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语言浮夸的连宁安都叹为观止。但是于晓红被感动得又哭又笑。
她又开始把家务揽到自己身上,一到休息日就在家里忙活,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把她和赵大志、赵建华的衣服都洗了,就为了称得上赵建华的夸赞。她甚至还想帮宁安洗衣服,但是宁安婉拒了。
赵建华夸她蒸的三合面馒头最好吃,“三姐做的比您差远了”,从此,于晓红晚上睡觉前就和面发面,第二天一早蒸一锅三合面馒头放在家里,让两个孩子中午吃。早上还接着带他们去外面吃烧饼、油酥火烧、油条油饼豆腐脑。
为了让馒头好吃,她特意多放白面少放杂合面。
每回蒸出来,宁安和赵建华就先吃一个,还真别说,味道确实不错。
宁安把剩下的全都锁起来,一个都没便宜了赵建兰,务必让她自己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
她还在外面跟街坊邻居聊天。
“我爸妈都快被我二姐气死了,怎么教都学不会,这都多久了,她连扫地做饭都没学好。扫个地东一下西一下,她扫完了,我们还得再扫一遍。洗衣服就洗她自己的,还洗的跟花瓜一样,还不如不洗呢。”
“好在我爸妈这回下定了决心,一定得让她学会了。不然以后都不放心让她嫁人。别看我爸妈逼着她学,其实心里心疼坏了,就盼着她赶紧学会了就得了,偏偏我二姐不争气!”
“我妈还说,教她比自己干还累呢!”
她说的全都是真的,除了“爸妈心疼”这一点。
现在赵大志和于晓红是真的不心疼她,谁让她瞧不起他们呢!
这些话彻底断了赵建兰在外面诉苦的机会。
每当她跟别人说家里人欺负她,大家就劝她:“你爸妈都是为了你好,你这么大了,该懂点事了。你以后总要嫁人的,一点家务不会干,到了婆家能落什么好?你爸妈现在肯用心教你,那是他们心疼你,为你做长远打算,你可别不知足了。”
赵建兰:“……”
她哪儿不知足了?她爸妈以前是对她挺好,但是现在他们变了啊!
然而不管她怎么辩解,都没人信,大家只会皱起眉头,脸上的表情越发不耐烦,觉得她不知好歹。
宁安倒是也没闲着,她隔段时间就给赵建华上一课,教他如何在外面拉大旗作虎皮,如何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版图。
这孩子学的比她预想的快多了。
受小朋友的影响,本来对捡破烂还觉得有点难以启齿的大人们也变得坦荡了起来。在赵大志和其他几位家长的帮助下,他们这个捡垃圾小分队甚至已经正式开进了几个大厂。
家长们还因此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夸他们会教育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了!
11月底,赵大志和于晓红双双捧回了“先进工作者”的奖状,俩人尾巴都要翘上天了。
赵建华也特别会来事,自己赚了钱,就给赵大志买刮胡刀,给于晓红买雪花膏,还给宁安买了一双新的解放鞋。
前两个月挣的钱都花光了。
小桔子感慨:“是个可造之材。”
宁安也很满意。
关键是这个孩子很懂她的心思。
知道她不想干活,就努力自己干,再甜言蜜语哄着赵大志和于晓红帮忙。知道她和赵建兰特别不对付,自觉的就和赵建兰划清了界限,从来没有劝过她去和赵建兰和好,没说过半句“亲姐妹哪有隔夜仇”之类的屁话,也从来没有表达过对赵建兰的同情,甚至买礼物都没有赵建兰的份。
宁安不会觉得孩子无情,只会欣慰原主养大的崽没有长歪,是个知恩感恩又会做事有分寸的好孩子!
他夸于晓红的话被宁安听到了,还特意凑过来跟宁安小声解释:“姐,我是故意那么说的,你蒸的馒头比妈蒸的好吃,但是你现在不是不想蒸了吗?嘿嘿。”
宁安夸他:“做得好!策略运用得当!”
第57章
精致利己女主的对照组(17)
赵建兰不是没找赵建华闹过。
“都是你姐,你凭什么区别对待?你给全家人都买了东西,凭什么不给我买?我不是你的家人吗?”
“凭什么?就凭钱是我挣的呀!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我想给谁花就给谁花,想给谁买东西就给谁买东西!爸妈生了我,辛苦工作挣钱让我吃饱饭,三姐照顾了我,让我从小没冻着没烫着没磕着没碰着,二姐,你为我做过什么呢?哦,你抢过我的东西。咱妈给每人一颗糖,三姐没舍得吃,把她的给了我,你吃完了自己的,就把我的那块抢走了!还打了我一巴掌。”
“……我们是一家人,你非得算的这么清楚吗?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你怎么还记得?不就是一块糖吗?小气!”
“二姐,有几句话你要记住:亲兄弟明算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有亲疏远近;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咱们俩之间,是需要明算账的亲姐弟,没有恩情,关系疏远,你没有给我真心,我也不可能对你掏心掏肺。”
他这段时间跟三姐学习逻辑和辩论,学习为人和处事,不是白学的。他从来不知道,三姐竟然懂得这么多!她那么聪明,却还是愿意在家人面前吃亏,肯定是因为三姐重亲情。现在被伤透了心,不愿意再退让了!
他能感觉到,在这个家里,三姐也就对他一个人好了。虽然和爸妈之间也是和和气气,但都是表面功夫,没剩多少真感情。
“……行,赵建华,我算是看透你了!你就是个自私自利没有感情的家伙,亲情都能算的这么清楚!”
“哟!你算的不清楚,那你跟我掰扯啥呢?不就是没给你买东西吗?你至于这么斤斤计较?要我说,你有跟我掰扯的闲工夫,还不如抓紧时间出去找工作,或者出去捡垃圾,自己赚钱买东西,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们绝不会惦记你的钱。自己挣的钱,花起来才有底气!”
赵建兰跺了跺脚跑了,临了还丢下一句,“要你管!”
她怎么可能去捡垃圾?她丢不起这个人!
真是晦气!还以为今天至少能要到一罐雪花膏,再不济也能来个蛤蜊油呢。
她真的要疯了,大冬天脸上不抹油,她的皮肤粗糙了很多,两个腮帮子都有点发红,要不是她平时大部分时间躲在屋子里不出去,脸都不知道皴成什么样了。
也不知道她妈发什么疯,不就是让她做家务吗?她都做了呀!态度已经很好了,她妈怎么还是不依不饶的呢?她自己倒是吃好喝好抹着雪花膏越来越年轻了,让自己的闺女吃苦受罪,有这么当妈的吗?
而且,现在不是她不做,是她妈根本不用她!是家里其他四个人抱成一团孤立她!
赵建华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
好心当成驴肝肺!
他是看在亲姐弟的份上好心提醒她一句,人学会自力更生比什么都强,反正别指望他帮忙,他是不可能为了关系疏远的二姐去惹三姐不高兴的。
时间很快来到了12月22日,报纸上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是闲饭》的文章,领袖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
整个津市都躁动起来,12月28日,赵家接到了街道办发来的通知。赵建兰的下乡时间定在了1969年1月3日。
这个时候,赵建兰才真正傻眼了,在家里哭天抢地。
“我不去,我不去乡下。爸,妈,你们快帮我想想办法,我不去!”
去农村能过什么好日子?也就是她哥傻,主动往乡下跑!她才不要去!
赵大志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这是国家政策!别说你了,我们厂里那么多职工子女,都要去下乡。厂长家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要去,他都没办法,我一个烧锅炉的能有什么办法!”
机床厂已经宣讲过这个新政策了,厂领导、车间领导、各部门领导家里都有孩子要下乡,这是根本就躲不开的事。
于晓红说:“现在肯定是没有办法可想了,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收拾行李,想想有什么要带的东西,还缺什么赶紧补上。”
听完爸妈的话,赵建兰沉默着回了房间,一脸的绝望之色。
宁安看到了她眼底的坚决,看来还是要跑的。
赵大志和于晓红叹了口气,他们确实没办法可想。厂领导说了,这是整个国家的大事,让大家一定要积极响应,千万别做糊涂事,给国家拖后腿。
街道办来发通知的时候也说了,别想着逃避,一旦被发现了,他们会上报到工作单位去,到时候停职处分都是轻的,闹不好就要丢掉工作,全家人的饭碗就砸了。
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孩子毁了整个家!再说了,全城那么多人下乡呢,她怎么就不能去了?她又比谁娇贵了?
宁安还等着赵建兰逃跑,等着街道办上门要人,等着把事情闹大呢,这些她统统没等到。
被她培养出来的赵建华也变得火眼金睛起来,他看着赵建兰的表现,一脸若有所思,跟赵大志和于晓红说道:“二姐不会躲起来吧?”
宁安惊讶的看了他一眼,这小子来了精神,分析道:“二姐不是个会为全家考虑的人,她说不定真的会躲起来,只要躲过了下乡时间就可以。”
“不行,我得看着她点,不能让她出门。她要是躲了起来,咱们找不到她,下乡时间一到,咱家交不出人,街道办会怎么做?爸妈该怎么做?”
他蹲到宁安腿边,小声说道:“姐,到时候爸妈可能会让你冒充她去下乡啊!”
为了这个家,或者说为了他们自己,他爸妈真的干得出来这种事。
这一刻,他庆幸三姐变了性格。如果她还是以前的性子,说不定为了全家人,她真的会同意替二姐下乡。
现在嘛,三姐肯定不会再委屈求全了。这很好!太好了!
可是,如果这事闹大了,他爸妈的工作受到影响,他们家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为了大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看住二姐,别让她出门,一直到下乡的那一天,把她送到火车上去!
宁安摸了摸他的脑袋,夸道:“你可真聪明!我都没想到这一点!二姐的性格,干得出来这种事。她只会为自己考虑,丝毫不会考虑咱们大家的。”
赵建华表示:“姐,你放心,我会看好她的。”
绝不会让爸妈有机会把你推出去。
第58章
精致利己女主的对照组(18)
赵大志和于晓红被赵建华的话吓出一身白毛汗,他们俩在外面谨小慎微惯了,习惯一切听领导的,听政策的,完全没想过要和政策对抗,自然也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女儿会有这个胆量。
但是听小儿子这么一说,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风险。
赵大志想了想,跟赵建华说:“你这几天先别出去捡垃圾了,爸每天给你3毛钱工钱,你专门在家看住你二姐,别让她有机会跑出去。”
“哎!爸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二姐给你们添乱的!您和我妈勤勤恳恳的工作了那么多年才在厂里站稳脚跟,多不容易啊,不能让二姐给你们破坏了。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满打满算一共六天,他盯得住!
躲在房间里偷听的赵建兰气得咬牙切齿,她的的确确是打算躲起来的。
自从立下了军令状,赵建华连饭都不出去吃了,让宁安给他带回来,他自己再也没有出过一次门,每天就守在堂屋门口看着赵建兰,连她出来上厕所,他都要事先栓好院门,站在厕所外面守着,不让她有任何机会冲出去。
他自己要上厕所的时候,就把赵建兰反锁在屋里。
赵建兰都快要疯了。
“你是不是有病?你盯着我干嘛?”
“二姐,你怎么说都行,你骂我我也认了,但是,这几天我必须看着你,我不能让你毁了这个家。”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敢情下乡的不是你!”
“也不是我们让你下乡的!你只是赶上了,这都是命。你现在按政策下乡,以后可以再找机会回来。不去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早跟你说让你找工作你不听,现在怪的着谁呢?”
“你让开,我要出去买东西。”
“你有钱吗?没钱怎么买东西?你还是把你需要的东西写下来,我交给咱妈,让她去帮你买回来。”
“啊啊啊啊!气死我了!”
尽管气的跳脚,赵建兰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