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宁安:“什么是山腹?”
谢晏:“就是大山的里面。”
“大山里面怎么会有羊?”
“别人养的。”
“山里有人住吗?”
“有。”
谢晏接着读:“在羊群里有二只牝山羊,性情骄傲,并且十分固执。牠们生的都很漂亮,一只是黑羊,牧童就呼牠黑黑,另一只是白羊,牧童称牠白白。”
宁安:“什么是牝山羊?”
“就是母山羊。”
“牠们是好朋友,可是为了骄傲的缘故,这两只小山羊的友谊不能持久。”
谢晏读完一句就看了看她,等着她发问。但是这一句,宁安没有问题。
“有一天早晨,在黎明之前,别的山羊还熟睡着的时候,黑黑立起来,要走出去,牠说道:「让开,让开!快让山后(牠自称的)跑路。」”
宁安问:“什么是山后?”
“就是山里的王后。”
“谁是山里的国王?”
谢晏想了想,说道:“这里的王后,应该就是女王的意思。不需要有国王在,牠们自己就是王。”
他接着读道:
白白听了,马上跳起来追问:「刚刚我听见的什么?你,你是山后!」
「当然,我当然是山后。」黑黑拍拍胸脯说:「这是确实的,千真万确的事实。」
「赫赫!……我在山上也是一个被人注目的人物,难道我不可以算山后吗?」
「我—才—是—山—后!」黑黑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说着。「你,你不过是一只平常的山羊,与普通的山羊一样。」
「你这个黑炭!」白白十分窘人的咆哮起来:「一位漂亮的王后,会穿这种龌龊颜色的袍子吗?」
「我是白雪里的王后。」黑黑说。
「那么,我是松柏的王后!」
……
后来,黑黑和白白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争执,吃了许多苦头,比如,两只羊同时出羊圈,却卡住了;争一簇草,谁也没吃着;狭路相逢不肯相让,用力撞向对方……
然后才认识到,很多争执是不必要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灾难。
读完了,谢晏问她:“你有什么感想?”
宁安说:“我要做唯一的女王!把别人都打败,让他们连争也不敢和我争!”
谢晏:“……”
难怪这本书上写着【小学中年级用】,看来不适合四岁的小朋友。
他说道:“早点睡吧,女王陛下。”
宁安乖乖道:“好的。”
他又跟老太太说:“奶奶晚安。”
“晚安晚安。”
笑死她了。
就她跟谢晏互道晚安的工夫,女王陛下已经睡着了。
老太太一个人笑了一会,也躺下睡着了。
就连睡着了,她也是笑着的。
五十年代有两波留学生回国高潮,一次是在1950~1951年,有1000位左右的科学家回到国内。第二次就是在1954年~1955年,有200位科学家归国。
回国过程非常曲折,他们的行李都经过了层层搜查,研究资料根本带不回来,大家都很懊恼。
但是这批科学家在回来以后却发现,他们的行李中出现了一批研究资料,有的和本人的研究相关,有的却是完全不相关。
研究空气动力学的专家行李箱里放着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详细图纸和数据;
研究化学的专家行李箱里放着核武器研究资料,着实把这位专家吓了一跳;
还有研究航空航天科学的专家,行李箱里放的是汽车发动机的资料;机械专家的行李箱里是飞机发动机……
最离谱的是一位材料科学家的行李箱装的是猪饲料配方和化肥相关的资料,简直让他哭笑不得。
他们在发现这些东西的第一时间,就将资料上交了。
国家迅速组织专家进行学习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资料都是真的。
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有弄清楚这些资料是怎么出现的。最后将之归结为:西方有良心的仁人志士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有人没收他们自带的资料,有人给他们塞新的资料。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西方国家也有好人。
这两年回国的专家那么多,带回来的资料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各行各业都有了,一时间,所有的专家都忙了起来。
高校抓紧时间培养人才,然后放到各行各业去做贡献。
全国一盘棋,大搞基建。
宁安每天跟着老太太看报纸、听广播,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今天这条铁路通车,明天那个工厂投产,国产汽车出厂,国产拖拉机投入使用……
老太太每天笑眯眯的,开心得不得了。她现在养成了早起跑步的习惯,越跑,越觉得身体轻盈,心灵放松。慢慢的,全家人都跟着她跑起来,就连谢晏也早起去跑步了,只有宁安一个人睡懒觉。
她跟宁安说:“你爷爷要是活着,一定高兴极了。早些年他自己办工厂,搞实业兴国,就想看着国家发展强大。后来他去了,我把工厂卖了,就觉得特别对不起他。现在好了,国家真的兴旺了,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以后我下去跟他见面,他应该不会怪我卖了他的厂子了吧。”
宁安说:“不要这样想,您看看那些和爷爷一起办厂的,有谁的厂留下来了呢?大家都是一样的。”
老太太:“……”
她言不由衷的说道:“你真会安慰人。”
1955年底,核武器研究提前立项,人还是那一批人,只花了不到3年就研制成功,比老大哥还快了2年。
华国在国际交流中扬眉吐气,和老大哥的关系也没有像剧情中那样彻底决裂。虽然还是因为主权问题出现分歧,但是看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老大哥也没有撕破脸,只是不再追加援助,并没有急着撤走资金和专家,更没有催着我们还贷款。
发展的节奏没有被打乱。
58年开始,各地的自然灾害确实在增加,极端洪涝和极端干旱交替出现,粮食减产严重。
但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没有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更关键的是,59年,当代农神的研究出了成果,高产粮种被培育出来,极大地提振了国民信心!
再加上宏观调控得当,并没有演变成持续三年的大饥荒。
至少,宁安的生活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变化。家里还添了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第145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13)
1957年,宁安7岁,开始上小学。
根据政务院1951年发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小学入学年龄为“七足岁”。但实际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严苛,所以还差几天才满七足岁的宁安顺利入学。
开学第一天,全家人都来送她。
老太太作为她的玩伴,是真正的依依不舍。
谢晏是全然的不放心,担心她会不习惯,会和同学相处不好,会被人欺负。
彭薇的情绪比较平稳。显然觉得上学是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谢晏以前身体不好的时候该上学还得上学呢,而且那时候没有年龄限制,谢晏6岁就开始上小学了,何况是身强体壮的小女儿。不上学就是文盲,这肯定是不行的!
谢长德脸上装出一副不舍的样子,上翘的嘴角比AK还难压。宁安敢肯定,只要她一进校门,她爸转身就能笑得合不拢嘴。
别人都演的很好,就他不认真。
她瞥了他一眼,决定给他作个妖。
本来高高兴兴要进校门的宁安,转身又扑过去抱住了老太太,边哭边喊:“我不要去上学。我想回家。我在家里一定听话,再也不淘气了。”
谢长德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老太太抱着她,拍着她的肩膀,瞪了眼自己儿子。
谢长德赶紧说道:“安安呐,你看看,所有到了这个年龄的小朋友都得去上学,你看看你周围的小伙伴,人家都高高兴兴的去学校,可见学校里一定很好,大家在里面学习玩耍非常开心。”
“我不要我不要,我舍不得奶奶。”
老太太面带笑意:“乖宝和我关系最好,舍不得我。”
谢长德:“……”
我的亲妈耶,这是你炫耀你俩关系好的时候吗?
谢晏说:“要不今天先回去,明天再来,给安安一点时间缓冲一下。”
谢长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谢晏:“……”
彭薇把宁安从老太太怀里扒拉出来,轻声细语的劝:“安安,现在国家决定要消除文盲,所有小孩必须接受教育,一定要把小学上完的。如果你不去上学,爸爸妈妈就要被公安抓走了。”
宁安:“……”
行吧,为了爸爸妈妈不被抓走,她还是去上学吧。她只是个小朋友,不懂法的,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我还是去吧。”
她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泪。
也实在是演不下去了。这时候的孩子真的是将上学当成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每个来上学的孩子都是活蹦乱跳喜笑颜开叽叽喳喳的,只有她一个人在哭。
小朋友们都在看她。
尴尬。
“奶奶再见,爸爸再见,妈妈再见,哥哥再见。”
“再见。”
一转身,宁安脸上也挂上了灿烂的笑容,一蹦一跳的往学校里面走,就好像刚才哭的人不是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