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351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许怀义让人取了一些,简单清洗后,直接上锅蒸,用不了两刻钟,红薯就能吃了,轻轻揭开外皮,甜香的气息瞬间便勾起胃口。

  一口咬下,又甜又糯。

  几个孩子最先忍不住嚷嚷,“这个红薯,原来这么美味呀!”

  “比糕点还好吃!”

  “这真的是粮食,不是一种果子?”

  “哇,吃不够,还想再吃一个……”

  敞开了吃自然是不行的,还得留着明年做种培苗。

  许怀义道,“红薯虽好吃,也扛饿,但不能吃太多,会烧心,等会儿,我给你们做成菜再尝尝。”

  几个孩子自是大声应好。

  许怀义又对还拿着红薯爱不释手的孙钰道,“红薯叶子其实也能吃,味道还不错,红薯藤能喂猪,全身上下,就没一点浪费的。”

  孙钰感慨,“这可真是个宝贝啊!比小麦和玉米还宝贝!”

  许怀义笑笑,没接话,在后世,红薯产量虽高,但种植面积却并不比玉米高,甚至在北方人某些省份,还要低很多。

  孙钰又问,“红薯好保存吗?”

  许怀义道,“放地窖,应该能存一冬,天暖和就留不住了,不过,可以切片晒干,吃的时候磨成粉就行,那样留的久。”

  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听说红薯还能酿酒。”

  孙钰抖不知道说好了,半响,拍着许怀义的肩膀,低声道,“你这份功劳,上报给朝廷,足以让你封侯了……”

  许怀义眨眨眼,“合适吗?”

  孙钰欣慰一笑,“为师就知道你聪明,眼下,确实不太合适,所以为师的意思是,稍微抻一下,等明后年视情况再说。”

  按说早点推广,百姓就能早点受益,但现在外忧内患,小麦和玉米搞出的动静已经很大了,推广还需要个几年才能见成效,红薯再面世,朝廷应付不及,恐会让人钻了空子,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棋子。

  许怀义毫不犹豫的点头,“那弟子就先在自家庄子上种,多留些种,方便日后时机到了好普及。”

  “嗯,这事儿,为师会帮你暂时压下来。”

  “多谢师傅。”

  晚上,许怀义做了拔丝红薯,炸红薯丸子,孩子们直呼好吃,连大人们也都很喜欢这口。

  孙钰离开时,许怀义给他送了一筐,回道孙家,跟父亲一说红薯的种种好处和美味,以及最重要的产量,孙尚书听完,半响没吭声。

  直到孙钰提醒,他才似如梦初醒,感慨了声,“怀义哪是福将啊,分明是我大雍的福星!”

  孙钰与有荣焉,“就是眼下,时机不那么好。”

  孙尚书道,“用不着可惜,他迟早都会大放异彩,不对,如今其实他的一身光芒就遮掩不住了,将来能走到哪一步,连为父都不敢想了。”

  “也就是封侯了吧?”

  “未必……”

  “总不能是国公?那得是从龙之功,怀义可不掺合那几位的事儿。”

  孙尚书没接话,心里则想,也许许怀义还有很大的造化呢?

  在他没有弄出高产小麦和玉米之前,谁能想到世上会有这等宝贝粮食?

  所以,日后他再有什么惊世之举,应该也很正常吧?

第533章 和谈

  收了玉米后,一晃俩月过去。

  地里的农事已经安排妥当,户部的官员在这期间出了不少力,跑前跑后的协调,倒是把许怀义的风头占了大半去。

  这正如他意。

  加上他刻意低调,连带着家里得下人出门在外都是苟着,以致于靖宁伯府在京城没多少存在感。

  跟他的功劳,严重不符。

  但顾家得以过上了安生日子,没谁上门找麻烦。

  只是朝堂上的局势,却日渐复杂,京城的气氛也越发紧张。

  高产的粮食种子仅仅给百姓带来短暂的喜悦和踏实,此后,便又陷入焦灼不安之中。

  外忧内患,迟迟不能解决,再心大也没法视而不见。

  随着冬季来临,北边的鞑子又猖獗起来,传回来的战报却没几回是好消息,大都是催要粮草和兵士支援的,像个吃人的无底洞,不停吞噬着本就空虚的国库,也消耗着人们的精气神。

  是以,开始有官员在朝堂上试探着提出了和谈的建议。

  这仗打的成本实在太高,却没啥进展,看不到胜利得希望,朝廷都快要被拖垮了,有人焦躁实属正常。

  所以,这番提议,有不少人赞成,与其两败俱伤,不如退一步,各自安好。

  也有人反对,言辞激烈的大骂那些赞成和谈的人是软骨头,鞑子就是喂不饱的狼,和谈只会让大雍更加被动危险,根本不会换来边境安稳。

  更多的人则保持沉默,冷眼旁观两方的人在大殿上针锋相对,吵得唾沫横飞,不可开交。

  建兴帝不表态,将事情交给内阁去拿主意。

  内阁也分了两派,意见无法统一,陆首辅和孙尚书是反对的一方,其他三位阁老本来是水火不容的,可在和谈一事上,却难得不掐了,竟是都赞同停战谈判。

  许怀义去了一趟孙家,回来后,忍不住跟顾欢喜吐槽,“皇室子孙,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开国皇帝何等英明神武,儿孙却这么不争气,从大到小扒拉个遍,就没个出息的,你说糟心不?”

  顾欢喜给他倒了杯菊花茶,“喝点降降火……”

  许怀义接过来,却没心思喝,继续骂骂咧咧的嘟囔,“那仨阁老的意见,就是太子和晋王祁王的态度,前方将士流血流汗,护卫的不是他们元家的江山?他们倒好,不但不想法子支持,给将士们打气,反倒是拖后腿,真是一窝怂蛋。

  和谈?自古和谈有哪回是好下场了?割地赔款,意味着啥?意味着国立衰弱啊,一旦开了这口子,以后想翻身都难。

  一群鼠目寸光的王八蛋,只顾着眼前享受,完全不管国家和百姓死活,真恨不得把他们都订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顾欢喜问,“师祖喊你去,是问你的意见?”

  许怀义点点头,喝了口茶,依旧气不过的道,“我能有啥意见?自然是不看好和谈,但我的意见又不重要,要看朝堂上各方的最后博弈。”

  “有师祖和陆首辅牵头反对,也左右不了结果吗?”

  “要是太子不下场,俩人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偏偏储君蹦出来,想要和谈,其他官员还能明目张胆的跟储君作对?”

  “那你觉得这事儿……”

  “唉,不好预料,谁知道太子那棒槌会为了和谈做到哪一步?他要真铁了心,保不齐会得逞。”

  顾欢喜一时不解,“建兴帝可不是个蠢的,他能看着太子发昏?这祸祸的也是他的江山啊。”

  许怀义冷笑道,“他巴不得太子发昏,好有理由废了呢,你且看着吧,太子若是一意孤行,建兴帝肯定顺水推舟,成全他犯蠢。”

  “太子还真是……”

  “哼,可不就是作死吗?他当个王爷还不露怯,可做太子,眼界和格局就都不够看了,光想着息事宁人,稳固他的地位,也不想想,外患解决不了,他即便当了皇帝又能咋样?坐的稳吗?到时候只会更焦头烂额。”

  顾欢喜猜测,“或许他不是看不到这一层,而是没得选择,他应该是想暂时用和谈稳住鞑子,先解决内斗的问题,晋王和祁王逼的紧,别忘了,还有楚王的那支所谓清君侧的义军呢。”

  许怀义不置可否,“说到底,还是他不堪大用,挑不起储君的责任。”

  “行了,少抱怨几句吧,这些事儿暂时跟咱们无关……”顾欢喜顿了下,转头看着他,“师祖没说让你上战场的话吧?”

  许怀义摇头,叹了声,“师祖让我继续苟着。”

  顾欢喜松了口气,“嗯,大雍又不是只你一个能打仗。”

  许怀义语气复杂的道,“师傅恐怕要带兵去平叛了。”

  “嗯?”

  “东边的平叛情况很不乐观,对方已经占了三座城池,朝廷的军队久攻不下,损失很大,内阁怕传出去民心不稳,把消息给压下来了,可迟早这事瞒不住。”

  顾欢喜蹙眉沉吟道,“看来这次楚王准备的很充分啊,不是试探,而是要跟朝廷打持久战?”

  许怀义思量道,“持久战谁都打不起,我琢磨着,楚王应该是想牵制住京城这边的兵力,好图谋不轨。”

  “宫变夺位?”

  “差不多吧,区别就是他直接上位,还是扶持个傀儡过度一下,我猜,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顾欢喜面色变了变,“那你到时候怎么办?”

  许怀义一脸轻松漠然,“我?看戏呗,发现不对劲,就找个由头请假,两边都不帮,让他们自己掐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跟咱家有啥关系?”

  建兴帝也不值得他舍命去护。

  “真的?”

  “千真万确,媳妇儿,我又不傻,掺合他们皇家的破事干啥?万一炮灰了多冤枉?若是能推小鱼直接上位,我倒是愿意搏一搏,可惜啊,他亲爹还在,一时半会儿得实在轮不上他,唉……”

  所以,这事干着没劲儿,要不然他高低要掺合一角。

  毕竟是宫变啊,肯定杀的你死我活很热闹,也是立功的好机会。

  朝堂上又争执了些日子,和谈一事还是定下来了。

  原因无他,建兴帝进了冬日后,身体一直断断续续的病着,偶尔才上一回朝,大多时候都是让太子监国。

  而且,他也放权得很,没有过多干涉太子理政。

  如此,太子说话就有分量了,他一力促成和谈,又有朝中大半朝臣同意,陆首辅和孙尚书再位高权重,也不能不屈服于大势所趋。

第534章 又要去打仗

  和谈的事定下后,朝廷便从相关的部门抽调了些官员,组成和谈队伍,大冬天的,顶着寒风,浩浩荡荡往西北去了。

  这一来一回,光路上就得花三个多月,再加上期间谈判扯皮消耗的功夫,没半年这事儿完不了。

  不过,好在战事暂时停了,朝廷也能歇口气,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平叛上,东边的反贼乱党越来越多,且已成气候,想要拿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和谈队伍走了没几日,支援平叛的大军也离京了,孙钰任主将,领了五万人马,抽调的都是军中精英,看起来气势凛然,锐不可当。

  许怀义送行回来,忧心忡忡的跟顾欢喜道,“精兵良将都给调走了,剩下些歪瓜裂枣来守卫京城,朝廷是咋想的啊?建兴帝就一点不担心这时候楚王带人打进宫里去?再怎么想揪太子错处,也不能容忍到这种程度吧?”

  这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在赌啊!帝王不是都很惜命吗?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