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13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是素质高,包容性好,还是耳朵不太好使呢?

  她等了十几秒,发现大家是真的没事,便轻轻敲了敲宁安的脑袋,说了声:“淘气。”

  宁安抱着她蹭了蹭,老太太一点脾气也没有。

  接电话的彭薇差点把电话机给扔了,就连谢长德都往边上挪了一步。

  只有被挤到一边的谢晏笑个不停。

  彭薇说:“宝,也不用这么大声。妈妈心脏扑通扑通的。”

  宁安说:“对不起妈妈,我主要是想吓唬爸爸。不是,我主要是听爸爸的话,爸爸呢,问问他,我乖不乖,让我喊我就喊。”

  谢长德凑过来喊:“你气死我得了。”

  宁安把听筒往远处挪了一下,躲过了这场音波攻击。

  老太太凑过来训斥儿子:“你嚷什么?孩子都是跟你学的!一点好作用也不起!”

  谢长德:“……”

  彭薇把他推一边,问宁安:“接下来是不是就没有你的比赛了?”

  “嗯。没有了。我和奶奶就看别人比赛。我们也没法出去玩呢。我想去看大神庙和太阳金字塔都去不了。”

  “以后有机会让你哥哥陪你去看。你这次是跟国家队出去的,还是要听安排。”

  彭薇觉得想出去玩又不能去的小女儿委委屈屈的,立刻就给她画了个大饼,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哄高兴了再说。

  “好呀,到时候爸爸妈妈和奶奶也一起去。”

  “行。”

  “妈妈,我跟你说,这儿的人都喜欢喝龙舌兰。奶奶说了,这回我比完了,我们俩也去喝。要先舔一下盐,再喝一口酒,然后咬一口柠檬片。我看他们都可爱喝了,我和奶奶明天也去试试。”

  彭薇:“……少喝点,带一瓶回来。”

  “好的。”

  谢长德说:“好喝就多带点回来。”

  “行。”

  谢晏:“……”

  他凑过来从彭薇手里拿过话筒,还想再叮嘱几句,宁安这边已经把话筒给了奶奶。

  “安安。”

  “阿晏,是奶奶。”

  “奶奶,您怎么样,能习惯吗?带过去的东西够用吗?”

  “我们挺好的,你别操那么多心。大部分东西这儿也能买得着。奥运村伙食一般,但是我们队里有厨师啊,每天给我们开小灶。安安有我看着呢,我肯定不会让她多喝的,也就是尝尝味。她也18了,尝点味没事的。”

  知道大孙子接下来会说什么,老太太直接把话堵死了。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操心,管得多。安安交什么朋友、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他都要过问一下。

  夏天到了,裙子做了两条,太少了,再来几条,冬天到了,翻毛皮鞋只有一双怎么行,呢子大衣再来两件……

  他们家其他三个人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个人啰嗦。

  幸好他不是那种约束性的管教,而是查缺补漏,不然该招人烦了。

  谢晏笑道:“有您在,我放心的。奶奶,您也要保重身体,等您和安安回来,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好。没什么事,我们就挂了啊。”

  “等一下奶奶。五天以后的这个时间,让安安再给我打个电话。”

  “行行行,挂了吧。”

  “奶奶再见。你们好好休息。安安比赛完,让她好好泡澡放松一下。”

  “知道了。”

  老太太“啪”就把电话挂了。

  不是约束性管教也怪烦人的。

  谢长德、彭薇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忙音,跟谢晏说:“……我们还没和你奶奶说上话呢!”

  谢晏:“……奶奶说她挺好的。”

  彭薇无语得很,“你转达和你奶奶亲口说,那能一样吗?”

  谢晏:“……”

第160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28)

  宁安打电话回来的时候,仙人掌国是晚上八点,国内是上午十点,两座城市,有14个小时的时差。

  在她打电话的时候,随队记者也在不停歇的工作,他们要通过传真技术将现场图文发回国内,这些信息在第二天就能见报了。

  宁安看过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一张黑白照片传回国内需要八九分钟,一张彩照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才能传完。

  第二天,她站在领奖台上的照片果然出现在了国内的各大报纸上,谢长德买了很多份报纸,给街坊邻居、同事、学生们分发,张嘴就是:“我家孩子,100米世界冠军,跑的比火车还快。”

  很多人觉得他夸张了,但是没说什么,随口附和着夸两句。

  他的同事,数学家们快速算了算,现在火车最高时速100多公里,但这只是个别列车能达到的时速,实际上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要是按照30的时速算,她确实跑的比火车快。

  所以,他们给老谢一个真诚的建议:“你应该这么说:她跑的比有些火车还要快。不是全部哦,还是有很多火车跑的比她快的。”

  数学系的几个半大老头,笑容满面,用矫揉造作的萌萌哒声音,带着自以为很幽默的得意,说出了上面的话。

  谢长德:“……”

  他头一次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一点点不满。严谨是件好事,但有时候确实是消磨激情的利器!

  这些装可爱的老头,还有点辣眼睛!

  彭薇那边就好得多,她的同事们大都有留学经历,多少都有点浪漫情节,看到报纸,再看看彭薇的心情,跟着夸就完了!

  人家是需要你分析她家孩子跑的究竟有多快吗?根本就不是!人家只是想分享喜悦,加深喜悦,让大家都知道她为自己的女儿骄傲和自豪,让大家都知道她家孩子有多优秀。

  一堆一堆的好话从同事们嘴里争先恐后的跑出来,彭薇笑的格外灿烂,中午拉着同事们去沪市最好的饭店吃饭,她请客。

  谢晏的目光久久不能从报纸上移开。每一份报纸上的文章,他都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小心翼翼的将文章都剪下来,收在一本自制的剪报里。

  宁安从小到大上过的每一份报纸,他都搜集了,哪怕她的名字在文章里被一笔带过。

  他的书架上,有一个专门的区域,专门存放宁安的成长记录。有她从小到大的照片,她获得的每一项荣誉,她上过的报纸,还有一些他觉得有意义的、好玩的事情,他也写了下来,十四年,已经写了几十本。

  主要是谢晏对“有意义、好玩”的标准非常低,基本上什么事情他都觉得有意义,大差不差全都记下来了。

  比如,宁安小的时候,睡前穿着睡衣在床上蹦来蹦去,跟他说:“哥哥,我这就叫嘚瑟。”

  再比如,他跟宁安一起看恐龙化石相关的内容,说起恐龙个头大、脑袋小,脑容量和身体不成比例,肯定聪明不到哪儿去。宁安要是闯了祸,就说自己是只恐龙,强行狡辩:“我们恐龙太笨了呀。”

  她跟彭薇学会的第一个外语单词是“beautiful”,自己组的第一个句子是:“I am beautiful。”

  这些事情,谢晏都觉得好玩极了。

  他就跟后世爱发朋友圈的父母一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记一笔。宁安有时候翻开看看,都不敢相信那是她自己。

  宁安的朋友们,张明珍和李成林,还有钱弘一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庆祝。

  接下来,宁安就自由了,带着自己的相机看队友比赛,给他们拍照片。她比赛的时候,相机托付给了另一位摄影爱好者队友,帮她也拍了不少。

  老太太本来是想拍的,但是想了想,又觉得自己一定会专心看着她,是一种连拍照都想不起来的忘我状态,就没揽这个活。

  随队记者跟她说:“你以后去当摄影记者得了。我就听见你的相机咔嚓咔嚓的响个不停。”

  宁安:“建议很好,等我不做航空航天研究了,就去做摄影记者。”

  随队记者赶紧说道:“别别别,我都忘了这茬了,你还是去搞研究吧,让咱们国家在航空方面赶紧强大起来。摄影记者很多人能干,你这个研究工作别人搞不了。”

  顿了下,他又说道:“我爸爸以前是战地记者,他当年跟着志愿军去了战场,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惨烈,我们的人员伤亡,很多都是因为装备太差,对方又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么多年,他一直无法从那场战争中走出来。现在也不做记者了,学了外语,专门做翻译,要把国外的先进的东西全都翻译过来,还能赚很多稿费,帮助那些牺牲军人的家属。”

  宁安:“你爸爸也是很了不起的人。”

  “嗯。在这些方面,他确实很了不起。”

  看台上的海外华人数量有增无减,但面孔已经更新了。之前的人有的已经离开了赛场,回家去安排工作,准备回国事宜,又有新人加入进来。

  温建邦往宁安和老太太身边凑了几天,他倒也有点眼力见,每次都在老太太忍耐力的底线边缘徘徊,从来没压过线。

  宁安跟他说:“温伯伯,谭伯伯他们都回家去安排工作了,您怎么还不走呢,是因为爱国之心没有人家强烈吗?”

  温建邦立马就走了。

  孩子不认他没问题,人家过得好好的,干嘛要认个不负责任的爹给自己添堵?

  但他确实得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谭家人只剩下一个谭清砚。

  小桔子告诉她,谭清砚曾经跟自己的父母表示过对宁安的喜欢,但是谭家父母仔细跟他分析了他和宁安之间存在的障碍,判定这段感情没有未来。

  “不管你再怎么爱国,你已经是外国籍了,人家是国内科研人员,以后可能还是涉密科研人员,你觉得你和她之间有可能吗?就算你放弃外国籍,可你一个人放弃管什么用?我们都要放弃吗?我们当初跑了一次,国家对我们能有多少信任?至少目前来看,你俩不合适。可能几十年以后合适了,但那时候你们都老了。”

  虽然国家现在的态度是“海外关系是好关系”,但谁知道还会不会变呢?万一以后给他们来个秋后算账呢?

  谭清砚:“……”

  他觉得父母说的有理,他不能拿整个谭家为自己的感情冒险。此后就只是把宁安当成普通朋友来相处了。一起看看比赛聊聊天的朋友。

  小桔子气哼哼的,觉得谭家人没眼光。

  宁安笑道:“他们也没说我不好啊,只是做事谨慎而已。这也没什么错。”

  “还是谭清砚态度不够坚定。”

  “嗯嗯嗯,他是不够好。但他本来也不是你选中的人吧。”

  “的确不是,幸亏我没选它。谢晏比他好一万倍。”

  宁安:“……”

  最后一次跟谭清砚坐在一起看比赛的时候,宁安拉着老太太和他一起合了个影,照片中的她笑得格外开心。

  小桔子不理解。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