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水成觞
不过,看人看眼,和对方有些忐忑,但是清明灵动的眼神对上视线,吴桐在心里点点头,这是个内秀的性格,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或许是初次面试,未来还没有确定定向,心里有忐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未来记忆中,曾经的她,在求职的时候,也是类似的状态。她很能感同身受!一时触动闪过,吴桐起身相迎,“旭哥,张先生对吧,这边请坐!”
吴桐的办公室虽然人来的不多,但是布置和卫生,都是有定期更换和每天打扫的。布置都是吴桐惯用的安排,几乎吴桐每个办公室,都是类似的布置,方位都不差什么,只是办公室大小的问题。
她过来前,蔡毅带队已经提前做过安全检查,顺带再次打理。
安雯书接了两杯水放在来客面前,又无声的返回,有内门相通的隔壁办公室静候。
“吴教授!”张谦有些局促的问候,他也是吾神的粉丝,他也曾在网上不断为吾神骄傲自豪顶过帖子。
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有这样的机遇,初次见到心中的神,是在面试的情况下。他这会让的心情,紧张、激动、期待、疑惑各种情绪交织,颇为复杂。
几天前,得到导师否定聘任的确切答复,仿佛当时的默契不复存在,他之前预备上任的岗位,已经有了更讨导师喜欢的存在,张谦觉得,当时是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第252章
稻草
十来年寒窗苦读,当时考上华清,还是王牌专业的意气风发,在本硕博一路读下来才发现,考上华清只是最简单的一步。
他不是不想早就业,只是他这个专业,要想有个好的发展,往上读是必然的。
他的家庭条件只能说一般,没有让他任性的本钱,一心扑在学习上,一个好的成绩让他有了保研的资格。
保研成绩好,是有足够奖学金的,以及研究生补贴,能支撑起他整个读研费用,不用家里再贴补,他也就下定决心,珍惜机会,继续读研。
那时候,他懂得不多,导师选中他,他只当是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被导师看在眼里,进而选择了他。
进了老师的实验室,怀着报恩的心,他更是战战兢兢,一心只在学习上,为导师的项目熬夜奋战那是家常便饭。
努力再加上他可能还算有点儿天分,也不是没有结果,最起码他的专业技能过硬,从读博开始,还能时不时私下接点儿小单子,让自己手头宽裕些,也能给家里一些补贴。
他以为只要他努力,导师就能看在眼里。
所以,就是外面有邀约,他还是一心优先给了导师的实验室,尽管导师给的待遇并不算好,他觉得,不能辜负导师的知遇之恩。
只是事实告诉他,导师当时选中他,只是想找个能干的廉价劳动力,有了关系背景更好的选择,之前的留聘默契都是空。
若是这件事发生在更早之前,没有错过毕业生最佳求职窗口,他虽然会有些遗憾不能继续帮导师,在熟悉的环境中做事,但是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他可以积极求职,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能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动到让人绝望!
没有合适的求职单位,没有合适的求职机会。毕业后,他无法在学校继续住宿,仅有少许备用存款,他在上京待不了多久,更别说,企图等到明年毕业季求职,和新一届毕业生竞争。
历届毕业生如果当年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第二年更没有和当届毕业生竞争的本钱,人家企业或者单位,也会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能力抱歉,才会没有在上个毕业季求职成功!不然,真正好人才,不会被剩下来的!
难为当届毕业生大把的让他们挑选,几乎没有单位会考虑往届毕业生,除非是,真得有优秀表现,综合能力让他们不得不侧目。
若是他随便找一份工作先裹住生活,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以后他可能就没有机会重回这个行业,做他想做的事专业事业,没有机会达到,他梦想的更高的水平!
学了十年,若是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他一路辛勤努力读下来意义何在?
若是不能从事本专业工作,他总归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他还是挺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专研设计的成就。
在快绝望窒息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阮成旭之前的邀请,就抱着尝试的心理,再次发起了问询!他记得,当时他的邀请的职位,还是本专业研究的。
阮成旭的回复,给了他新的希望,给他一根救命稻草,他们还能给他面试机会!他当即欣喜地,牢牢抓住!
在来之前,他以为,他未来的老板,可能是京大某个教授。
当面见到阮成旭,他才真正了解到,未来可能是他老板的人,居然是他为之崇拜的吾神。
他的猜测是没问题,吴桐的确是京大教授,但也不是一般教授,京大乃至全世界最年轻的教授,他之前居然差点儿错过这样的机会,简直简直暴殄天物!
他是有多大的能耐?居然拒绝了吾神的招揽?
跟着阮成旭踏进数院,
迈上数院办公楼,到了吴桐办公室门前,他整个人都还是震惊的恍恍惚惚。
“吾神吴教授!”张谦坐下之前,张嘴想要再次打招呼问好,只是一时紧张,出口就是刚在在他脑子里划过的吾神,囧的他一张实验室待久了,修白了的脸顿时红彤彤热辣辣起来,更加局促的手上张合握紧。
“无妨,叫什么都可以,只是个代称而已!”吴桐轻轻笑笑,安抚道,那个称呼虽然好长时间没有人当面这么叫她了,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
“张谦张博士对吧?感谢你的信任,前来应聘!”
“吴教授,是我该谢谢您,愿意给我机会!”
好歹,张谦也是能读到博士毕业的华清优秀毕业生,虽然常年蹲实验室,少与人打交道,基础心理素质还是有的。一时的紧张后,他调试了心态,克服紧张,正常表达。
虽然,他并不是太明白,数学和他这机械工程方面,有什么需要用到他所长之处的?是有什么项目吗?
也有些些微的担心,若是日后吾神项目结束,不需要用他了,他这边又要面临重新找工作,重新开始,没有安定所托,心里难免忐忑不安。
对于张谦的心情,和顾虑,吴桐虽然不能完全看出,但也能多少有些猜测,当即利索的介绍道:“我主研数学,副修的有材料工程。目前我名下所属研究所正在建立,位置就在京大,也同步在建立自己的团队,一些实验项目,是少不了机械工程上面的助力。
职位是长期需要,入职后是国家级研究所编制!”
张谦的基础资料,安全部门在他来应聘之前,已经做过调查,社会关系很干净,本人经历没有问题,导师虽然有些功利,但是也不是有问题的人。
基础调查是通过的,属于安全范围。
而张谦的个人履历他已经通过阮成旭提供,还有安全部门提供的匹配资料,就目前看到的,吴桐已经基本确定,如果不是面试张谦本人有重大性格缺陷,人格有问题,或者张谦本人不愿意,基本上是拟录定状态。
所以,吴桐也就直接表示,她有在做材料研究,并且在组建团队。
长期需要,这四个字,对张谦来说,无异于定心丸。
第253章
扩大
国家级研究所编制,则就是他天降之喜了!
老实说,就是他之前导师的实验室,也不过是校企联合,达不到国家级别,而现在,他不过是抱着试试看来应聘的职位,居然是国家级的研究所,若是还不知道抓紧机会,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傻蛋!
“吴教授,我的履历你应该已经看过,现在再详细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张谦,今年28岁,华清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师从,参与过曾发表过,希望能胜任,你说需要的机械工程研究员职位!”张谦严阵以待,利索熟练地讲述出自己的个人履历。
他吃亏在,能力是有,但是很多都是在给导师做项目,即使是他个人的研究项目,也都是导师是第一研发者,成果属于导师实验室。
这份履历,充其量只能说是熟练地实验能手,而不能说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创新人才。
想到这里,张谦不由再次紧绷的握紧拳头,心里有些丧气。
以吾神的名气,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者的招揽,多少比他优秀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和那些顶尖人才相比,他真得没什么竞争力。
但是,这样的顶级橄榄枝抛到他面前,他又怎么能不去拼尽全力抓住!若是因为能力被刷下来,那他虽然遗憾,但是会再继续努力。但是若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心而被刷下来,那就是自寻死路。
“很好,张博士,你的专业和能力与我们的需求匹配,感谢您的时间和参与,三天后,我们会给您最终答复,没有意外,我们是欢迎您的加入!”面试结果,吴桐确认的告知,是通过的。、
张谦的表现,和神情状态,都是与资料相符的,这个三天,也是给安全部门进一步调查的时间。没有意外状况,他们即将迎来新成员。
“这三天,也请您做好工作准备,入职是有住房补贴的。起薪一万二+,年终奖,个人研发成果百分之三十专利分层奖”
吴桐简单点明了团队目前得基础待遇,这三天,也是同步给张谦最终确认是否入职的时间。毕竟,面试是双向的,他们面试张谦,张谦也同样可以选择他们。
他们毕竟是个刚起步的小团队,不够成熟,场地都没完善这些是他们不可回避的缺憾。
“我只静候您的佳音!”张谦利索的确定道,入职前的社会关系审核,他有听闻过国家级实验室进入的要求和困难,现在他有机会,自然不会有二心的。
吾神大气,已经相当于明确告知他,他是待录取状态的。
这三天,他会做好充足准备的。心里有了期待的着落,张谦的心,也倏然安定不少,更加自信从容。不是他不好,只是他不是老师更好的选择。
这一次从天到地的遭遇,也让张谦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烈火,他会让自己,逐渐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不是可有可无,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小卒子。
阮成旭将人送出校门,张谦又深深的感谢了阮成旭,感谢阮成旭愿意帮他问询,让他有再次面试的机会。
“不必多礼,以后大家都是同事,回头认真共建团队即可!”阮成旭笑着摆手,深深期待道。
深入接触,他能感受到张谦是个认真缄默的性子,不是跳脱闹事的性格。他希望是给团队推荐了人才,而不是找个祸头子。
当然,祸头子也不能通过审查和面试。
阮成旭再次返回办公室的时候,吴桐正在计划另一个问题。“感觉张谦人怎么?”
很多时候,人的第一直观感受,往往还是很精准的判断。
“很朴实的一个人,是个典型的搞技术性格!旭哥,独具慧眼!”没有意外,他们将会再添一员强将。
团队就是在这样,慢慢扩大的。
“我刚提到住房补贴,就不免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团队扩扩大,会困扰大家的住房问题!”管理的不易,点滴之间尽显。
后世,上京的房价只会越涨越高,上京生活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他们现在仅仅是少数人好解决,但是借宿京大不是长久之计,他们需要有个自己的主场住所。
“确实,咱们是做重要研究的,分散住房不利于保密管理,最好是能够集中就近住宿!”阮成旭的基本敏感性还是有的,他现在正在把自己向研究所元老研究员以及团队管理助手的方向努力发展,立时能够跟上吴桐的思维,明白这事的重点在哪里。
毕竟,很多研究员,至少都是他这个年纪,甚至更大一些。这就代表着,很多研究员可能不会是单身,以后拖家带口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家的住所,小孩的教育问题,这些都将会成为困扰团队成员,不能安心研究的隐患问题。既然他们已经及时预测到这个问题,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从根本上解决。
“找学校借一栋宿舍楼?”能省则省,这是最方便的办法,毕竟,实验室在校内。阮成旭第一反应是找学校协商。
“不好一直麻烦学校,这个只能是解燃眉之急的方案。”吴桐在纸上写写画画,京大附近地形图已经在草稿纸上呈现,“最好的办法,是咱们在就近,合适地方,建立我们的专属生活安置区域!”
太远不方便通勤,校内的地方不用想,只能看就近半个小时车程内是否有合适地方。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他们的研究员们,还能享受到京大辐射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高中,乃至大学,都是配套的全面。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交通便利这些都是要考虑在配套设施之内的,让研究员无后顾之忧,全新研究,这是他们的宗旨。
这一点儿,还没到燃眉之急,但是绝对是要列入研究所发展重大事件上来,慢慢规划安排上,吴桐自觉自己不是专业管理人才,详细记录下他们的需求重点要素,吴桐预备,在研究所交付后,交由配备过来的管理团队进行跟踪安排进程。
第254章
垂直
吴桐向来不会,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强行加诸于自己身上。
跟着师长学经验,无论是潘院、周老师,还是老师成华南、以及合作过的华雁行华总这些都是对她寄予殷切厚望的长者,每一次的接触,都是乐此不疲,愿意倾其所有,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吴桐的。
管理的基础,是她不必要把所有事情都一把抓在自己手里,掌控全局才是她该做的,细节自然交由更专业的人才去完善,她只管传达她想要达成的状态,验收结果即可。
找地,建房,这其中需要用到的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吴桐觉得,她还是抓紧再做个成果,寻求上面的资金辅助,才是她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