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221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锦岁不知道别的皇后成亲前要干什么?是不是只要等在闺中就行了。

  反正她是忙得飞起,比礼部官员还要忙。先是她出嫁的地点要选好,理论上来说,在凌府就挺好的。

  但凌府现在已经圈到皇宫里面,从凌府嫁到旧王府,哪里还用仪仗、游城,几步路就够了。

  要是让她和顾长萧来走,爬个墙或是走个地道更快!

  所以这出嫁地还得重选,阿爷说就选道观,以后道观就是他和锦安的家,凌父凌母的墓也在这里,很适合做锦岁出嫁地。

  锦岁却不这么认为:“我在北疆冒充道姑,再从道观出嫁,野史会不会传我是还俗的道姑啊?”

  这下换凌爷爷沉默了,因为这个很有可能!特别是北疆那边也这样记载的话,就更坐实了。

  皇后是道姑还俗,这名声不太好听啊!只听说过皇后被废后带发修行,没听说过皇上看上哪个道姑的。

  锦岁笑道:“咱们陛下的名声已经够差了,再加上一条迷恋道姑,哈哈,千年后保管成为帝王里的大红人!还是算了。”

  嗯,野史对她的记载也更有趣了。女扮男装和戾王相恋,道姑还俗嫁给皇帝……很有狗血网文的潜质。

  凌爷爷急得扯胡子:“那从哪发嫁?礼部官员还等着安排路线呢!也是阿爷疏忽。”

  锦岁指着不远处的学院:“就从那发嫁!那可是我的最强嫁妆!”

  学院确实是锦岁最强大的嫁妆,就连威风如沈皇后,被废后也只能去皇寺。

  这个年代的女人属于自己的资产太少了,嫁妆是娘家给的,聘礼是婆家出的,而锦岁的学院,却是她自己挣的。

  她要把这个学院打上更深的铬印,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皇后娘娘的发嫁地,是皇后娘娘一手创办的学院。

  以后国子监、太学、府学这类学府一一在国都落成,他们也不能嘲笑咱们学院低端。

  锦岁带顾长萧学院走一遭:“路修得很宽,走皇帝的仪仗不成问题,从学院到皇宫,几乎绕了大半个边城,沿途百姓也能观礼。你觉得怎么样?”

  顾长萧压根没看路,只温柔地看着锦岁,轻声问:“岁岁会不会觉得婚礼太赶,委屈了?”

  锦岁失笑:“哪里委屈了?礼部官员的腿都快跑冒烟了,要是知道还得到陛下一句‘委屈皇后’的评价,估计会躲着哭吧!”

  顾长萧也笑了起来:“我真的很想尽快把你娶回家。我不想再翻墙,也不想走密道。在长安看到寒星和燕氏成亲,我都嫉妒了,他们竟然比咱俩还先成亲!”

  锦岁无语:“每天那么多人成亲,你嫉妒的过来吗?”

  顾长萧笑的更大声了,开始指点身后的礼部官员做记录:“沿途都要摆上花。”

  见官员‘嘶’一声,锦岁笑道:“放心,大棚里有很多花木,完全够摆这一路。”

  官员这才放心,要是还得到南边移载鲜花,或者去移载腊梅水仙,那才叫费人力呢!

  顾长萧越看这条大路越喜欢:“嗯,等开春时让工部把这条路两边都栽上花草,再栽上两排银杏,以后岁岁到学院,一路心旷神怡。”

  也就是绿化带嘛,后世各大城市比着自己的绿化带有多美,在这个时代,得算帝王特许。

  顾长萧非常满意路灯:“长安至今没有路灯,天黑之后整个城都是一片漆黑,呵呵,他们竟然还嫌边城荒凉。”

  锦岁点头道:“那些官员刚来边城时,也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满城的大路都有路灯。

  特别是现在路灯用煤气灯,不像之前,还要把灯具降下来上灯油,现在只要半个月换一次煤气就好。”

  她让顾长萧试着按开关:“皇宫也装了,现在石油不多,无法对民用房装煤气管,等咱们开采出油田,普通百姓也能用这样便捷的灯。”

  顾长萧连连点头:“朕已经让西北军在关外找石油,也有让流云在北疆找。”

  “嗯,那我可以教工部炼石油,到时候直接去油田处建工坊。这石油的用处可多着呢!以后你就知道了。”

  当然,弄出油车还不可能,她可以把手稿留下来,只要工部和学院的人致力于研究,相信百年内能把油车弄出来。

  一路到学院,顾长萧发现学院只有女学生,好奇道:“是还没有招收别的学生吗?”

  锦岁点头:“学院还没落成,若是男女混招不利于管理,我准备等学院全部落成之后,再广招学生。目前有陈姐姐看管,只开了女学分院。”

  陈芸娘带着众学生行礼问安,跟锦岁和陛下介绍目前学院的情况,听到女学分院开设了‘医护’‘纺织’‘烹饪’‘服装’‘管理’‘账务’等等分科。

  顾长萧佩服道:“君子六艺,以后你们女子除了琴棋书画,也有自立更生的六艺。”

  锦岁骄傲地道:“我们也教琴棋书画,但还是要学一门傍身的技术,以后我们女子学院走出去的学生,不用依靠别人,光是靠自己的双手,也能一生衣食无忧。”

  她还特地介绍医护院的两百多名女学生:“她们还没毕业呢,已经被军医们抢着招走了。陛下知道的,咱们黑羽营最早有女医护,伤兵的治愈率提高到八成。

  屯田营也有女医护,新生儿和产妇的存活率提高到九成!凡是女医护经手的接生,全部存活了下来。”

  连身后跟着的官员都听得惊呆住,生孩子是走鬼门关,任你是皇家还是庶民,士族还是奴隶,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皇后娘娘教导出来的女医师,能让产妇和新生儿的存活率达到九成,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历朝历代对人口发展都是极为重视的。

  有官员忍不住提议:“既如此,为何不多招医护学生?若招到数万人,分布天下,岂不是再无难产早夭?”

  锦岁认真地道:“那是我们学院未来的目标,只是目前我们缺夫子也缺学生。

  医护不是谁都能学的,一般百姓更愿意女儿学纺织、烹饪,只要学个一年就能挣钱。而学医护最少要三年才能出师。

  再等等吧,等这批医护学生出师,天下人看到她们受到的尊重和酬劳,自然就会送女儿来学医。”

  顾长萧点头道:“朝廷会大力支持皇后的学院,朕相信,皇后的学院会给大夏,给天下子民,培育出另一种人才。”

  说完顾长萧小声问锦岁:“建学院的钱还够吗?不够的话朕从长安国库给学院拨一批银子。”

  锦岁摇头笑道:“不用,陛下要用银子的地方更多。并且,我筹到经费了。”

  她将燕地士族公子,愿意花五万两银子买学院一个职位的事说了,顾长萧也笑了:

  “便宜他们了,五万两银子,就能买到和朕的皇后一起工作。”

  锦岁叮嘱道:“陛下最好快点把长安国库转移过来,一些不方便转移的重物、古物,可以在长安设立博物馆储存。

  也防止古物在转移中受损,纸张保存容易丢失,陛下也可效仿先秦,用青铜器或是石刻,多留一些史记文物,于后人研究我们的历史很有帮助。”

  “博物馆是何物?”

  锦岁便将国家博物馆的意义说了说,顾长萧觉得很有必要建,不光在长安,边城也要建。

  迁都之后,长安留下的豪宅极多,随便腾一机构出来,就能建博物馆。

  礼部官员见两人聊着聊着,就转移话题聊到别的政事上面,忙上前提醒:“陛下,我们是来商议婚礼的。”

  锦岁和顾长萧相视一望,赶紧成亲很有必要,估计两人婚后在床上聊的都是政事。

  礼部官员开始说婚礼流程,从学院发嫁,八抬大轿……

  这个被锦岁否决:“坐马车,坐轿子不舒服。”

  好吧,改成四匹豪华大马车。皇亲来得不多,从皇室宗亲中择人迎亲……

  这个被顾长萧否决掉:“朕要亲自迎亲。”

  礼部官员又是愁起来:“陛下亲自迎亲,会耽误祭祀的。”历来皇帝成亲,哪有亲自去迎亲的。

第228章 东海基地视察

  “那就把迎亲时间提早点,朕与皇后共乘马车,不会耽误祭祀。”顾长萧又低声对岁岁道:“我带黑羽军迎亲,再让屯田军送嫁,好不好?”

  锦岁失笑,怎么变成军婚了一样。

  “好啊,我的学生们当花童。”说着说着,两人更发地期待婚礼了。

  确定了发嫁地,婚前锦岁不再去王府,每天都在学院,礼部的几个官员在此商议婚礼细节。

  锦岁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试穿吉服。

  那吉服可真够重的,里八层外八层,头上戴得有十斤,腰上挂的有五斤,锦岁感觉自己要变成铁衣架了,只能硬梆梆地站着,但凡扭个头弯个腰都会掉首饰。

  “能减少点佩饰吗?这样一路到皇宫,还要祭祀,我的脖子会断的。”

  礼部的嬷嬷忙道:“姑娘辛苦点,咱先试练练,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不能随意更换,不吉利的。”

  要是在长安,礼部嬷嬷才不会这么客气温和呢!哪有当皇后还嫌首饰重的。

  当然,也没有哪任皇后敢说出,要把吉服改轻的话。凡是从长安来的人都知道,凌姑娘是与众不同的。

  锦岁没想着刁难下面人,礼部官员们个个脸都愁长成驴脸了,顾长萧那边经常有个新点子,连锦岁都觉得挺烦的。

  哪有皇帝成亲,却对各种细琐之事百般关心的。连婚房点什么香,地龙烧的程度他都要过问。

  别的皇帝成亲就是出个人,万事不管,按礼部流程走就行了。

  皇帝事多,咱这个准皇后就事少点,不给官员们添乱了。礼服改不了,锦岁每天穿着同款,走路半个小时辰练习,说是祭祀需要皇后站半个时辰。

  本来离大婚就没多久了,而大婚前男女不能见面,这是不论皇家还是平民家都有的规矩。

  历代帝王大婚,像顾长萧和锦岁这样的少之又少。很多都是新婚夜才看到对方长什么样,皇帝年纪小的时候,婚前都是太后看一眼。

  但顾长萧却是隔三差五往学院跑,理由很多,流民营或是土改的政事,造战舰或是火药的军事,新农作物粮种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事,与北疆商贸和新海航线回航朝廷准备开放海商的商事,还有就是婚礼的事。

  不光是皇帝,也有百官来学院找锦岁,虽然陛下回来了恢复上朝,可之前一些事都是在凌姑娘手下办的,他们还是需要凌姑娘给予意见。

  礼部官员开始还拦着,皇后在学习礼仪规矩,不适合见客。后来就拦不住了,完全拦不住啊!

  锦岁自己也烦,学规矩从来都是最烦人的,特别是宫里的规矩,但你又不能废除了。

  要么就不嫁入皇家,决定要嫁,事关皇室威严的礼仪就要学。

  这天顾长萧骑马来看她:“岁岁可有时间?我们去一趟东海。”

  锦岁指指头上的十斤凤冠:“没时间,在跟它玩呢。”

  顾长萧失笑:“我们快去快回,回来再跟它玩。”

  嬷嬷解下凤冠,瞬间头脑轻松,脖子能转了。锦岁换上出门的厚皮衣裳,好奇问:“去东海做什么?出了什么事吗?”

  来到院中才发现,燕九也来了。他是第一次来学院,陈芸娘正给他介绍学院的规划。

  锦岁才想到,燕九从长安回来,两人还未见过面呢!

  忙笑着打招呼:“燕家主好。”

  燕九只觉心尖一颤,燕家主,以后凌姑娘不会再唤我一声‘九郎’了。

  看着她明媚的笑脸,燕九垂眸,将心伤掩去,拱手行礼:“凌姑娘。”

  锦岁忙问:“你也去东海吗?看来真有大事。”

  燕九轻声道:“凌姑娘放心,并不是出了什么事。而是陛下要规划海港建设,这项重任交由燕家负责。”

  顾长萧上前一步扶锦岁上马,他不喜欢看到燕九和岁岁相谈甚欢的样子,所以接话道:

  “开春之后东海基地、明州港都要重建海港,正式开放海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