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240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刘静亭端着酒,苦笑道:“我真没想到……”

  “不能怪他们,他们眼光不明,只是不想跟着你沉没而已,艰难困顿、一片茫然的时候,比如现在,能辨清方向、或是赌对方向很不容易,送一杯吧。”何老掌柜点了点外面。

  刘静亭’嗯’了一声,将杯中酒洒向窗外。

  “行了,坐下喝几杯吧,这也算是庆功酒。”何老掌柜从刘静亭手里拿过杯子,扬起抛到海中。

  刘静亭在何老掌柜对面坐下。

  “做人家门下奴才不容易。”何老掌柜给刘静亭倒上酒。

  “我不是奴才。”刘静亭皱眉道。

  “你投到世子妃门下,世子爷和王府就视你为奴才。”何老掌柜笑眯眯。

  刘静亭没说话。

  “世子爷和世子妃不一样。应该说,世子妃和世子爷,和王府,和朝廷都不一样,她没视你为奴才,不光你,她也不觉得我是王府的奴才。”

  “你怎么知道?”刘静亭抿着酒,问了句。

  “她跟我说过。”何老掌柜仰头,一口喝光了杯子酒。

  “这一趟,”何老掌柜点了点外面,“不是你跟朝廷借兵,而是世子爷在清理门户,你四叔该怎么处置,你家里那些人该怎么处置,怎么会由你说了算呢?你要理清楚,想清楚。

  “没有王府,就没有世子爷,没有世子爷,也就没有世子妃,王府,王权,你用它,就要付出代价,这没什么,也不算什么。”

  刘静亭垂眼看着杯中酒,好一会儿,叹了口气,双手端起杯子,“多谢爷叔教导。”

  “望乡湾收回来之后……”

  一声闷响从远处传来,刘静亭伸头看向细雨中的暮色。

  “别看了,两边夹击,十倍兵力,出其不意,屠戮。”何老掌柜站起来,关上了窗户。

  “嗯。爷叔刚才说什么?”

  “这之后,你家里能稳得住吧?”何老掌柜问道。

  “能,四叔必定是在阿娘那里无法入手,才从外围下手,抢了望乡湾。”刘静亭道。

  “你还有个小妹妹,今年多大了?”何老掌柜问道。

  “十四了。”

  “那倒是年纪正好,咱们结个亲家吧,我最小的儿子,十九,很会读书,性子温和得很。”何老掌柜笑道。

  “我妹妹可是个暴脾气。”

  “那就正好。”

  “嗯,怎么结?”刘静亭问道。

  “你那边做个假死,悄悄接过来,我给她安排个人家,要是她和我家幺儿合得来,就给我做个媳妇儿,要是合不来,就说是我侄女儿,另外给她找个合适的人家。”何老掌柜声调缓缓,看起来是早有打算。

  “嗯,这件事要跟世子妃说一声吗?”刘静亭问道。

  “不用,世子妃和世子爷夫妻一体,用不着给她添心思。”何老掌柜冲刘静亭举起杯子。

  “好,都听爷叔安排。”刘静亭举了举杯子,一饮而尽。

第355章 展示

  建乐城各大会馆和商会最近都十分热闹。

  好像是从入夏开始,就有流言,说扬州竞标会换了新东主,要重现开国之初的盛况了。

  扬州竞标会当年的盛况虽然早就只在传说中了,可从竞标会上拍得了好东西发了家,绵延到现在依旧富极,甚至由富而贵的人家可还在那儿呢,好几家呢。

  比如印纸张家,他家就是他们先祖在扬州竞标会上慧眼独具,拍到手一份印纸的秘法,那纸印出来,背着光和平常的纸一样,对着光却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中间的印字花纹等等,现在各大商会的契书、货票、银票,都是用张家的纸。

  张家已经出了两个进士了!富极了也贵极了的人家。

  还有陶家,钱家,孙家……

  要是扬州竞标会重新开起来,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的。

  当然,理智的人都认为这个流言就是流言而已,开国那时候那是天上的星宿都下凡了,群星荟萃才有了当年扬州竞标会的盛况,这会儿怎么可能?

  可理智归理智,来还是要来看看的,万一呢?

  万一真要开起来了,这一错过,那可是错过了整个家族的机遇,没有么,就当看看行情了,听说江南的细布在当地便宜的不得了。

  消息灵通的,隐隐约约听说这扬州竞标会和睿亲王府有关。

  真要是和睿亲王府有关,那这扬州竞标会的事可就真可能是真的了,开国那时候的扬州竞标会,听说就是扫平天下,立下了泼天大功的老睿亲王夫妇一手创办的。

  消息更灵通的,还听说这扬州竞标会跟睿亲王府刚进门不到一年的那位世子妃有关,以及,那位世子妃的姐姐和伯父现都在建乐城住着呢。

  因为这个,拐弯抹角找到李家和洪家的人就天天都不少。

  洪老爷和李文梁碰头一商量,又去见了睿亲王请了示下,让银珠一家和李文梁媳妇女儿一起避到了城外的庄子里,城里只留下洪老爷和李文梁每天早出晚归,埋头忙各种事儿,任谁请酒请饭请见,统统回绝。

  早就在家休养的睿亲王倒是忙起来了,来来回回往宫里去了十来趟,这一天,散朝的官员从宫门出来,发现大庆殿后面,东西路边上用布带圈出一大块地方,睿亲王背着手站在东西路上看,睿亲王妃站在中间,看着身边几个管事婆子指挥着王府粗使仆役抬进像是纺车、织机,但又和他们见过的纺车、织机很不一样的东西进来。

  “王爷。”首相张相和睿亲王拱手见了礼,客气问道:“这是要干什么啊?”

  “噢,这都是我那个媳妇儿在江南捣鼓出来的东西,最近内子总跟我抱怨,天天都有人找她问这个问那个,扰得她不得清净,我就请了示下,把这些玩意儿摆在这里。正好,田里的棉花也都收好了,顺便给大家把棉花织成布,张相公要不要先试试?”

  睿亲王语调轻缓随意的和张相闲话道。

  “老妻在城外的小庄子还真是收了些棉花,刚刚晒干,那我就不客气了,一会儿就让人送过来。”张相笑呵呵道,“听说扬州竞标会又要开起来了,就是这些东西?”

  “这我倒不是很清楚,不过,好像不是,或是不全是,我那个儿子从小儿就是个管不了的,现在娶了媳妇儿,唉,我是不管了,随他们怎么闹。”睿亲王一脸烦恼的挥着手。

  “青出于蓝,哪还用王爷操心。一会儿我就让人送棉花过来。”张相笑着拱手别过。

  张相家的棉花送过来的时候,一排儿七八台机子刚刚摆好,几个管事婆子指点着重新拉起布带,在机子两边拉出两条路,以便看热闹的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些机子既然这么正大光明的摆到了大庆殿后边,张相既然第一个送了棉花过来,这就明明白白是皇上的意思,吃了早饭的官吏们也就正大光明的挤过来看热闹。

  从轧花起的王府仆妇穿着一样的靛蓝衣本白半裙,将一把把子棉送进细窄的入口,棉籽落进下面带轮的敞开盒子里,干干净净的皮棉卷的紧密整齐,也就小半个时辰,一车籽棉就分成了棉籽和皮棉卷。

  棉籽被倒进旁边的厚重机子,压出的油滴入陶瓮,余下的渣子挤成四四方方的厚饼。

  另一边,成卷的皮棉送进纺机,十几个线轴一起转动,一个仆妇加了一根丝线进去,把皮棉纺成纯棉线和掺了丝线的丝绵线。

  细细的棉线一卷卷转过去,精挑细选出来的织工动作熟练的上线,调机,一排儿六台有宽有窄、形制不一的织机都顺利的响起来时,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的尉王妃暗暗松了口气。

  太阳刚刚开始西斜,张相家的一车籽棉就织成了厚厚的六匹花色不一、宽窄不一的细布,从织机上卸下来,连同半瓮棉籽油和几个棉饼,放到了送籽棉的大车上。

  大车没回去,而是在一个小内侍的引导下,进了宫门。

  尉王妃看着大车进去,又看着大车出来,舒出口气,看了看排在后面的几辆棉花车,吩咐赵嬷嬷:“我有点儿累了,你再看一会儿,就照排好的,你们几个轮流在这儿看着。看样子得忙个十天八天的呢。”

  “是。王妃这几天辛苦得很。”赵嬷嬷忙上前去扶尉王妃。

  “唉,人家娶儿媳妇是分忧,我娶这个儿媳妇是添乱,有什么办法呢。”尉王妃绷着脸抱怨。

  “那能分忧的儿媳妇满天下都是,像咱们府上这样添乱的,可就这一个。”赵嬷嬷笑道。

  “这话也是。等会儿就把今天的赏钱放出去吧。”尉王妃又吩咐了句,示意赵嬷嬷不用送了,沿着东西大道,不紧不慢的往东华门出去。

  皇城内这桩稀罕事儿,不到中午就传进了各家会馆,商会,各家茶坊酒楼……

  张相那间小屋里,六匹布都拉出来铺在榻上,三位相公站在榻前,一匹匹细细看过摸过。

  “陛下叫了几个针线上人仔细看过了,说是匀净细密,品质极好,真是让人惊叹。”张相看着那匹不断头寿字纹宽幅细布。

  “睿亲王府真是福泽深厚。”庞相心情复杂。

  “老妻过来看了半天,和我说想回江南看看,我也想回江南看看了。”王相抓起细布揉了揉。

  “要忙起来了,世子爷写了折子过来,建议明年开春往北用兵。”张相缓声道,“请枢密院,兵部、户部过来,先议一议吧。”

  张相叫了老仆进来,收起那些细布。

第356章 都很担心对方

  平江城。

  靠近北水门码头的一座简陋却宽敞的大院子门头上挂着平江细布行的匾额。

  进了院门,中间阔大的院子青砖漫地,空无一物,从院门往两边,四圈都是一样的平房,隔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小房间,小房间的布局都一样,中间一张黑漆桌子,四圈儿都是高板凳。

  只有三间上房没有隔断,三面都是长案,长案后面坐着不算老的行老,都是女子,行老们身后是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大柜子,这会儿这些柜子都还是空的。

  陆嫂子和一个穿着锦衣的山西商人进了上房,陆嫂子把一份契书递给迎着他们站起来的中年行老,行老一目十行看过,笑道:“您两位这是大生意,光投一笔就超过封顶线了,行里收一两银子。”

  旁边的行老开了柜子,取了两张定制的空白契书过来,磨墨提笔,写好了两份契书。

  “这一两银子我出吧,陆东家,这细布这价你可想好了。”山西商人摸出块一两的小银饼子递个行老,看向陆嫂子,再次确认。

  陆嫂子给他的细布价低的吓人。

  “马东家放心,这都是经过行里的,咱们这细布行的会长可是李夫人,谁敢不守规矩?您放心。”陆嫂子提着心看着眼看就要写完的契书。

  行老写好契书,递给两人看过,将印泥拿过来,两人按了手印,经手的两个行老签名画押,盖了印,山西商人将定银银票递给行老,行老验证过,转手递给陆嫂子。

  陆嫂子接过,仔细看了看,细细折好拢进袖筒里,一颗心这才放下来。

  “陆东家,细布得按时交货,还有,咱们这桩生意可是细布。三成素布,三成素布提花,四成新样彩布,可不能错了。”山西商人不放心的再次重复。

  “您放心,我还想长长远远的做您的生意呢,您尽管放心。”陆嫂子捏着袖子,再次保证了,客气的谢了两位行老,从细布行出来,坐到独轮车上,何老实推着,急急忙忙往家赶。

  “去昆山县。”走没多远,陆嫂子突然和何老实喊了句。

  “都这个时候了,到昆山县都得半夜了,再急也不急这半天一天的……”

  “怎么不急这半天一天的?你推着车回去,我叫辆车……”陆嫂子从独轮车上跳下来。

  “三更半夜的,你一个人怎么行?你坐车,我推车跟着。”何老实道。

  “要不你把独轮车找个地方放一放,咱们干脆叫辆骡车,让他跑起来,也就人定前后就能到了。”陆嫂子提议道。

  “行吧。”何老实勉强答应了,找了家相熟的脚店放好独轮车,陆嫂子已经挑好了两匹健骡拉的车,两人上了车,车夫吆喝着,两匹健骡脚步轻快的跑起来。

  平江细布行后面还有一进,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小院,西边的小院是李金珠日常处理事务的地方。

  小院一间后罩房做了仓库,两间西厢房没有隔断,临窗的榻上坐着李金珠和李小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