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64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胤礽心往下沉,她敢问,他却不敢答,生怕一旦挑明,连夫妻都做不成了。

  “听说你要出宫,我舍不得。”确实舍不得,更怕她出宫之后喜欢上别人,这才想要提前据为己有。

  没想到反成了自己黑历史。

  翌日,胤礽起晚了。

  十五岁上朝站班,一日都没晚过,昨夜不知为何睡得那样沉,早晨叫都叫不醒,还是掌珠把他拍醒。

  若说是熬夜的缘故,从前读书的时候熬过夜更多更长,也没见早晨起不来。

  大约是这么多年压在心底关卡过了,把什么都说了,掌珠也没怨他。

  虽然不可避免被嘲笑了,他不是也亲回来,很够本。

  “等会儿皇上若是说你,你就把我推出去。”石静一边服侍他穿朝服,一边道,“我是新妇,皇上总不会为难我。”

  太子是储君,储君怎么会出错,要错也是身边人的错,这便是康熙皇帝逻辑。

  出了事,总要有人背锅。

  毓庆宫还乱着,胤礽身边值得信任的只有李德福等几个首领太监,少了谁都不行。

  把她推出来背锅,代价最小。

  “我自己起晚了,与你什么相干?”掌珠还是像从前一样,什么事都先想着他,而不是自己。

  胤礽低头,让掌珠给他戴上朝珠,摆正。

  “中午等我回来用膳。”也不管屋里有人没人,捧起她的脸亲了一下脑门。

  石静本来想说你忙你的,又想到猥琐发育的大方向,旋即点头:“早点回来。”

  胤礽穿戴好,转头叮嘱芳芷:“太子妃在早膳和午膳之间要加一些好克化点心和牛乳,点心不要热的,牛乳也不要热。”

  芳芷含笑应是。

  李德福在门外急得都快冒烟了,忍不住催促:“太子爷,祖宗哎,快点吧,等会儿敬鞭都响了!”

  胤礽赶到乾清门的时候,与同样匆匆赶来的大阿哥撞了一个对脸。

  他此时神清气爽,大阿哥却顶着两个黑眼圈,眼白上全是血丝,看起来很是疲惫。

  “怎么,昨日商议得不顺利?”胤礽明知故问。

  大阿哥看他一眼,想要说什么,听见敬鞭响起,匆忙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相比阿哥们位置,太子站的地方更靠前,所以大阿哥在皇上升座之前归位,太子没来得及。

  等太子站好,皇上已然到,淡淡看太子一眼,没说话。

  大阿哥:凭什么!

  其他阿哥:人比人得死,太子就是太子。

  记得有一回大阿哥早朝来晚了,说晚了其实也不算晚,就是让皇上看见他归位,然后在朝会上被提溜着狠狠训斥了一顿。

  好像还被罚了抄书。

  今天轮到太子,太子甚至都没走到自己的位置,皇上看见了居然装没看见,还有没有天理了!

  皇上坐下之后,先走既定流程,走完流程廷议,问起了大阿哥粮草筹集的章程。

  大阿哥口中发苦,心里更苦。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该请苏麻喇姑出山。

第50章 突破口

  大阿哥十五岁上朝站班,同时在兵部行走,很少与户部打交道,更没经手过钱。

  太子曾在吏部和户部观政,对两部最为熟悉,筹集军粮的章程,本来应该由他监督起草。

  就因为太子要陪太子妃用晚膳,皇上便将这个费时费力却不讨好的差事临时扔给了他。

  皇上亲自坐镇,两边都吵得不可开交,把差事交给他这个没有爵位平头阿哥,结果可想而知。

  他昨天听户部和兵部两边的官员吵到半夜,也没能分出胜负,怎么可能写出章程来?

  “照你们这样拖延下去,仗还怎么打呀?”

  康熙失望地从大阿哥身上挪开眼,看向胤礽:“太子,你怎么说?”

  “皇上,儿臣昨日在南书房已经听过户部和兵部争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依儿臣看,不如让户部和兵部各自拟章程上来。”胤礽看了一眼时任户部尚书陈廷敬,又看兵部尚书马齐。

  马齐立刻站出来:“皇上,筹集军粮本是户部之责。”

  言下之意是,不该让兵部拿章程。

  见马齐咬上了太子鱼钩,康熙笑了:“难为你想起来了,筹集军粮是户部之责。”

  户部还没拿出章程来,只说了一个大概,兵部跟着瞎搅和什么。

  想跟着搅和也可以,那就一起出章程好了。

  差事不想办,一门心思提要求,想得美。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算是让胤礽玩明白了,轻飘飘一句便堵上了马齐嘴,成功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争论。

  另一边,石静派人去阿哥所打听十二阿哥情况,得到的结果都是过得很好。

  胤礽是太子养在皇上身边,尚且有不如意事,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出身不高,又不得宠,住在阿哥所怎么可能过得很好。

  十二阿哥生母是历史上的定妃,现在贵人,万琉哈氏。这位万琉哈氏,辛者库人出身,与德妃同年进宫。比德妃晚七年生儿子,德妃已经从端茶宫女爬到妃位,万琉哈氏到如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

  一宫主位都不是。

  人住在翊坤宫,给宜妃这个宠妃当背景板。

  可以说是小透明中的小透明,透明得不能再透明了。

  因位份不够,生下儿子也不能自己养。宜妃生儿子,被送去太后身边养,她生儿子却养在苏麻喇姑膝下。

  苏麻喇姑再尊贵,也只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得皇上敬重最后以嫔位之礼下葬。

  可见万琉哈氏和她儿子十二阿哥胤祹有多不得宠了。

  宫里人惯会拜高踩低,阿哥所也是一样,石静不信十二阿哥这样的小透明不受委屈。

  自己说过得好,可能是性格恬淡。历史上十二阿哥便是这样恬淡一个人,不争不抢,身边的哥哥们夺嫡争到赤膊上阵,他也能安守本心,保持中立。

  身边的奴才们说十二阿哥过得好,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跟十二阿哥一样,人淡如菊,被欺负自己忍着,另一种可能是畏惧于某种势力,知道也不敢说,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十二阿哥身边的奴才,也不是什么好鸟,有以奴欺主嫌疑。

  不要以为宫规森严,没人敢欺负皇子,便是胤礽这个太子都吃过刁奴暗亏。

  更何况十二阿哥今年才九岁,在后世只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

  自己人淡如菊,身边服侍的也问不出什么来,石静有些发愁。

  帮不了十二阿哥,就不能让苏麻喇姑欠她的人情,没有这个人情,根本无法请动苏麻喇姑出山帮她整肃毓庆宫。

  “太子妃,撷芳殿首领太监何宝柱求见。”有宫女在门外禀报。

  石静暂时将自己从愁绪中拔出,面对现实。

  何宝柱行礼过后,笑眯眯拿出一个小本子呈上,恭维道:“自从太子妃要整肃撷芳殿事传开,并且收下了李格格和奴才写的名册,不用奴才动手,这些日陆陆续续有人想办法离开了。”

  他指了指那本小册子说:“上面的人都走,有人生病,有人犯错,还有人被借调。有些在奴才预料之中,有些人是真没想到。”

  “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了!太子妃英明!”虽然是恭维话,何宝柱心里还是有几分佩服的。

  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太子妃不愧是太皇太后手把手教出来的。

  跟着这样有地位有成算且有手腕的主子,四两拨千斤,办差都不费劲儿。

  还好他足够圆滑,不管各方势力怎样收买,都没投靠,不然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主子去。

  良禽择木而栖,石静对何宝柱效忠非常满意,打赏之后,对他说:“人走,差事还在,内务府送人进来的时候,你警醒些。”

  何宝柱非常会来事儿:“内务府送人过来,李格格和奴才先挑,选出背景干净带来请太子妃过目。”

  石静点点头:“也好,就照你说的办吧。”

  想起什么似的,又道:“大哥儿再过几年也要搬去阿哥所住,我想让他提前熟悉那边。你让内务府推几个在阿哥所服侍过新人来,我亲自挑一些放在大哥儿身边。”

  何宝柱应了一声,笑道:“奴才看出来了,太子妃是真疼大哥儿,所思所虑岂是李格格能比。大哥儿能养在太子妃身边,是他的造化,也是李格格的造化。”

  马屁听多了腻歪,石静摆摆手,让他退下。

  宫里人都说何宝柱滑不留手,只有石静知道,他效忠之后差事办得有多漂亮。

  两日后,何宝柱带了筛选过的第一批人来给石静过目。

  这批人样貌周正,规矩守礼,比毓庆宫现在用这一批看着都顺眼。

  人数不多,一共十个,五个宫女,五个内侍,看起来年龄都不大。

  石静拿起名册一看,果然都是这两年入宫新人,年龄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十四岁。

  虽然是新人,年龄倒没有太小的,做事不至于毛毛躁躁。

  再看家世,宫女都是普通旗人家孩子,内侍出身更整齐,全是前年无定河闹水灾留下孤儿。

  背景足够干净。

  “太子妃,这十个人是奴才从内务府推来的人里精挑细选的,也让李格格掌了眼,您看看是否合心意?”

  见石静点头,何宝柱扬了扬下巴,跟她商量:“太子妃,如此齐整属实不好挑,奴才想着先让他们在撷芳殿当差,过一遍水。有那好的,或者太子妃看上眼,等时机成熟了直接调到毓庆宫来服侍。”

  宫里样貌周正,千伶百俐一抓一大把,难得的是家世背景干净。

  前几天她放出风去要整肃撷芳殿,还收下了李格格联手何宝柱送来的名册,所有人都知道她要动手了,各方势力这才把自己的眼线撤走。

  这时候撷芳殿再进新人,肯定是背景最干净。

  石静扫了那十人一眼,见他们听到何宝柱的话之后全都精神一震,腰板挺直不少。

  没有家世背景人进宫之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不断往上爬。

  想要往上爬,起点可太重要了。相比苦熬岁月的东西六宫,和选人要看家世乾清宫,能到毓庆宫服侍,显然是这些人梦寐以求起点。

  有朝一日太子登基,他们也能跟着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