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58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确实很难,难得方大海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只能唏嘘的来了这么一句:

  “呵呵,谁打死了咱们爹我都不知道,报仇?找谁去?”

  是啊,找谁去?溃兵啊,谁知道是哪儿来的?又会到哪儿去?这死的,真是太冤了。

  方大江垂下了头,一下下的抹着泪。刚在何家睡了一觉,如今在何雨兰怀里揉着眼睛的香草见着自家二哥哭,也开始瘪起了嘴,眼见着就要掉金豆子了。方大海一看这样,忙不迭的拉了一把方大江,

  “赶紧止住,别将香草也惹哭了。”

  一听事关妹妹,方大江立马擦了泪,生硬的翘起了嘴角,并说起了别的。

  “大哥,咱们家小人书有50多本了,应该够用一阵子了。那什么,既然外头乱,要不打猎的事儿,咱们缓缓?”

  “缓什么缓,不赶紧挣钱,咱们开春后怎么办?家里的粮食现在是够吃,可要是开春粮价还不下来,就咱们那些家底,可耗不了多少时间。”

  一说这个,方大江立马别的都忘了,跟着也着急起了粮价的事儿。

  “真是,大哥,我早上刚去看了一眼,和你买那会儿比,直接涨了一倍了。你说,那不是津天那边的粮船来过了嘛,粮铺可是运了不少进城的,怎么还这么疯涨呢?”

  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些补不上缺口呗。不过这话他不好说,毕竟他就是个屁民,不该懂这么多,而且说了,方大江也未必能理解,所以还是省点事儿吧。

  只是他这里想省事儿,外头的局势确不会让他省事儿,因为就在他们在家说话的档口,大院子门口传来了李大强急吼吼跑回家的脚步声,以及惊恐不已的喊声: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这尖锐的声音一响起就引出了全院子在家的人,就是方大海也带着弟弟,快步走出了屋子,看着门口一脸潮红,明显跑了不少路的李大强。

  “什么打起来了?大强子,你这说什么呢?呦,怎么拉着车就回来了?小心车行的老板扣你的钱。”

  最是热心的陈大娘一看李大强这样子,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提醒他车的事儿,生怕这孩子因为大意吃了亏,扣了钱。可这会儿李大强是真顾不上了,袖子往额头上一抹,不顾汗擦的乱七八糟,脸都花了,一叠声的回应道:

  “还管什么钱不钱啊,陈大娘,今儿就是我们车行的人都不回去交车,老板怕是也没心思管了。外头乱起来了!”

  到底怎么乱的,你倒是说啊!光急

  有什么用?没看都看着你吗?

  李大强本就是个爱说话的人,这会儿一下成了众人焦点,那说话的欲望愈发的夸张起来。车一丢,手舞足蹈的就开始了比划。

  “我刚拉车正好路过政府门口,你们猜怎么的,正好遇到有人往里头报信,说是徐州那边打起来了,据说商丘,临城,已经差不多没了。妈呀,那地界离着咱们这儿可就不远了。你们说,这要是人家往回那么一转,咱们这儿还能安生?”

  哎呦,这还真是个大消息,而且还是让人人心惶惶的消息,难怪他生意都不做了,赶紧回家了呢。

  可知道又能怎么样?他们只是小老百姓,除了被动接受,还能怎么样呢?

  院子里的人面面相觑,全是不知所措的摸样,却一个动的都没有。

  看着这一幕,方大海心里的叹息越发的重了。伸手拍拍方大江,一个转身就回到了屋子里。

  “大哥,我们……”

  “我们什么?难不成还能回乡下躲着去?乡下可未必比这里安全。”

  方大江闻言一愣,缓缓的点了点头。

  确实,这打败了,溃兵怕是就更多了吧,若是再遇上一回……上次是没了爹的命,这次又该轮到谁?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这里待着呢,好歹他们一家子齐全。

  “我琢磨着,这要真打起来,人家肯定先顾着城市不是,就想着回来告诉大家一声,若是想躲的,这会儿还能走。”

  外头李大强的话还在说,可方大江却有些不想听了,扭头去了西屋,坐在炕上,不知道想着什么。

  何雨兰更是不堪,这会儿已经急哭了,抱着香草,凑到方大海边上,急切的问:

  “大海哥,真的会打到这儿吗?那,那,咱们会不会又要逃难?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个方大海还真是知道,过完年应该就能尘埃落定了。想想还剩下的日子,方大海像是看到了希望一般,笑了笑,安抚着说道:

  “别着急,等着有一方彻底落败,这事儿就该到头了。”

  是啊,快到头了,可在天亮之前,该有的事儿还是有啊。比如这会儿,屋里屋外的人正惶恐不安,心里正乱呢,保长家的来福又来了,还是那张木讷的脸,还是那不带声调的生硬话,还是那催命一般的要捐。

  “上头吩咐了,要剿匪捐,一家一块,明早我来收,利索点。”

  说完还是那什么都不管不顾就往回走的架势。只是这一次没上一次那么顺利了,因为李大强拉住了他,一叠声的问了起来。

  “我说来福,这会儿还要捐?都快打到门口了。不是该先顾着打仗吗?”

  是啊,都要打仗了,还只顾着要钱,这事儿办的,哪怕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呢,也觉得太荒唐!

  可这事儿人来福会和你细说?不能啊!那就不是个能讲道理的人。当然了,他也不懂!这是肯定的。

  “我爹让我来的,该说的说了,其他我不管。”

  呵呵,这可真是,另类的管杀不管埋吗?

  不过,这事儿都进行到这里了,那这京城……方大海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北面大山的方向。他想,也许他又该有任务了吧!

  

第59章 出狠手……

  钱钟书先生1947年写的小说《围城》里有一句名言:“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爱情也罢,人生的愿望多半如此”。

  而这会儿的京城……方大海看着外头一脸惶惶的邻居,心下觉得,他们就是这围城里的人。特别是在又一次被逼捐的情况下,本就想逃离的心,怕是越发的蠢蠢欲动起来。

  “不成就走吧,若是赶在明早前,还能省1块呢。”

  “他要是收的是1块金圆券,我也就认了,可……明面上不让用金银,只准流通金圆券,可到了收捐的时候,就只认大洋了,这世道真TM王八蛋。”

  “不管走不走,我反正是没钱了,这两天我家吃的粮还是从方家借的呢。就这还不知道怎么还呢,这会儿还要捐?呵呵,我看,要不我把身上的骨头拆了抵账吧。”

  前院院子里的议论声不断地扩大,并随着后头听到传信的邻居们一个个凑过来,已经到了群情鼎沸的地步。何毛柱领着蔡福来出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只稍稍听了几句,世情练达的何毛柱就知道是发生了什么,随即眼睛一眯,眉头一皱,顺着人群拐个弯,就进了方家的屋子。

  “来福又来过了?”

  都是自家人,连着自家老爹的糗事儿都知道了的自家人,何毛柱从进来开始就没客气,拉着蔡福来坐到了桌边,顺手接过了方大海递过来的热水,给了自家弟弟不说,还扬着下巴示意方大海继续。

  这不客气的样,方大海看着都有些发笑。

  “就是他,说了明早要一家出一块。”

  再递出去一碗热水,方大海重新做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何毛柱骂人。对,就是骂人,就何毛柱如今这经济情况:又是欠了他好大一笔钱;又是日日为媳妇的药费忙碌;还有今儿新增的,蔡福来那不如意的生计上心……那是处处都要钱,偏偏他这挣钱的事儿却一点都不顺当,饭馆饭馆没开张,卖包子卖包子赶上粮价飞涨。要方大海说,何毛柱没跳起来直接骂娘,那都是秉性纯良了。

  “这狗R的,收钱收上瘾了,离着上次才多久,这就又来?当我们一个个都是银行不成?这趟又是什么借口?”

  看看,果然开始了吧!

  “剿匪捐。”

  “剿匪?自己都快沦落成匪了,还剿匪,糊弄谁呢?”

  何毛柱对果党的官员很是看不上。许是他往日做厨子的时候见多了那些官员脑满肥肠的时候,对他们少了普通百姓该有的滤镜,评说起来颇有几分犀利。

  “就他们,不是我说嘴,看着吧,必定是收上来之后,先大家分一圈,剩下的三瓜两枣,哼哼,是不是用到打仗上都不好说,不定就花到了酒桌上。还一家一块,整个京城有多少人?200万呢,那是多少个人家?少说也有50万户,那就是50万大洋,那是多大一笔钱?若是再去那些个商户人家敲骨吸髓一遍,就是凑出100万大洋也是能的。这些钱用打仗上?若是他们真这么尽心尽力,那小鬼子都不用打8年。”

  骂的可真是痛快啊!看看,边上的蔡福来都跟着在点头,可见京城的百姓们对果党这动不动要捐的事儿那是有多上火了。

  “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要不走,该交还是要交,不然就那些人无法无天的样,咱们这院子怕是就没太平了。对了二叔,明儿你出摊不?要不来福来收的时候我替你一起先给了?”

  何毛柱知道方大海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怕自己手里没钱嘛,那什么,好吧,他确实也真没钱。那,就坦然些?!!

  “不用遮遮掩掩的,我给你二婶看病看的掏空了家底,还欠了账这事儿,院子里人都知道。我如今也是脸皮厚,反正欠你一块也是欠,欠你十块也是欠,那就一并欠着吧,等我上工开了薪水再还。对了,老三,你呢?怎么说?要是手里不宽裕,索性就一并和大海借了。他打猎还行,最近正好攒了几个,你只要记着还就成。”

  何毛柱绝对是好哥哥,看看,自己借钱不算,连着刚认回来的弟弟都想着了,可你这当着方大海的面说这样的话……侄女婿比不上亲弟弟这个方大海确实心里有数,可好歹避着些不成吗?

  方大海对何毛柱这会儿的精神状态,那是真牙疼。可偏偏当着蔡福来的面,还不能表示出来,不然岂不是赶人走?说自己不借?想想他听到的故事,这事儿他还真干不出来。毕竟他真不缺钱对吧。

  “是啊,三叔,你若是手头紧,就从我这里先拿2块大洋走。好歹日子总要过下去,等着你寻到了合适的工作,就凭你读书识字这一条,将来就

  不怕还不上。”

  才认了亲哥哥,就有亲戚这样为他着想,信任他的能力,这对于蔡福来说,那真是比给多少钱都提劲。所以他很仗义的又暴露了一次家底。

  “不用,我家里还藏着些家底呢,日子还能过。”

  还藏着家底?娘哎,那蔡姨娘是女诸葛吗?还是学兵法出身的?人狡兔也就三窟,她呢?这是从40年开始就折腾上了吧!又是卖房子遮掩,又是另外置办房子,又是另外藏起家底……这,这,难怪蔡福来这样的年月,也敢玩27个月的守孝了,合着人那是不愁没钱过日子呀。

  何毛柱显然也被蔡福来这一句话整的有点破防,眨巴了好几下眼睛,这才唏嘘的说道:

  “你娘……本事人啊!可惜了。”

  确实可惜了,这样的聪明人,若不是赶上这样的年月,那怎么的,也不至于将日子过得,连着自己都送了命。

  “行吧,你自己既然能行,那我就不多嘴了。你先回去,等着我这边寻到了合适的媒婆,再去喊你。”

  何毛柱一说媒婆,那蔡福来的脸就开始发红,只是再怎么羞的厉害,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临走还记得和方大海几个一一告辞,这礼貌的呀,方大海感觉和何毛柱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人。

  等着送走了何家兄弟,方大海回头就转进了西屋里头,看了一眼木着脸,叠着衣裳的方大江,嘱咐了一句:

  “别摆脸子了,家里就咱们几个,你这是给谁看呢。赶紧的,将家里的粮食盘点盘点。我估摸着,有了这要捐的一出,咱们家这几日怕是少不了来借粮的。”

  借粮?这个词一出,方大江哪里还顾得上缅怀身世,思念亲爹?满心满眼的都是:

  “不是,怎么会?”

  “怎么不会?院子里也不是没人来借过。”

  只听刚才院子里的闲话就知道,确实,院子里已经有人朝着方家借粮了。为啥这样?因为方大海买粮食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看见了呀,知道他们存货够多。在手头不济的时候,寻到他家来救个急,自然顺理成章了。

  当然了,这里头也不排除有想占便宜的,想着这会儿粮价高,先借了吃,等着便宜了再买粮还,能节省下不少银钱。

  可方大海能说穿了?不能啊,他才来了多久,哪怕有何毛柱在这里当大辈,震慑些麻烦呢,也免不得被人欺生不是!

  当然了,方大海这样好说话,那也有他的盘算,一来是想卖人情,想借着这个事儿让自家能更融入些;二来也是而营造个热心肠的人设,将来我党进城后,对着他这样的半截子自己人,你能保证不调查一二?到那时候,这借粮的事儿,多有说服力啊。当然还有最后一点,方大海是觉得这些人是真困难,在自己条件不错的情况下,愿意搭把手。

  “可咱们就几个孩子啊!院子里的人不都挺要脸的嘛。”

  方大海肚子里的盘算方大江是不知道的,作为一个一直以来都吃不饱长大的孩子,对于粮食,那是相当的敏感,上次借出去他已经很肉疼了,这会儿听到还有人会借,那真是,心都抽抽了好不。要不是年纪还小,方大海都担心,这孩子会不会犯心绞痛。

  “都快活不下去了,那脸还重要吗?”

  这也是实在话,《管子牧民》篇里都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这周围的街坊们啊,真的是让着世道给逼的,为了活下去,什么都顾不得了。

  看,这边两兄弟才说着这事儿呢,堂屋门口就已经有邻居上门来借粮了。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赶紧的盘点一下吧。将家里要吃的盘算出来,留出够吃到开春的份,然后剩下的往出借吧。

  方大海往家搬的粮食确实不少,可再多,也经不住整个院子的人惦记不是?瞧着连来了三家借粮,而且还是一借就10斤、20斤这样的数,方大海觉得,他得想想法子,将这事儿从根子上解决一下了。

  .........................................

  夜色里,方大海裹着一身黑,从墙头一跃而下,奔入了寂静无人的街巷。冲着政府衙门而去的路上,踏着不算明亮的月色,方大海微微抬起了头,看了看天。

  月过中天了,今儿是11月7日了呀,按照农历算,也就是十月初七,正好立冬。呵呵,自己选的这日子还真是够好的。让果党的大官们在立冬日感受一把冬日的寒冷,多应景。

  想到应景,自我调侃的正有趣的方大海顺拐着换了个方向,转头先去了陆掌柜的香烛铺子。他记得拿陆掌柜走的时候,好像就只关了门,里头什么都没动吧,那他刚想到的东西,那里应该都挺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