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732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哼, 我可是他一起读书的,同吃同住的。”黎循传也跟着回怼着, “我和他一月要通信三次的。

  “进城吗?瞧着有人要跑。”千户听不下去了,上前问道。

  谢来去看黎循传。

  “你是陛下派来处理的,看我做什么。”黎循传往边上走了一步, “我只管开海的事情。”

  “行。”谢来点头,“那我回头给你出出气。”

  黎循传没说话, 直接骑马先回了驿站。

  谢来锦衣卫出身, 带着这么多兄弟来是有任务的, 所以上来也不讲什么证据,调停,和你磨磨唧唧打什么官腔。

  ——你跟我们锦衣卫讲道理?

  一行人先去最嚣张的一户人家里,直接把里面的主家抓了起来,此后一口气去了十三家,一看就是手里早有名单的,漳州城内大门紧闭,等锦衣卫耀武扬威准备去知府衙门时,后面已经踉踉跄跄跟了很多人,最后直接把衙门都控制了。

  一个下午的时候,整个漳州都跟着安静下来了。

  黎循传被锦衣卫请到大堂正中时,看着里面密密麻麻挤着的人,笑说着:“好久不见。”

  谢来按剑狐假虎威站在他背后。

  那些人看着面前两人,笑也笑不出来了。

  “人都齐了,坐下来好好办事吧。”谢来面无表情吓唬着,“时间紧,任务多,大家要乖乖配合才是。”

  “既然都来了,那就坐下来好好谈谈,能说话总比不能说话的好,对吧。”黎循传唱起了白脸。

  史记:漳州开海自今日始。

  —— ——

  浙江,王恩千里迢迢终于和顾清见上面了,两人一见面也不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江南多名士。”顾清也不委婉直接说道,“朝中阻力也大。”

  王恩翻看着手中的账本:“不碍事,若是比朝中有人,我想,让我们来的人是个有大本事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知肚明。

  “那就今后相互相助了。”顾清起身行礼。

  王恩也跟着郑重起身回礼。

  浙江富饶,乡绅官商各有合作,各家名士也非清白之人,虽无王爷藩王,但清丈土地之难度依然较大,但朝廷也知,只要浙江能正式推行,全国都不在话下。

  “人口都清理了啊?”

  “鱼鳞册可是最新的?”

  “如今推行到了哪里?”

  “各家的反应如何?”

  王恩是做过扬州清丈工作的,扬州情况也不简单,所以在此之前他大量查阅江芸在琼山县,兰州的工作内容和各种文章资料,很快就有了一个大致方案。

  土地需要人。

  人在乡绅家里。

  乡绅的配合度很重要。

  但民心同样重要。

  “中秋前和其归通过一次信,他认为先进一步拉拢民心。”顾清掏出袖子中厚厚的一叠信封,递了过去,“这是他为我梳理的清丈土地的几个可行性办法,要我逐一分辨,看是否可以适用浙江情况。”

  “好东西啊。”王恩大喜,“他已有两地经验,且成果斐然,他的经验不得不看。”

  没多久,两位钦差来到情况最为严重的嘉兴,开始正式推行浙江土政。

  王恩负责黑脸,顾清负责白脸,短短几日先上下敲打了各级官员,然后安抚衙役官差,紧接着宴请嘉兴地面上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最后写下告民书。

  两月时间,嘉兴风气浑然一变。

  —— ——

  两地消息传来京城时,内阁和皇帝的脸上顿时有了笑容,至于江芸芸四个月的时间一战成名,骂战无敌,顶着一张最和善的脸,说着最阴阳怪气的话,能力之强,大家不得不被迫消停了,只好开始忙着准备过年。

  今年江芸芸轮上官署值班,因为年纪小,又没家事,所以被无情地安排在大年三十。

  “那大年三十的饭怎么办啊?”乐山傻眼了。

  “官署里有吃的吧?”江芸芸犹豫说道,“我也没值过。”

  “有的,您在内阁,宫内说不定还给吃食呢。”一侧的顾霭一本正经说道,“一般翰林院,詹事府都会送东西的。”

  顾霭今年回乡考试,一口气考到院试,中了秀才,只是在乡试时折戟沉沙,打算再备考三年。

  顾清中秋前写信给江芸,说自己常年在外,希望他能看顾自己的妻儿,江芸芸闻弦歌而知雅意,之后顾霭风雨无阻,每天都来拜访江芸芸。

  乐山看了过来:“那我们可以自己准备吃食带进去吗?外面的东西哪有我做的好吃,是吧,公子。”

  “是是是。”江芸芸正躺在躺椅上摇摇晃晃,手里抓着前些日子赖在她家不走的小猫咪,笑眯眯说道,“我们乐山做饭可好吃了。”

  顾霭老实巴交说道:“宫里的饭菜是御厨做的。”

  乐山被打击了,哦一声,没说话了。

  江芸芸睁开一只眼,看了一眼正在哼哧哼哧给小毛驴梳毛的年轻人。

  顾霭这人怪实在的,大概是觉得整日在他家不干活只读书不好意思,连小毛驴都照顾上了,乐山阻止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都要过年了,明天开始你就放假吧。”江芸芸又闭上眼,翻了个身,假装没看到顾霭偷偷给人吃豆饼。

  顾霭慌里慌张把豆饼收了起来,小毛驴急得开始直叫唤,大脑袋直接拱了上去。

  “哎,好。”他说,过了一会儿又说,“我娘说您孤身一人,所以给您也做了几套衣服,我明日送来给您可好。”

  江芸芸笑,也不推辞:“行啊,但可别累着嫂子了,回头没把人照顾好,我可对不起士廉了。”

  “不累的,我明日就带过来。”顾霭眼睛一亮,“我这就和娘说去。”

  “这关系可真乱啊。”乐山亲自把人送走后,笑说着,“我看顾公子都不知道叫你什么才好。”

  “叫老师啊。”江芸芸站起来转了转脖子,“咱们各论各的。”

  她想了想,又笑了起来:“但我觉得顺霄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乐山听得直笑:“说起来,当年公子囊中羞涩时,大家开玩笑说要借您钱,然后等你考上状元送自己小孩来您这里读书,现在看来竟然都一一实现了。”

  江芸芸叉腰,得意说道:“我小时候还说我要当教书先生呢。”

  “是是是,还说自己考不上就去当夫子。”乐山一听连连点头,“谁知被黎公听到了,好一顿骂。”

  江芸芸皱了皱鼻子:“老师老觉得我不务正业。”

  “黎公是老担心你走错路了。”乐山跟着叹气,看着冷冷清清的院子,连着桃符对联都还没换上新的,“以前过年真热闹,这些东西早就准备好了,每天都是一大堆人坐在一起,今年没想到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了,您还要在衙门里独自一个人过。”

  江芸芸挥手,大气说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

  大年三十日,内廷的人骤然少了,往日的小黄门都只剩下小猫两三只了,巡逻的倒是不见少。

  守门的侍卫见了她还咧嘴直笑:“听闻今年值班的不是江学士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年纪很大的官员。”

  江芸芸也跟着笑:“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能讨个好寓意呢。”

  “都说江学士口才好,百闻不如一见啊。”

  两人寒暄了几句就各自离开了。

  今日内阁守门的是冯三。

  “这几日值班都是你,怎么大年三十还是你?”江芸芸惊讶问道。

  冯三摸了摸脑袋:“是我自己跟人换了。”

  “那也太辛苦了。”江芸芸说道,“你的千字文学得如何了?”

  冯三连忙掏出胸口的本子:“就是有几处不解,所以特意想着今日清闲一些来找您的。”

  江芸芸索性坐在小板凳上,随口说道:“哪里不会啊?包教包会的!”

  “这里说‘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乐山哥跟我说他们是不做官了,心里亲近,但我读着是觉得他们是不甘心的。”冯三说。

  江芸芸夸道:“这两句可是千字文中意境颇深的两句,你有自己的看法真不错。”

  “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也就是说‘地位越高越危险,离耻辱也就会越来越近’,当时的疏广、疏受叔侄并称宁邑二疏,备受信任,但再最后上疏辞官,所以算是见机归隐,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

  冯三恍然大悟:“就像年前司礼监的那些大太监自请离开的意思吗?”

  江芸芸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审时度势,急流勇退,人的一生若是比作太阳和月亮,那就是蒸蒸日上,日中而偏,后来居上。”

  冯三若有所思:“那您以后若是做了首辅呢?也会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也归隐回家嘛。”

  江芸芸吓得咳嗽了两声。

  “外面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冯三信誓旦旦说道,“我也觉得您行,您多厉害啊。”

  江芸芸摆手:“这是捧杀,我距离那一步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呢。”

  冯三还是充满自信:“不过是时间问题,您都已经是最年轻的状元了,便是最年轻的阁老也是应该的,您很好,和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

  江芸芸站起来,背着小手无奈说道:“你看看这皇城之内,不就是状元探花最多嘛,有几个不是神童天才,又有几个不是聪明绝顶,便是论资排辈,等轮到我也不知何时呢,算了不说这些了,你好好读,这本读完了,我去看看乐山哪里还有什么启蒙书。”

  冯三激动点头。

  江芸芸回了自己的官署,刘健的桌子上还是堆满了折子,他是首辅,事务之多,天南海北的事情都要汇聚在大明这颗跳动的心脏上,听说直到昨日才下值归家。

  她坐回自己的位子上,最近弹劾她的人都消停了点,反倒是大家终于回过神来,发现漳州和浙江的事情进程突飞猛进,但奈何现在都过年了,便是有万般力气也试不出来了。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江芸芸发现,言官有时候挺好,但有时候还挺碍事。

  她原本远在版图边缘,所以一直以为御史类似于监察,但来京城也断断续续一年了,她发现御史太能搅混水了。

  私心太重,让这个职位的工作成了文武官员互相攻讦的刀。

  一个监察部门没有了监察的公正心,那便失去了当初设立的意义。

  不过也就是这样毫无意识的群体私心,才能在这次烟雾弹上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让全天下的视线都看了过来。

  江芸芸想了想,又从自己的抽屉里掏出自己写的治国六策。

  这不是她在扬州突然想到的,是这些年她心中一直有的想法,这些政策不能一个一个做,但又不能一起做,可也不能不做。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