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179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腿长这个优势,在田径项目上还是很有讲究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方大海没准备打击于大庆的积极性。都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是好猫,体育锻炼也是,不管是输是赢,能有运动意识,能提升身体素质才是根本。

  “也行,正好上下班就能练,还省了车钱了。”

  说到车钱……

  “这次访问团来倒是促成了一桩大生意,你知道不?”

  咦,市局什么地方?哪怕是消息再不灵通呢,那也比于大庆这样的小老百姓强吧!可这会儿听他这意思……自己居然成了孤陋寡闻的一方了?

  “什么生意?我还真不知道。”

  “嘿,我就知道是这样,告诉你吧,咱们啊,要有新的公交车了。就是这个匈牙利生产的,听说能坐好多人呢。”

  嚯,这事儿方大海确实不知道。难怪人来访问踢球呢,合着还有商业因素!可咱们如今经济那么难,刚打完仗,勒紧裤腰带的可不是一处两处,这时候买公交车……

  算了,不想了,领导们到底是怎么盘算的,就是他能知道,难不成还能插手?还不如就当个稀奇呢。

  “车多了,那以后出门可就方便了。”

  “那可不?除了费钱,没别的毛病。”

  “对了,你能知道这个,难不成以后这汽车维修归你们厂了?”

  “是啊,不仅是归咱们维修了,还要选人跟人那边的师傅学本事呢。”

  卖车还带教导维修……要这么算,这买的倒是也不算亏了,毕竟这也是一门技术,还能借此窥探一二欧洲的汽车制造本领。若是再加上咱们的山寨天分……技术提升上还是很划算的。

  虽然总是告诉自己别管太多,可许是穿越多了,心里年龄偏大的缘故,方大海总是不自觉的裹着老百姓的日子,操着阁老的心。看看,一来二去的,又盘算上人家的技术了。

  好在这样的事儿他操心也没用,所以想一想也就过去了。两人有一嘴没一嘴的说了几番最近的八卦消息,方大海就结束了这一趟的溜达,开始往回走。

  才走到锣鼓巷的街巷口,大老远的他就看见二婶和何雨兰两个,背着个大大的包裹,弯着腰朝巷子里去。赶忙小跑着过去帮忙。

  “这都买了什么啊?怎么这么大一包裹?”

  听闻他问,本来因为有人搭手而松了口气的何雨兰猛地就是脸上一红,垂下头不敢看方大海了。

  这场面……方大海越发的搞不懂了,不禁转头,疑惑的用眼神询问起了二婶。

  “卖的棉花和布料,准备做两床新被子。”

  二婶看向方大海的眼神有些奇怪,说新被子的时候,声音也有些加重,所以这新被子……是给他的?不是吧,他又不缺这个,怎么突然想起给他……等等,他知道为什么。

  现在已经是3月份了,而到了8月份,他就满20岁了,所以这是为了他和何雨兰圆房做准备?

  要是这样……那何雨兰刚才的表情到是也能解释了。

  想到这里,方大海有些哭笑不得起来,颠了颠手里包裹的分量,对二婶说道:

  “这都有小10斤了吧,您这是准备做

  多厚的呀!家里有火炕的,有个2-3斤的薄被足够用了。”

  “除了被子,那不是还要做衣裳嘛,你丈人干当初可是留了钱的,四季衣裳都得有,不然岂不是成了我和你二叔贪污了?”

  这话说的,就何毛柱的工资,谁贪污他也不会,几个钱的事儿,还没他脸面要紧呢。

  “哦,那就是还要做棉袄?”

  “是啊,不只是大兰子的,还有你的,虽说现在很多事儿都爱讲老派的规矩,可该有的体面总是要有的。给姑爷一单一厚两套,给闺女四季各一套,这样到时候看着也像样些。老实说,若不是不好太过招摇,按照你二叔的意思,最好给大江和香草也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单衣呢,也多几分周全。”

  不至于,这真不至于,给婆家父母弟妹亲手制作衣物,这都是哪个年代的规矩了?都是什么阶层的嫁妆该有的档次?放到他这个公安身上,传出去,真的很不好。

  像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越是艰苦朴素,才越安全。

  “我也这么个意思,听隔壁大强说,他们区公安局里,领导家闺女结婚,陪嫁也不多。所以啊,我索性就做了个主,将这些省下了。反正只要不缺布料,等你们圆房之后,让大兰子再做也来得及。”

  对对对,这样最好。对了,说起这个,他这边是不是也该准备起来了?准备什么呢?

  方大海一边琢磨,一边往自己的空间里看,总觉得自己以往收东西收的还是不够全,这会儿居然愣是没找到几样能用的上的。

  不过,等到一路走到家里,方大海抬脚进门,一眼看到自家的房子时,他脑子到时一个激灵,总算想到了自己该准备的东西。

  “说起来家里这房子修缮也有五年了,趁着这个机会,喊了雷师傅过来,再收拾收拾吧。”

  收拾屋子?二婶听到这个,不禁也抬眼看了看。

  嗯,外头看着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不过真要收拾也不是没下手的地方。最起码这屋子里的家具可以稍微再添置上几样。另外若是有钱,最好再挖个地窖什么的。

  现如今生活明显比解放前好多了,这宅子里就后院有个地窖,实在是不够整个院子里的人用的。特别是前院这边,光是来来去去的路程,就挺折腾人。

  嗯?挖地窖?他记得,他好像看过一篇小说,那里头说大概六十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开启深挖洞的备战防御,那时候京城各家好像真挖了不少地窖出来。所以他这也算是抢先一步了?嘿,这还真不错,有地窖和没地窖的,到了新世纪,那房价可差不老少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冬天存冬菜也算是有了个地方。对了,可以从柴棚这里开挖,深一点往屋子这边去,到时候也免得妨碍人家。”

  “妨碍什么?”

  这正说着话呢,因为方大海就站在门口比划,一下就将东厢房里听到声儿的乔舒泰个吊了出来。

  他本也是个会算计的人,等着听了方大海说要收拾房子,要挖地窖,眼珠子一转,立马跟上来了一句。

  “要这么的,那我家也挖一个吧,正好门口不小,开个口子也容易。”

  嗯?他也挖?这也需要凑热闹?

  怎么就不需要凑热闹了?要是一家单独喊人来挖,那价钱可定不低,可若是凑到方大海家这修整房子的档口呢?那人家就属于是顺手多干了一份活儿,肯定就能谈价格了不是?谁便宜都不占,谁人情都不用欠,还能省下点钱,这事儿为啥不凑热闹?

  不仅是要凑热闹,最好还要组织一下院子里其他人,因为要挖的人家越多,材料统一采购的时候,才越好压价,人家干活的也越是能节省工钱不是。

  所以啊,方大海不过是想收拾一下房子罢了,一下就掀起了整个大院的挖地窖工程,这绽开的不是一点的奇奇怪怪。方大海差点就麻了!

  不过不管麻不麻的,全院子一起干好处还是不少的。

  哦,便宜这个先不说啊!说出来方大海都像摸鼻子,就没见过这么会反客为主的,弄到最后主事儿人居然成了乔舒泰,你说这事儿整的。

  对于方大海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么多人家一起收拾屋子,挖地窖,他这个前一次修缮不过五年,隔壁厢房修缮不过三年的人,再次开启房屋修缮计划,就没了旁人瞩目的可能了。

  反倒是因为一起挖地窖的关系,让院子里的人觉得,即使方大海是他们这整个院子里难得的官家干部,也依然和邻居们一心,干什么都不脱离群众。甚至还有人在听二婶说了,8月方大海和何雨兰要圆房后,积极的自荐来帮忙的。

  像是陈大娘就是最积极的一个。

  “这事儿可不能含糊着来,这两个孩子一路走来多难啊,不好好办一场,咱们邻居看着都不像样。对了,这事儿要上坟和大海爹妈说一声不?这样,大海啊,上坟的东西你别外头找了,大娘给你准备。”

  这时候的女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女人,对于婚丧嫁娶的事儿,那是相当的热心,哪怕不是自家的事儿呢,能帮忙也绝对不会推脱,甚至觉得,能被人请来帮忙,那是看重,是自家有福德。

  所以啊,这里陈大娘刚自荐成功,院子里其他人也一个个的积极了起来,这里头离着最近的乔家婶子更直接,扯了二婶的手,吧嗒吧嗒的说道:

  “不是要做被子嘛,这个你喊我,我给你搭把手去。我生了四个小子,我做的被子盖在身上,保管大兰子一举得男。”

  好家伙,做个被子而已,都做出封建迷信来了?这是要疯啊!

  方大海听得眼睛都瞪圆了,有心想说点什么,可惜这会儿他已经插不上嘴了,一帮子老娘们呢,有他什么事儿啊!

  “说起这个,鞋子谁做?衣裳谁做?要不咱们分分?”

  “要不我来做鞋子吧。我家男人是修鞋匠,做鞋子那多顺手的事儿。”

  “还有谁?来,自己报个名。”

  啊?这还要报名?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方大海眼见着就要出声拒绝,只是他嘴巴才张开呢,就让二婶给掐了一把,生生的止住了。

  咦,这是为啥啊?

  等着他们进了屋子,二婶说了缘故。

  “都是街坊邻居,你们圆房,你自己说,他们要不要走礼?”

  这,换成是他在邻居的位置上,那还真要送,像是当初李大强成婚那会儿,他还是个孩子呢,不也一样送了?

  “是啊,都得走礼,可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送多了心疼,送少了丢脸,那怎么办?”

  哦,你这么一说,方大海明白了,合着他们帮忙其实就是变相的走礼了是吧?

  “就是这个意思,帮忙置办嫁妆了,那和娘家闺女出嫁添妆是一个道理。有了这一出,他们再送什么都无所谓了,哪怕是只给一把枣子呢,那说出去也不至于没了脸面。”

  难怪了,做鞋的事儿给了钱多苗家,陈大娘也急吼吼的先定了他上坟的东西,这都是院子里条件相对不好的人家呀。

  人情世故还真是一门大学问。

  

第184章 挖地窖……

  这个院子原本是有地窖的,就在后院东厢房朝南的位置,也就是李大强他们家后墙外头。而里头的大小呢,也算宽敞,近乎有两间屋子那么大。可再大的地窖,也扛不住十来户人家用不是?所以啊,一直一来,那地窖都有些不够用,即使是里头放上了架子,也最多就能让每户人家存点过冬的白菜。很多其他的东西是不用想放进去的。

  可各家现在是什么情况?哪怕是屋子最宽敞的人家呢,稍微放远点眼光,就知道自家的屋子将来是必定紧巴的,所以对于见地窖,还是凑一起,能压点价钱,占点便宜的挖地窖,几乎所有人都相当的积极。

  像是这会儿陈大娘和陈石头在屋子说的就是这个院子里有长远眼光的人共同的盘算。

  “你如今也是正式工了,工钱能有小三十,咱们家欠的钱呢,也基本都还清了。接下来只要娘去和媒婆说好,眼见着媳妇就得进门。”

  说起娶媳妇,陈石头几年来头一次眼睛里带上了光。他都27岁了,像是他这样大的,好些孩子都几个了,可他呢?他娘在外头张罗了几次,都没成。为的是啥?不就是学徒工工资低,家里还有欠债嘛。如今好了,无债一身轻。他也成了正式工。所以啊,前些日子他娘已经托媒婆说好了一个,只等着过年前将彩礼送过去,人就能进门了。

  “娘,咱们这要跟着一起挖地窖的话,那成亲的花销……能够?”

  “够不够都要挖。借钱也要凑上一会,不然将来单独干这个,不仅花的钱更多,还显眼,可不是什么聪明人的做法。”

  啊?借钱都要干?他们家可是才还清没多久,这又借……

  陈石头感觉自己的肩膀好像一下又往下塌了几分。

  “娘,又借?这……”

  “这怎么了?如今可不是以往你只挣8块、10块的时候了。就你现在的工资,哪怕是要借50、100呢,一年也能换清,还怕没人借你?放心,大家伙儿眼睛都亮着呢。”

  确实,就陈石头如今的工资,这院子里知根知底的人家,只要真有,就没有担心他还不上的。

  陈石头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只是马上就成亲了,这又搞出来个欠款……总觉得自己娶媳妇和骗婚一样。

  骗婚?陈大娘也不会这么想。她觉得,自己做这个决定,那是为了儿子以后着想,只要儿媳妇脑子没问题,那肯定只有点头的份。

  “我可是为了咱们家长远着想。你看啊,咱们家如今看着三间屋子似乎挺宽敞。可你都几岁了?成了亲,那是不是要紧着要孩子?刚开始孩子小,还能和我一起住,等着孩子大了呢?要是好几个孩子呢?那家里又该怎么安排?”

  陈大娘说到这里,稍稍压低了点声音,凑到儿子身边说道:

  “现在外头是什么情况你也知道,到处都不够住,街道上给人分房子,一家五口给两间都算好的了。你说说,这样下去,这房子会紧张成什么样?所以啊,以后你要是孩子多,想再筹谋房子,怕是难得很。”

  孩子多了之后筹谋房子?陈石头都不敢想好不,就为了这三间,还是用以往的一大一小半置换一般的换过来,他都熬了几年才将钱给还上。要再想折腾,他都不知道自己到退休能不能干成。

  想到这些,陈石头还没成婚呢,就感觉责任在肩,未来相当的不美好!可这能不要嘛?想媳妇想了多少年了,好容易要实现了,哪怕是吃糠咽菜呢,也不想舍弃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未来好日子。

  “哎,娘啊,你这么一说,我这些心里……将来还真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