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59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同时,我们要求所有收到湖东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认真审视自己是否犯了类似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妥善处理好个人问题,为进入大学开启新生活做好准备!】

  湖东大学的信和这份公开声明,给了江明华致命一击!

  之前看到通讯员小赵发在平原日报上的文章,她虽然心慌、烦乱,但是还能挺住,人们会遗忘这件事,她还能有光明的未来。

  可是现在,未来没有了。

  她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农村,好不容易和过去一刀两断,好不容易有了光明的未来,她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突然一下子,就全都没了。

  她之前的得意、傲慢,统统成了笑话。

  更惨的是,她现在是个“黑户”。

  之前她的户口在徐家屯大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迁户口,从徐家屯迁到学校去。

  现在,徐家屯那边已经把她迁出来了,可是,她还没有到学校去落户,户口就在她的口袋里装着呢。

  接下来,如果她想落户,就只剩两条路走,工作,或者嫁人。

  以她现在这个名声,就算是花钱,恐怕都买不到工作。如果要嫁人,短时间内,又能有什么好人肯娶她?

  没有正式户口,她以后想干什么都干不了!

  一声凄厉的哭声从江明华的卧室传出来。

  就连江家人听了,心里都毛毛的,之前对她的责怪都消散了很多。

  #江明华事件#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整个国棉六厂的职工纷纷给自家还在乡下的孩子写信,让他们一定要注意个人问题,千万别作妖,不然就和江明华一个下场。

  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和启发,平原省其他高校也都在报纸上发了相应的声明,要求被录取学生做好个人思想品德建设,一旦被学校发现,绝不姑息。

  平原日报要求各地通讯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汇总起来以后,给省委写了内参,提出应该关注知青回城时配偶和子女的安置问题,避免将成婚与否作为可否回城的条件,这是避免知青因为想回城而离婚的最有效的办法。

  据小桔子观察,平原省有几百起考上大学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事件因此而得到纠正。正在闹的立刻就和好了,准备闹的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已经闹完了的都回去道歉认错复婚一条龙了。

  后果太严重了,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第208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3)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宁安这边也都知道了。

  大队部有报纸,每次新闻一出来,留守的徐会计就通过队部的大喇叭大声朗读。

  读完之后,还会发表一番感言,比如:“不光通过高考回城不应该抛弃对象和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回城的,也不可以。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谁有这种品行不端的现象,徐家屯大队是不会给盖章的。我就在这儿明确这么说了。”

  徐家屯五个已婚知青:“……”

  你直接点我们的名得了。

  有一说一,这件事确实震撼到了他们。没想到,人都已经离开了,还是无法摆脱大队的影响,还能被大队拉下马。

  他们确实得小心点。

  两对知青夫妻相对还好点,他们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想法。最受震撼的,是那个娶了村里姑娘李雪梅的男知青王志,这家伙是70年来的,72年娶了李雪梅,73年就生了个儿子,比徐宁安还大一岁,77年夏天,李雪梅又生了个女儿。

  他原本心里就打算着,只要有机会回城,他肯定是要离婚回城的。

  事实上,剧情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78年4月,王志的家人联系他,给他提供了一个招工回城的机会,王志随即提出了离婚。李雪梅不同意,王志在家里闹绝食,李雪梅也不想看着人饿死,只好把他放走了,从此一去不复返。

  李雪梅是外嫁女,她娘家给的帮扶有限,她又担心再嫁的话,两个孩子会受委屈,此后一直没嫁人,一个人艰难的拉扯两个孩子,非常不容易。

  好在徐家屯大队做事还比较仁义,没有采纳很多村子不给外嫁女分地的做法,给李雪梅和两个孩子都分了地,让他们三个可以通过劳动吃饱饭。

  这会听见广播,王志把心里的小九九往下压了压。不管怎样,他不能落得和江明华同样的下场。

  万一到时候大队不放人,或者直接到招工单位去理论,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没想到徐家屯大队竟然这么勇!江明华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学生了,他们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她拉了下来。

  这天早上,徐家屯大队的大喇叭又开始响了。

  宁安火速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往大门口一坐,准备开始听广播。

  这是小孩子的仪式感。

  周秀云把大椅子搬了出来,放在她面前,充当桌子,上面还给她摆了一个本,一支铅笔,方便她装模作样的做会议记录,已经画了好几页圈圈了。

  还给她放了一杯水,一个碗大的小竹筐,里面装着她的零食,方便她记累了吃点喝点。

  她自己把仪式感拉到60,她奶直接给拉到100!

  “小领导,还要别的吗?”

  宁安摇摇头:“不要了,谢谢老同志。”

  “不客气,那你忙吧。”

  “好的。”

  周秀云笑着回家继续干活。

  这几天,大喇叭几乎天天响,先是小赵通讯员写的文章,然后是湖东大学的声明,再然后是其他高校的声明,后来平原省教育厅也发话了,她孙女每天在大门口听得咧着小嘴笑哈哈。

  有时候乐极生悲,嘴里含的糖掉出来,再哇哇哭两声。

  宁安坐好,拿起一根红薯干开始嚼。

  桂英婶子晒的红薯干甜度合适、硬度合适,特别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今天会播什么内容呢?

  徐会计磨磨唧唧的,试音就试半天,没完没了的“喂喂喂”。

  她准备工作都做完了,他还没开始。

  等她一根红薯干都快嚼完了,徐会计终于开始说正事了。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知青同志们也注意了,今天播报一个好消息,平原日报发布了省知青办下发的文件,今后,在本省范围内,招工单位在招收知青的时候,不能再将已婚作为排除条件。已婚知青同样在招工范围之内。可以先将对象带回城,然后再慢慢解决对象的工作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感兴趣的社员和知青同志可以到大队部来阅读文件原文。”

  “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下自我表扬,因为我们徐家屯大队对江明华事件的处理方式,引起了省知青办对已婚知青及其配偶、子女的安置问题的关注,在各方面齐心协力的配合之下,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徐家屯功不可没。”

  大喇叭里响起了徐会计本人经久不息的掌声。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怎么觉得他越来越戏精了?”

  小桔子说:“确实。不过当个戏精挺好玩的,他可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了。”

  宁安站起身,抓了一把红薯干,溜达着去了大队部,她要在徐会计当戏精的路上添砖加瓦。

  徐会计一看见她,就说道:“哟,你是来看文件的?”

  宁安点点头,“看报。奖励你。”

  “你奖励我什么呀?”

  “红薯干。一大把。”

  她伸出小手,递给徐会计两根红薯干。

  “这是一、大、把?”

  “嗯。”

  她抓在手里,正好一把。

  徐会计:“得,你手小,这确实是一大把。你心意还挺足的,按你这小手,你就算给我抓一根,那也算一把。”

  宁安把两根都给了他,自己又从兜里掏出一根开始吃。

  徐会计往嘴里塞了一根,边嚼边说:“还挺好吃,天下红薯干都一样,你这个跟我家晒的没区别。”

  “桂英婶给我的。”

  徐会计:“……那不就是我家的吗!”

  宁安笑嘻嘻:“看报。”

  “行行行,我给你念。”

  宁安伸出一根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徐会计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念完了,徐会计说:“这跟蹦豆似的,念完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念的是啥。一个字一个字的,根本连不成句子。你听明白了吗?”

  宁安摇头:“不明白。再念一遍。”

  徐会计:“……行吧。”

  宁安又伸出小手开始指。

  徐会计说:“你能别指了吗?你一指,不就跟刚才一样了吗?”

  “我快点。”

  “试试。”

  宁安快速划过去,徐会计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停停停,太快了。”

  宁安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慢也不行,快也不行,唉~”

  徐会计:“你别指就行,让我自己念。”

  “你指。”

  “干嘛一定要指呢?”

  “不指对不上!”

  徐会计恍然大悟:“哦~~你想让我教你识字!”

  “嗯。”

  “那你早说呀。”

  宁安:“广生叔,你教我认字。”

  “行。再给我一根红薯干。”

  宁安从兜里又掏出一根。

  “你这小兜还挺能装,让我看看,里面还有没有?”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