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木禾
众人吃的心满意足,皆赞顾欢喜贤惠能干、想的周到。
许怀义对别人夸自己媳妇儿,向来没啥抵抗力,来者不拒,全都笑纳,还顺便自己又炫了一波。
众人自此,对许怀义又有了新的认知,这就是个妥妥的媳妇迷儿啊。
第323章 匹夫有责一更
顾欢喜可不知道,许怀义又给他拉好感了,她一上午忙的很,就没个清闲时候。
吃完早上饭,见雪还没停,就去库房,整理家里的存粮,估算了一下还能撑多久,粮食是足够吃的,腊肉、白菜、萝卜啥的,也都不缺,只鸡蛋、鲜肉,还有鱼啊,是不好买了,不过,还是给了抱朴几两银子,让他去附近的集市上转转,看还有人摆摊子吗?碰到吃的东西,不拘是啥,都给买回来。
家里虽是不缺,但庄子上还养着不少人,总不能光叫他们吃窝头、咸菜,隔三差五的,还是要做一顿荤腥的补充下营养,毕竟,他们干活都挺卖力的。
她还教着卫慈如何快速的生豆芽,大冬天缺菜,豆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便是吩咐卫良多烧些木炭,不光家里用,多余的就给许怀义送去,这些时间,他要去灾民新村那里执勤,少不的得挨冻,有木炭,点个火盆,也能少受几分罪。
最重要的还是去找焦大夫说用药方换取药材的事儿,焦大夫听完后,几乎不做考虑,便痛快应下。
本来医书就是顾家的,人家如今想拿来做善事,他怎么可能会拦着?
甚至,他还主动应下,亲自出面去谈。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自然要事半功倍,顾欢喜一开始没好意思提,因为知道焦大夫不是普通的郎中,她可没脸指派人家做事,但没想到他会主动,一时欣喜不已,满口道谢。
焦大夫道,“不用道谢,老夫也是盼着灾民好的,盼着这个世道安稳,咱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若是灾民乱起来,或是起了瘟疫,谁又能幸免呢?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不想去做。
所以,顾家两口子的行为,就显得尤为珍贵,或许在旁人眼里,觉得他们是在出风头、博名声,是别有用心、为自己谋利,但他却相信,他们是真心作为。
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顾欢喜走后,他收拾收拾,就去了斜对面,见了江墉便把顾家两口子做的事儿说了一遍,末了道,“你现在知道,收他们的儿子为徒,一点不掉价了吧?俩人虽说眼前还处在微势,但眼界、心胸都非寻常人可比,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这份仁厚大义,世间,有几人可比?”
江墉听完,徐徐颔首,“你可曾问过,他们为何要这般做?”
上位者对下施些小恩小惠,是为了笼络人心,富贵者修桥铺路,是为了仁善之名、得更多的利,寻常百姓,尚且自顾不暇,习惯等着别人救助施舍,能对外施以援手的确实少见,既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份见识。
焦大夫道,“我还真问过,逃荒时就问过一回,毕竟那会儿他处境并不好,自己带着媳妇儿孩子,比拖着全村的人要容易的多,他说做那些,不是因为心善仁厚,只是因为不想心里有愧,他图的是心安,后来到了京城安顿下,他帮着村民们找活路,我又问他,他说那是人情往来,是因为有了一点能力,便想反哺旁人,为自家积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江墉听的很认真,表情也隐有所动。
焦大夫继续道,“后来,他又主动站出来帮那些灾民,朝廷都不管呢,他就出头了,后来朝廷拨的粮食和银子,很大部分,是他在学院里呼吁同窗们捐的,还有那些赈灾措施,也是他写的,明明这些都不是他的责任,他却冲在了最前头,有人觉得他是在为自己造势,可我打听过了,他其实低调的很,只管埋头做事,出风头的机会,都让给同窗,过后也不居功,我便又问了他一次,为何要这般做?你猜他说什么?”
江墉猜道,“为了日子安稳?”
焦大夫感叹一声,“算是吧,他当时的原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闻言,江墉心口不由一震,片刻后,才由衷赞道,“他能有此见识和心胸,属实难能可贵。”
焦大夫认同的点点头,“所以,你能教他的儿子,一点不吃亏,怀义将来……不可限量。”
江墉笑着瞥他一眼,“老夫是那般势利之人?”
焦大夫抚着胡须道,“多一份助力,总是好的,你这脾性,保不齐还得得罪人,若不然,也不会隐姓埋名躲在这小山村里度日了,你难道就甘心余生都窝在这里?你不想再教书育人、实现你的抱负了?”
江墉苦笑,“如何不想?但谈何容易?只要身处其中,便会身不由己,一心做学问,他们容不下的……”
谁叫他桃李满天下呢,只要能拉拢了他,在士林中,便有了威望和力量。
“世事难料,或许将来就可以了。”
“再说吧……”除非大局已定,但皇帝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立储怕是还要十年左右。
俩人的谈话避开了顾小鱼,但顾小鱼明显感觉到,焦大夫离开后,先生对他的态度有些不同了,变得更严厉,连课后作业都翻倍增加。
他回去后,便跟顾欢喜提及了此事,他怀疑是焦大夫说了什么,才有了先生的变化。
顾欢喜猜到几分,倒也没瞒着他,说完后,又道,“严师出高徒,他对你越严厉,意味着期望值越高,这是好事儿,但前提是,你能承受的了那样的强度,不然拔苗助长,过犹不及,反倒坑了你……”
顾小鱼道,“娘放心,儿子能应对。”
“真的?可不能强撑喔,我和你爹,虽然盼着你出息,但并不着急,更不希望,因为你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课业上,从而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美好有趣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留下的遗憾,终生都难以挽回。”顾欢喜说的语重心长,并没有把他当五岁的小孩子看待。
顾小鱼心里动容,仰着头,满眼孺慕的看着她道,“娘,儿子都明白的。”
“那你……”
“您放心,儿子真的能应对,也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别的事儿,一点不觉得委屈和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闻言,顾欢喜见他说的没半点勉强,这才摸摸他的头,笑道,“那就好,不过这事儿就别跟你爹说了,不然,他看你那么多作业,一定会去找江先生掰扯。”
顾小鱼闻言,忍不住也扬起唇角,在他爹的认知里,他这么小,压根就不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就该吃喝玩乐,好好享受生活,至少等到十二岁后,才能增加学习强度,不然就是压榨他的童年,剥夺他的快乐。
他虽不赞同这样的观念,但不妨碍他享受父亲呵护的幸福啊。
第324章 拍卖会二更
家里提前囤了粮食,上午,孙家还又派人送了一车来,顾欢喜心里越发踏实,哪怕抱朴出去转了一圈,空着手回来,她也没什么焦虑。
这么大雪,恶寒天气,没人出门摆摊很正常,连村里的人都在家歇着了,不过勤快的村民闲不住,男人们就去烧木炭,女人们则派了个代表去找顾欢喜,想问问,能不能也去庄子上干活儿。
庄子上如今可正忙的热火朝天呢,尤其是织手套、袜子的,太需要工夫,熟练的人手每天也织不出几副来,顾欢喜也愁着产能太低,但眼下没那些机械,纯手工的东西,再努力勤快,也做不到大量生产。
只能增加人手。
所以,姚春兰一上门说,她就同意了,且提出的办法,也不是按照工时发钱,而是计件,多劳多得,帽子围巾、手套、袜子,根据难易程度,定价都不一样,自己选择,只要质量没问题,凑够十副,就能结一次账。
这种方式,可太受村里人欢迎了,要不是男人手脚实在笨拙,都忍不住想干这俏活儿。
所以,姚春兰回去一说,村里就没有不报名的,一窝蜂的跑去庄子上,先跟着熟手学习,手巧的看个几遍便会了,织起来也简单,只需要几根打磨光滑的细木棍棍就行,喔,专业名字叫编织针。
后来,连附近村里的女人都闻风而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顾欢喜便也没拒绝,让姚春兰负责大体考察了一下她们的品性,便都留在了庄子上。
这摊子事儿,也交给了姚春兰管,她一个人管不过来,还又从四叔公家,喊了个妯娌帮忙,管事的人给的月钱多,这种好事儿,自然也得先紧着自家人。
顾欢喜没啥意见,只要人勤快能干,她并不反对这种世情往来。
倒是老许家的人知道后,不甘的去找许大伯,埋怨姚春兰胳膊肘往外拐,不知道亲疏远近,却被许大伯不客气的怼了回去,就王素云和小赵氏那秉性,谁用着能放心?万一给管砸了,谁负的起那个责任?这又不是顾家自己的买卖,这是跟苏家合作的生意,出了问题,砸的是所有村民的饭碗,到时候,老许家在村里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再无立足之处。
老许家再不服气,也只能铩羽而归,胳膊扭不过大腿,如今村里人都站在顾家那边,他们再无赖,也不敢轻易去触霉头、寻不自在。
顾欢喜听说了,也只当没听过,更没跟许怀义念叨,最近几天,许怀义忙的脚不沾地,进了房车后,都顾不上多聊几句,就累的睡过去了,她哪会再用乱七八糟的事儿去烦他?
一直到腊八,他才多少清闲了些。
经过这些天的忙活,灾民新村那里,算是勉强都安置妥当了,有地方取暖,也有了药治病,许怀义还给捐了一批口罩,有病没病的都戴着,防止互相传染,效果很是显著,一时间竟然也在寻常百姓间流传开来。
治病的药材是京城几家规模比较大的药铺联合捐助的,以百草堂为首,不但捐了药材,还安排了大夫去看诊,热情积极的态度,让许多人侧目,也十分不解。
以前京城也没少闹灾出乱子,也不见这些药铺有这番济世救人的仁心啊?
现在这是闹哪一出?
有好事者去打听,才隐约传出点小道消息来,原来是有人用珍贵的药方作为报酬,哪家捐药,哪家就能得药方子,各家还不相同,这对行医的人来说,诱惑力何其大?
珍贵的药方,运用得当,完全能撑起一家药铺,作为屹立不倒的底气和依仗,只是方子难得,寻不到罢了,眼下机会就在眼前,谁想错过?
也没人怀疑方子的真假和价值,只因为出面商谈此事的人是焦大夫。
也是到现在,许怀义两口子,才知道焦大夫的来历背景,坐在房车里,喝着腊八粥,许怀义道,“焦大夫还真是低调,跟太医院的周院使,原来是师兄弟,据说当年周院使竭力推举他进太医院,却被他拒绝了,但他的医术,在权贵圈子里还是很有口碑的,倒是民间知道的不多,同行也很清楚,所以他出面去谈,那些药铺才很配合……”
顾欢喜好奇,“那他当初怎么就离开京城去了许家村呢?”
许怀义道,“我没问,外面流传的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他性情高傲,不愿弯腰伺候那些权贵们,这才借着要四下交流医术和寻药的名头离开京城,不过我猜着,很大可能是掺和了什么是非,怕麻烦,才远远躲开。”
“有可能……”
除了这桩事儿,京城里最为稀奇、并且造成轰动的还是腊八这天举行的拍卖会。
那种场合,顾欢喜自然去不了,只能等许怀义晚上讲给她听,如何热闹,如何成功,他说的眉飞色舞,意气风发,“古人的智慧真是不能小觑,我原想着他们没接触过拍卖会这种操作,肯定处处捉襟见肘,谁想,人家安排的妥妥当当,一点没掉链子,比起咱们那会儿玩的花样可不少,也会造势,我之前提点了下,人家不但能领会,还能举一反三呢……”
“师傅怕户部应付不来,还专门叫我去盯着,我全程光看热闹了,都没啥用武之地,师祖也在,他待的那个包间里,好家伙,去了一帮子达官显贵,啥伯爷、侯爷的,都不咋稀罕了,皇子们都去掺了一脚。”
“大皇子也在,我从远处打量了一眼,小鱼长的并不像他,应该是随了亲娘吧?”
顾欢喜好奇的问,“你对大皇子的第一印象如何?”
许怀义沉吟道,“瞧着一派温文尔雅、清风朗月,确实不像争权夺利的人,不过,看他说话行事儿,多少有点耳根子软啊,缺少上位者的魄力决断,心计手腕啥的,估计也没多少,这样的人,就算捡漏当了皇帝,真的能坐稳吗?真的合适吗?真的是百姓之福吗?”
他一连三问,顾欢喜哑然失语。
两口子默了一会儿,还是许怀义先放下,“算了,以后的事儿以后再烦心吧,现在还是聊开心的,你猜,最后拍卖了多少银子?”
顾欢喜估摸了个数字,“一百万两有没有?”
许怀义道,“再猜,往高处猜……”
顾欢喜挑眉,“两百万?”
许怀义道,“两百六十多万,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顾欢喜点点头,“朝廷上下更惊喜吧?”
许怀义笑道,“岂止惊喜啊,一个个的还不敢置信呢,盘账本盘了好几遍,生怕哪里算错了,师祖激动的手都颤抖,散场的时候,特意把我叫去,狠狠夸了一波,哈哈哈,师傅都吃味了,之前他去劝师祖时,没少挨骂,现在看到好结果了,也没他的份儿,他就是个工具人,对了,师祖还说要为我请功,不过,我拒绝了……”
第325章 闹瘟疫了一更
听到他拒绝,顾欢喜一点没惊讶,“咱们现在,是不必急着揽功劳,你已经够出风头的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现在虽然有孙家做靠山,自身立的却不够稳,指望别人的维护,终究不踏实。
许怀义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再说,请功能奖励我啥啊?总不能许我个官职吧?那种官当得实在没意思,估摸着就是口头表彰一下,再赏点金银珠宝啥的,咱家现在也不缺那个,还不如把功劳让给师祖做人情呢。”
事后,孙家还能亏了他?
不能够。
世家大族最是要脸面呢。
顾欢喜揶揄道,“你算计的还挺明白。”
许怀义坦然笑道,“这咋能叫算计呢?这叫利益最大化,那点功劳于我可有可无,对孙家,对师祖,可就是能加官进爵的政绩了,意义完全不同,那就得把它放在最合适的人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不然岂不是浪费了?”
“那孙尚书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