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158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卫良送许怀义去学院,赶着骡车回来的时候,后面还跟着苏家的那位李管事。

  这次来,李管事除了拉货,就是跟她商量其他的生意,豆腐坊的产量已经基本稳定了,除了苏喆名下的酒楼使用,就是供给商道,运往大雍各地,尤以西北为主。

  羽绒制品,也上了正轨,五天一出货,量虽然不大,但利润可观,苏喆也没要求扩大生产,毕竟针对的客户群体非富即贵,烂大街了反而掉价。

  所以走的是物以稀为贵的路子,缝制的衣物,所用布料,也拉高了档次。

  当然普通的也有,就是定位不上不下的,颇为尴尬。

  好在苏喆说话算数,已经让旗下的商队从西北调运了一波棉花来,价格便宜,再几天就能到京城,许怀义早早便预定了一批,还积极主动的跟苏喆提供了几个宣传的好点子,如何快速有效的把棉花推广开,让百姓都深刻体会到棉花的价廉质优,从而以后,不必再望着蚕丝绵兴叹,不再受严寒之苦。

  这些事儿,顾欢喜也知道点儿,她当然是赞成的,至于眼下要谈的假花摆件、绒花首饰,还有木制的玩具生意,她其实并不咋感兴趣,不过赚钱的事儿,也不能往外推就是了。

  她在堂屋里招待,让卫慈上了茶水、果盘,地上还烧着俩个大炭盆,暖烘烘的,谈事情也能沉得住气。

  李管事来之前,苏喆已经给出了大体的合作框架和几种模式,合作诚意很足,他也不敢跟顾欢喜玩商场上的套路,直接就都倾倒了一遍,然后就端着杯子,笑眯眯的喝茶。

  他现在,更不敢小看这两口子了,能拜孙钰为师就烧高香了,谁能想到,人家还超额完成任务,硬是把一场不被人看好的拜师礼,搞得风风光光、轰轰烈烈。

  昨天的事儿,已经传遍了京城,但凡有点人脉的,都听说了此事,除了对许怀义的好奇和欣赏,就是对孙家的羡慕,白捡一个好徒弟,还得了那么多稀奇礼物,出尽了风头,事后,听说还有人专门去孙家看那两盆假柿子树。

  不过众人最想看的还是那几本书,但孙家给拒绝了,如此一来,便更是吊足了众人胃口,无疑也放大了那几本书的价值。

  书,越有价值,这两口子就越不凡。

  难怪他家七少爷,郑重叮嘱,一定要恭敬待之,千万别耍小聪明,也别玩心眼儿,宁肯少赚钱,也要诚心结交这对夫妻。

  顾欢喜不知道他的内心戏这么丰富,略微琢磨了下,就定下了合作计划,苏家负责建作坊招人生产及销售,他们只出技术,占的分成,也不需要三成,两成足够,后续,技术更新问题,也由他们夫妻负责,一季度,至少拿出三个新花样来,以免客人审美疲劳,造成生意下滑。

  李管事自无不可,当场签了协议。

  随后,顾欢喜跟他提起村里的刘木匠一家,送给孙家小少爷们的玩具,都是他们亲手打磨的,手艺精湛,人品也可靠,不过,他们并不想给谁家打工,自己干的话,销售又是个问题,所以,能不能作为苏家的一个小分作坊,帮着加工产品,苏家再回收,这样两方都皆大欢喜。

  李管事想了想,同意了,这不算啥大事儿,他还是能做主的,就相当于多了一家不需要少爷发工钱的人,给少爷干活儿而已。

  顾欢喜见他点头,心里松了口气,原本刘家想跟许怀义合作,但许怀义得去上学,哪有空再操持旁的生意?都推给她,她也不能总往外跑,连豆腐坊都快外包出去了,她可不想再开发新项目了,如今有苏喆接手,那是再好不过。

  背靠大树好乘凉,能跟苏家搭上线,刘木匠一家,只要手艺没问题,不管造出啥来都不愁卖了。

  这可比跟着他们两口子有前途多了。

  李管事离开时,她让卫良带着他去跟刘木匠谈,不出意外,刘木匠高兴的应下来,过后,还特意来感谢她,没给她送东西,而是把给孙家造的那些玩具,又弄出完整一套,全部搬来,送了顾小鱼和阿鲤玩儿,把兄妹俩给牢牢拴在了屋里,都不舍得出门溜达了。

  顾欢喜也没闲着,得空就抄书,原主父亲的书,除了科举用书,便是他自己写的一些游记之类的书,倒是不用炒,稍作整理就行,但房车里的书,都是后世的版本,没法正大光明的拿出来看,就只能借她的手遮掩。

  等到,江先生让顾小鱼把印刷出来的《弟子规》和《幼学琼林》转送给她的时候,她也把《增广贤文》给誊抄完了。

  这本书也是启蒙读物里比较有价值的,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很多人的不断增补,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且,语句通顺易懂,很适合孩子们借助此书,缺席各种人生哲学,以及处世之道等等。

  抄完后,先那给顾小鱼看。

  顾小鱼一看,便再也丢不开手,看的废寝忘食,玩具都失去了吸引力,对知识的那种渴望,每每都让顾欢喜感慨不已。

  后世的孩子,都得逼着去上学,天天盼着休息放假,但古代的孩子,却正好相反,十分珍视读书的机会,头悬梁、锥刺股,一点不夸张,顾欢喜不止一次反思,造成这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哪儿,难道仅仅是因为古代读书的机会难得?

  而后世普及了,所以人们才不珍惜?

第310章 安置妥当二更

  顾欢喜拿到新印刷的《弟子规》和《幼林琼学》后,就又让人买了几本,送到了村里的学堂里,让那儿的孩子轮流着抄写,他们眼下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也都是手抄的,很少有舍得去买原版书看。

  升米恩、斗米仇,她倒是有钱能每个人送一套,却不想开这个头。

  亲手抄写的,更显珍贵。

  饶是这样,村里人知道后,也很是感激了她一番,扈夫子更是对人宣扬她的义举,为她拉了不少好感。

  而这时候,庄子上的房子也终于都拾掇利索了,提前去烧了一晚上,炕烘干了,铺上厚实的稻草,躺上去一点不难受。

  后来的那拨灾民,每家都至少能分两大间,合理安排好了,住起来很宽敞。

  徐村长没给他们犹豫的机会,选了个吉日,就派了一队壮实的小伙子,帮着他们搬家。

  其实也没啥可搬的,家当大多都在逃荒路上弄丢了,眼前置办的那点,也都是吃穿,弄个背篓就够装的。

  顾欢喜没去凑热闹,而是派了抱朴和守拙去盯着老许家,只担心他们会临时生变,搞什么幺蛾子,所幸,也不知道是许大伯的敲打管用了,还是他们真长记性了,很是配合的搬去了庄子上。

  不过,借了她十两银子,说是要买些家当,还要置办点去摆摊的家伙事儿。

  顾欢喜也没较真,很痛快的答应了。

  其他的村民见状,也都纷纷跟她借银子,这个二两,那个三两,出面的是徐村长,让每个人写了欠条,言明还款日期,一年为限,没有利息,当顾家做善事儿,一年后,利息照着时下的规矩给,如果有人赖账,那就别怪他不给谁面子,上门去讨要了。

  某些想占小便宜的,立刻就打了退堂鼓。

  真心想借钱度过难关的,便只有感激的份儿,现在他们不光有了做小生意的启动银子,还有了无偿提供给他们的技术,摆摊卖豆腐也行,烧木炭也可以,各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那条道,假以时日,不愁过不起来。

  这拨灾民安顿下来后,李管家再次上门,苏家办事效率很高,作坊已经建好,人也招齐了,送了几个机灵的来跟着顾欢喜学习怎么做绒花首饰,还有假花摆件,至于木制玩具,成熟的木匠,只要有详细图纸就能上手。

  来的都是十四、五岁的女子,签了卖身契,不用担心她们学成了跑路,顾欢喜留下她们,教了一整天,大体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不过想做的顺手,还是得多练习,想创作新式花样,更得多花费心思琢磨,这些事儿,就急不来了。

  李管家这次来,还顺便拉了满满两大车棉花,商队从西北返回,除了牛羊皮毛、宝石之类的东西,剩下的便是棉花,雪白如云,蓬松柔软,看着就让人心生暖意。

  除此外,还给顾欢喜捎了一袋棉花种子,这可比啥礼物都叫人欣喜。

  顾欢喜把棉花留了小半,给自家庄子上的人用,他们大多都还是用的芦苇絮和稻草,亏的是年轻活力旺,不然这个冷冬未必能熬过去。

  剩下的,她原价匀给了村民,苏喆给的底价,她半点没加银子。

  村民们对棉花还都有些陌生,虽然听过,但没几人用过,一开始半信半疑,直到顾欢喜说保暖效果非常好,丝毫不输给蚕丝绵,却比蚕丝绵便宜大半,这才纷纷解囊购买。

  如今,村民们手里还真不咋缺钱,各家各户,都舍得买个三斤五斤的试试,要是真的御寒抗风,那他们再去买就是。

  众人在山脚下抢购棉花,闹出的动静不小,连江先生都出来看热闹。

  晚上,两口子在房车里说起这事儿,顾欢喜道,“江先生听说是你建议苏喆从西北进来棉花,还夸了你几句呢,他说起棉花来竟头头是道,还直言不讳朝廷没能在中原推行棉花种植,就是个错误,否则,天下百姓皆有棉衣可御寒,哪里还会出现冬天冻死人的惨剧?”

  许怀义道,“江先生是个好官,可惜,时下的朝堂,容不下他这样性情的官员。”

  顾欢喜嗤笑,“你直接说皇帝昏聩糊涂呗。”

  许怀义摇头,“他可不糊涂,也不算昏聩,只是对百姓不够重视,他受开国皇帝影响颇深,讲究文治武功,可真治理起来,就不接底气,尤其这几年让立储搅和的,更没啥心思治理天下了,整天平衡各种关系,唉,大臣们有样学样,也忙着拉帮结派,谁还操心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

  “也就是他那点精明,都用在维护自己的政权上了呗。”顾欢喜哼了声,“最烦这些。”

  许怀义忙安抚道,“暂时跟咱们没关系,咱先别庸人自扰,我跟你说点开心的……”

  “什么开心的?”

  “之前我不是帮着苏喆想了几个促销棉花的点子嘛,今天就派上用场了,好家伙,场面那是相当壮观啊,围的人山人海,挤破头的去抢,得亏我有先见之明,提醒苏喆多派了些小厮维持秩序,还请了京兆府的衙役们帮忙,这才没闹出乱子……”

  “你想的啥点子啊?”

  “就前世那些促销手段呗,随便捡两条,都够糊弄人的,总之新店开业大吉,人满为患,从西北弄来的那些棉花一扫而空,要不是我提前预定了些,咱家都抢不上。”

  “如此,就算在京城打响名头了吧?”

  “嗯,算是圆满推广出去了,就是后续这供货比较费劲,从西北一来一回,顺利的话,还得近两月呢,不过今年没准备,等明年,提前安排,百姓们就不愁买不上棉花了。”

  “李管家给了我一袋种子,我打算明年在庄子上试种几亩。”

  “行啊,你决定就好,真能种成功,以后百姓们更不怕挨冻受罪了。”

  说完这事儿,许怀义又道,“媳妇儿,明晚我要请同窗们去春水楼吃饭,提前给你打个报告。”

  “春水楼?京城最高、最奢华、美女如云、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那个春水楼?”

  许怀义干笑道,“是啊,不过媳妇儿,你放心,我保证啥恶俗都不沾一点,就是纯粹的去吃饭而已。”

  “真的?”

  “我发誓,同窗们架拢着,我实在不好拒绝,上次拜师,他们忙前忙后,出了不少力,随便找个饭馆打发一顿,属实不像话,去春水楼,彰显诚意嘛。”

  顾欢喜瞥他一眼,“是你好奇,想去长世面吧?”

  不然就凭这冤家的情商,还能哄不住那几个同窗?

  许怀义,“……”

第311章 民乱一更

  顾欢喜也就是嘴上怼他几句,心里还是相信的,男人光靠管没用,真正依赖的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翌日,许怀义起来时,精神有点不振,李云亭见他眼底略有些暗,问道,“昨夜没睡好?”

  许怀义困顿的点点头,打了个呵欠,跟媳妇儿聊的有点晚了,媳妇儿能睡懒觉,他却还得苦哈哈的早起上学。

  “有心事儿?”

  “没有。”

  李云亭半信半疑,没再问,转而说道,“今天给咱们的奖励就该发下来了,消息已经确定,是一块铜牌。”

  许怀义忙问,“那我呢?”

  李云亭挑眉,“你自己不知道?”

  许怀义一头茫然,“不知道啊,也没人跟我说。”

  李云亭羡慕的瞥他一眼,“应该是孙师傅想给你个惊喜,故意瞒着吧。”

  闻言,许怀义被吊起胃口,精神头都振奋起来了,“会是啥惊喜呢?”

  他心里比较属意的是兵器,或是稀罕的武功秘籍之类的,谁想会是一匹马。

  孙钰亲自牵了一匹黑色的马给他,那马十分神骏,瞧着就血统很高贵。

  果然一问就是草原上的名驹,比不得汗血宝马,但耐力和速度,也不差太多。

  许怀义原本还有些失落,倒不是他不喜欢马,而是养马太费事儿,他现在也用不太上,自然就少了几分渴望,但听了后,那点失落马上就化为惊喜了,宝马千金难求,就跟名车一样,哪怕没啥机会开,放在家里看着也舒心啊。

  再一打听价格,心里更美了。

  好家伙,这么一匹马,千两银子,还得碰运气才能寻摸到,在南城,一千两都能买套小院子了。

  男人没有不爱马的,连不差钱的苏喆都稀罕的骑上在演武场跑了两圈,其他人纷纷效仿。

  许怀义这个主人,倒是被‘排挤’到了一边,跟不争不抢的孟平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闲话。

  演武场上,除了他们丁三班,还有其他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中间休息的时候,有认识的也互相凑在一起交流,不时有起哄声和叫嚷声响起,大家都习以为常。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