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第351章

作者:桉柏 标签: 灵异神怪 东方玄幻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高澹大喜:“您回宫时能否给王上带个话,高澹想要王上允准我出城相迎……”

  “高将军放心,王上就是要对将军交代此事,您尽可以出城。”宫女微笑着说。

  高澹骑上自己的战马扬起马鞭就飞奔出城了,等来到了城外,他才想起宫女告诉他,姬初寒至少要两个时辰后才会到达城外,他一时激动,忘了时间,来早了。

  高澹刚刚结束了北方边境许多军务大事,这次是和樊筠一起回到朝鹿述职的,每天他都有许多事情要忙,其实不该这么早来到城外,不过既然来了,倒也没必要回去,王上特意给他批了一天的假呢。

  他坐在去往朝鹿城的必经之路上,在官道旁边的驿站给自己倒了碗茶水,心情难得松快了下来。

  用来解渴的茶水当然不是什么好茶,牛饮而已,可是大约是心情久违地好了起来,连这粗劣的茶水也品出了不一般的滋味。

  直到看见载着姬初寒的车架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高澹当即放下了茶碗,解下系在驿站旁边木桩子上的马缰绳,迎着车队奔了过去。

  马匹一来到近前,雨霏就认出了高澹。

  她在马上拱手:“高将军。”

  高澹下马顺手还礼:“大统领。”

  姬初寒掀开车帘子,看到高澹那张熟悉的脸庞时嘴角弯了一下,“高大哥,许久未见了。”

  “初寒小姐。”高澹深深躬身行礼,“当日多谢您指路,解我迷茫之心,指引我来到此地,如果您指路,只怕我还徘徊于生死之间,哪里还有如今?”

  姬初寒跳下马车,也对着高澹行了一礼。

  “高大哥折煞我了,直呼我名字就好,我家人已死,姬桓以逆贼之名将我家人除宗,只留我一人养在宫中,表面看上去是身份尊贵,可实际上与庶民无异,不必再叫我小姐,只把我当做姬初寒就好。”她,眼神微微亮了起来,“路上听雨霏大统领说,高大哥在北地抗击鬼方之时立有战功,这是你的功劳,我只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眼看到了城门近前,姬初寒索性不再乘车,而是骑乘马匹。

  雨霏前方开道,侍卫护送左右,姬初寒与高澹并行叙旧。

  “王上仁慈,不计较我出身还对我委以重任,我眼下正在樊将军麾下,为其副将,樊将军对我也多有倚重。”高澹对姬初寒说了大致的情况,却并未讲得更细,“只是离家日久,不知梁国情况如何?我离去之时,梁王承诺不伤我家人性命,如今只怕……”

  高澹在鬼方之战后,也算有了小小名声,这名声到底有没有传到梁国那边,这是个未知数。

  梁王到底会怎么对待他的家人……这却是可以预见的。

  姬初寒心中也是难过,主要是想起了自己的家。

  “抱歉,我离开国都的时候也被严密控制,没能打探出更多消息,不过我也嘱咐了我留在那边的密探,让她留意此事,今后如果有密报送达,上面有大哥家人的消息,我会立刻告诉你。”

  高澹沉默半晌,缓缓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即便知道回不了头了,他的家人们也多半没救了,可是他心中还是抱着一点微末的希望。

  高澹其实还想问问姬初寒今后打算如何。

  可是玄司大统领就在前面,他和对方接触不多,有些摸不准她的脾性,更不清楚他和姬初寒交谈的是否会被进行别的解读,便克制了下来。

  今后不光是他要仰仗武王,姬初寒同样是这样。武王显然不是一位小肚鸡肠的君主,但也不是一个能够容忍臣子怀有异心的君主。而臣子是否怀有异心,这不仅取决于臣子本人,还取决于王的心,甚至取决于朝堂上的其他臣子对他们是什么看法。

  武国朝堂上,原本就盘踞在武国的世家大族把握着大部分权力,可是后来赵素尘拓宽了平民学子的为官之路,学宫举荐制下,许多平民入朝为官,与世家分权。

  现如今各国群贤投武,武国同样不吝啬官职与权力,将这些钱财安放在该安放的职位上。

  这都是为了武国,是为了大业,武国的臣子都能理解。可理解是一回事,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分走又是另外一回事。

  高澹作为非武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来户,他在朝堂上处境其实并不好。

  樊筠并非世家出身,是凭借自己一步一步爬到城主之位的,武王将他和樊将军两个境遇相似的人放在一处,未尝不是想让他们把力使向一处。

  然而不管如何使力,他和樊筠可以争权,可以夺利,也可以和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针锋相对,乃至分庭抗礼。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必须只听武王的话。

  “初寒小姐稍后要进宫,高将军若要与她叙旧,不如稍晚一天?”雨霏转过头来询问。

  “大事当前,自是应该,一路辛苦大统领了。”高澹客客气气颔首。

  武王特意告诉他姬初寒来武已经是体恤,他很感激。

  来日方长,他是初到武国,但已经渐渐扎根于此,不急于一时。

  ……

  姬初寒进宫之后还是有些紧张的。

  虽然依旧是寄人篱下,但是武王不是她的仇人,而是恩人,单论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她感到安慰了。

  起码她不用住在满是仇人的王宫里面,也不用听宫人议论梁王今天如何如何……听着姬桓在王位上作威作福,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折磨。

  然而寄人篱下终究是寄人篱下,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她的命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全凭对方一念之间。

  姬初寒轻轻吐了一口气,跨进了王宫的门扉之中。

  勤政殿内,商悯刚结束上一轮议事,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

  姬初寒来到宫殿外门前的同时,一位看上去贵气不凡的少年迎面走来,与她一同走进了门扉,守在门前的小宫女机灵地迎上前来。

  “公子,王上吩咐了,请公子到偏殿稍候片刻。”小宫女对那少年行礼,然后又对姬初寒笑,“请初寒小姐进殿,王上正在等您呢。”

  姬初寒正在猜测身旁这人的身份。见他衣着没刻意彰显身份,又听宫女称呼他为公子,还以为他是商悯的亲戚,可他与武王长相并不相似……

  难道是那位与她口头签订了婚约的杨靖之?但是瞧着也不太像,主要是年龄对不上,杨靖之大商悯七岁,眼前之人瞧着却没比商悯大多少。

  这少年看了姬初寒一眼,礼节性对她颔首,转身去往了偏殿。

  姬初寒好奇地注视着他走进偏殿,在跟着宫女进入宫殿的过程中,没忍住轻声问:“这位宫女姐姐,那位是谁?”

  她暗自思忖,武王对她的态度颇为缓和,那位少年既然在这个她将要到访的时机光明正大来到了正殿,那想必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身份,问上一句应当不打紧。

  那宫女并未作答,只埋首温声:“小姐请入殿。”

  姬初寒一愣,却听出那人身份似乎另有隐情,是宫女不便说的。

  她怀着满腹的疑惑,抬脚踏进了殿中,踩到了非常具有武国特色的虎纹图腾地毯上。

  宫殿中并没有多少人伺候,宫女为姬初寒指了一个方向便退出了殿中。

  穿过屏风,来到书房,姬初寒看到了那个身穿黑色衣袍的身影。

  她只扫了一眼,便垂下眼先行礼:“拜见武王。”

  她立刻就听到了上方温和的声音。

  “表姐不必多礼。”商悯道。

  她放下了毛笔,打量着姬初寒。

  姬初寒身材消瘦单薄,脸色也并不是非常红润,这让她的表情似乎平添一抹愁绪,但是又因为已经挣脱了梁王的控制,复仇有望,再加上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生活让她学会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她神情还算平静。

  行完了礼以后再望向商悯,姬初寒脸上已经挂上了得体的微笑和感激的眼神。

  “如果没有王上,只怕我终身都无法逃脱姬桓魔爪,一个不小心就会死在他的手中。今日来武,愿为武王臣子,报答武国恩情。”姬初寒郑重地说着,再次行了一个大礼。

  商悯只是笑笑,“表姐言重,就算你我并无血缘之系,表姐为高澹指明方向,又探出吴英身份,为我武国助力,你来武国,武国岂能不礼相待?快快请起。”

  她坐着没动,只是瞥了一眼姬初寒的腹部,便判断出了蛊虫的准确方位。

  商悯抬起一根手指,指尖燃烧起细微的金色光芒,那光芒就像烛火一样跳动着,随后她只是屈指一弹,金焰就咻的飞射进了姬初寒的腹部。

  姬初寒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感觉腹部一痛,脸色白了一瞬,抬手捂住了肚子,还好疼痛来的快,去得也快,倒没有让她失态到站不稳。

  她不可置信地看着商悯,脸上有了激动的血色:“我体内的蛊虫……”

  “已经被我烧掉了。”商悯吹去指尖燃烧的火焰,“只是普通的蛊虫而已,和我预料中一样,是比较好对付的。表姐从此以后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性命受制于姬桓。”

  姬初寒不可置信地看着毫无异样的腹部,险些喜极而泣。

  当时她很快控制好的情绪,抬头看着商悯脸上的微笑,直起身稍微停顿片刻,又道:“武国欲诛杀梁国妖党逆贼,我愿效犬马之劳!”

  这句话她字咬得极重,那决然恨意似乎要从牙缝里面溢出来。

  先前的话或许有表明态度投诚的成分,但这句话她绝对是发自内心。

  为高澹指明方向引导他投武,除去旧年交情之外,其实也是在向武国递一个态度。她担心自己失去的价值,武国需要她探听消息,但是也没那么需要,她是一枚可有可无的闲棋,能用上当然是好,如果用不上,难道商悯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她只能更多地彰显自己的价值,可是她这样的孤女又有什么价值可言?甚至连联姻价值都没有。

  姬初寒不甘心。然而没有办法替武国探听消息,也没有其他可供利用的价值,那么她就只有奉献出自己的忠诚。

  姬初寒从来不相信什么血缘,姬桓就是个例子。风平浪静的时候,她叫他伯父,图谋夺权的时候,他是她的仇人。

  商悯或者武国愿意为她提供庇护,可能确实是出于仁善之心,可是仁善之心岂能长久?难道她要靠怜悯活着吗?

  姬初寒还是想要向上走一走爬一爬的,就算不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身上背负的血海深仇她也要咬着牙挺过去。

  “表姐既然如此说,那我正好有门差事,想要交给你来做。”商悯从书桌后的椅子上起身,来到了姬初寒面前。

  姬初寒猝不及防抬头,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得到了“任用”。

  接着她才发现,数年前见商悯的时候,商悯是需要仰视着她的,现在商悯却能平视她了,乃至俯视她了。

  她真的成长了不少,不管是身体上还是能力上,抑或地位上。

  “请王上吩咐。”姬初寒的眼神热切而恭敬。

  “我预备从司典一部下属的司院抽调一些官员,组成一个新部,新部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报刊院’。”商悯道。

  司典下属的部门本来就有一个负责书籍印刊发行事宜,但是所发行的各式书籍基本上只在武国流通,并且他们只印书而不印报。

  商悯现在是想创立一个报刊机构,主要负责对外宣传。可以预见的是,在征讨完梁国的大片疆土之后,管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要让梁国人对武国产生归属感,让各国人都认同武王的统治,便要灵活运用舆论造势。

  她也想过其他的办法,姬初寒梁王王孙的身份其实也完全利用,她可以利用对方身份和血统的正当性来间接统治两国,把姬初寒塑造为新梁王,以达到顺民的目的。

  但是商悯还没有摸清姬初寒的脾性,这么做会不会为喂大她的野心?人有求于人时是一副态度,掌握权力之后,便会是另外一个态度了。

  当然这只是次要因素,主要的原因是,商悯不能在没有完全镇压梁国的情况下,推举出来一个新的梁王来分散自己的权威。

  她想要拥有的是一个完全臣服的梁国,想要的是梁国人全心全意的敬仰和爱戴。

  思来想去,只有把姬初寒彻底摆在“文臣”的位置上才是最合适的。

  并且对方进入报刊院任职之后,也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进行宣传。连梁王的王孙都已经臣服在武王麾下,梁国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臣服?

  姬初寒听商悯细细讲述了报刊院的职能,脸上一片思索,未露出丝毫不满。

  没过多久,姬初寒正式行了臣子之礼,“谢王上赏识,王上嘱托,臣不敢不应,能助武国伐纣,臣更是求之不得,姬初寒愿入报刊院任职。”

  商悯亲自上前扶起她,“官员抽调还要过上几日。报刊院,便由你担任院令,如何?”

  “一切全凭王上吩咐。”姬初寒依然顺从道。

  报刊院虽然算是一个对外宣传的重要部门,但里面的职位随便一个文采好的文官都能担任。直接让姬初寒担任院令,其实还是看重她的血统身份,其象征意义大于权力意义。

  职位不但需要有才者担任,还需要将对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