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他纵然看重科班出身的,但宁安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也不希望她在工作的时候被人欺负。
为此,他对纪松和千叮万嘱:“小裴要是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好好帮她,她还小,你要温和一点。”
纪松和:“……我是看了她的报告之后才决定和她一起做研究的,我首先认可了她的水平。只要专业水平过硬,别的都不是问题。”
“真的那么厉害?”
“真的。”
水平确实很高。但给她当助理,却是在实地考察了技术部,见过本人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莫名的,他就觉得,跟她一起工作一定会大有收获。
纪松和认可宁安的水平,但是宁安在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对他的水平是有一点点怀疑的。
【1950年出生,1965年(非常幸运又不幸的)考入京城航空学院,1970年毕业,分配到某公社农机站修拖拉机,修了4年拖拉机,调到平阳机械厂工作。】
啊!是老五届的最后一届啊!
正经上了不到一年学就开始搞运动了,在学校里折腾了几年,终于分配了工作。
老五届就跟老三届一样,都有点惨。
她以为他水平不怎么样,但实际工作起来就发现,还不错。
应该说,相当不错。
纪松和跟她说:“虽然后面几年没怎么上课,但是我也没放松学习,后来在拖拉机站也一直自学的。我算是科班出身,但本质上,跟你一样,是自学成才的。”
宁安:“……”
行吧。
占了个科班出身还是有好处的。
某种程度上,宁安的研究能够这么快说服于厂长,让他向部里汇报,这位纪松和同志起了很大作用。
毕竟有科班出身的人帮她背书嘛。
第190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22)
她还曾经好奇的问过纪松和,后来在学校那几年都干什么了。
纪松和表情微妙地给她介绍了一下他们学校的“壮举”:徒步跨省去帮社员同志夏收,割麦子、插秧,都干过;还修筑了一段防洪大堤,因为条件有限,质量不太合格,6月份修好,8月份就冲垮了;去煤矿挖煤,工作是抡大锤、打钢钎、塞炸药、放炮。
“挖了两个多月,实在是挖不出煤来,后来挖到深处,发现是以前的矿洞,煤都挖空了。”
宁安:“……你们提前没考察吗?”
“我们就是听安排。平时不能出校门,没法考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宁安听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70年,老五届被分配工作,专业对口是别想了,有什么干什么。有的人被分配到公社小学当老师,有的被分配到公社供销社当售货员,有的分配到盐厂当盐工,还有的被分配到工厂当钳工,纪松和被分到了公社农机站维修拖拉机。
那时候形势还非常紧张,大家也不敢背后搞小动作。他在农机站老老实实的修了4年拖拉机。
现在形势宽松点了,纪利民帮忙运作了一下,给他弄到了平阳县机械厂,正好赶上宁安做新项目,他就主动要求给宁安当了助理。
全能助理!
专业素质高,勤奋好学,脾气好,有眼力见,领导说一,他就能想到二,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宁安挺满意的。
尤其是在一群人加班加点,全都弄得胡子拉碴邋里邋遢的时候,时刻保持服装干净整洁,每天洗澡刮胡子的纪松和同志,就是泥石流里的清流。
宁安需要他来洗眼睛。
他们去西京,是坐火车过去的。
宁安坐在火车包厢里,看着窗外的风景,在脑海里和小桔子聊天打发时间。
宁安说:“我们搞飞机研究的人不坐飞机,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小桔子说:“没办法,这是领导建议的。飞机虽然速度快,但是安全性确实差点事。领导也是怕科研人员再有损失。”
纪松和坐在宁安旁边,拿出保温杯,倒出一杯八宝茶,推到她面前。
宁安:“……还没喝完呢?”
纪松和笑道:“之前的喝完了,这是夏姨昨天刚给我的,让我记着泡给你喝。”
宁安生无可恋的往车厢壁上撞了一下脑袋:“我今天不想喝这个。”
纪松和拿出另一个保温杯,倒了杯菊花茶给她。
宁安端起来喝了一口,温度合适,甜度也合适。
由此可见,保温杯保温效果一般。
“出门在外,没有我妈监督了,八宝茶就先别喝了吧。泡点普通茶喝喝就行了。”
纪松和笑道:“好。听你的,回头夏姨问起来,你帮我打掩护啊。”
“没问题。”
纪松和端过那杯八宝茶,自己喝了。其实非常好喝,只是总喝会腻,不像纯粹的茶那么爽口,别的没什么问题。
到了西京飞行试验所,宁安和大家一起,又马不停蹄没日没夜的开始工作。这儿只能做一部分试验,有一些还得到距离此处不太远的强度所去做。
宁安抽空给夏兴华打了电话报平安。
她这一走,夏兴华开始不放心了,担心她吃不好睡不好,放在眼前的时候整天鼓励她去工作,分隔两地了,就不再提工作的事,只让她注意身体,有什么不顺心的就打电话跟她说,实在不行就回家。
哪怕小桔子已经跟她说过宁安的状况,甚至还给她开了视频,她都不太放心。
1976年的除夕,宁安留在飞行所继续做试验,没法回家过年,夏兴华请了几天假从平阳坐火车来西京看她,在这边和她一起过年。
见到始终神采奕奕的女儿,夏兴华放下心来。
“你们这试验得做到什么时候啊?”
“快了。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年中就差不多。这效率已经很高了。”
“我跟你说,我洗衣机都投产很久了,现在咱们家既有洗衣机又有冰箱,等你夏天回家,妈妈给你冻冰棍吃,想吃什么口味我就给你做什么口味。”
“妈,你研究一下空调呗,我希望卧室和办公室都有空调,这样夏天就好过了,吹着空调,我不吃冰棍也可以。”
夏兴华一秒都没犹豫就答应了。
系统老早就跟她说过,不管宁安有什么要求,都答应她,它会帮忙实现。
除夕夜,好几位没法回家过年的同事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他们不用自己动手,飞行所食堂的师傅们过年也没放假,坚守岗位给大家做完饭才回家。
宁安吃着饺子,跟夏兴华说:“这回您看到了吧,我们这儿条件还不错,后勤保障做的挺好的,再有差不多半年我就回去了,您别担心我。”
“行,我不担心。你加油吧,早点弄完早点回家。”
过完年,正月初二,夏兴华就坐上火车回去了。
宁安看着绿皮火车咣当咣当的离开,看着夏兴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跟她挥手告别,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怅然。
但是还没等她继续酝酿情绪,就被繁重的工作给淹没了。
在进行各种试验的空隙,他们开启了一个飞机设计的项目。有了发动机,还需要有跟它最相匹配的飞机。
作为这款发动机的总负责人,宁安对它是最了解的,如何设计出最适合它的飞机,自然也很有发言权。
这一忙,就忙到了7月。
所有工作结束,宁安和纪松和终于可以回平阳了。
来的时候大包小包,主要是夏兴华给她准备的东西,回去的时候轻装上阵,只随身携带了路上可能需要的东西,其他的都邮寄回去。
这次回去之后,宁安打算休息十天半月的,放空一下脑子。
要知道,明明什么都会,还要装出一副努力攻克难题的样子,也挺难的。
更难的是,要克制自己不把太超前的技术拿出来。
机械厂知道他们要回来,不光派人去火车站迎接,还在厂门口拉了个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功臣回家”。
宁安:“……”
尴尬的脚趾抠出一架飞机。
纪松和侧头看了她一眼,差点控制不住表情。
他对自己的领导还是有了解的,对这种场面简直过敏!但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尤其是,眼前这些人,不光是她的同事,还是她的亲人,看着她长大的长辈。
就见她尴尬的表情一闪而逝,肃然的小脸下一秒就笑的神采飞扬,跑过去拥抱了自己的母亲,又和大家挨个握手,笑的跟朵花似的。
纪松和的脑子里冒出了三个字:苦瓜花。
他也笑着过去,跟在宁安身后走了一遍流程。
完了事,于厂长跟他们说:“你俩这一路上辛苦了,都先回去休息吧,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说。”
宁安就跟着夏兴华回家了,纪松和帮她把行李拿回家,婉拒了夏兴华留下他吃饭的邀请,走了。
他坚持不住了,忙了两年多,累死他了!
回到舅舅家,纪松和倒头就睡,睡得昏天黑地。
夏兴华拉着宁安上下打量,又抱着她久久不松手,最后定格在脸上的表情,是“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
孩子大了,长本事了。以后这种短暂的分离可能会经常发生,她得学着习惯。
小桔子安慰她:“宁安不愿意和你分开,她正琢磨着向航空工业部申请,以平阳机械厂为大本营,建一个航空研究所,这样的话,她就能一直在这里工作,很多设计项目、试验项目可以在这里完成。就算有些试验不得不去外面做,也是短期出差。”
夏兴华:“我闺女真的太好了。我跟着她走怎么样?她去哪儿我去哪儿。”
“你这样的人才到哪儿都受欢迎,恐怕平阳舍不得你走呢。”
夏兴华叹了口气,“人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时候。”
小桔子:“……”
想了想,它说道:“明年高考要恢复了,宁安要是想在研究方面长远发展,肯定还是要去高校深造的。你可以这两年抓紧时间做研究,给平阳留下几个明星产品,然后你跟着宁安去京城,以你的能力,可以去轻工业部下面的研究院工作,这样的话,你留在京城,宁安毕业后也可以留在京城。”
“高考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