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水成觞
最终,吴桐得到了一种特种钢材。
预测数据里,它的最大过载量会是目前航空钢材的三倍左右,有很好的拉抗性和抗热性,在极速破空高温状态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强的力学特性,足以胜任吴桐对新型导弹材料的要求。
以此为基础上,吴桐还顺手推导出了一个变种方向,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拉抗性、抗腐蚀能力,预测成本不会超过目前普通钢材的成本,却拥有至少能扛七八级地震的特种能力。
国内不少地方都是地震高发版块,特别是川青宁,吴桐把这个方向做了特殊标记,预备后期加深推导,交由上面推广出去。
材料模型设计好,制备工艺推导出大概,吴桐需要安排实验室,开始进行新材料实验。624所这里不是专业搞材料的,吴桐干脆求助老师,在京大研究所进行实验制备。
“没问题,你大师兄也在上京,我让你大师兄帮我打辅助!实验数据,各步骤反映情况,完结实验,我再报给你!”成老一口应下。
国内顶尖材料实验室,他负责的京大材料实验室绝对能算一个,少有地儿能比得上,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吴桐托付给他的任务,保证完成。
安全报备后,吴桐把推导的数据和制备方案传送给了老师,等待成老实验汇总数据发过来,再以此为基础,继续推导更精细的实验参数去改进制备工艺。
循环往复三次,用了一周时间,直至制备出了达到她预期数据的特种钢材料,MC4。
吴桐不在制备现场,没法立即督管更改,只能用这种更麻烦的方式。
这种方式,才是成老一贯熟悉的材料制备流程,如吴桐一般一次性成形的,那是少有的奇迹。工艺完善,即刻投产。
624所有有专门对接的军-工厂,负责加工生产,制备弹体。绝对可信的负责人许工也是技术出身,在华雁行的引荐下,许工来到了624所,与吴桐碰面。
“许工,辛苦您专程过来了!”吴桐与来交接资料的许工亲切握手。
“感谢吴总信任,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们113厂!”数据优越的新型特种钢材,许工眼中都是跃跃欲试的兴奋。技术性的革新,是他一直期待的。
稍加寒暄,两人立即进入正题。
“新型导弹对材料的过载要求比较高,我联合京大实验室,研发出一种针对新型导弹开发到特种钢材MC4,预期能将现在材料的过载数值提高三到四倍,来达到新型导弹对新型材料的需求。”吴桐和许工仔细梳理着制备工艺,了解着目前的工厂加工线情况,和许工一起交流改进方案。
“高温反应炉需要更高的温度钢材要一次性定型”
花了两天的时间,吴桐和许工一起完成了对目前生产线的技术革新细节,捋清楚MC4制备工艺的各个节点。
“吴总,你是这个!”许工收获满满,临行前,对吴桐竖起了大拇指。天才的脑子果然不同一般人,没有亲临现场,都能推导出这样精细的制备工艺,他老许这两天心服口服。
许工拍着心口立下军令状保证道:“我这就回去安排生产线升级,吴总等我好消息,绝不拖咱们项目组后腿!”
“一切就拜托许工了!”吴桐轻轻欠身感谢。
弹体加工提上进行时,超燃发动机制造组装也进入了尾声,各部位元件,在几位核心工程师和工人师傅的不断努力下,赶在一月底之前,终于全部成型,完成了最后组装。
吴桐和华雁行一点一点做了最后校验,宣布可以开始最关键的发动机实地试车。
1.31号,上午八点,超燃发动机试车开始,燃料N24已经装入其中。配重就位,一切准备就绪。
吴桐华在雁行和一众核心工程师,下大了开始指令。发动机轰鸣作响,淡红的焰火从喷口吐露而出,似乎能让围观的一众人,能感受到它慑人的温度。
成功了!
成功了在所有人心头闪过,激动在一众人脸上浮现,欢呼声几乎要响彻整个实验室。
“各部门注意,关注记录数据!”成功发动只能说是初步的成功,还要看具体的数据反馈。
吴桐高兴中,不忘下达指令,同时盯着喷口情况,看新型燃料和超燃发动机的适配度。
空空导弹的燃料基本在半分钟左右就会灼烧完毕,稍微降温后,吴桐立即上前查看喷口情况。
“还好,降温系统适配度不错,未出现喷口熔化迹象,现有材料勉强算是撑下来了!”华雁行随着吴桐一起上前,看到只有轻微灼烧痕迹表现的喷口,庆幸感叹道。
这算是又攻克了一大难关,新型导弹基础已成,她似乎能看到PL-15不久远的正是诞生。各项超优科研成果的助力,PL-15的性能,是肉眼看得着的超越。
虽然,这也意味着,她主研的PL-14,还未正式落地投产,就已经面临退役。但是除了愧疚自己浪费了国家资源,华雁行并不抱怨,国家能有更好的打击力量,那就不要迁就她落伍的设计。
当然,她的PL-14也不会一杆子就打死,将新工艺吸收,优化提升后,还是有制备价值,可供现
在服役的战机使用,不会完全浪费科研资金。
吴桐沉吟了下,“耐高温涂层还是要搞,对现有材料再加一定辅助,其他地方也能用的上!”只是撑下来这个数据,是没有达到让吴桐满意的数据,对吴桐来说,这个数据太过勉强。果然,初版设计还是有疏漏之处!
“吴总,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为3500℃,进口温度在1980℃,发动机能效”一项项数据,汇报到吴桐手里,以数据代入,吴桐的思维不停运转。
“冷却系统也要进一步精进!”耐高温涂层加上冷却系统双相配合,解决发动机温度过高这一关键问题。
第184章
突破
当然,最彻底的革新,应该还是发动机材料的革新。
不过材料革新从研发设计到改良生产线投产,时间会太久,还是第一种方案最快速度解决问题,用处也广泛,是个很好的中转过度。
最关键的是,对于第一种方案,吴桐已经有了些基础思路,现在数据汇总到她手里,根据数据来进行拓展延伸即可。
“我宣布,超燃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
虽然没有达到圆满,但是首次试车是成功的,发动机各项性能数据表现都很好,在纵向对比表上,很多都超过了先前PL系列发动机,也算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
看到这份数据对比,华雁行心情和所有参与试车的实验人员一般激动不已。
吴桐做到了,缩小发动机比例,性能不缩小,还达到超优越,海外还在止步不前,试错失败,国内只是概念的空空导弹小型化技术,被吴桐从概念拉到落定的现实,实现中华航空跨越式进步。
“辛苦大家继续对发动机各部件做细致检查、探伤”这是为了确保,发动机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元件,都要完好,不存在问题。
“没问题,吴总,这些都交给我们!”几位核心工程师确定的道。
他们这一次做辅助,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轻松最快速的辅助,研发几乎都没用到他们攻克,只负责跟盯制备完成就见证了项目成功。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申请回家过年的同事,回家务必小心,咱们来年继续奋战!”吴桐笑着祝福。
要过年了,项目进展还算顺利,但是,是她小觑了一款导弹研发任务的完成难度,在新年到来之际,她只是勉强把发动机和燃料搞定,距离pl-15全面完成,还有远远距离。
她当时最快设想,想要在大年之前完成全面任务,是个不切实际的预期。
“吴总,新年快乐!”留守的核心实验人员开心回应。
外围的实验人员,该放假的,已经都相继回家,只有他们,还在一线,很荣幸成为最核心成果的见证人。
几位核心工程师带领手下人员欢喜洋溢的继续做着精细数据记录。
办公室内,华雁行歉意满怀:“很抱歉,吴桐,今年不能让你回家过年!”
项目进度时喜人的,但是在这人间万户千家喜庆新年到来之际,吴桐因她的邀请,今年不能回家过年。
吴桐有多眷恋家人,她有目共睹。
不多的休息时间,几乎都是在和家人联系。今年之前,从未离开过家人,今年却不能回家与家人欢度佳节。
“华总,无妨的,这也是我心之所向!”吴桐摆摆手,让华雁行不要介怀自责。
这并不能埋怨华总,是她自己决定,接手这个项目的,并没有任何人的勉强,这是她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也是她自己去承担。
在其位担其责,身为这样绝密项目的负责人,身负太多重要信息,她想坚持回去并没有人阻拦。但是,以她如今的安保等级,回家太过兴师动众,麻烦太多,还要在家里布防,太过搅扰,她最终还是决定,今年暂时不归家了。
不能把危险可能,带给家里人。
“您不一样再陪着我,我们一鼓作气把项目搞完,给自己放个假,再回家好好呆一段时间!”吴桐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期许。
那不一样的,她都半百的人了,家里那位也在就近工作,吴桐还是个孩子,已经承担起这样的担子。
离开办公室前,华雁行合门的时候看到,吴桐已经埋首在继续新的推演,一个想法从她脑海中闪现,去报备下,是可行的。
带着暂时小成功的喜悦,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吴桐再次推演起来。
冷却系统升级方向,是她最先有灵感的,本身这个版块的资料,就很充足,大型火箭发动机,基本都有冷却系统。
624所的权限很高,在PL-15正式立项,研究出双向高能材料N24后,吴桐的权限再一次调高,能够接触到更多国家绝密资料。
火箭和导弹的发动机基本是一致的,他们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
当然,有些导弹不至于做的跟火箭一样大,但是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导弹发动机还是火箭发动机,内部都面临着超高温,特别是如今超燃新型空空导弹发动机,内部温度已经达到了和火箭发动机一般3500℃这个标准。
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除了高温,还有高压的气体。
因此,在发动机内部的推力室内,引入各种热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发动机内部进行快速降温,也是目前科研工作者在持续攻关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种冷却系统的资料,吴桐接触不少,此时此刻,在吴桐需求的念想下,尽数从吴桐的记忆深处挖出,汩汩涌现,化作吴桐推演的依凭。
吴桐以深厚的数学物理学基础,先把其中的关键数据推导计算,完成了大量的方程求解和函数模型构造,参考着历史数据,在前辈们的经验之上,吴桐得来的灵感火花。
以冷却系统的二维、三维模型数值,构造新的模型,筛选出所需要的方向进一步优化。
办公室内,灯光一直明亮,晨光破晓,沿着窗户射入办公室,笼罩在吴桐身上。朝阳紫气法自发运转,为未彻夜未眠的吴桐纳入朝阳紫气,补满吴桐损耗的大量精力。
精气神再度充足,一缕灵光闪过,吴桐彻底突破掉眼前的薄纱阻碍,得出了最优设计。数据代入新版设计出的冷却系统,计算得出的数据,让吴桐眉眼中含着惊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将冷却系统的能效提升百分之五十。
只这一项的提升,就基本足够超燃发动机应对目前的高温环境。
不过,精益求精是吴桐一贯的准则,借着现在思路通畅,吴桐换了沓草稿纸,延续着她现在顺畅的手感,继续耐高温涂料的推演。
第185章
涂层
她需要一种涂层,热熔点儿高,要能长耐高温,能承受得住喷口高达3500℃的高温侵蚀,热膨胀系数低、高温挥发少以及优异的延展性和抗疲劳性、抗氧化性。
要具有导热系数高,传热好,延展性能好,抗热振系数高质地不能太厚,不能太薄。太厚影响燃烧室参数,太薄没多大作用。
根据她的需求,目前各种现有高温涂层的或简略或详细资料,从她脑海中浮现,她再次拉出来,储存在记忆中,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现有材料库,对比参照,吴桐不断的筛去干扰,留下有用方向。
不断的想法自她脑海中闪现,绝对方向给她前进的指引,推演带来无限可能,她手中笔下,一串串推导公式延展开来,最终一种定向的化合物分子式在吴桐的笔端凝聚,无机材料,就是它了,制备工艺同步喷薄而出。
定向之后,所有手稿都在她的脑海之中,吴桐径直去了实验室。
化合物实验室内,跟着吴桐制备出N24的陶然几人,今年同样选择不回家,吾神都没有回家,他们有何资格跑路?
这样好的学习机会,这样先进的研究方向,有疑惑就可以找吾神请教,吾神基本都能给出立即的解决方案,给他们画龙点睛的点明,他们的收获和进步,成长简直能用飞速来形容。
所以,几人共同打气,只要肝不死 ,就用力地肝,他们今后的成就能有多高,他想,就要看此时的拼劲儿。
“吴总!”正在做着对多边氧化硅深入研究研讨的几人,第一时间发现吴桐的进入,不有惊喜的唤道。
“陶然?张琦你们也都没回去?”吴桐从制备工艺的完善梳理中回过神来,有些惊诧。她记得,他们是可以回家的行列。
“嘿嘿吴总,过年好,您不也没回去,刚好之前向你请教,得到的指点,让我们对多边氧化硅有了些新想法,我们还想多讨论研究下!”几人嘿嘿一笑,陶然摸摸头,打头向吴桐问候,做了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