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医醉
“西夏给了南朝什么好处?”完颜亶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他听说西夏已经自己这边榨干了钱财,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除了土地还有什么可以付出的?
“赵芫最想要的是什么东西呢...”完颜兀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兀自沉吟起来。
探子回报,宋庭经历过一场顺天学会,现在各地都在进行变革,裁军,设厂。如果是他制定了这样的国家政策,一定不希望现在参与到战争当中。因为变革的同时,代表的是内部的不稳定,他一定会把精力放在稳定内部政治环境上头。
赵芫既然不想和大金打仗,那么军械支援西夏的原因就很简单,要让西夏撑下去。或许,还有借助西夏军之手,消耗大金的谋划在里头。
思来想去,完颜兀术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了。完颜兀术把这番分析说给完颜亶和完颜宗干听,宗干点点头,“你打算怎么应对?”
完颜兀术冷笑,“赵宋皇帝不想做的事,那么,大金则一定要做。南朝内部频繁变动,赵芫大肆裁撤厢军,且听闻李纲在江南处决了许多贪官污吏和豪强氏族,想必怨恨她的人必然多如牛毛。只需要我们添一把火,就能让南朝陷入内忧外患当中。
燕云边境有岳飞和李彦仙镇守,太原府有吴氏兄弟镇守,这几人都擅长野战,十分难缠。但延安府和秦州似乎没有名将镇守,不如就将这两路作为突破口。”
他叫书房里的侍从取来舆图,摆在小桌上,旁若无完颜亶般指点江山,点在舆图上的某个地点,兴奋道:“我大军仍在河套地区,想要进入永兴军路有难度。不过赵芫资助西夏的做法提醒了我,她可以让西夏朝廷成为她的打手,大金也能在西夏找出个打手,代替我们对付他们。”
“西夏的没藏氏和巍名氏明争暗斗已有多年,并且归顺我们的人数众多,大金可以在西夏册立新的朝廷,新的国主,以分裂西夏,策反西夏各路的贵族势力。”
“由没藏氏出兵,从西夏境内攻打永看似最安全的南朝秦凤路,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完颜亶在一旁看着王叔兀术意气风发大谈特谈未来计划的模样,目光闪烁,吩咐侍从重新泡一杯热茶来,他亲自端到完颜兀术的手里,孺慕的说,“还能一石二鸟,挑拨南朝和西夏的盟友关系,对不对王叔?”
“哈哈哈,皇帝说的对。只要西夏人和汉人打起来,就算赵芫不想动手,也由不得她。”完颜兀术顺手接过茶盏,一饮而尽,畅快极了。
“那就让宗翰和宗辅即刻去办理这件事情。”完颜宗干说着话忍不住握拳抵住嘴唇重重咳嗽起来,完颜亶于是一视同仁,一样殷勤地奉上茶水,“大伯喝口茶。”但是宗干大抵是病的不轻,喝完茶反而咳嗽得更加剧烈,眼看着喘不上气来了,兀术急了,连连下令传御医。
来的是专为皇帝诊脉的御医,进来跪伏在地请安,被兀术踹了一脚才哆哆嗦嗦上前诊断。宗干此时已被几人扶着躺下,病若游丝一般惨状。
“大哥的病到底怎么样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好转的迹象!”完颜兀术冷冷盯着老御医。
御医满头冷汗,很是惊恐的样子,“大王,大王......”
一只保养得细嫩的手按在他的肩头,少年声音安抚:“萧大人如实禀告便是,王叔不会迁怒你的。”
萧御医顿时浑身一颤,缓缓平静下来,伏地说道:“禀告陛下,禀告摄政王,晋王殿下内府旧伤不愈又久病缠身,现在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药石罔效啊。”
闻言,兀术愣住,似乎大脑正在处理什么难以理解的难题,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大发雷霆,将跪在面前的老头一脚踹出去好几米远,怒斥道:“大哥正值壮年,就算以前受过伤,也不可能要了他性命,老匹夫竟在此胡说八道,来人,将其拖出去五马分尸!”
“王叔手下留情,萧御医医术高绝,如果赐死他,太医院还有什么人能为宗室治病呢?”皇帝完颜亶连忙劝诫他,引用曹操斩杀华佗的典故劝完颜兀术为自己和宗室贵胄们留条后路,或许是因为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内,他引经据典劝诫兀术时完全没有了先前唯唯诺诺的懦弱姿态。
被皇帝拦在身前,兀术头脑冷静几分,只觉得自己的胸口也十分憋闷,强压下怒焰,负手走到完颜宗干床前,看着宗干病入膏肓的模样,心中颇感荒谬,大哥当年随父亲阿骨打纵横沙场纵使刀斧加身也毫不变色,现在富贵安稳后反倒身子骨一日弱过一日.......
“开方子吧,大哥若不能好转,本王就斩断你一只手和一条腿。”完颜兀术说着看向面露不忍之色的侄子完颜亶,对他道,“留下他另外一只手足可把脉开方。”
摄政王叔下的旨意,连皇帝也无法改变,完颜亶只能接受现实,只不过少年垂眸之间,眼底的悲悯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内心畅快极了:大伯先走一步,然后就轮到四叔你了。欠朕的人,朕一个都不会放过。
没错,萧御医在日常诊脉中,早就被完颜亶收买控制,从御医这里得到的旧辽宫廷秘药,一点一点被他趁每日书房议事时,下在两位摄政王叔饮用的茶水里头。大伯身子骨确实差,只喝了他的毒茶这么点时日,便撑不住了。幸好没被四叔察觉出端倪来。
视野的余光里,四叔兀术下意识地咳嗽两声,似乎被床上的病人传染了一般。顿时脸色大变,叫站在一旁emo的完颜亶来看顾宗干,自己去了外间。
远在西夏的完颜宗辅收到朝廷的旨意,按照吩咐的内容,下令册封没藏氏族长多己为北夏国国主,没藏氏投桃报李,将右相朝顺军司的大将萧氏人头奉给金军。
兴庆府的李乾顺得知消息,大为震怒,发布诏令宣布没藏氏为国家逆贼,并杀光了还在兴庆府的没藏氏亲眷与姻亲。
没藏多己趁机发檄文指责国主暴戾无道不配统治国家,而没藏氏不过是为了和平才与金人和好,只有顺从金军,成为北夏国的顺民才能活下去啊。他是为了西夏百姓而投降的啊!
“无耻的没藏多己,朕一定要将他抓回来五马分尸,”李乾顺在王宫里暴跳如雷,装若疯狂,“杀,察哥你替朕杀光这群逆贼叛党,都杀光!”
“殿下,兴庆府内的没藏氏及其姻亲已经全部诛杀干净,”李察哥回复他。但李乾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一样冷静下来,反而回身死死盯着他,好似盯着仇敌一般。
李察哥心脏一颤,单膝跪下。李乾顺见状,眼中的杀意收敛了些许,上前来扶起他,低声说道:“我知道他们死了,可不是还有野利氏和梁氏吗?”
“你去把他们也杀掉吧。”
“野利氏与没藏氏一样曾在朝中独大,现在没藏氏投了金人,得到个‘北夏国’的册封,难保不会生出背叛的心思。只有断绝隐患,才可保西夏安危。”李乾顺看似平静地分析说道。但李察哥觉得国主恐怕已经濒临疯狂边缘,阵前杀野利氏就算了,梁氏,那是国主的外家,国相梁乙逋的家族。国相对待国主多年来忠心耿耿,现在国主却因为没藏氏的叛变,要灭了梁氏满门,这不是疯狂是什么?
李察哥脑子还是清醒的,劝告道:“国相乃您的亲舅舅,谁叛变梁氏也不可能叛变。请国主三思啊。”
“你只需按照我的命令做事即可。”李乾顺看似平静的目光中闪烁着某种深意,“难道朕已经使唤不动你了吗?”
“臣谨遵国主旨意。”李察哥立刻答应,生怕疯狂状态的李乾顺连他也怀疑。
但李察哥有意拖延,追杀野利氏时放任他们逃入了草原深处,他做出追击不及的模样回来禀告李乾顺,李乾顺大怒,但也只能大怒一下。现在还需要李察哥抗击金军,不能动他。
不再信任他的李乾顺秘密接见卓罗和南军司的将领仁多保衷,命令他来执行抄没外戚家族的命令。
金国册立的北夏国主严重刺激到了李乾顺,没藏氏曾为开国国君李元昊外戚,主导朝政多年。现在也能当国主了,谁知道其他外戚家族会不会包藏一样的祸心,从内部毁灭他的政权。
他已经老了,仁孝却还年幼,又没有母亲做靠山,一旦他李乾顺死去,恐怕他的舅舅梁乙逋以及梁氏族人不会再奉仁孝为主。国家易主的可能性太大。
此时的李乾顺万分后悔,当初逼死了曹贤妃。
第148章 敦煌归义
朝廷对野利氏的追捕,令兴庆府的梁家忧惧不已,梁乙逋的儿子得知国主下命令时根本没和宰执父亲商量过,便察觉到大事不妙。
梁乞昌和妻子商量举家避难的事情,她听闻后十分不解,“国主英明神武一生,怎么会做出临阵自乱的事情?是否有什么误会在里头?”主要是梁氏整个家族都在兴庆府经营,有当官的,有经商的,一大家子都离开放弃多年的经营,谈何容易。
“金人册立没藏当了北国主,就是在利用外戚大族的势力分裂我大夏,可即使知道是金人的阴谋又如何,我们梁家、野利家的势力实实在在的存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重要的一点,我们梁家和现在的太子仁孝没有任何姻亲关系,国主信不过我们。”见妻子尤满脸不情愿,梁乞昌冷喝道,“快去收拾金银细软,今夜就走!”
等妻子不情不愿地主持家务去了,梁乞昌坐在院子里看着家属们惶惶不安的凑在一处,人都齐全了,这才去寻找老父亲。梁乙逋当然不可能同意避难的事,但现在全家动员了起来,老父亲不想走也得跟着他们走了。可就当梁乞昌冲到主屋里时,才知道梁乙逋早已换上官服入宫觐见国主,他顿感天崩地裂,国主要灭外戚,父亲此去等于羊入虎口。一时间,梁乞昌不知该如何是好。
倒是他的儿子小梁冷静说道:“国主或许还不知晓我们已经洞察了他的意图,不如您和我一同入宫去,一来救得祖父,二来趁机挟持国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全家老小性命。”和梁乙逋、梁乞昌经略儒术不同,小梁在禁军里任职,思维比两人直接的多,“我们一家老小,带着行囊,就算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野利氏能在草原深处求生,我们恐怕做不到。”
乱世当道,文人的那一套道理行不通了。
梁乞昌并未犹豫太久,孝字当头,他咬咬牙,便同意了儿子的提议。
两人为了掩人耳目,穿戴如平常,前往王宫觐见国主李乾顺。
李乾顺这边正在忽悠宰相梁乙逋,听说二梁前来,自然没有不接见的道理,他巴不得先将梁氏的主事者一网打尽。
二梁进入宫殿时,门口已然多了两排禁卫军,对他们虎视眈眈。小梁心中有数,和父亲一样假装惴惴不安,口称有要事禀告国主。李乾顺也愿意最后见他们一面,好歹是自己的外家。
梁乙逋已从对待他的消极态度上察觉到了危机,本想着即使死谏也要劝醒国主,事还没成,他的儿子和孙子居然在此时来了王宫,顿时,纵横西夏朝堂数十年的梁乙逋心凉了一半。
“国主,老臣......”他还想说点什么,被李乾顺抬手打断,“舅舅不必再提野利氏的事,都过去了,今日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聚一聚,不谈国事。来人,备酒!”备酒,备的自然是毒酒。
刚来就被国主赐酒,梁乞昌心知不好,端着酒杯眼神不断飘忽,不敢入口。
而见他犹犹豫豫的,李乾顺眼神逐渐冷冽,“表兄为何不喝酒啊?”
瞬时,梁乞昌手一抖差点端不住酒杯,门外的禁军们已经握住武器,随时准备听命杀人。正在此时,小梁忽然哈哈一笑,起身走到李乾顺面前,以表亲称呼说要敬酒,等到了三步之内,他猛然朝前扔出毒酒,趁李乾顺躲避的空挡,三两下冲到近前用匕首抵在他的喉咙上。
李乾顺大怒:“舅舅,你果然有不臣之心吗!”
“祖父没有不臣之心,梁家亦无不臣之心,是国主你疯了。阵前自乱,谋杀忠臣良将,若任由你继续下去,大夏不必金贼来攻,自己就会毁灭。”小梁义正言辞地呵斥回去,用国主的性命要挟侍从们将太子仁孝抱过来。眼看禁军们不敢动弹,侍从连忙屁滚尿流地跑到侧室把正在睡觉的孩子抱进来,李乾顺目眦欲裂,“谁敢伤害太子,我诛灭他全族.....”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匕首塞进嘴里搅动一圈,把舌肉搅烂,“对不住了国主,为了大夏,你还是闭上嘴巴为好。”小梁此时不知是愤怒还是兴奋导致的,脸色涨得通红。他面向周围的王宫禁军和侍从们大声说道:“国主病重,从今日起,大夏朝政交由梁氏代理。在场之人,顺从我的就可以加官进爵、蒙阴后代,不顺从我的现在便自行离去,我不会为难他。”
国主连舌头都没有了,眼看着只剩一口气在,太子又落在梁氏手中,加上小梁没有叛国的意思,只说要代理朝政,还许下了重利,周围的禁军们于是渐渐放下武器,归顺了梁氏。也有对李乾顺忠心耿耿的,不愿意与梁氏为伍,见此情景便想离开王宫作其他打算。
但小梁怎么可能真的放走他们,只一个眼神,归顺了他的禁军们就朝离开的人举起屠刀,把不顺从的人杀了个干净。
李乾顺悲愤至极,张嘴呜呜呜的怒叱逆贼叛党。
小梁照着脑袋给了他一记重拳,冷笑:“国主应该庆幸你现在还有狭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孽障!”此时,呆站在原地的梁乙逋才反应过来似的,痛心疾首指着二梁直骂,但事已至此,儿子梁乞昌又抱着小太子跪在他脚边请求他以大夏国祚为重,以梁氏全族性命为重。梁乙逋还能怎么办,当然只能黯然接受现状。
不造反,也已造反,再没有回头路,他哀叹过后,冷静下来,说道:“当务之急,要稳住晋王察哥和诸多将领。”
西夏朝廷内一场宫廷政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发生了。等消息传到大宋东京城时,已是‘李乾顺患疾,宰执梁乙逋主政,一应事务遵循惯例’,梁氏还专门派遣使者前来大宋,向赵芫说明情况,李乾顺不能理事,但梁氏保证西夏和大宋的关系绝不会动摇巴拉巴拉,甚至在弓马贸易上多让了一成利。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中枢开会时,几个相公直接了当的商议起来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四分五裂的西夏。
现在的情况,李乾顺不中用了,太子过于年幼,梁氏篡权,西夏内部必定乱成一团,单说那些掌握兵权的将领,难说没有人想成为第二个梁氏,或者第二个没藏氏。
果然,就在梁氏派来使者之后,紧接着探子传来消息,西夏右厢白马军司将领自立为王,肃州归义军曹氏发檄文勤王,秦凤路边境的西夏军异动。
西夏彻底进入了割裂内战状态。
在没藏氏的利诱收买下,将领仁多义曲反叛宋夏联盟,出兵攻打秦州,被早有准备的刘锜围之剿灭。
韩离素上疏谏言:“臣以为,如今李氏政权名存实亡,正是西北归流中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官家早做决断。”
“归义军向来忠于我朝,被逼无奈臣服于党项,确实应当拨乱反正,收归朝廷。”张叔夜附议说道。
“小郭老师怎么看?”赵芫装模作样地询问宰执郭孝友。
这种国家利益攸关时刻,不全力摄取利益的那是王八蛋。而且收复汉唐失地,一直以来都是大宋君臣的理想,过去打了西夏那么多次,为的还不是抢回地盘。在场的众臣心知肚明,此时还在商议不过是做做样子,商议出个正当的由头。
果然,郭孝友也道:“古来西北实为我中原王朝之属地,李元昊改夏国公的拓跋李氏为巍名李氏,自立为王,割裂为夏,百年宋夏之战实为内战。现在西北百姓流亡,我们却不能坐视不管他们。”
嗯嗯!夏地的百姓也是天子的子民,这话对味了,中枢的众人连连赞同。
宣武五年,赵芫以天子名义发布诏书,册封归义军统领曹鸢为宁夏郡君,总领夏地一应事务。任命刘锜率兵入夏助宁夏郡君平定乱局。
曹鸢收到诏书,率领归义军叩谢天子,正式确定了西夏归流中原的局面。
兴庆府的西夏勋贵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曹贵妃居然还活着,而且成了归义军的统领,现在还得到了中原皇帝的支持,顿时局面更乱了。
曹鸢写信给朝廷曾经支持过她的官员家族,和他们说自己忽悠到了赵宋的支持,只要跟着归义军干,以后从龙之功少不了。又写信给李察哥等将领,言明如今夏国朝局危机,她作为太子仁孝的母亲,只是为了给太子撑腰才起兵勤王,诸位将领如果还衷心于朝廷,就应该全力应对金贼的侵略,而不该与她进行内战。
不管信不信曹鸢,现在的时局,逼得他们不得不选择站队。
................................
随着刘锜部强势介入,所过之地未不屠戮百姓,不抢掠牛羊,反而将留下的士绅豪强任命为本地官员,继续治理百姓,原本摇摆不定的将领于是要么直接降了大宋,要么加入了归义军。
总之西夏朝廷看着是没戏了,金贼又不是什么善类,既然宋人愿意保住他们的权势地位,归流又何妨?
归流之后,他们和中原天高皇帝远,等赶走了金贼,这里还是他们自己人做主。
“那曹氏居然没死,还代替西夏接受了赵宋的册封,探子来报,现在宋军已越境进入西夏,怎么办?”金军大营内,女真将领们坐在一起商议对策。
“率领宋国军队的人是什么人?”完颜宗翰感到有些头疼,总觉得接下来的战局恐怕不会像他们一开始计划的那样了。原本的计划是从西夏摄取实际利益,同时振奋军心,使朝廷安稳下来。
“宋国的西北边将刘锜,与夏军交战时常能获得胜利,但不是什么大人物。”负责情报搜集的将领汇报道,“他们有名的宋将,如今都在金夏边境防守。”
此话一出,在场的女真人们顿时眼睛一亮,不知名的宋将啊,那就好办了。
有人说,“不可大意,能多次打败夏军的将领想必有他的本事。”
马上又有人反驳嘲笑道:“哈哈哈,但是听闻当初童贯、刘光世攻打西夏的功绩更加厉害啊,遇到我大金铁骑直接化为齑粉。”
完颜宗翰虽然疑惑赵宋皇帝派来的居然是个无名小卒之辈,可转念一想也没什么毛病,为了防守大金,宋国只能派这个刘锜过来。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金国上下完全没有退兵的打算,完颜兀术甚至觉得自己成功打乱赵芫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的谋划,很是自得。
第149章 迁徙与基建
上一篇:我在御兽世界开农场的那些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