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58章

作者:流水成觞 标签: 穿越重生

  近朱者赤,项目做得多了,和经验丰富的大前辈们学习日久,吴桐对于如何规划安排,已经算是十分有经验,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主导负责人,

  感谢上限信任,将这个大型科研工程的负责人及总设计师的身份,赋予于她,吴桐不算战战兢兢,但是肯定是请与研发,克己复礼的。

  对于如何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难关,设计可控聚变反应示范堆的工程,她在向上汇报的时候,已经有了全面的规划蓝图,如今的一起,都是在为了实现这张宏大蓝图而努力着。

  吴桐从不觉得,这世上就她一个能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她把控核心,精益求精,突破一般人棘手的最大难关,抓大放小,这些管理和运作项目经验,吴桐是个好学生,自然学得很好。

  凭借她一个人是无法将那张聚变反应示范堆的蓝图实现,遵循先辈们的至理经验,团结一切可以短接的力量,这是常理之事,吴桐一直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她从不打算,一个人将所有技术难关扛下来,她是人,不是神,那么多的技术板块,等她逐一的学习,再逐一的突破,黄花菜都凉了。

  有合理加速的法门,为何不用?专业的外援合理运用,不磕碜不丢人。

  所以,吴桐计划,是将这个庞大的课题割裂成一个个小专业性质的小课题,然后分配给对应合适的人选,那些难以解决的部分单独拎出来,由她来主导,集中力量去解决掉。比如说如今世界范围内都没更好进展的第一壁材料。

  多角度尝试,再稍微卡顿数日后,吴桐有了新的设想,如果无法将中子束挡在里面,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们放过去?然后在通过一定的手段,回收DT聚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虽然,这也不免再次构成一个整个核聚变反应堆技术中的关键部分。

  但毕竟氚资源的价格是氘的数万倍不止,不但论克卖,一克的成本更是高达数万美元,她们资源有限,不容浪费,勤俭节约,中华传统美德嘛!

  这个设想,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吴桐瞬间犹如站在更高的角度往下观看,思维通透灵敏,新的推衍设计,在吴桐笔下逐一呈现。

  中子氦灰回收系统,可穿梭修复性第一壁材料一个个特有的设想技术称呼,细化罗列在吴桐的笔记本上,进而再化作草稿纸上的不断推演。

  将中子放走是不可能放走的,说什么也得把它留下来。如果不能回收反应生成的中子,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更会因为氚流失而导致反应堆“停堆”。

  在理想情况下的聚变堆中,无论是氚还是中子,都是应该做为中间产物一样的东西保存下来的,最终产生的废料只有氦气以及热量。

  放过它们,不等于将它们放走。

  吴桐从理论上,以及技术上,多方去尝试设计第一壁的结构,让它有避免中子束冲击的可能,多方角度,都无法做到避免对金属键的破坏,这一点儿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基于金属键自我修复能力太差,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嬗变问题。

  最终,吴桐的目光,才从金属材料上,确定最后的研发方向,以碳材料石墨烯为主导,碳材料的稳定性,石墨烯材料的多孔特殊结构,这些都是吴桐首选的出发点。

  吴桐思考着,她打算研发设计新型材料,是建立在第一壁设置成允许中子通过、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基础上强的材料,再在第一壁的后方用液态锂回收中子。至于液锂的另一侧,则用一层定向金属包覆,用于反射穿透液锂层而未发生反应的中子。

  这种设计就相当于将液态锂夹在第一壁和定向金属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的三明治设计,一环套一环再结合降温系统,以及其他技术支持,最终达到一个理想中的解决方案。

  要想达到这种立项方案,对第一壁材料的要求,就从极度耐高温抗中子冲击辐射的基础上,转换了新的角度。依然需要耐高温,但是对中子冲击辐射,就从完全抵抗,到透射的角度上转变。

  单纯的碳材料石墨烯不足以承受这样剧烈高温,那结合物呢?有什么材料元素可以结合,保持石墨烯材料多孔可穿梭效应,且还要具有足够的延展修复性?

  一个个问题,在吴桐的脑海中抛出,与吴桐的知识储备与科研想象力碰撞,截止到目前,可说说,吴桐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未知的领域,而这也意味着,再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了。接下来该怎么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全得依靠吴桐自己去思考,去定义,去设计。

  在金属材料不靠谱的基础上,非金属材料就成了吴桐关注的重点,陶瓷基就是在这个时候,用现在吴桐眼前。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

  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

  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第411章

  就绪

  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用作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导弹天线罩、航天飞机鼻锥、飞机刹车盘和高档汽车刹车盘等,成为高技术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陶瓷基和碳材料石墨烯结合,得到陶瓷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在这个复合材料中,吴桐引入了她拿手的硅化物,以碳化硅入复合材料,以特殊共键效应,串联整个复合材料最原始的组合,将这些原本堪称互不结合的材料,达到了一种有效的平衡优化提升。

  这种新材料,预期耐高温效果,膨胀系数小,导热性能优异、配合降温系统

  、以及高效的水冷偏滤器,能够基本满足聚变反应高温的侵袭,以及能以起独特的穿梭设计,让偶尔失控的中子从肉眼看不到的材料的间隙中穿梭而出,进入液锂提取系统,借助一定的向上力道,进行收集,再次导入反应材料之中,达成一个完美循环。

  即不浪费再利用,也能解决中子辐射冲击,对第一壁材料的绝对伤害。避免了第一壁材料嬗变,也解决了金属材料在中子冲击下,绝对的金属键破坏。

  考虑到第一笔热反应和液锂接触,余温可能会让液锂蒸发,吴桐又在这个接触面的基础上,做了两层加固涂层,这是之前的技术可以直接饮用,一技术为奶高温涂层,二技术为加固涂层已经突破过的技术,此时此刻,直接取来就用,这种顺手,才是最痛快的!

  推衍空间内,新材料的模拟实验同步进行着验证,突破的感觉,不是第一次体会,但是对于吴桐来说,每一次体会,一如既往的美好。

  “吴总!”在吴桐细细推演琢磨着新材料制备工艺的时候,吴桐的保密电话响起。“是否打扰到您的研发?”

  “褚部?无妨,您请说!”吴桐愣了愣,语调中还有这突破余味的欢喜。她正打算让团队进行新材料实验准备。不是全力研发的时候,吴桐对外界的打扰并没有过多介意。只是,身边的人,都已经习惯,在她研发的时候,绝不打扰,给她创造了一个绝对安静的研发环境。

  “向您汇报工作,我已经在您研究所一楼,您是否方便?”褚恒元的声音稳中有序的响起来,以褚恒元的位置,国内多数研究人员,能够得到与他对话的机会,都已经很是荣幸。但是,出于对吴桐的尊重,褚恒元从未有让吴桐赶着去见他的举动,都是直接他来行动。

  吴总时间珍贵,他来出行更为妥当。

  “您请上楼,我在办公室呢!”

  吴桐亲自迎到电梯口,接引褚恒元进入办公室,主宾落座。互相问候,吴桐把目光投向了褚恒元,无事轻易不登门的大忙人,今天来她这里,肯定有重要安排的。

  “吴总,不负您所托,聚变基地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聚变团队入京也进入尾声,等待您的指示!”从他上一次离开,已经又是三周的时间过度,如今已经跨过阳春三月,将时间线拉入了四月。建设工程团队用来三周时间,多团队合作,替换赶工,总算加急把聚变基地基本完成。

  这还是建立在,聚变基地并不需要过多装饰,只是需要一些场地建设,如果是只是平面建筑,可能数天的时间,他们就能完全够搞定,这就是独有的中华建筑速度。只是因为牵扯到山里的建筑,以及核聚变研究安全建筑部署,才用了三周时间交付。

  在聚变基地建设的时间,褚恒元半点儿没有浪费,联合安全部门,精英团队全国范围内派出,一个个调遣谈判、保密协议签订调遣支援人员,也将在今天内完全就位。这是他们能够做到的基础辅助,接下来,就得由吴总来进行总体规划安排了。

  “您们的速度,是这个!棒极了!”吴桐竖起大拇指,她做个第一壁材料研发的功夫,褚部就把先期准备工作完全部署完善,真得是让她格外佩服,这执行力,这行动力,真得是杠杠的!

  “感谢您的赞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这是我的荣幸!”褚恒元眉眼笑意扩散,能在这方面,得到吴总的肯定赞扬,他们这些日子连轴转,全力的辅助安排,就全然满足了。

  “接下来,我们会协助您,召开一动员认识部署的会议,在这个项目启动后,上面也让我给您带话,可能您会逐步走入更多人的视线范围之内!您的科研成果,也将逐步引入适度公开,我们会加强对您的保护,您的安全,请无需担心!”褚恒元严肃的保证道。

  吴总的安全等级,已经早已列入最高保护等级,若是真的摆开出行,是有骑行开道、前有清障车,通讯车、以及要在全线控制、重点部署、加强巡查的基础上交通控制那种。

  只是,吴总性情低调不爱张扬,从来没有全套出行安排,且一直只在京大和住处固定范围内行动,出行走专机,从不出研究基地,这才没有真切感受。

  但是,上面对于吴总的安全保障,却是从没有松懈过,吴总的安危,如今可以称之为关乎社稷安危,如果吴总有半点儿闪失,国内科技将会倒退五十年,他们经不起半点儿意外的可能。

  这是对立方想要倾尽一切力量都要达成的伤害目的。

  按理说,吴总这样的存在,她的消息,应该是完全保密才是最好的保护。

  只是,如今信息时代,吴总又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非同小可,她不能轻易退出国际视线,更何况,他们也无颜要求,吴总退出正常生活,配合他们绝对的隐姓埋名。所以,上面几经讨论,最终确定,堵不如疏,逐步让吴总的保密科研,从此次可控核聚变开始,走入外界视线之中。

  他们,会尽一切力量,保障吴总的安全无虞。

第412章

  金乌

  享受吴总带来的超越性科研成果,这些保护本就是他们基础该做到的事情,如今,京大附近的安全布防,已经堪比中-----海里。

  “此外,之前给您配套安排的研发生活区,已经交付,此次,我们想征求您的意见,将第二栋研究所作为此次聚变项目的研发地点,住宿安排暂时安排在后面的宿舍楼内,所有调遣支援人员,将会在这里进行封闭式研究,您的交叉研究所,将会从京大范围内隔离进入研发区的封闭保护圈内!”

  褚恒元继续逐一的提出他们研讨后的安排,封闭保护圈,将会按着绝对保密研究基地进行绝对的无死角防卫安排,上面真得是动真格的,绝对保障吴桐的安全。

  “如果您需要的话,您的家人可以搬入研发区内生活!研发区内,给您安排了独栋住宿!”

  这是上面考虑到,吴桐除研发之外,最眷恋的,就是她的几位重要家人,特别做得酌情安排。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吴桐的安全。

  “不了,研发重地,他们出入也不方便,保持原有就可以,日后将可控核聚变攻克,再做安排!”接下来,吴桐可以预见,将会有多忙,也能预见,后面的研发封闭区检查有多严格,她已经习惯这样的研发安全保障,但是,家里人就没必要跟着她一起受这份不自由的约束。

  特别是,父母还要每日出入,这更是给安全加上影响因素,没必要做这个特殊。“研发区投入使用,这是它的使命,尽管安排,我一切行动听指挥,您们肯定是进行了全面的考虑,才做下的安排,我都没问题的!”吴桐笑着颔首应诺配合。

  这都是切身处地为了她在考虑的安排,她自然不会胡乱变更。吴桐不认为,她会有上面几经探讨,全方位考虑的更周全,所以,行动听指挥,按着上面的规划,才是最好的安全保障。

  相对而言,吴桐喜静不喜动,固定范围内的生活、研究,她并不会感觉到枯燥,上面也从未限制过她的自由,只是她并不讨厌规律生活安排,甚至是喜欢秩序规律。

  “研讨见面会就定在明天吧,请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稍加休息整顿下,明天我们听取下他们的真知灼见,我也亲自和众位专家学者,沟通下日后的工作安排和工程规划!”

  毕竟,这些在各个高校,各个研究所基本都可以堪称大拿们的专家学者,是因为她的要求,受上面邀约而来,她这个领头人,总要拿出来些真本事,让大家信服口服,全力配合才是日后工程良好运转的保障!

  可控核聚变涉及广大,不是之前发动机或者某项材料,她一个人就能一肩挑起所有,完全搞定所有技术的预研突破。国内已经有的经验,要良好利用起来,才是最大限度内的力量储备,而不是重复浪费精力资源。

  “好的,明天上午九点,地点暂定后面研究楼会议室,人员有我和您进行会议主要主导,科研部工作人员负责现场会议安排支持,与会人员暂定此次前来支援的学术带头人!”褚恒元很快做好了会议基础安排,他对吴总掌握整个团队,并没有太大的担心。

  毕竟,所有调遣而来的研发人员,基本素质还是有保障的,也都是绝对的爱国敬业有真本事的研发人员,在全面的调查之下,他们是绝不容许,有浑水摸鱼,弄虚作假的存在。吴总的研究成果,稍微拿出来几个,就足够吴总镇得住场子。

  更别说,如今吴总在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只凭这里面的研究,就足以让众人尽皆叹服!

  褚恒元负责人的敢说一句堪称大话的事实,所有小看吴总的人,都要做好,将要羞惭的准备!

  “聚变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吴总,咱们的装置呵呵研发团队,还需要您亲自命个名,方便更好称呼!”褚恒元再次抛出了一个,今日前来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以聚变项目来代指如今立项的工程,现在真得要进入工程启动的前夕,按着一贯的常规,还是有个正式称呼更为妥善。

  “称呼?”吴桐沉吟了片刻,随即开口。“我起名一般,姑且说一下,您做个参考,我们要走的是仿星器装置路子,顾名思义,就是对恒星的模仿,太阳自古又有金乌传说,就叫金乌吧!”延续着中华古文化,吴桐赋予了即将落地制备的仿星器装置,金乌之名。

  上古有神鸟,其名金乌。载日之鸟,太阳的象征!《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传言大日金乌,掌控太阳之火,吴桐希望,他们的仿星器装置,进而铸就示范堆,能够带来掌控太阳的力量,带来

  清洁便利充沛的能源,这也是所有聚变人的心声。

  “好,金乌,好,我们就来全力打造这头金乌!”掌握太阳的力量!褚恒元眸中熠熠生辉,本就无限希冀的憧憬,此时此刻,更加的坚定信念。他们会的,迟早会的,他们的金乌,已经在酝酿,终会有诞生的一天。

  “也提前给您预演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第一壁材料,我已经有了思路,研讨部署会议后,我会进入研发试验制备,如无意外,我们很快就能进入示范堆的进程之中,请您为我给上面带话,吴桐会全力以赴,绝不负肩上责任和您们的期待!”

  谈话的尾声,吴桐含笑,也再次给褚恒元和上面一记定心丸,第一壁材料,有了眉目,接下来,吴桐将会盯着水冷偏滤器的研发。

  所有的难关,她都会一一趟平,此次聚变项目,她既然提出,那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绝不会辜负,上面的信任和全力支持。

第413章

  吴氏速度

  强大的磁场约束,是为了束缚聚变反应中等离子体运动,让反应发生在可约束之内,这才是可控核聚变。

  积聚力量,避免等离子体四散的危险以及对第一壁材料的更多侵袭。要知道,聚变反应起步都是百万千万摄氏度,长期运转,更是要保持在一亿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个温度,是太阳的七倍以上!

  降温系统、水冷偏滤器,都是为了聚变反应超高温运作,使得能够达成聚变反应长时间稳定运转的目的,让人们可以利用聚变的能量转化成供给人类生活的能源。

  全钨水冷偏滤器研究是国内外聚变研究的重点领域,积累了技术成果。然而,考虑到材料,特别是钨铜偏滤器的热沉材料(铬锆铜)在中子辐照下的脆化效应,能否直接将目前ITER结构的偏滤器外推到未来聚变堆的运行条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探索。

  在第一壁材料有了基础后,吴桐对接来来的研究,并不感觉到过于棘手。相对于始终困扰着国际前进的第一壁材料,水冷偏滤器,国际国内范围内,都还是有着不错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优化,应该会比从零到无去研发第一壁材料要容易一些。

  “第一壁材料有结果了?”吴桐轻描淡写的述说,带给褚恒元的,却是无法克制的惊喜。

  毕竟,第一壁材料,需要极其抗耐高温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解决中子冲击辐射问题,实实在在困扰着人类数十年,让可控核聚变被未来还差五十年的魔咒笼罩的重大问题所在。

  而现在,他们对第一壁材料有了突破,这是又走在了国际前列,搞定第一壁材料,再加上之前超导材料突破,将会带来更强大磁场对等离子体约束,他们可控核聚变项目最大的几个难关,可以说,已经解决一半

  这也同样代表着,他们可控核聚变项目,在短短的这儿点儿时间之内,从希望渺茫,只是希冀,如今已经研发到,几乎唾手可得的地步,这个进步,怎么不让褚恒元惊喜。

  果然,信吴总,绝对没问题他们得庆幸,中华有吴桐,更得开怀,他们选择对了,倾尽全力支持吴总,他们做对了!

  “吴总,需要我们怎么配合,您尽管说,我们必定全力配合!”感谢的话说太多就有些虚,褚恒元直接代表上面,给吴桐肯定承诺道,这个消息报到上面,必定又是一番震惊的欢喜。

  “第一壁的材料研发工作,比我预期的要更顺利一些!材料制备成功后,我可能需要在之前可控核聚变装置中进行材料测试,这方面,需要您们沟通对应机安排!”吴桐的确有需要上面协助的地方,他对国内可控核聚变机构,只是存在于了解,并未有任何建交,具体沟通,还是需要褚部进行协助对接。

上一篇:开局一盘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