太原,下辖四府十六州,外加四个直隶州,共计七十七个县,山西是明朝赋税中行三,虽占据百分之十二,但主要靠的是边境贸易和矿业,还有陶瓷,他农业并不突出,因为他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现在的大同就有宪宗在位时修建的大型长城防御体系,防得就是鞑靼诸部。

  明朝赋税是定额的,所以整体税赋是有限的。

  地方赋税按按照起运、内拨、实存留等事项后,官府才能对剩下来的赋税钱银自由支配,而这是吏俸、军粮、禄粮的最主要供应源。

  从洪武年间起算,山西每年能存留的米麦大致在一百五十二万石左右。

  可山西如今有三位藩王,那宗室禄米可要三百多万石了!

  远超山西能供给的数量。

  若是不加以制止,迟早有一天,这些毫不节制的藩王子孙后代的俸禄会超过大明朝一年的田地税赋,彻底把朝廷拖向深渊。

  “外面吵得厉害。”外面,传来顾幺儿大声说话的声音,“听说有一大批官员准备去午门跪诫了,外面都是人,我差点走不回来。”

  “有些店铺关门了,我想给小马买糖吃买不了。”

  “那些被抓的家里人都在哭呢,有一个御史就在我们巷子口的那一家,哭得厉害。”

  “那些藩王都不的,又不干活就知道吃吃吃和生孩子,跟个小猪崽……”

  江芸芸连忙打断他的话:“胡说什么,快去洗个手,可以吃饭了。”

  顾幺儿只好讪讪闭上嘴,慢慢吞吞把马都拴好。

  “也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许久之后,黎循传低声说道。

  —— ——

  翰林院难得每日都有不少人准点来上值,到处都是议论声,这十来日他们也是到处奔波,尤其是年轻的翰林们,他们有不少同窗用乡都被抓进去了。

  十日后,久不见面的李东阳也匆匆赶来,要了一大堆资料,大都是前几朝的山西折子,原本安静的翰林院一听消息立刻忙碌起来。

  李东阳甚至抽空见了见江芸芸,见她正乖乖修遗书,满意点了点头:“我在午门看到思献,心里还担心你也不管一切冲上去呢。”

  江芸芸摸了摸脑袋:“我到现在都不明白到底怎么到了这一步,不敢贸然行动。”

  她一脸期冀地看着她师兄。

  谁知道李东阳只是看着她,温和说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江芸芸欲言又止。

  李东阳是希望她能继续保持沉默吗?

  “那陛下还不打算放人吗?”好一会儿,江芸芸又问道。

  去年邱睿去世后,二月李东阳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同年十月谢迁服阙结束,以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她的师兄在做了多年冷板凳后,出人意料的入阁了。

  李东阳依旧是看着她没说话。

  “我听说杨守阯前几日去吏部写了一封信。”江芸芸小心翼翼说道。

  李东阳眉心微动。

  江芸芸连连摆手:“和我没关系的,就是我听说杨学士给礼部侍郎写了一份信,信中说的是六道无人不能运转,要吏部想办法。”

  李东阳眼皮子耷拉着。

  “然后听说吏部想了个法子说让其他官员暂代。”江芸芸又说,随后话锋一转,委婉说道,“这个法子治标不治本。”

  杨守阯这份信的目的就是想要吏部用这个借口出面把人捞出来,但吏部显然不打算这么做,反而打了个擦边球。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东阳无奈说道,“你要吏部怎么办?难道真的为了一个小小知府去违背陛下,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连带着六部都停摆了。”

  “救人之事要紧,朝堂运作也要紧,万万没有逼人的道理。”李东阳眉眼低垂,淡淡说道,“伏阙面争,自来就是最坏的办法。”

  江芸芸沉默了。

  “你知道王尚书为什么还是被调到南京去了吗?”临走前,李东阳冷不丁问道。

  江芸芸摇头。

  “因为一个人的脾气是改不了的。”李东阳意味深长说道。

  —— ——

  江芸芸心事重重地下了值,她能感受到整个官署中有种莫名的焦躁。

  到处都是在议论声,大部分人都站在刘知府的角度上。

  是了,他们是读书人,自然是心疼读书人的。

  那陛下呢?

  陛下在和大臣僵持。

  看似脾气最好的,最礼贤下士的陛下一条心得要保这个早已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岷王。

  为什么呢?

  官员弹劾藩王,藩王弹劾官员,那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不论惩治谁那都是有个名头的事,可现在闹成这样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陛下,陛下到底在想什么?

  江芸芸背着手胡乱走着,她走到午门口,外面跪着乌压压一群人。

  他们安安静静地跪着,大都是六七品的官员,这些都是这个朝代的基石,现在这些沉默的石头无论高低胖瘦,无一人愿意退步,有人倒下了,家人们就把人抬出来,会有人继续补进去。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