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208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但黑虎这家伙固执的很,王爷允他追到关外,又没说追到那里停。

  当一万援军赶到时,黑虎的胆子就更大了,特娘的,反正是追敌,俺就追到你老家去!

  你杀我那么多百姓,我也要杀回来!

  黑虎就这样一直追,追出了西北边关,并且还在那里补充了一些兵力。

  又继续追,直接追到了西域。一路凡是胡人士兵都杀,粮草不足就抢胡人部落的。

  凭什么只能你们抢我,我不能抢你们吗?

  谁也没想到,戾王派出这个憨将追敌,竟然追出了一件名留史书的大事记。

  黑虎一路追,胡人一路逃,最终逃到了天竺,而黑虎也追到了天竺!

  这一追就是三年,当然,这还是题外话,眼下我们继续说长安。

  因为戾王大军援救及时,百姓活了七成,一些外逃百姓开始回流。

  而得到消息的誉王,正走在半路上,眼看要入蜀了,接到长安已经夺回,胡人溃逃的消息。

  他一点都没为自己弃城而逃感到丢脸,反而是兴奋:“太好了!哪路将军这般勇猛,驱赶胡人的?”

  “是戾王殿下!他从边城一路急行军到长安,只用了一夜,就破了城,胡人溃逃。

  目前戾王已经在整顿长安城,安抚百姓,维修城池,安排兵力追击敌人……”

  汇报之人话还没说完,就被誉王扔过来一个茶碗打断。一旁的沈国公立即反应过来:

  “怪不得胡人攻城这样顺利!怪不得西北关没能拦住胡人。

  原来是戾王!”

  誉王眼睛一亮,瞬间明白沈国公的意思,这是要栽赃戾王勾结胡人,引胡人攻打长安城。

  想利用胡人杀皇帝,他再假装来救援。

  誉王大喜过望:“立即返城!这一次就让天下人看看戾王的嘴脸!他才是勾结外敌的乱臣贼子!”

  可惜他们错估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姓是有眼睛的。

  士族已经不能一手遮天,颠倒黑白。

  他们还错估了边城对舆论的掌控力,当他们发现,沿路城池上空,飘着七彩的巨大布球,上面飘下无数张纸。

  等誉王拿到纸一看,气得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

  上面用大白话写得,誉王如何在胡人攻入长安城时,弃满城百姓不顾,弃城逃生。

  戾王又是如何解救长安城的,就连西北军的事也写了,是誉王派去的将领无能。

  敌人攻关时,弃战而逃,才让胡人长驱直入,杀我百姓。

第216章 平定长安乱

  誉王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那七彩巨球是何物?”

  “这纸上的东西传到哪些地方了?”

  “快,让人去把那东西打下来!妖言惑众的怪物,绝不能让它再往南边飘!”

  可惜,随他一路逃入蜀中的人,无人知道七彩巨球是何物,亦无人知晓这些纸已经飘到哪些州城。

  更没有想法子把那东西打下来,甚至有一些底层小兵、奴隶,开始跪下祈祷,他们认为这是神明的手笔。

  誉王弃城而逃,神明震怒了!

  誉王还没解决七彩巨球引发的舆论事件,他弃长安满城百姓逃入蜀中避难之事,已经传遍天下。

  紧接着又发生一件大事,彻底让誉王党乱了阵脚,那就是皇上死了。

  死在了回长安的路上,如果只是死了也就算了,誉王还能以此为借口回长安为皇上发丧,君晏清若与他动兵,便是大不敬不孝!

  可偏偏皇上随身带的传位圣旨不见了!誉王怎么也想不通,皇上是怎么避开他的眼线的。

  逃出皇宫之时,他可是把皇上身边伺候的人都换了,除了两个老太医必须随时给皇上医治无法换之外。

  结果偏偏就是这两个太医出了问题,其中一个竟然在他大军包围之下,携带圣旨逃了。

  等追击的人找到一堆变装东西,誉王才知道那个老太医竟然是他孙子假扮的。他没能识破的原因是,从一开始这个老太医就是假扮的。

  那时他就敢犯下这样的欺君重罪,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上默许的。或者说这就是皇上的计划!

  誉王恨不得鞭皇上的尸!本王到底哪一点让你不满?我可是连逃命都带着你,就算是演父慈子考,演到我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不满?

  竟然在死前这样对我!誉王看向沈国公:“如果追不回那份圣旨如何是好?”

  沈国公冷笑一声,就算太医是年轻人假扮的,凭他一个人能逃走可能吗?这军中肯定有他的同谋,也就是说皇上为安排送出那份传位圣旨,早就做了周密的部署。

  就算我们是在逃难的路上,他的人依旧严格执行任务,把那份圣旨送了出去。

  沈国公不禁想到,也许当年皇上将戾王发配边关,也是在保护他,让他远离长安这个政治旋涡,在边关成长起来。

  真是君心难测!要说誉王做错了什么,做为一个储君来说,他还算合格,最起码他听话。

  可他最大的错处就是,他有一个强大的外戚,皇上是怕传位给誉王,最后这江山姓了沈!

  沈国公冷哼一声:“他带走的只是伪旨,真正的圣旨就在我这里。”

  誉王大喜:“舅舅什么时候拿到的?太好了,那咱们赶快将圣旨公告天下,本王即刻回长安登基。”

  然后他就看到沈国公拿出一张空白圣旨,他脸色大变,怔了几息之后才反应过来刚才沈国公的话是什么意思。

  沈国公都没有抬头看他,怕自己难以掩饰自己那看蠢货的眼神。

  “秘不发丧,即便戾王拿到圣旨,那是假的!等我们到了长安,再将真的圣旨公告天下。”

  可第二天,七彩气球上面飘下的文章就变了,陛下驾崩,誉王弑君!

  誉王弃母不顾,害废后死于胡人之后。又于逃难途中殺君,还秘不发丧……

  誉王要崩溃了:“消息是怎么走漏的?”

  “快,把那七彩巨球给本王烧了!”

  还别说,真让他烧成功了。弓箭手连发数枚火弓,巨大的七彩球着火,匆匆降落。

  没等誉王高兴太久,当天下午又一个巨大的七彩球升空,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往长安的路上,每一城、每一关,皆能看到七彩球的身影。

  要是锦岁知道此刻誉王的想法,一定会说,你以为我这个后勤部长是白当的?

  战时舆论有多重要,我可太清楚了!

  天上飘了几天揭发誉王所为之后,继续飘下的是劝军书,同为朝廷兵将,你们是受誉王之令弃城而逃。

  只要投降,戾王既往不咎。但若不降,继续追随殺父逆臣,只能以叛军罪论!

  军心,动摇了。

  其实在得知戾王驱逐了胡人,救下了长安城,军心就开始动摇了。

  接着看到如同神物的七彩巨球,知道这是戾王军中用来传信之物,军中将士既羡慕又懊悔。

  羡慕边城有这样的利器,懊悔他们弃城而逃,如果留下来跟戾王一起作战,那将是何等荣耀啊!

  再到知晓皇帝已死,是的,皇上死了的消息,他们还是从巨球发下的传单上知道的。

  一些将领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忠君爱国,可君死了,国有难时还弃城弃百姓不顾。

  难道如今要随誉王和沈国公,回长安跟救国的戾王及其部下作战?

  那们入伍是为何?胡人来时逃了,对救了长安城的英雄拔刀?

  当天夜里,就有几个将领带着部下逃离,拿着捡到的传单,准备回长安见戾王。

  誉王大惊失色,再问沈国公:“舅舅,怎么办?”

  沈国公沉声道:“逃的都是没门户的散兵,重将不会逃的。”

  因为重将都出身士族,与他们利益一体,根本不可能归降戾王。

  沈国公以为自己带着这些兵马,就能有与戾王一战的资本。

  以为能带着皇帝的尸体,兵临长安城下,与戾王对骂三军之前,最终杀了他,誉王登基。

  到现在都没有清醒的认知,如今的戾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他们逐出长安的戾王了。

  要搁锦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有的是力气和手段!你们那老一套,已经没用了。

  顾长萧将降兵不杀的消息放出去三天,轻叩桌案:“三天,三天后不降者,杀!”

  程榆皱眉,长安还活着的官员听闻,以为他会劝戾王,不应该兄弟相残,更何况皇上还在誉王手中。

  没想到程榆说的是:“三天?太久了!下官觉得一天一夜够他们想清楚了。墙头草,拔了就是。”

  众官员倒吸一口凉气,虽然这短短几天,他们已经发现边城来的官吏办事风格与长安官员完全不同。

  他们更高效,更快捷,任务下达,不会相互推脱,也不会找数个部门审核。

  与之相比,长安的官员简直就是一群老油条。

  但也不是这个快法啊!那可是数万兵,怎么能如此轻易下定论,一天一夜时间,不降就杀?

  有官员求情:“王爷,不如让下官去劝降。”

  顾长萧指指天上的七彩巨球:“你们还能有它会劝?”

  他已经拿到了皇上的传位圣旨,这个让数百人拼命送到他手上的圣旨。

  说实话,顾长萧看到圣旨上写着,传位于戾王君宴清之时。

  心里竟然很冷静,很平淡。没有那种自己终于得到父皇认可的欢喜。

  甚至觉得这份圣旨也没那么重要,因为不管皇上是不是传位给他,事到如何,他都要抢一抢那大位。

  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边城,为岁岁,谋一个太平盛世。

  岁岁有那么多事情想做,只有他登基为帝,才能给岁岁最全面的支持!

  顾长萧不打算将战场放在长安城外,这座城已经被胡人糟蹋了一遍,千疮百孔,实在无法承受第二次战乱。

  并且,他也不想在皇陵祖宗的注视下,杀誉王,灭皇亲国戚,诛士族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