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呓语猫
她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也就只能让自己出名,把工人同志们拉到自己的战线上。
另一边,翠芬嫂面无表情地回到了前院,赵桂兰正在水龙头下洗衣服,看见翠芬嫂满脸的不悦,好奇地询问道:“翠芬嫂,你这心情看起来可不怎么好,你不是跟李泽兰同志介绍对象吗?介绍得怎么样了?”
翠芬嫂叹了一口气,她走到了赵桂兰的身边,开始吐槽道:“她不肯去相看。”
“为什么?是没有看上男方吗?”赵桂兰疑惑道。
“不,她说要等祖国统一再成家。”翠芬嫂的表情十分微妙。
赵桂兰沉默了,她的想法诡异地跟翠芬嫂同步了,祖国统不统一,跟李泽兰有什么关系……
随后,赵桂兰把衣服拧干,往衣盆里面加清水,安慰道:“翠芬嫂,你想开一点,也许没有成事还是好事,我不否认李泽兰同志是一名很出色的女娃,为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谁家有事都愿意帮忙,而且还是李副厂长的养女。”
翠芬嫂十分认同地点了点头,要是李泽兰是一名邋里邋遢,懒惰成性的女娃,她才不会给李泽兰介绍对象呢!
赵桂兰继续说道:“但是缺点也挺明显的,喜欢顺毛摸,一旦不顺着她的意,她就敢当场耍小性子,根本就不会过夜,你看她是如何对待二大爷他们,该发脾气就发脾气,二大爷他们都躲着她走,其他人可不敢像她这么干,如果你介绍的那户人家好脾气,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要是性格跟李泽兰同志差不多,那可有得吵。”
翠芬嫂瞪大了眼睛看着赵桂兰,一方面是震惊于赵桂兰的话,另一方面是有些庆幸自己介绍没成功。
“还好没成,要不然她嫁过去之后,天天吵架,我可有的烦了。”
赵桂兰对着翠芬嫂微微一笑,“你能这么想最好。”
经过翠芬嫂的事情之后,院子里面的大妈们都不会想不开地跟李泽兰介绍对象。
转眼之间到李泽兰领工资那一天,李泽兰已经提前跟领导写了请假条,领导也同意了。
毕竟领导也没有其他选择,他今天能卡李泽兰的请假条,明天李副厂长就能卡他的请假条,没必要把关系闹得这么难堪。
李泽兰从人事科出来之后,就直奔轧钢厂门口,在门口等了一会,就看见了一名挂着相机的女生。
女生大步走到李泽兰的面前,试探着询问道:“请问你是李泽兰同志吗?”
李泽兰点了点头,反问道:“你就是闻叔叔派来的记者?”
徐韵露出灿烂的微笑,自我介绍道:“对,你好,我叫徐韵,今天一天我们都要待在一起了,希望我们能好好相处,虽然我是实习生,但是我一定会写好这篇新闻稿的。”
她已经在出版社端茶倒水半年了,终于等到了出外出的机会,她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以后也能经常出去采访,而不是在出版社里面闲得没事干。
李泽兰拍了拍徐韵的肩膀,鼓励道:“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看见你过来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大家都说女性不适合做记者,但是你的出现告诉我,这话不是绝对的,好好干,证明给所有人看,我们女性也适合做记者。”
她前段时间托何帮厨帮她搞到一个猪肘,她带着猪肘去见了出版社的闻主编,原本闻主编听完她的话之后,是想拒绝的。
她露出猪肘后,闻主编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年代没有人能够拒绝小猪猪的诱惑,如果有,那肯定是给的不够多。
只是她没有想到闻主编会派一名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来糊弄她,实习生也有实习生的好处,她们更加感性,不懂那些弯弯绕绕,容易被人哄。
还好闻主编是三流报社的主编,所以才能这么爽快地同意写一篇她的人物新闻稿,要是换成了主流报纸,她都不好意思开口。
徐韵闻言,愣了一下,然后露出感动的神情,她没想到居然会有人理解她,她的家里人都一直劝她去工厂的宣传部,记者的工作不适合她,要到处出去跑,不安全,但是她坚持下来了。
“嗯,我会好好干的。”徐韵激动道。
李泽兰微微一笑,鼓励道:“加油。”
徐韵兴致勃勃地跟在李泽兰的身后,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劲。
李泽兰先是去了副食品店买了一斤红糖,又去了粮店买了二十斤玉米面,粮票还是她跟养母借的,在她眼里是借的,在养母眼里,是给她的。
没办法,创业初期,要啥没啥,她又不可能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什么样的人物新闻稿能够迅速出彩,当然是贴近70年代主旋律了,她准备给自己打造一个质朴善良,乐于助人,行侠仗义,知恩图报的人设,换成现代就是当代活雷锋。
她准备带着徐韵去生产队还粮,不仅能体现出她知恩图报的这一幕,而还能衬托出农民同志的憨厚善良,不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政治无比正确,上报也不会被人抓住小辫子。
她只需要展现出她的美好品质,挖掘她闪光点,那是徐韵要负责的事情。
徐韵没想到自己的升职计划会败在第一步,她下了车之后,就狂吐不已。
李泽兰只能轻轻地
拍打徐韵的背,递给她水壶,让她清清喉咙。
徐韵喝了一大口水,压住了反胃感,她活力满满道:“李泽兰同志,谢谢你的水,我现在没事了,我就是很少坐大巴车,所以才会晕车,多坐几次就好了。”
李泽兰笑着说道:“那就好,我们已经到达县城了,接下来只需要走路去生产大队。”
徐韵瞬间松了一口气,“还好不用坐车了。”
两人不知走了有多久,终于来到了生产大队,李泽兰挺佩服徐韵的,一路走来,没有喊过一声累,即使满头大汗,她都坚持走下去。
“农民同志真辛苦,进城要走这么多路。”徐韵感叹道。
李泽兰抿了抿嘴唇,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解释一下,一般情况下,农民同志很少进城,就算进城,也有牛车接送,她们属于特殊情况。
算了,还是让这美好的误会继续生存下去吧!
“徐韵同志,麻烦你把相机从包里拿出来,挂在脖子上。”李泽兰笑眯眯地吩咐道。
徐韵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毕竟闻主编之前就一直强调她要听李泽兰同志的话。
两人走进生产大队干部办公室,李泽兰带着徐韵去见了妇女主任,她先是介绍双方认识,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斤红糖递给妇女主任。
妇女主任毫不犹豫地拒绝道:“我都说了,你不用给我任何东西,好好生活就行。”
李泽兰满脸感动道:“我知道你对我好,是不求回报的,但是这红糖是我的一片心意,我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不需要你操心了,如果没有你,也不会有现在的我,这红糖,你拿得心安理得。”
妇女主任进退两难,徐韵也在一旁劝说妇女主任接下。
最终,妇女主任还是接下了红糖。
三人又聊了好一会,突然,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李泽兰和徐韵也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李泽兰笑眯眯道:“不打扰你工作了,我们就先走了。”
妇女主任一边送两人,一边说道:“一路顺风。”
等妇女主任打开门一看,发现门外站着生产大队大队长,还未等妇女主任说话,生产大队长率先开口道:“你们要走了嘛?”
李泽兰清了清喉咙,解释道:“我要带着徐韵同志去河滩生产队做采访,徐韵同志是四九城报社的记者,她知道乡亲们对我的帮助后,特地过来采访他们,要是没有他们,我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不可能生活得这么好。”
徐韵眨了眨眼睛,没有拆穿李泽兰的谎言,虽然她不知道报社为什么会分配这个任务给她,但一定不是因为她发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生产大队长激动地握了握徐韵的手,兴致勃勃道:“徐记者,你好,你好,你远道而来辛苦了,不如由我带着你去河滩生产队,李泽兰同志是我从小看到大的,跟我亲侄女一般,你要是有什么关于李泽兰同志的疑问,完全可以问我,我尽量给你解答。”
“那就麻烦你了。”徐韵挺起胸膛,自信满满道,她第一次体验到了当记者的快乐,果然人还是要出来闯一闯,一直待在出版社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李泽兰挑了挑眉头,没有搭话,毕竟今天还是她第一次跟生产大队长交流,之前虽然见过几次,但是人家可不愿意搭理她。
她要求徐韵进生产大队的时候,把相机挂在脖子上,就是为了钓生产大队长这条大鱼,毕竟干部的话可比村民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如果生产大队长想要这笔功绩,就不会说她一句坏话,反而还会拼命地夸奖她。
妇女主任见状,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进去,这可是能上报纸的好事,她错过就太可惜了。
其他干部也想加入,但是由于他们并不认识李泽兰,被生产大队长无情地拒绝了。
四人坐着牛车来到了河滩生产队,一路上,生产大队长跟徐韵聊得无比火热,生产大队长顺便描述了一下自己认真工作的事情。
徐韵还挺喜欢坐牛车的,虽然屁股颠得痛,但至少不会晕,空气也清新。
河滩生产队,村民们即将上工了,大槐树下坐满了人,他们看着李泽兰带着生产大队长回来,很是不解,询问道:“阿兰,你怎么跟生产大队的干部一起回来啊!”
李泽兰不厌其烦地解释了一遍回生产队的原因。
村民们知道是来采访他们的,一个个的都无比兴奋,围着徐韵说道:“记者同志,先采访我,阿兰的事情,我最清楚不过了,她小时候尿床的次数,我都一清二楚。”
关于李泽兰还粮的事情,完全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徐韵看着一张张热情的面孔,有些不知所措道:“先还粮,再采访。”
村民们闻言,一下子就泄气了,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干脆跟着李泽兰身后,陪着李泽兰一起去还粮。
李泽兰沉默了一会,最终还是默认了村民们的行为,这要是让不知情的人看了,怕不是还以为她是去砸场子的,而不是去还粮的。
一群人到了大队长办公室门前,大队长听到外面的声响,也走了出来,他看见这浩浩荡荡的人群,特别是里面还站着生产大队长。
他有一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睡觉的时候,干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来抓他。
大队长咽了咽口水,颤颤巍巍道:“你们……这是准备干嘛!”
李泽兰一看就知道大队长误会了,连忙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她之前就跟徐韵说过了,不摆拍,直接抓拍她还玉米面的那一幕。
大队长听到这话,这才放下心来,哈哈大笑道:“李泽兰同志,你也太客气了,都叫你不用急着还粮了。”
李泽兰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拿出玉米面放到大队长的面前,大义凛然道:“我现在有工资了,能早点还还是早点还比较好,有其他人比我更加需要救济粮。”
大队长忍不住地看了一眼镜头,浑身僵硬,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结结巴巴道:“你……说得对……”
李泽兰深吸一口气,提醒道:“大队长,你不用紧张,放松一点。”
大队长想要做到放松,可惜身体不听使唤,依旧无比僵硬。
生产大队长安慰道:“自然一点。”
李泽兰沉默了,生产大队长自己都站得跟木头一样僵硬,这是大哥在说二哥啊!
大队长十分委屈道:“我一想到我要上报纸就紧张得很,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上报纸……”
她扭头看向徐韵,无奈道:“那你随便拍一张吧!反正重点也不是照片。”
徐韵点了点头。
得知照片拍好之后,大队长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众人有说有笑地把玉米面搬回库房。
徐韵趁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快速地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面,所有人都其乐融融的,感觉没有主角,又感觉所有人都是主角。
还完粮后,李泽兰回奶奶家了,把之前欠奶奶家的玉米面还了回去,主打一个不欠任何人人情。
她也不担心村民们会掉链子,毕竟这可是能让村民们吹嘘一辈子的好事,村民们只会比她更上心。
虽然借粮的事情,是前任大队长做的,但没有人在意这件事,谁都不想得罪现任大队长,前任大队长已经是过去式了。
徐韵继续开展自己的工作,采访村民们对李泽兰的看法。
钱大妈毫不犹豫地夸奖道:“李泽兰同志是一名以德报怨的好人,以前跟她发生过争执,她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对我和其他村民一视同仁,从城里带回来的免费衣服也有我的一份……”
其他村民则是大夸特夸,表示李泽兰同志从小就喜欢做好事,有事没事就帮他们。
别的生产队都羡慕他们有免费的衣服,这些都是李泽兰同志带来的,虽然李泽兰同志去城里工作了,但是一直把他们放在心里。
知青们看见村民们如此卖力地宣传,自然不会跟村民们唱反调,说李泽兰同志的坏话,他们还想继续在村里生活 ,二来记者是李泽兰同志带回来的,指不定他们说了也没用,反而会惹村民们不高兴。
“李泽兰同志非常乐于助人,看我们不熟悉农活,经常给我们搭把手,时不时来知青点询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徐韵一边听,一边记,她慢慢地对李泽兰改观了,本来以为李泽兰就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没想到李泽兰是真的乐于助人,知恩图报,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夸奖她的。
做好事,目的不重要,能够帮助到人更重要。
在村民们卖力的宣传下,李泽兰的名声无比地好,跟李廷玉的关系也变成了李泽兰乐于助人,没有追求那回事,两人的关系清清白白,比豆腐还白。
上一篇:新婚丈夫是书中早死大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