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大佬掉马后 第82章

作者:墨子哲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陆小言没有久坐,清楚赵大妞肯定精神不济,将钱放下,寒暄两句就离开了,“你好好休息,我闲了再来看你。”

  陆小言拐去了大队。

  他们大队地虽然不少,产量却不高,这也是为啥忙一年,农民却吃不饱的原因。

  陆小言大概预估了一下这次的秋收产量,跟现代,差得实在太多了,陆小言找到了大队长和刘书记,说了一下化肥的作用。

  大队长也看过报纸,有些地方用了化肥,产量确实高了不少,“但是化肥很紧俏,咱们县就一个小型化肥厂,本就生产不了多少,还得去县革委会计经委搞到化肥票才行,想多买,难得很。”

  刘书记也感慨,“咱们大队又很穷,别说咱大队,咱整个公社都买不了多少,每年全靠农家肥。”

  陆小言知道这事,农闲时大队还会开展积肥运动,割茅草、挖泥塘、烧草木灰,拆旧土砖屋,将牲口和家里的粪便,一担担往地里挑,就这也远远不够。

  陆小言笑着说:“楚航你们还记得吧?他的父母一个是化肥厂的主任,一个在农业局上班,他每半个月就能收到一次家里寄来的包裹,可见父母多疼他,他如果愿意出面,他父母应该能帮些忙。”

  大队长眼睛倒是亮了亮,对啊,怎么把这茬忘了,当时陆小言将他选来时,大队长还有些纳闷,她怎么还选了一个年龄最小的,还特意看过楚航的资料,看完就明白了。

  秋收一忙,彻底忘了这事,刘书记心中也动了动,“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帮上忙。”

  化肥多紧俏,他心中也有数,虽然很多人不信任化肥,在国家的推广下,还是有一批人知道化肥的好处,用化肥的地区产量也确实增加了。

  陆小言:“那就看咱大队能给他什么照顾了。”

  大队长叹口气,“他一个小少年,也干不了多少活,工分肯定没法给他加,顶多给他补贴些粮食。”

  刘书记也说:“咱们大队差不多两千亩地,亩产也就三百来斤左右,用完化肥,亩产要真能增加个几十斤,倒是可以多给他点粮食。”

  陆会计正好进来找大队长,见他们在谈话,也找了个地儿坐了下来。

  陆小言说:“他父母还往乡下给他邮寄过白面,单纯地给粮食,未必能打动他们,毕竟他们也能弄到粮食,如果嫌麻烦,很可能推掉,咱大队两千亩地呢,需要的化肥不是一点,想提高亩产,得好几十吨的化肥。”

  刘书记叹口气,“确实需要不少,一吨就得十几袋化肥,就算他父亲是主任,也未必能帮上忙吧,话说回来,就算他能帮上忙,咱今年也没钱买,化肥可不便宜。”

  大队长眼含期盼地看向陆小言,“你有什么法子没?”

  “咱们缺化肥,他们城里缺猪肉,我觉得可以互相帮忙一下,来个内部交换,如果他们厂,能够提前赊给咱们化肥,等到三月份,猪出栏,咱们就将这些化肥,转化成同等价值的大肥猪,给他们送过去,不要票,他们给的化肥越多,咱们给他们的猪也越多,省化肥厂规模挺大,工人也多,如果厂领导能弄到猪肉,对他们厂也是好事,没人舍得拒绝。”

  “当然了,咱们也不让他父母白忙活,我之前跟楚航聊过,他最爱吃鸡蛋,如果他父母真能弄到化肥,我觉得可以以吨为单位,每加一吨,咱们奖励楚航一百个鸡蛋,为了孩子能过好,他们应该愿意费点功夫。”

  陆会计一脸心疼,实在没忍住插了嘴,“一吨一百个鸡蛋也太多了,要是弄来十吨,难道真给他一千个鸡蛋吗?”

  陆小言笑了,“要真能弄来十吨,咱们起码能多十几吨的粮食,明年咱们大队大部分人都可以填饱肚子,一千个鸡蛋,看着多,多养三四只母鸡就可以了。”

  刘书记笑着指了指陆小言,“你这小丫头,难怪洪均总说你脑子活。”

  陆小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咱大队太苦了,大家都吃不饱饭,如果亩产提上来,以后也不用害怕饿肚子了,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好一句为人民服务。”一想到队员可以不再饿肚子,别说大队长,刘书记身上都有了干劲儿,他笑着说:“咱们不就是奔着这点去的?那就努力落实下来,这事我去和他们父母谈,楚航是吧?小言,你出去时,将这小伙子喊来大队,我和他聊聊。”

  刘书记在他们大队,可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由他出马,基本没有不成的事。

  陆小言笑眯眯应了下来,也没关注他们怎么谈的,接下来,他们大队着实忙了一段时间,就连中秋节都没咋过,红薯挖完还不算,一连几天,碾麦场都热闹得很,大家聚在一起,剥了好几天的玉米棒子,一颗颗玉米全剥完,才算完事。

  休息了没几天,又开始种冬小麦了,一个个忙得t脚不沾地的。

  直到这时,陆小言才听大队传来好消息,刘书记和化肥厂已经将化肥的事谈妥了。

  今年会让工人加班加点,额外生产十二吨的化肥,等开春他们送去的大肥猪,会当做福利,给厂里的工人分肉。

  这一场合作可谓是皆大欢喜。

  楚小少年也会收获一千二百个鸡蛋,会按月发给他,一天吃两个,都能吃一年。

  嘿嘿嘿。楚航刚收到一筐鸡蛋就嘚瑟上了,不仅给陆小言送来二十个,还一口让他们的大厨煮了十个,一人两个!

  一连几天,他走路都带风,可骄傲坏了。

  麦子播种到一半时,立电线杆的工人终于到了他们大队,电线是从公社扯过来的,需要一根根立电线杆,他们也已经忙了好些天了,瞧见这些工人时,大家兴奋坏了,直到这一刻,众人才彻底放心下来。

  不止孩子们跑去看热闹,连大人都跑了过去,陆小言也没见过这场面,画也不画了,也颠颠跑去凑热闹去了。

  场面十分热闹,工人在他们村忙了好几天,电线杆立好,布好电线时,宣传用电知识的电管站工作人员也来了,还说了许多注意事项,让他们别接触裸体电线,说中电后能电死人。

  大家的兴奋劲儿这才转为害怕,有些胆子小的对用电都产生了敬畏。好在只要多注意就没事,电不会主动电人。

  他们村是九月三十号正式通上电的,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报了名,也有几户平时就抠抠搜搜,舍不得花钱的,一听到以后每个月还得交电费,就不肯通电了。

  田老太也不想通,觉得有油灯就行,费那个钱干啥,九月份给娃娃们交完学费后,他家就剩四毛钱的存款,可不通不行啊,儿子觉得丢面,孙子也闹腾,他们家最终还是通了。

  下午四点,陆家大队便正式通上了电,工作人员,让大家一一检查了一下,看看室内灯泡亮不亮。

  陆小言打算过几天就搬到新家,所以只给新家通了电,他们也跟着检查了一下,都能正常使用,每个屋都有一个灯泡,墙上垂着根线,一拉线,灯泡就会发出暖黄色光芒,跟现代的开关没法比,不过陆小言还是很高兴。

  有了电,以后可方便多啦。

  不仅她兴奋,其他人也都兴奋坏了,王月勤仍旧觉得不可思议,望着亮堂堂的灯泡,还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这小小的一个灯泡,真能照明吗?也不知道晚上能有多亮。”

  陆小言笑眯眯说:“晚上您就知道啦。”

  可不就是,一到晚上,整个陆家大队又沸腾一次,这可真是亮堂啊,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亮,大家都兴奋坏了,一出门,嘿,同样是亮的,站在门口都能瞧见院子里的亮光。

  一些老人甚至激动地抹眼泪,觉得新社会真是好啊,不仅饿不死人,死之前,还能瞧见这等稀罕物。

  连那几户没通电的都心动了,见别人家亮“堂堂的,一个个眼热得不行,瞄见自家人都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啦吧唧的,有三个家长一咬牙,说:“明天我去找大队长,咱们也通电!”

  这话一出,孩子们顿时欢呼了起来,开心地窜出了家门,人跑出老远了,还能听到他们的尖叫声,“啊啊啊,我们家也要通电啦。”

  秀儿她娘也是,狠狠心也给家里通了电,秀儿和石头同样高兴坏了,秀儿还将小言姐姐送她的课本拿了出来,有了电,晚上也能学习啦。

  第二天心动的这几户就找到了大队长家,也想通电,到最后,就刘荷花家里没通,她家是她婆婆王奶奶当家,老太太是个顽固的,嫌浪费钱,小辈也不敢吭声,只能眼巴巴羡慕着别人,去好朋友家里蹭一下电。

  一直到十月三号傅沉才回来,四号这天他们开始搬的家,因为每日保持通风,屋里已经没啥味道了。

  王月勤和陆大山还要种麦子,傅沉和陆小言一起搬的,他们东西不多,所以一共就用板车拉了两次。

  陆大山做的新床,头一晚就搬到了新房,直接放在了西屋,打算让小两口用,他们先用着陆会计的,等明年另一张床做出来,才能还给他,说起来也挺心酸,床都是借的。

  虽然没家具,能搬到新家,陆小言还是挺开心的,新家下雨时,好歹不会漏雨呀,屋里也是水泥地,住着舒服多了。

  陆小言将东西归整了一下,新房里只放了一张床,一个木箱,陆小言干脆将木箱当成了床头柜,放个手电筒啥的。

  这个木箱倒是新做的。

  做床剩下一点木料,陆大山干脆做了两个小木箱子,家里没衣柜,衣服也只能放在木箱里。也亏得一人就两三身衣服,要不然还真放不下。

  书桌则放在了隔壁屋,用的还是陆铁成的,也幸亏陆铁成结婚时打了新家具,要不然他们连旧书桌都没有,只能凑合着用了。

  因为没啥家具,家里显得格外宽敞,尽管如此,陆小言也高兴得不行,天一暗,她就拉开了灯,房间里亮堂堂的,到处都很顺眼。

  陆小言正欣赏着新家,门就被敲响了,陆小言隐约听到个清脆的女声,“小言同志。”

  她去开了门,门外竟然是韩晓云,小姑娘笑眯眯地说:“听说你们今天搬过来,我来说声恭喜,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啦,嘿嘿嘿。”

  韩晓云昨天也搬了过来,就住在陆小言后面。

  萧宁盖的房子和陆小言格局一样,有三个卧室可以住人,萧宁选在了西边,他一搬来,连帮他洗衣服的小李,都一并带来了。

  他旁边那间让给了小李,新房子不仅宽敞,还有洗手间,住着自然舒坦,小李当然乐意来,屁颠颠跟了过来。

  楚航也想住砖瓦房,他和小李都是省城的,来到乡下后,小李对他很照顾,小李一走,他还挺不习惯,他都问过小李了,只要萧宁同意,小李愿意和他一个屋,楚航便找了萧宁,他是个聪明人,没仗着年龄小就耍赖,而是正儿八经谈判的,还愿意一个月交给萧宁三块钱的租金,萧宁没要房租,将劈柴、捡柴的活全交给了他。

  楚航可不怕捡柴、劈柴,待在知青点,这些活同样要干,来了萧宁这儿,可以住得舒坦点,多好啊,他喜滋滋答应了。

  知青点其他人都羡慕坏了,都觉得这小少年还挺鸡贼,竟然还知道跑去争取,一个个都有些后悔没提前一步,他们哪里知道,萧宁是看这小子还算顺眼,才准的,换成其他人还真未必同意。

  这不,楚航搬来后,魏荣生也动了心思,也想搬到砖瓦房,和萧宁一间,他厚着脸皮,跑来找了萧宁,萧宁直接拒绝了。

  他就是想住得舒心,才搬出来的,知青点庙小妖风大,矛盾委实不少,整天乌烟瘴气的,他可不希望,他的院子一堆屁事。

  另外一间给了韩晓云和郑黎安,他是不指望韩晓云会做饭,这大小姐饿不死就谢天谢地了,郑黎安是老知青,和徐宽是同一批知青,在乡下待得最久,话不多,人却是个勤快的,见她愿意每天做饭,萧宁就让她和韩晓云一起搬了过来。

  如今陆小言屋后,可是住了五个人。

  住了一段时间的泥土屋,如今突然住上了砖瓦房,韩晓云还是挺兴奋,小嘴叭叭的,“嘿嘿,我都没想到,萧宁哥哥会让我住进来,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占他的便宜,真是不可思议,你是不知道,他以前多难说话,整个一刺头。”

  余光瞥见萧宁的身影后,陆小言冲她使了个眼色。

  韩晓云压根没察觉到,还在叭叭个不停,直接将人老底都掀了,“真的,小孩子看到他都能吓哭,还整日跟人打架,下手是真狠,萧叔叔整日头疼死了,整个大院,就他和我哥最……”

  还没说完,就觉得脖子一凉,一扭头,对上了萧宁凉飕飕的目光。

  韩晓云顿时一怂,双手搂住了陆小言的手臂,哆里哆嗦说:“宁、宁哥哥,你、你你怎么也出来了?我正和小言姐姐夸你好呢,真的,盖了房子,还不忘拉把我,都不求回报让我搬进来了,你真是大好人。”

  “谁说不求回报?”萧宁狭长的眉挑起,眼底透着丝不耐,“还不滚去烧锅。”

  韩晓云怂怂地“哦”了一声,冲陆小言挥了挥手,就缩着肩膀,从他身边溜了回去。

  陆小言揉了t揉鼻尖,抬了抬下巴,冲萧宁笑了笑,抢先一步说:“我们家也要做饭了,我也回去烧锅了。”

  说完,一转头,小兔子似的也蹿了出去。

  那一小截儿雪白的后颈明晃晃的,像是最干净的羊脂白玉雕刻出来的,勾着人的目光。

  等她跑进门,萧宁漆黑的眸子里,才闪过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陆小言刚跑两步,就撞进一个人怀里,她鼻子一酸,猫崽子似的呜了一声。

  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他的身影又与夜色融为一体,陆小言才没瞧见,抬起眸时,已经有人快她一步,揉了一下她的额头,“撞到了?”

  小姑娘肤色又白了些,仿佛一用力,就能摸出红色痕迹,傅沉猝不及防收了手。

  陆小言一抬头,便对上了他漆黑深邃的眸,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厨房后面又有一颗遮天蔽日的梧桐树,斑驳的树影下压,他眸中的情绪让人难以瞧懂。

  陆小言捂着额头,咕哝了一声,“你怎么突然出来了?”

  傅沉黑眸下压,不轻不重睨她一眼,哑着嗓音,轻嘲一声,“看你一直不回,以为你忘了做饭的事。”

  “???”

  不对,她哪有一直不回?从出去开门,到跑回来,她在外面待的时间,连五分钟都没有吧?

  陆小言皱了皱鼻子,怀疑他在阴阳怪气,可惜没证据。

第58章

  见她没撞出好歹,傅沉转身进了厨房,走到小马扎前,坐了下来,陆小言也跟了进去,王月勤已经切好菜了,搬家第一顿,总要吃得好一点,放了许久的冬瓜,都被王月勤拿了出来。

  陆小言瞄了傅沉一眼,“我烧吧。”

  傅沉淡淡回了一句,“不用。”

  他那双骨节分明的手,已经在扒拉麦秸秆了,他的手白皙修长,跟枯黄的麦秸秆丝毫不搭,但是做起农活,毫不含糊,他拿起火柴一擦,直接将点燃的麦秸秆丢到了灶膛里,动作行云流水一般,别有一股漫不经心的从容。

  陆小言走到他身边,在小锅前坐了下来,“那我烧小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