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能出去玩?去哪儿?”
“可以出去,想去哪儿都行。”
宁安赶紧点头:“想去想去,出去玩。”
“行,我来安排。”
隔了一天,谢晏就带着宁安和老太太,再加上王姨,一起出发了。
这一世,虽然人口流动还是有限制,但没有那么多限制,想去别的城市走走看看是可以的,拿着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地居委会、派出所的介绍信就可以。
虽然粮油供应证也依然有,但是供应量充足,而且,除了定额供应,议价物资也非常丰富,大家把定量供应当福利,不够了再买议价的,很方便。
在谢晏看来,他们这支队伍,老的老(老太太),小的小(宁安),所以不用走太远,就在沪市周边的城市转一下好了。而且要轻车简从,少带行李,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在当地购买。
宁安对此举双手赞成。要是大包小包的,她可能就该有畏难情绪了。
但是老太太提出了异议,她想去京城看一看。祖国变化这么大,她还没去过京城呢。
宁安也支持她。
谢晏同意了。
他们先去了京城,去的时候从沪市直达京城,路途远,谢晏弄了个软卧包厢,一路过去,倒也不算太累。
下车的时候老太太和王姨都还精神抖擞呢。
宁安有一点点萎靡。
谢晏为了哄她,让她多喝了一瓶汽水。
老太太顿时靠在王姨身上“哎哟”一声。
谢晏:“……您别装了。”
老太太:“啧啧啧,人老了,就没人心疼了。”
王姨说:“您也不需要人心疼啊,您需要的是冰棍和汽水。”
老太太:“……”
她跟宁安说:“给奶奶留一口。”
宁安给她留了个瓶子底儿。
老太太说:“你还真就给我留一口啊!”
“是一大口哦!”
“我谢谢你了!”
谢晏把随身带的水壶递给老太太,“来点蜂蜜水,解渴降暑对身体好。”
老太太:“……”
这个时候,京城是有出租车的,不是后世那种招手即停的出租,需要打电话向站点预约,报上姓名和地址,原地等待,大概十几分钟后,出租车就会到达来接人。
谢晏给她们找了个休息的地方,自己去找地方打电话叫车。
靠着出租车,他们把京城有名的地方都逛了一个遍。
在京城玩了八天,除了宁安,别人都晒黑两度了,几人才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在沿途几个城市都下了车,看了看风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老太太感慨万千。她年轻的时候,跟着丈夫走过几个小地方,那时候百姓的生活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
她由衷的赞叹,还是新社会好。
谢晏带着相机,拍了不少照片,旅行结束之后,他和宁安联名出了一本画册,就叫《我的祖国》。
里面放了这次拍到的照片,他们旅行的见闻,还放了一些之前搜集到的老照片做对比,更加凸显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这本画册,还成了建国16周年国庆献礼的一部分。
第151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19)
金秋九月的第一天,是开学的日子。
别看宁安放假在家穷极无聊,真到了快要开学让她有所事事的时候,她就开始不高兴了。
开学前几天,她开始倒计时。
还有五天就要开学了,不开心。
还有四天就要开学了,更加不开心。
三天,非常不开心。
老太太说:“你要是不想去,咱就请两天假,让你多玩两天。”
“不要。”
她这辈子从小孩做起,有非常沉重的好学生包袱。上学要早到校,上课要认真听,勇于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主打一个爸妈说啥都是耳旁风,老师说啥都认真听。
比如,彭薇坚信“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让她每天吃苹果,那就跟要了她的命一样,好说歹说哄着劝着,每天能吃两口就不错了。
她能绞尽脑汁列举一百条理由来阐述“苹果是一种非常无聊的水果”。
在学校里表现好,被老师奖励一个小苹果,那就跟宝贝一样,连皮都舍不得削了,一口一口吃的干干净净。
这可是老师奖励的!
小桔子都要笑死了,孩子入戏太深!
她吃的苹果是彭薇友情捐赠给他们班的,让老师当做奖品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老师隔三差五就拿出两个苹果,奖励表现好的前两名,宁安每回都有份。
她根本不知道,她吃的苹果就是她自己巨嫌弃的那一批,为了不太显眼,彭薇还是挑个头小、长得磕碜的捐的,在他们家,她看都不看一眼。
小桔子知道,但是它不说。
当然了,这是她上小学时候的事,到了初中,她在吃东西方面不那么挑剔了,彭薇也就不再捐苹果了。
所以,让她请假不去上学,那是不可能的。
谢晏将她这种表现称为“开学前紧张焦虑综合症”。所有的学生都会有,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心性,症状轻重不一,而且大部分人不会表现出来,怕被家长批评。
他家孩子从小被惯着长大,心理幼稚一点,症状重一点是正常的。再说了,她每个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都这样,这么多年了,他们早就习惯了。
他不会觉得宁安矫情,反倒觉得她这种把任何心思都在家人面前表现得明明白白的习惯非常好。
情绪只有表达出来了,家人才能更好的开解她,帮她解决问题。
宁安在家里小作了几天,谢长德和彭薇忙工作,日常就是老太太和谢晏被她折腾,俩人耐心哄着,哪怕她无理取闹,也都是好声好气,一直到了开学的那一天。
谢晏头一天晚上帮她检查书包、文具,确保所有东西都没有疏漏,第二天早上起来还要再检查一遍。
理论上说,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了事情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忘带东西被老师批评那是活该。
但实际上,家长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帮忙的手。
王姨早早起来做早饭,老太太去扒拉宁安起床。
到了开学这一天,宁安反倒踏实了,可以直面马上就要失去自由的悲惨了。
一点起床气也没有。
宁安坐起来醒神的工夫,老太太打开衣柜问她:“穿哪件衣服?”
她的视线从一排衣服上掠过,最后选了一件中规中矩的小飞袖格子连衣裙。
老太太把衣服拿给她,说道:“穿裙子好,现在天还热着呢,穿裙子凉快。”
其实心里想说的是,穿裙子别人才能知道你是个姑娘,不会认错性别。
昨天宁安闹着把头发剪了,现在是超短发,好看倒是很好看,就是看起来像个帅小伙。要是穿上衬衫长裤,谁还能看得出她是个姑娘啊!
而且太俊了,别再给她招几个“孙媳妇”回来。
宁安穿好裙子,在老太太跟前转了个圈,裙摆飞扬,笑容明媚。
“好看吗,奶奶?”
老太太大声喊:“好看!太好看了!”
她现在的样子,就像是个疯狂给爱豆打CALL的粉丝。
宁安忍不住笑的更加开心。她刚剪完头发的时候,在奶奶面前眨了眨眼,耍了个帅,老太太当时捂着胸口跟她说:“你不要勾搭我,我可是要立志给你爷爷守节的!”
一家人差点笑疯了。
谢长德跟她说:“妈,不要那么封建。如果遇上喜欢的人,往前走一步也没问题,儿子是支持的,我相信我爸也会支持。”
彭薇也说:“是啊,妈,这都什么年代了,早就不兴以前那一套了,您高兴最重要。”
谢晏和宁安虽然没说话,但是意思也是很明确的。不想改嫁没问题,但为了守节不改嫁就属实没必要了。
老太太直翻白眼,“闭嘴吧你们!我是没遇到像老头子那么好的人了。”
丈夫去世的时候,她虽然已经40岁,但保养的好,看着还是很年轻的。不是没有人给她做媒,劝她改嫁,但是她怎么看都觉得那些人不怀好意,而且,她早逝的丈夫是个很好很好的人,这些人没一个比得上他的,她怎么可能去将就?
就算是个寡妇,她也是手握大笔遗产,还刚刚卖了两个工厂的寡妇,这些人明明是觊觎她的财产,还搞得好像娶她这个寡妇是多么大的恩赐一样,简直就是不要脸至极!
眼瞅着老太太要开始伤感,一家人赶紧转移话题、狂拍马屁,一会就把她哄好了。
主要还是老太太自己想得开,看着在她面前彩衣娱亲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什么伤感都能瞬间烟消云散。
宁安跑到客厅,又在谢晏和爸妈面前转了一圈,“好看吗?”
谢晏和彭薇由衷的赞美:“好看,非常好看。”
哪怕头发乱成了鸡窝,依然掩盖不住的灵动美。甚至因为头发乱糟糟的,显得更灵动了。
谢长德例行公事:“好看。”
扭头就跟彭薇吐槽,“这孩子和小时候一个德行。”
宁安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只要他嘴上说好看就行。
听完夸奖,她就高高兴兴的去洗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