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临走前,秦岁东对老村长连敲带打,这才上了马车准备去第二个地方。
“我们真的可以免除赋税吗?”村长站在马车前,犹豫说道,“连着三年受灾了,村子里的地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的税赋越来越重。”
江芸芸语塞。
她今日来是为了自己的目的,想要避开讨人厌的藩王,却第一次如此直面惨烈的明朝百姓,那点关于自己的私心再此刻被压榨得一干二净。
书上所学的一切,百姓苦,民生艰,在此刻成了最真切的画面,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直到上了马车才回过神来。
“他们日子过得好苦啊。”她喃喃自语。
黎循传累得抬不起手来,整个人靠在车壁上:“之前分米,他们一户人家都只来一个人,我问了才知道说是只有一件能穿出门的衣服。”
不少读书人也跟着唉声叹气,读再多的书,远没有今日来的震撼。
唐伯虎呆坐在原地,好一会儿也说道:“二两银子啊。”
百姓只要二两银子就能过好日子,可昨日那块价值一百五十两的铎针,却是别人不愿意伸手去接的脏东西。
马车内的读书人个个心事沉重。
女眷马车上,周笙开始问秦岁东刚才不明白的问题,江渝也听得认真。
“村长在村中一向威严,村民是散沙,需要领头的人。”
“那几人明显是无赖,所以要多加警告,但是警告他们没用,所以让那些老人出面。”
“你也不必太好脾气,该硬起来要硬起来。”
另一辆马车里,江漾年纪小很快就睡了。
江湛抱着小妹,摸着她的脑袋,半晌没说话。
“姑娘可是累了。”妈妈问道,“还是饿了,吃点糕点压压肚子。”
“没,都是熟门熟路的事情。”江湛沉默片刻,“只是觉得江芸也没别人说的这么差。”
那些路泥泞肮脏,他却能面不改色走了过去。
那些小孩的手指都是淤泥,他只是细心地给人擦了擦。
妈妈顿了顿:“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姑娘心善,还是多看看才是。”
江湛嗯了一声:“我知道。”
之后一路上,随着进的村子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但沉默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几个村庄受灾很严重,一进门就挂着白布,也碰到村中情况格外混乱的,几个读书人倒是勇敢,把女眷牢牢护在身后。
等手中的粮食全都发完了,天色也逐渐黑了下来,一行人身心疲惫地准备归程。
“要下雨了。”江渝已经累得趴在周笙肩上昏昏欲睡,察觉到头顶落了雨,迷迷糊糊说道。
“没事的,准备回家了。”周笙安慰着。
那一边江漾已经睡得天昏地暗,被妈妈抱在怀里,江湛强忍着疲惫,不让人抱着,打算自己回马车。
“今日回去还要劳烦你们写几句诗,几篇赋。”唐伯虎早已没了一开始神采奕奕,疲惫说道,“过几日我亲自来取。”
一群人也累得没空说话了,纷纷拱手行礼,自个上了车就准备眯一会儿。
江芸芸站在马车前,看着密密麻麻的水道,泥泞不堪的道路,那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贫穷落后。
头顶的乌云黑沉厚重,好像顷刻间就要压了过来,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最渺小的存在。
她读过历史,知道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所以天灾人祸不断。
然后呢?
书上没告诉她,原来小冰河时期的封建社会是这样的。
原来百姓活得这么苦,连活着都是奢望。
“芸哥儿。”黎循传从车帘里升出脑袋,“怎么还不上马车?”
江芸芸回神,爬上马车,黎循传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是不是累了?”他摸了摸江芸芸的额头,“还好没起烧,刚才有几户人家我看水都是浑浊的。”
“我没事,只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江芸芸拨开他的手,淡淡说道。
“什么事情?”黎循传问。
“你看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一亩三石,要是农人勤奋可以到四石。”江芸芸拿出手里的笔记,一点点分析过去。
这一辆马车里的读书人也都跟着围了过去。
“这个算高的了。”叶相自己家里也是种田的,笃定说道。
“若是可以再高一点呢。”江芸芸含含糊糊说道。
叶相惊讶:“这要怎么高?”
“比如稻种、比如工具,比如肥力,比如种田方式。”江芸芸谨慎开口,“若是改变其中一种,又或者是全部。”
“我刚才说的占城稻就是一种只需要六十天就能收获的稻。”
“这个我娘也打听过了,但是不好吃,种了根本没人要。”
“但他量大。”何棐冷不丁说道,“种得快,风险就会低很多,就像这次,若是只需要六十天,那这波稻谷就已经收了,至少有口饭吃。”
“对,不好吃而已,而且这些都是可以改良的,比如把这一片的占城稻里早熟的那一株和其他稻里最饱满的那一株,结合起来育种。”江芸芸也只是提出这个假设。
叶相呆了呆:“还有这样的做法。”
“有。”江芸芸笃定说道,“只是我也是看来的办法,具体的不太清楚。”
“还有这个种田方式,扬州多水,为什么不能形成粮畜桑蚕渔这种循环,用以农养蓄,以畜来促农;再用桑养蚕,用蚕来养鱼,最后又鱼粪肥桑。”
“好办法啊。”叶相最快回过神来,拍案而起,却差点砸了脑袋,“只是这个会不会对农人要求很高。”
江芸芸皱眉:这些都是读书时书本上教的,具体如此,她现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再比如肥力。”但她还是继续说道,“他们用的是最简单的动物粪便发酵,我记得还有其他办法的,这个要等我仔细想想。”
总归会有人知道的,一点小小的启发,那些农人一定比自己更清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工具改进不如直接请工作多年的老汉,他们最有发言权,我刚才就看有几户人家的犁具和大家的都有点不一样。”
马车内一片寂静。
“芸哥儿这是不打算读书了吗?”有人讪讪问道。
江芸芸摇头:“不是,我相信只有读了书才能更好帮他们,知识不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其他人的命运。”
“我是想在我力所能及地范围内,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
“人总该有些尊严。”
“好!”唐伯虎被她说的热血沸腾,搭理鼓掌,“你需要什么,我帮你们。”
“不不,先不急,你们先帮我把这次义举的事情写一下。”江芸芸冷静下来,“这个我先琢磨一下,到时候你们若是喜欢,就帮我宣扬一下。”
“好!”众人连连赞同,一个个脸上都露出笑来。
大家都是年轻气盛的读书人,见了今日百姓苦状,也都心有戚戚,只恨心有余而力不足,身无长处也非父母官,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你若是有需要帮忙的就来找我们。”
“行。”江芸芸趴在矮几上,涂涂写写。
她想,她既然来到这里,也该做些什么。
—— ——
京城,李东阳收到老师的信,读了一半就气得拍案而起。
“这些人真是过分,还敢使这种下作手段,我师弟年纪又小,又这么可爱,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人欺负他!”
李兆先正巧从外面回来,不解问道:“爹在生气什么?”
“你的小师叔被人欺负了,这些藩王,扬州上下,科道监察官一个个如此不作为,真是可恨。”李东阳狠狠说道,把手中的信递了出去,“我老师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操心这些事情,扬州官场腐败!我要上折子。”
李兆先把那封信看完,随后也不高兴说道:“欺负小孩算什么,我这就去找人写诗骂他们,还有那个知府,好好的官不做非要做那条狗。”
李东阳已经开始研墨准备写折子。
脑子里已经闪过十七八句给人穿小鞋的话。
“还有你小师叔把那笔钱拿去赈灾了,多好的人,自己穷的响叮当的,还能惦记老百姓,你去外面多夸夸他。”他开口提醒着。
“好嘞。”李兆先挑眉,“那我今日是奉命出去玩?”
“要是没给我宣传好,我就狠狠揍你。”李东阳笑说着。
“虽说十岁当神童算晚的,像爹这么厉害的,那都是五六岁时就是神童了。”李兆先不忘夸一下自己老爹,话锋一转,“但谁叫他情况特殊呢,扬州的风水都没养到他,让陛下险先错失一个神童,还好我们祖师爷足够眼尖,一眼就看到我们小师叔的不凡之处!果然是我爹的老师!”
李东阳睨了他一眼,冷笑一声:“现在就想挨打是不是。”
李兆先哎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跑了。
李东阳摊开折子,下笔如有神。
——敢欺负我师弟是吧。
——等死吧!
第三十七章
藩王的存在已经成了文武百官心中不可言说的毒瘤。
按照太祖所想, 这些藩王是国家的藩屏,他曾把‘惩宋、元孤立,乃依古封建制,择名城大都, 豫王诸子, 待其壮, 遣就藩服, 用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为祖训写入律法中。
洪武三年, 太祖将十个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为藩王, 为此他昭告天下:‘朕荷天地百神之佑,祖宗之灵,当群雄鼎沸之秋, 奋起淮右, 赖将帅宣力, 创业江左, ……朕惟帝王之子, 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其诸子当封以上爵,分茅胙土, 以藩屏国家。’
永乐年间的推恩法开始逐渐限制藩王,永宣之后,藩王限制越来越多, 但这样并没有约束藩王,反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肆意妄为, 烧杀掠夺, 无恶不作, 成了百信苦不堪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陛下对待皇室宗亲,更是以‘亲亲’和‘尊尊’为原则,那便是千错万错都不会是我们皇家人的错。
藩王每每上折讨要封地,他皆一一允诺,便是有人作奸犯科也是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