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夏兴华:“……”
呜呜呜,一辈子太短了。
她问宁安:“那你现在是什么想法?尽快订亲?”
“我都听妈妈的。”
“行吧,那我就替你做主了。”
“好嘞。那,妈,我走了啊,我去找斐然玩去了。”
“去吧去吧,聊几句就得,别耽误小吴工作。”
“知道了。”
吴斐然的办公室就在隔壁,宁安从夏兴华办公室出来,两步就迈了进去。
小吴正在整理文件。
“忙着呢。”
吴斐然一看见她,就把文件放下了,凑过来和她聊天。
“我刚才看见你跑到夏姨办公室去了。有事?”
“有。刚谈了个对象,过来跟她说一声,也跟你说一声。”
“纪松和?”
“连你也知道?”
“嗐,我一开始不知道。刚给夏姨当助理那会,我跟我爸说,我要向纪松和学习,当一个像他那么优秀的助理,我爸说,没必要,纪松和所图甚大。后来我就问他,纪松和图什么呀,我爸不说,我又问我妈,才知道他图的是你。但是你没反应。他们都叮嘱我,不要跟你说这事,感情要自然发展,别人不能插手。”
宁安突然想起来,之前吴斐然旁敲侧击的问她,觉得纪松和怎么样,她当时只说了一句,“工作能力不错,是个很好的助理”,之后,吴斐然就没再说过什么了。
想想就觉得好笑,这两年,她专注于工作,虽然看出了纪松和的心思,也没工夫搭理他。但是她真的没想到,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心思,人家都在看戏呢。
第194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完)
与此同时,市委大院。
纪松和匆匆忙忙的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向他通报了这个好消息。
纪利民笑得合不拢嘴,这个恋爱进度,早上的时候还是零,下午就进行到60分了。坐火箭也没这么快啊!他在努努力,尽快走完订亲、结婚的流程,让他们进展到100分。
“你干什么了?就让小裴答应你了。”
纪松和笑道:“我去找她表白,她答应了。”
是他自己蠢,白白浪费了两年的时光。他要是再勇敢一点,早就抱得美人归了。
但是,能够和她一起工作,朝夕相处,已经很好了。
他很幸运。
纪利民心想,看来小裴对松和也是有好感的,不然不能这么直接爽快的答应。他为外甥感到高兴,两情相悦才是最好的感情。尤其这俩人已经认识了两年,彼此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两情相悦,必然可以相携到老。
他笑道:“那接下来该舅舅出场了,我去帮你提亲,跟夏同志商量一下你俩的婚期。”
“那就拜托舅舅了。”
纪松和站起身,一揖到底。
这些年,舅舅和舅妈对他而言,就和亲生父母差不多。他们把他养大,教他做人,他能长成今天这样,舅舅舅妈和已经去世的姥姥姥爷功不可没。
“去去去,该干嘛干嘛去,别跟我整这没用的。”
纪利民嘴上嫌弃着,心里熨帖的很,也欣慰的很。
他和文华亲手养大的孩子,将会有光明的未来,这件事真的令他感到无比喜悦。
纪松和站起身,说道:“我去找舅妈,跟她说这个好消息。”
“去吧。你亲口跟她说,比我转达要好。”
“我知道。”
纪松和走了以后,纪利民立刻就拿起电话,打给了于厂长,请他当媒人,下班后陪着他一起上门去提亲,等到结婚的时候给小两口当个证婚人。
于厂长笑着答应了。
这俩孩子挺般配的。
纪利民接着说道:“你给夏同志打个电话,提前说一声,省的我们直接上门,突兀了点。这个电话我直接打有点不合适。你这个媒人来说吧。”
“行。”
挂掉电话,纪书记早退了。他得回家去盘点一下家里的礼物够不够,缺什么好赶紧去买,再想一想结婚还差什么东西。
另一边,宁安和吴斐然聊了会天,就回家了。小吴同志现在还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
傍晚,纪书记和曹文华拎着大包小包,在于厂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裴家,纪松和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夏兴华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她今天也早退了一会,回来准备茶水点心。
既然她的女儿要和纪家的孩子结婚,而且两个年轻人都已经说好了,那么,她当然要尽可能的和未来的亲家搞好关系,这有利于女儿和女婿之间的关系和谐。
宁安跟大家打了招呼,安静的坐在不起眼的地方当背景板。
纪松和同志要给大家添茶倒水,要做个在长辈面前特别有眼力见的人,眼睛要盯着大家的茶碗,不等人喝空,就要去添茶。忙得很,不能跟她一起当背景板。
他抽空把点心盘子端到了宁安面前,小声跟她嘀咕:“你吃两块垫补一下,今天晚饭估计会有点晚。”
宁安笑着嗔了他一眼。
双方都有诚意,事情谈的非常顺利。
纪利民去年就给纪松和准备了结婚用的房子,家具都是全新的,再添一套电器就行。三转一响更不用说,别人有的,宁安都有。
纪利民特别抱歉的说道:“婚礼恐怕不能大办,我作为市委书记,大办的话,恐怕会被人说是铺张浪费。”
夏兴华表示理解,她问宁安,“你怎么想?”
宁安:“我当然是越省事越好。”
结婚是为了自己享受,又不是结给别人看的,她是真的不介意啦。甚至如果可以只领证不办婚礼,她会更加高兴的。
纪松和悄悄跟她说:“别委屈,我有钱,都给你。”
当年从郑家带走的钱就不少,姥姥姥爷去世前也留了一笔钱给他,加起来,他有五万多块。
他舅舅,其实没有多少钱。
夏兴华笑道:“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简单点。”
两家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把婚礼定在了两个月后。
等到把客人送走,夏兴华把自己的积蓄也都拿了出来,当年丈夫留下的,这些年她攒的,还有帮宁安存的工资,加起来有三万多。
“这些钱,都给你。我这段时间找全福人给你做几床被子。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跟我说,咱们都置办齐了。”
宁安抱了抱她,笑道:“妈妈,我什么都有了。”
夏兴华有些伤感。
本来她还想拖一拖,但是系统跟她说,距离高考恢复没多久了,一旦上了大学,就必须等到毕业以后才能结婚,那就得等好几年了。
她觉得不能拖那么久,可以拖到高考恢复,在上大学之前结婚。
系统又说,上了大学第一年得住校,小夫妻刚领了证不能一起生活,会影响夫妻感情。
她思来想去,最后说道:“那只能让他们尽快结婚了。还能多点时间培养夫妻感情。”
系统说:“主要是趁着年轻,多点时间享受夫妻生活。”
夏兴华:“……”
在系统尽心尽力的安慰下,她有点伤感,但是不多。
她其实还有点无语来着,这个系统懂得真多。
过了两天,纪家送来了聘礼,包括时下流行的三转一响,还有冰箱和洗衣机,礼单上写着聘礼1000块,但是私下里,纪利民和曹文华又给了5000,纪松和把自己的存款单也给了她。
这些东西转了一圈,都送到了新房里。
婚礼没在市委大院办,是在机械厂办的,很隆重。
于厂长觉得,宁安和纪松和都是机械厂的职工,宁安还是大家一起养大的,老职工们吃块喜糖、吃顿喜宴是应该的。
所以,他跟纪书记说:“这回你就委屈一下,以亲戚的身份来参加婚礼就行了,别忘了随份子。我们机械厂办婚礼,就算是有人批评铺张浪费,也批不到你头上,我担着呢。”
纪利民琢磨了一下,又征得了曹文华的同意,决定就按于厂长的方案执行,来吃喜宴的时候,又随了200块钱份子。
宁安笑的眉眼弯弯,“让舅舅和舅妈破费了。”
曹文华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和你舅舅攒的那点家底,迟早都是你们的。”
“谢谢舅妈。”
婚后,宁安和纪松和周一到周六在裴家和夏兴华一起吃晚饭,周日回市委大院陪纪利民和曹文华,晚上都回自己小家住。
新婚小夫妻,动静有点大,和长辈一起住不太方便。
他们俩结婚的事,事先没有通知纪松和的父母。在他们办完婚礼之后,纪利民给俩人分别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
就像他之前承诺的那样,纪松和的父母没有给宁安和纪松和造成任何困扰,这俩人就跟不存在一样。
宁安和纪松和只休了三天婚假,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她问过纪松和,要不要调个岗,毕竟,以前只是白天在一起,现在24小时在一起,会审美疲劳的。
纪松和坚决拒绝。24小时和媳妇待在一起,这种好事上哪儿找去?
还好他粘人归粘人,不耽误工作。公私分开,两副嘴脸随意切换。
宁安也就随他去了。
1977年10月21日,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宁安和吴斐然都报名了。
已经大学毕业的纪松和,失去了和媳妇一起上大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