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91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啊?不是说干什么都想好了吗?怎么突然就转到上学上了?

  “是想好了啊!先上学,将识字这关过了,然后好生的学点算数,等着这都学好了,我想法子给你送去当账房去。”

  让他当账房?这还真是让方大江意外!

  “有什么可意外的?看看你这一日日算计那些小人书的借书钱不挺起劲?既然算钱算的挺明白,那当账房不是正好?”

  老实说,方大海还真不一定觉得方大江当账房好,可这不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了嘛,不给方大江一个合适的选择,怎么解释他刚顺口说的想好了?

  不过让方大江读书这事儿他到是真上心的。那识字班的事儿,也确实是他文问来的。毕竟是经历过9年制教育的人,让家里的孩子都读书,对方大海来说那就是必须要做的事儿。若非这年头让女娃读书有点太突兀,连着何雨兰他都想送去呢。

  不过不要紧,等着大军进城之后,扫盲班就该开始普及了,到时候让何雨兰去也来得及。就是他自己,也会去混个文凭出来,给自己镀层金。到时候正好一块儿,多利索!

  方大海觉得挺好,可方大江却不这么觉得,想想往日听到的,街坊间说起的那读书的花销,方大江那是越想越心疼。龇牙咧嘴,一脸愁容的说到:

  “我跟着大哥认识几个字也就成了,还读什么书啊!一年光是书本钱就要2块多,加上其他的,得要4、5块,有这钱吃鸡蛋都能吃的噎着。”

  方大江这话倒是没错,在解放前,读书,那是个很吃钱的事儿。像是方大江说的开销,那还是公立学校的学杂费总和,若是放到私立的学校里,没有个8块钱,都别想送孩子进门。这样的花销,一般二般的人家,那是真出不起。

  可方大海是一般二般的人家?他不缺钱啊!只不过这样的话,他不好直接说出口而已。所以他只能撇了撇嘴,没好气的说到:

  “那是识字班,不是正经学校,能出几个钱?再说了,你一个人去学,回来不会教咱们一家子?出一份学费,学会一家子人,这账有多赚你不会算?”

  你要这么说的话,那好像这出钱……心也就不那么疼了哦!可即使这样,方大江还是挣扎了一下。

  “大哥,一定要去?”

  “傻不傻啊你,我出钱,你老是心疼个什么劲?”

  “那不是,那不是……咱们家才又买了房子,这会儿你又要让我上学,我怕……”

  “怕什么?怕我没钱?就咱们家这麻辣兔头的买卖有多挣钱,你自己不知道?放心,这点子开销,大哥还拿的出来。放心吧!”

  放心?不,他一点的都不放心!哎,方大江心里的惶恐谁知道哦!

  突然间大哥就另外买了两间厢房,还是落在他名字下头的,这本就让方大江心里十分的忐忑,感觉大哥想分家,将他赶出家门了。

  一个转身,又来了一个让他读书的话,这……给的太多了!多的方大江总觉得,大哥是想一下子将他以后的事儿都安排妥当了,然后再也不管他了。

  从小他就是大哥的跟屁虫,什么都跟着大哥一起。这突然间意识到,有一天他和大哥会成为两家子,他的心就像是没了落脚处一样,哪哪儿都不安稳。

  所以他一听司机挣钱,就琢磨着将来当司机,一听读书要花钱,就想着给大哥省钱。说到底,那就是心里不稳当,急切的想展现一下自己对这个家的维护心,想让大哥看到他的用处,想……追根究底,还是离不开大哥的心在作祟!

  方大海知道方大江这种不安吗?说实话,多少是有些感觉的。好歹也是夜里睡一张炕上的亲兄弟,怎么可能没发现他夜里的不安稳,平日的欲言欲止?可这个家他做主已经做惯了,已经有了自己的节奏,不可能因为方大江心里那点别扭,就将这节奏给打乱喽。

  所以他能做的也就是:

  “又不是要害你,哪儿来这么多可是那是的。只要你记住喽,大哥这钱不能白花,多学点回来才划算,那就成了。”

  都说到这份上了,方大江还能说什么?就是想点头表示一下诚服,都有外头新传来的喊声给止住了!哎,算了,就这样吧!

  不过这喊人的是谁?于大庆?今儿他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咦,不对啊,怎么没背背篓?兔头呢?

  兔头?后头推车里呢!今儿于大庆一伙儿可是真开了大场面了!足足210只兔头招摇过市啊!也不知道会惊掉多少人的眼球。

  

第84章 太多了……

  于大庆带来的兔头很多,可他的表情却称不上高兴。这到底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因为绳套被人捡走了呗!

  “我以为我们这么蹲点守着套,怎么的,这事儿也能守上十天半个月,可谁想,不过是原来的地方收获有点少,换了个地界,一下就让人给发现了这东西,NND,不过是稍微慢了一步,就让人将最边缘的几个绳套连带着那套子里的兔子,一并给偷走了。”

  说起这事儿,即使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于大庆还是特别的愤愤不平,说着话呢,都能听见他咬牙切齿的声音。

  “我早就说过,这东西一看就会,散开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何必这么生气。”

  方大海可是早在教他们这法子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打过预防针了,原以为他们会心里有数,不想真到了这时候,这些孩子还是这么承受不起。

  也是,原本衣食无着的他们,对着冬日已经绝望到了过一天是一天,熬过去算命大的消极状态了。猛地来了一个又能让他们吃饱饭,又能让他们能保暖的天降福利。感受到温饱的他们,自然将这一个套兔子的活儿看成了救命的绳索,恨不能紧紧地抱在怀里,万分珍惜。

  如今他们活命的东西被人觊觎了,偷盗了,哪怕是再心大,再想得开呢,也不可能没半点情绪对吧!

  比如于大庆,目前就是这种状态,只见他搓了搓脸,一脸复杂的说到:

  “其实我也知道,能在大冬天出来,到山里头寻食得,基本都是和咱们一样的苦命人,得了这东西,许是能救活他们家不少人,甚至可能让一个村子都得利。可只要一想到这东西是从我们手里传出去的,将来他们还有可能和我们在一片山林子抢食,我这心……总觉得有些对不住家里那些兄弟姐妹们。”

  这,这让方大海怎么劝?

  是,是人都有私心,可当着私心和生死存亡挂钩,那这还能说是私心?要方大海

  说,于大庆这样才是正常的反应。所以啊,他能说的就是:

  “行了,别多想了,这活儿本来就只能下雪天做,一个冬天的事儿,只要你们散的够开,在雪停之前,怎么也能攒出足够的粮食和衣裳来。这么一想,散了也就散了吧!全当积德行善了!”

  方大海说到轻松,那是因为他知道,到了年底,这京城就会解放,到时候这些苦的不要要的孩子,国家就会给出救助和帮扶,不是养老院,就是孤儿院,总有一个能收容他们的地方。到时候哪怕依然过得不怎么样呢,好歹活着还是有希望的。

  可方大海知道的事儿,人于大庆不知道啊!所以他想的比方大海远多了。

  “话是这么说,可今年能凑合着过去,明年呢?有一就有二,到了来年下雪的时候,这周围怕是都会这一招了,到时候我们人小力弱的,如何还能抢的过那些大人?”

  其实吧,能这么想,从思维格局上来说,于大庆那是真的,很有领导天分了。一般的孩子哪能想这么远?过一天是一天才是常态。

  所以也那怪方大海和这于大庆这么说的来了,他们俩啊,比其他同龄人思维更相近。

  “好歹你们又顺利的活过了一个冬天不是吗?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到了天气回暖的时候,你们就不能寻出新的挣钱路子来?别的不说,那做蜂窝煤的事儿不也是个好法子?虽说如今用的人还少,可要是用的人多了呢?不一样是挣钱的路子?还是人人都能做得的路子,多好。”

  是啊,现在唯一能让于大庆不至于愁的睡不着的,也就是这么一个蜂窝煤了。

  说起蜂窝煤,于大庆倒是有个新发现。

  “肖大爷昨儿和我说,那蜂窝煤烧的时间长,点了炉子搁在屋子里,只要封好了风口,就能燃一个晚上,很是得用。可就一点,这东西气味太重,闻的时间长了容易头晕。所以他想法子从钢铁厂外头的废铁堆里,捡回来了几段铁皮,敲出了几根烟囱,挂到了炉子上头通到窗户外。你别说,就昨儿一晚上的效果来看,那是相当的好啊,而且连着屋子里也变得更暖和了。大海,你家要不要这样的烟囱?要的话,我让肖大爷帮你也弄一个?”

  好家伙,真真是好家伙,这广大人民群众中果然藏龙卧虎啊!他还什么都没说呢,看看,这铁皮炉子的大功用就这么被点亮了!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要的,不过他再想要,也不能让于大庆他们这样本就一无所有的人提供,他的良心会痛的。

  “这么好?那让我想想……,这样,来,这2块钱你拿着。”

  “干嘛,看不起我们?你教我们套兔子的时候,我们可没给你学费。”

  方大海的钱还没塞过去呢,那于大庆立马就跳起来躲到了一边,就好像那钱烫手一样,脸上更是露出了怒容。那种被羞辱的愤怒,让方大海心下一慌,忙不迭的就开始解释。

  “我不是这意思,你急什么,先听我说完啊。”

  看着方大海着急的样,于大庆眨了眨眼,最终处于对方大海的信任,还是坐了下来,不过和先头不同的是,这次他只坐了半个屁股。

  “行,你说我听,要是不说出个理由来,方大海,咱们友尽了知道不?”

  这可这是够险的,真让于大庆这么生气着走人,那他打入这帮孩子的任务怕就要黄了。好在于大庆到底还是让他安抚下来了,甚至子啊门口帮着清点兔头的几个孩子听到动静看过来的时候,于大庆还知道挥手,没将刚才的事儿给透露出去,这让方大海稍稍放心了些。

  “我给你2块钱,是想让你和那谁?哦,肖大爷说,将炉子也好,烟囱也罢,尽可能的用好些的材料做,外观也做得体面下,然后再给我拿来。”

  “这个只要说是给你做的,不管是肖大爷还是其他人,那肯定尽心尽力,谁也不会糊弄事儿。这你大可放心。”

  许是从方大海那煞有其事的吩咐中,大概的琢磨出了一点什么,所以于大庆尽管表情依然不怎么滴,说话也带着几分冲味儿,可耐心却已经上来了,能一边说一边看着方大海,一脸继续的摸样。

  对此,方大海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用略低几分狡黠的声调说道:

  “等着做好,选一个我们院子里人都空闲的日子,大白天的送上门来,然后找院子里的人搭把手,一起安装烟囱,你说到时候……”

  后头的话方大海不用说,在外头也算是见足了世面的于大庆立马就明白了!

  只见他一脸高兴地拍着大腿,乐呵道:

  “只要他们知道了这东西的好处,那想来总有人会心动想要在自家摆一个。嘿嘿,不但能做饭烧水,还能暖屋增温,多好的东西,比火炕还实用呢,最起码火炕不能做到堂屋里去对吧。”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我要给你2块钱了吧?”

  “明白,明白,有了这钱,就能拾掇的更鲜亮了。那炉子里头的黄泥用最好的,外壳我也让肖大爷给裹上一层铁皮,还有那烟囱,我听说早先富裕人家有种铸铁的壁炉就用的烟囱,我让肖大爷也学那样的做,这样看着更体面些。”

  这会儿于大庆那是完全没有了方大海拿钱砸他,看不起他的想法了!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事儿要是能做起来,他们这一伙儿人又能挣多少钱的问题。

  “这事儿咱们做是能做,不过外头比咱们本事的人多的是,怕是和套兔子一样,也不长久。”

  要说于大庆他们这帮孩子最大的无奈是什么,那肯定就是:不管他们多聪明,多本事呢,有什么好的想法创造,永远都保不住!总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保不保得住的,能吃到这头一茬就行,只要速度够快,那怎么也能挣上一波不是?再说了,人家有钱有本事的想做买卖,那必定是往好里弄,你们要是反着来呢?我记得肖大爷好像还会烧点粗陶是吧?若是能自己做粗陶的炉子外壳,那这成本是不是能下来?做低廉价格的蜂窝煤炉子也一样能卖钱吧?这么一凑,弄好了,别的不说,最起码开春一人添一件衣裳总成吧?再不济多存上一个月的粮食总能吧?”

  也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要能趁着别人没反应过来,好好挣上一波,哪怕是后头没有了呢,那也算是没白瞎他们这么一场折腾了。而且要是粗陶炉子这个真的能做,那就更好了,也算是有了个和蜂窝煤一样,长期来钱的营生。

  “还是你有主意,这么一想,那套子被人捡走的心疼,好像都轻了些。”

  好家伙,都说到这么远了,你这还记着拿套子的事儿呢!可真是够执着的。

  执着的于大庆在交割完兔头后,一身轻松的走了。这个时候,头疼的对象就换成了方大海,因为在于大庆走后不久,陆掌柜那边也来人了,同样是送兔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50个。

  好嘛,这一天整的,居然有了360个兔头,这……就这数量,晚上能不能做出来是个问题不说,就是明

  天卖也同样是大问题!

  “大海,这数量有点多了,就北锣鼓巷口那地儿,可未必能卖干净。”

  何毛柱看着这么多兔头那是真发愁啊!一天200个兔头,就他这两日的观察来看,已经到了极限了,再多……周围人家是真没那个消费能力。

  何毛柱觉得发愁,方大海不觉得啊!不过是往往稍微富裕点的地方卖东西而已,这还用的着发愁?

  “陈大娘和李大妈他们都在家吧?”

  大杂院里住的人多也是有好处的,方大海不过是脑子微微那一转,就想到了两个好帮手。

  “嗯?在,她们不在家还能在哪儿?”

  不过他这样的散发性思维,何毛柱明显有些接触不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表情显得特别的无辜。哎,这样的表情放到谁脸上都挺好看,可放到一个死人脸,水泡眼的何毛柱身上……真是白瞎了这张还算端正的脸哦,也不知道王桂香当年是怎么看上这么一个人的。果然是岁月如刀吗?

  “那,二叔,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帮咱们卖货。”

  “她们?卖兔头?等等,你的意思让她们……沿街叫卖?”

  何毛柱的脑子到底还是有的,话说到这里,他思路终于是转过弯来了。眉头一扬,接的很是利索,微微翘起的嘴角,更是展现了好心情。

  “这主意不错。”

  不过方大海能想到的可不只是沿街叫卖,这走街串巷,没有目标的卖,效率可未必能让方大海满意。所以他一边点头,一边说出了他最终的想法。

  “不一定是沿街叫卖,我记得隔壁给人当佣人的于婶和她们关系不错吧,那她们对于婶做工的那片地方应该也挺熟悉,许是能问问那些主家有没有喜欢吃麻辣兔头的?再或者问问三叔,他住的那边不是有小酒馆嘛,那小酒馆里要不要咱们的兔头?”

  你看,不只是院子里的人,连着亲戚关系,方大海也一并给照顾到了,想的多周全啊!

  “咱们也不让她们白干,每卖出去一个兔头,咱们就给她们1分的中人钱,这活儿她们一定会感兴趣的。”

  怎么可能不感兴趣,不过是询问一下,然后帮着送过去而已,能耗费多少功夫?可要是问到了呢?那可就是钱!还是能持续进账的钱。

  何毛柱不过是让自家媳妇稍稍说了一句,哎呦喂,别说是李大妈和陈大娘了,就是院子里其他人也一并心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