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虽是简单,但格外清晰明了。
“这两个倒是有意思。”黎循传仔细琢磨一会儿,笑着点头,“若是这些能推广出去,百姓在一种土地上,至少有两种收益。”
“但这样会不会太累了。”老夫人担忧说道,“瞧着工作量也大了。”
黎淳笑说着:“若是可行,百姓就会固定在这片土地上,累一些,但也会有好日子过,他们也是愿意的,再不济,会有人跟着改进工具的,自秦以来,农事不就是一代跟着一代变化吗。”
老夫人转念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哎,你这是打算给谁写信啊。”
“给有能力的人,去看看这东西到底行不行。”黎淳笑说着。
—— ——
浙江布政司内,刘大夏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正在查看各地农事的情况。
隔壁扬州因为农事发生了震动,他就借机敲打了浙江各地的官府,要求他们老实上报夏税麦的事情。
如今各地上交了账本,他便一点点对过去,若是哪里不对,还打算亲自去看看。
“老爷,扬州来信了。”管家低声说道。
刘大夏正看好湖州的帐,湖州上缴的税收是所有州县里最难看的,知府早早就递了折子上来,说是受灾了。
他打算抽空去看看。
“老师的信?”刘大夏惊讶说道。
他是了解自己老师的,若非有事很少送信,上次还是告知自己多了一个师弟,这才送了一份信来。
接过信封,他才发现这份信厚厚一叠,似乎有本书。
这本书封皮简陋,上面甚至连个字,拔都没有,开偏就直截了当讲如何分辨土地,也不是用规范的表达书写,反而大白话跟个唠家常一样。
刘大夏眉心微微皱起,却还是仔仔细细看了下去。
这本书的页面不多,但内容却不少,而且每一句都是重点。
他看到七八页时就忍不住站直身子,面露难色。
这一章的沤肥倒也不至于写的这么详细。
但是等到看后面的育种,如何给水稻小麦治病却又忍不住拍案叫好。
再看到那几个没见过的字,皱了皱眉,忍不住在纸上把这几个字写了一遍,跟着老师注解的音切读了下去。
接着看到工具篇,看着有些奇怪的工具,忍不住试着比划了一下,却又发现这些工具是顺手的,就是不知道实践起来到底如何。
等最后看到水利篇,看着图片上的水车,水牛拉车等等灌溉工具,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最后看到一种竹子灌溉方式觉得新奇。
一节节被挖一个口的竹子按照‘井’字被铺到地上,然后连接到水里的盒子里,上下口都用盖子盖上,说是用水时,打开盖子,利用水势就能把整个田灌溉好。
他在心里仔细想了想,竟然觉得非常可行。
能控制水,也能控制量,即使需要水源充沛一些。
最让他激动的还要是最后那两个养殖方式,写书的人写的非常详细,还画了一个名叫流程图的东西,简单明了,便是送给不识字的老农也能明白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要是真的能推广,百姓一下子有了两个收益,生活就能便好,却与此同时投入的也更多了,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了,但这几年日子已经这么不好过了,万一赌对了呢。
“好有意思的想法。”他拍案而起,“套车,我要去找司农参政。”
他揣着那本书高兴地连鞋子都忘记穿了,就直接跑了出去。
“哎哎哎,老爷,鞋子!鞋子!”管家拎着鞋子无奈追了出去。
—— ——
江芸芸还不知道自己的那本书即将在浙江掀起怎么样的农事变革,现在她只能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坐在椅子上读书。
五经如今只剩下春秋一个本了,《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她都已经跟着老师学了一遍,也算粗通大意,第一轮攻坚克难也是都学了一遍。
“春秋是关于春秋时期的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之后为他衍生出的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是你必学的,与此同时, 《五经集注》后面的春秋类别你也要看……”
江芸芸写了一张字的书籍,震惊:“这本书要看好多注解。”
“春秋是字数最多的五经,可考范围太大,要读的书也多,所以自来就是治经中最少的一门课。”黎淳解释着,“许多读书人投机取巧,放弃治春秋后,可能连春秋都没看完过。”
江芸芸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圈。
“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先秦时期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黎淳并没有察觉她的鬼心思,反而话锋一转开始讲课。
这节课后,黎淳难得没有留作业,只是说道:“《谷梁》《公羊》两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你这几日便都仔细看这三本书,注解那些晚点看也不急,这几日的功课就不布置了。”
江芸芸目送老师远去,这才说道:“我想治春秋!”
黎循传正喝着茶,直接呛了个正着。
——选最难的?
但他转念一想,这可是江芸啊。
——很合理!
他悻悻然点头:“像你会做的事情。”
江芸芸摇了摇手指:“你不懂,按照概率学,既然是最难得,那报名的人就少,哪怕诗经录取三十人,但是报考的人就有五百人,和我这里报考一百人,虽录取十人来说,那也是我的概率大一点。”
黎循传眨了眨眼,和气说道:“听不懂,但你说的肯定有你的歪理。”
江芸芸露出一副‘不和你计较’的神色,继续埋头读书。
既然选择要治春秋,那读书的办法就要跟着改进一下,书本的内容要吃透,争取第一轮学习中掌握一半以上的内容。
那《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势必要先熟练背诵。
两人写作业的时,终强捧着两张帖子入内,面色古怪。
黎循传随口问道:“怎么了?”
“棂星学社的人游学至扬州,在鸿福楼开诗会,请两个哥儿一起去。”他小心翼翼说道,眼珠子忍不住朝着江芸芸看去。
黎循传跟着露出古怪之色,随后也跟着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写了好一会儿字,发现屋内诡异的安静,一抬头,就和两双好奇的眼珠子撞上,不解:“看我干吗?”
“这是宝应学宫里的一个诗社。”他直勾勾地看着她,抱着三分看热闹的心态,热情解释着,“就你大哥的那个学校。”
第四十六章
“去诗会!”唐伯虎一个激灵坐直身子, “这个我有经验啊,你上去就是先摆好派头,脖子要仰着,念几句酸诗震一下他们, 然后再拉踩他们一下, 这样气势就起来。”
他说着说着还嫌不过瘾, 把坐在高椅上, 正在吃糕点的江芸芸提溜起来,那双眼睛挑剔地打量着她, 随后一本正经指点迷津。
“这件衣服太寒碜了, 不行,袖口怎么还短了一截。”
“怎么还梳着小童的发髻,明日你裹个四方巾去, 穿的花花绿绿一点。”
“哎, 原本小脸雪白的, 现在怎么晒黑了点。”
他甚至还上手搓了一下她的脸:“你的脸还怪滑的。”
江芸芸面无表情, 张嘴去咬他。
这一刻, 她内心觉得自己大概是小糊涂了。
——她没事找唐伯虎这只哈士奇取什么经,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边上的祝枝山看不下去了,连忙把江芸芸救下来:“好好说话, 没事别老逗弄芸哥儿。”
他把人放回椅子上,还亲自给人倒了一盏茶,把隔壁张灵的糕点也给端了过来:“你吃你的, 别理他,诗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想作诗就作诗, 不想作诗就吃吃喝喝, 玩得开心最重要。”
“我那个大哥给我发了帖子。”江芸芸扑闪着大眼睛,期待问道,“那我可以不去吗?”
书肆内的气氛蓦得安静下来。
明朝兄友弟恭的道德压制还是很强的。
祝枝山顶着江芸芸热烈的视线,默默摇头:“那有点难。”
江芸芸长长叹了一口气,晃了晃小腿,把手里白玉糕沉重塞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半晌没说话。
“你还怕了你大哥不成?”唐伯虎不悦说道。
江芸芸摇头:“我是不想激化江家的矛盾,我一靠近江苍,江家夫人就跟点了炸药一样,我现在就是想好好读书,不想掺和到其他事情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江家的事众人也不好继续说下去。
“你们都是如何参加诗会的?”江芸芸的目光看向众人,期待问道。。
唐伯虎摇着扇子,得意说道:“就我刚才和你说的那个流程,保证一鸣惊人,才气远播,所有人见了我都要夸我一句大才子。”
江芸芸摸了摸下巴,老实说道:“我写诗不行,我老师说我没灵气。”
她好几天前就开始学作诗了,只能根据平仄简单写两句,韵脚也是勉勉强强凑上的,不能算很差,但和李太白这种灵气十足的诗句那也是完全不能比的。
“嗨,那你真菜啊。”唐伯虎睨了她一眼,为难说道。
“那你上去就先喝一坛子酒,然后装醉?”张灵用他醉眼朦胧的眼睛看她,笑眯眯地出馊主意,“谁来逼你,你就发酒疯。”
江芸芸想也不想拒接了:“不行,不要,不会喝酒。”
张灵嗤笑一声,手指捏着酒盏,轻轻用指尖点了点:“也太没用了。”
“反正你年纪最小,装傻充愣不就行了吗?”徐祯卿坐在她边上,托着下巴,一脸痴迷地看着她,“哇,你黑了也好好看。”
江芸芸无情地推开他凑过来的大脑袋:“不行,也太丢老师脸了。”
徐祯卿被人想也不想拒绝了,一脸心碎地看着她。
——这么滚烫的手心,心却冰冷冰冷的。
都穆抱臂,也跟着笑眯眯给出建议:“要我说,你进去就说不会,一脸‘别烦我’,然后往那里一坐,看谁敢烦你。”
江芸芸打量着他的体型,然后说道:“这事估计只有你可以。”
这么粗的胳膊一亮起来,是个人都知道躲远一点。
都穆爱莫能助地耸了耸肩,那粗壮的胳膊被衣服裹得紧紧的,继续翻看着书店里的古籍。
江芸芸开始对这四个人绝望,甚至觉得自己对他们报以众望,是自己的问题,随后目光看向稳重的文征明和祝枝山。
这两个一直很靠谱。
两人正聚在一起讨论书法,察觉到江芸芸的视线便抬头看了过来。
“他们并不会为难我。”祝枝山微微一笑,和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