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63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不熟。”

  “那我来的时候你俩在聊天。”

  “没有聊天,只是打个招呼,随便说两句话,正好被你碰上了。”

  小桔子跟宁安说:“俞景明说是烈士遗孤,但其实不是哦,他们家的情况比较复杂。”

  “哦?展开说说。”

  “俞景明的父亲早年参军,回来探亲的时候娶了他的母亲,有了他。但是没过几年,俞家就收到部队来信,说俞父出任务牺牲了,随信还寄来了抚恤金。那时候,俞景明还不到五岁。刚刚挺过了大饥荒。”

  “父亲没了,爷爷奶奶对他和他母亲的态度也变了,变得非常差。明明有抚恤金,部队每月还寄回烈属补贴,饥荒也过去了,日子该好过起来了,但是爷爷奶奶就是会苛待他们母子俩,非打即骂,缺吃少喝。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他妈改嫁了。”

  “接下来的苦难,都是俞景明一个人的。他想上学,爷爷奶奶不让,让他做家务、下地挣工分,他抽空偷偷跑到学校去旁听,被爷爷奶奶抓住就是一顿打。俞景明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也没有放弃学习,只是做的更隐蔽了。”

  “十岁那年,也就是66年,村里来了一对下放的老夫妻,就住在牛棚旁边的茅草屋里,俞景明机缘巧合和他们认识,他帮忙干活,那俩人教他知识。”

  “那两位教授一位是微电子和半导体方面的专家,姓王,另一位是他的爱人,姓何,是位爱好广泛的理论物理学家,她有一个小爱好是开锁。俞景明跟她学会了。”

  “十一岁的时候,俞景明打开了爷爷奶奶常年对他锁着的房门,又打开了带锁的柜子,然后打开了带锁的木盒子,发现了被藏起来的部队来信,那时候他已经学了不少知识了,看个信是没问题的。”

  “他发现,他爹没有死,而是在部队重新娶妻了。所谓的抚恤金,是他爹寄回来的封口费,所谓每个月的烈属补贴,是他爹寄回来的养老金。他爹后来生的长子只比他小两岁而已。”

  “本来他还对母亲改嫁有些怨言,看了这些东西,他又庆幸母亲的选择。毕竟人家再嫁以后日子过得还不错,属实没必要留在这里任劳任怨的替陈世美伺候爹娘。至于他娘究竟知不知道这件事,他觉得并不重要。事实就是如此,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呢?”

  “他把那些信件重新放好。开始和爷爷奶奶斗。以前他很听话,让干嘛就干嘛,挨打也认了,因为他觉得爷奶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怜,就算对他不好也可以理解,现在他不这样想了。他觉得这俩人就是两个老不死。”

  “他天天在家里说,‘我梦见我爹了,他死的真惨,人都被炸碎了’,‘咱们去部队看看我爹吧,他死的时候家里人都不在身边,咱们去给他扫扫墓吧’,‘我爹一定干了什么亏心事了,所以才会死的这么惨’之类的话,这些话在老头老太太听来,就是恶毒的诅咒,他俩气得要命,还什么都不能说。”

  “他不但在家里说,出门也说,还央着林长民给他爹建了个衣冠冢。说他爹的尸体虽然没运回来,但他作为他的儿子,每年还是应该给他爹扫扫墓,上上坟,林长民好说话,还真以大队集体的名义给他弄了,里面埋的是俞景明拿出来的、他爷爷奶奶保留的他爹小时候的胎毛。俞景明还在村里大喇叭做了广播,深情怀念他爹,说他爹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当时他爷爷奶奶就背过气去了。他跟大家说他爷奶伤心过度了。”

  “十二岁的时候,他偷偷拿着他爷爷奶奶藏的钱,在公社租了个房子,又模仿爷爷的口气给渣爹写信,让渣爹把钱寄到公社,说是‘孩子大了,做事要更加隐蔽,别让人发现了’。他爹就开始往那儿寄钱。爷爷奶奶长期收不到钱,就开始担心儿子是不是真的出事了。”

  “他就开始拱火,说好几个月没收到烈属补贴了,要去部队要个说法,他爷爷奶奶哪敢去啊,本来就是合伙做的局。骗骗儿媳妇和不懂事的孙子,让这俩人安心在家里给他们当牛做马,他儿子在部队享福就行了。结果没想到人家没按剧本走。也没想到俞景明这个白眼狼一点不知道心疼人,天天把他爹死了挂在嘴边,走到哪儿说到哪儿,恨不得一天念叨几百遍,活人也能让他念叨死。”

  “俞景明的爷爷本来想背着他偷偷给儿子写封信问问情况,但是俞景明盯得紧,而且时不时的就说一句,要去部队了解一下情况,还说要让大队长陪他去,吓得他爷爷啥也不敢做,还劝他要有觉悟,不要给部队添麻烦。没多久,老两口就中风了,口歪眼斜,话也说不利索。没过两年,就去世了。”

  “在他们中风瘫痪的这两年里,俞景明没少用爷爷的名义给渣爹写信薅羊毛。看病需要钱,补充营养需要钱,反正干啥都需要钱。”

  “爷爷奶奶死了以后,俞景明找到大队长,以烈士子女的身份直接插班上初二,去了没多久就毕业,考上了机械工业中专,去年毕业以后去了农机站,在里面当技术员。”

  宁安推测:“他爷爷奶奶不让他读书认字,就是怕有朝一日会东窗事发吧?还想把他困在这个小村子里,省的以后给他爹找麻烦。他们不缺孙子,自然也不会重视俞景明这个孙子了。”

  小桔子:“应该就是这个想法吧。只是没想到这小子这么聪明有主见。剧情里他明年满18岁之后就会给部队领导写信,感谢领导这么长时间的照顾,现在他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他也已经十八岁可以自食其力了,就不用领导再给他寄烈属补贴了。还说他爷爷奶奶自从父亲去世就郁郁寡欢,死的时候一脸安详,可能是因为马上就能去和父亲团聚了。还说了村集体每年组织大家给他爹扫墓,祭奠烈士。”

  宁安爆笑,“好家伙!他可真厉害。不动声色的就把渣爹给揭发了。”

  “可不是嘛。部队领导都气笑了,立刻就对他爹展开了调查,直接一撸到底,没把他送军事法庭都是看在他确实立过功的份上了。而且渣爹还不敢回老家,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死了。”

  “以他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恐怕不会每个月回来扫墓吧?”

  “当然不会,他是回来看牛棚那对老夫妻的。每个月回来一趟,给俩人送点东西。他能考上中专,多亏了人家的教导。”

  “牛棚那俩人平时干什么活?”

  自从她能出门溜达,她妈就叮嘱她别往那边去,她一向听话,真没去过。

  “就是放牛、清扫牛圈。活不算太累,只是他俩没干过,一开始不适应。俞景明帮忙干活是其次,关键是有人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能提供情绪价值。他俩是被自己的学生举报的,子女也都迅速和他们划清了界限,俩人刚到这儿的时候,有点心灰意冷。看着艰难求生的俞景明,又觉得自己有点矫情。后来他们也不用俞景明帮忙干活了,自己干的就挺好。”

第89章

  70炮灰一家人(10)

  宁安和林和平回到家,林和平放下东西就去了厨房,先烧了点热水招呼宁安泡脚解乏。

  这是林母的“养生妙招”。

  宁安每天坚持在村里散步锻炼,身体一天天好转,但是在林母看来,小闺女这就是为了让自己快点好起来、为了让父母不再为她操心而咬牙强撑。

  从柔柔弱弱到现在变得跟正常人差不多,孩子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没有毅力根本办不到。这孩子还每天跟他们笑嘻嘻的,都是为了安慰他们,让他们别担心。

  多好的孩子!

  为了让宁安好受点,林母嘱咐她,每天散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泡脚,第二件事就是揉腿。

  宁安在家里,过得跟个老佛爷一样。

  她坐在院子里泡脚,林和平就开始喂猪、喂鸡,准备晚饭,林父林母回到家就能吃现成的。

  宁安跟他说:“哥,我泡完脚给你帮忙做饭吧。我现在好了,可以干点活了。”

  “你就算好了,也不用你。厨房里烟熏火燎的,你进来干嘛?你没看咱妈都不怎么进厨房吗?”

  确实,她家做饭的主力是她爹和她哥。她妈只是偶尔干。

  “那我帮你喂鸡喂猪吧?”

  “还是别了,喂猪喂鸡也挺危险的。猪有可能会拱人,鸡可能会叨人,那都不是闹着玩的。”

  “我可以帮你准备鸡食猪食。”

  “不行,剁鸡食得用刀,煮猪食得开火。”

  宁安:“……”

  小桔子笑哈哈,“别说,你还真别说,林和平真是个好哥哥。”

  为了感谢林和平对它家安安的照顾,橘猫大人决定给他点好处。不愿意干农活?好啊,一颗启智丹下去,以后就去做脑力劳动者好了。正好它家安安对推动科研进步一向有兴趣,多一个人搞科研,国家进步更快一点。

  林和平汗毛一竖,打了个寒颤。

  他赶紧进屋给宁安拿了件外套披上,又问道:“水凉了吗?给你加点热的?”

  “嗯嗯,加一点。”

  按照母亲大人的要求,她得泡够半个小时。水温要达到能让她微微出汗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她要现在泡而不是临睡前泡。她妈觉得出一身汗马上就睡觉是不行的。

  宁安是个乖宝宝,林和平在这些事情上也很听话,中间还帮忙加两次热水。

  每次泡完,宁安依旧有点苍白的小脸就变得红扑扑。

  血液循环变好了嘛。

  估摸着时间,她擦干脚穿上干净袜子,刚趿拉上鞋,林父林母就回来了。

  看着女儿红润的小脸,俩人就觉得开心。

  林母叮嘱她:“把汗擦干。不要吹凉风。”

  “知道了娘。”

  晚饭的时候,宁安把林庄大队即将有辆拖拉机的消息说了出来。

  “长民大伯说,我哥要是愿意,就去学开拖拉机,等拖拉机来了,就让他开。”

  林和平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这时候的拖拉机手绝对是个特别拉风的职业,没有哪个男人不心动的。

  林父林母也很心动。

  他们感慨:“你们长民大伯真是个好人。”

  林和平表示:“长民大伯确实挺好。关键还是我们安安,要不是她出主意让长民大伯去公社要好处,可能还要不来这辆拖拉机呢。”

  他跟林父林母讲了讲那天宁安给林长民出主意的事,林栋梁和关秀芳两位捧场王拍着桌子夸宁安聪明。

  他们俩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俩人的工分都从6分涨到8分了。

  林父喜滋滋的:“我和你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干活效率大大提高。一点也没觉得累,不知不觉就比之前干的多了。”

  林母也说:“你爸说得对,以前我俩干6个工分的活就觉得累,现在干8个都轻轻松松的,感觉自己能干10个。”

  宁安说:“可能是因为我现在身体好了,你俩心里没负担了,精神一放松,身体也跟着变好了。”

  林母轻斥:“别胡说,你从来不是我们的负担。你是我们全家的大宝贝。”

  林父也说:“你妈说得对,你是我们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要不是放心不下妻子孩子,尤其是这个病弱的小闺女,他根本熬不过饥荒,更等不到现在的好日子。是这个家给了他求生的意志。

  是的,现在的生活在林父林母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宁安探着身子把脑袋凑过去蹭了蹭林母,又探到另一边蹭了蹭林父,说道:“我知道爹娘都爱我,我也最爱爹娘了。”

  她的声音甜甜软软,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林和平哽咽出声:“怎么还突然煽情起来了?还有,哥对你不好吗?你怎么能不爱我呢?”

  宁安往前一探脑袋,林和平条件反射的把脑袋探过来跟她顶了个牛。

  宁安说:“我也爱哥哥。我爱咱们家的每一个人。”

  林和平表示:“就你肉麻。”

  说完就被爹娘弹了两个脑瓜崩。

  俞景明是在晚饭后来拜访的。

  饭点不串门,这是规矩。

  和宁安兄妹俩分别之后,他上了山,在爷奶和渣爹坟前踩出几个新脚印。

  当年在他的游说下,渣爹的坟前立了一个烈士碑。林庄学校还把这儿当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组织中小学生来扫墓。

  前不久,刚刚扫过。

  他在山上待了一会,先放空一下大脑,再思考一下未来。等到下了工来山上捡柴砍柴的人多起来,他才往下走。一路走一路和大家打招呼。

  全村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孝子,父亲早死母亲改嫁之后,他小小年纪就撑起了一个家,孝顺爷奶,给他们养老送终,为了照顾爷爷奶奶,他连学都不能上,只能在家里抽空自学。

  尤其是后来他爷爷奶奶瘫痪的时候,他四处求医问药,家里天天都飘荡着浓浓的中药味,那可都是好药材,为了给爷奶治病,家都掏空了。

  后来爷奶去世了,他才能去学校上学。

  现在离开了村庄还每个月回来一趟,难得,真是难得!

  俞景明下山之后先回了趟家,随便给自己弄了点吃的,又花了点时间把自己收拾干净整齐了才到林家来。

  林父林母看到他也有点惊讶,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来拜访。

  但是对于这个命运多舛又性格坚韧、勤学上进的孩子,他们是很有好感的,立刻热情的招待了他,还让林和平给他冲了碗糖水。

  俞景明落落大方:“谢谢叔,谢谢婶。和平哥也来坐,我要说的事情跟和平哥有关。”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