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145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见公主出来,身边侍候的下人们欲言又止,似乎是想要劝些什么,瞅瞅驸马又没敢说,主子的事情不是奴才可以随便非议的,尤其这还是驸马的家里人。

  “公主小心”,被人搀扶着的冉佳仪不耐烦被这样小心翼翼对待,挥手甩开了在一旁的侍女,自己大踏步走在前面,跟上了邓翰墨的脚步。

  邓翰墨已经在前面领着两个小孩进了屋。

  这出宅院其实并不大,前后一共就三进,分别是邓家老两口、邓家大房和邓家二房居住,不多也不少。

  这会儿正直上午,阳光正好,是农家人劳作的好时段,邓家院子里没什么人,只有这两个小孩。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都下地去了。

  邓家老两口都上了年纪,这会儿下地也就是做些轻巧活儿,并不需要多费力,但家里不富裕,能多做点儿就多做点儿。

  冉佳仪瞥见邓翰墨微微皱眉,却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两小只去喊家里人回来,公主来了,怎么说都是要好好迎接的。

  “去,把爷爷奶奶喊回来,就说你们三婶回来了。”说着瞄了眼冉佳仪,像是担心她会不高兴。

  冉佳仪没好气,她难道还会同两个小孩置气不成。

  两小只看看威严甚过三叔的三婶,懵懂的点点头,便一阵风似的往自家田地的方向狂奔而去,就如同撒了欢的野马。

  冉佳仪看了不由得噗嗤笑出声。

  邓翰墨讷讷解释:“乡下的孩子都这样,公主见笑了。”

  冉佳仪便也止住了笑。

  虽说这是在别人家,但想着房子还是自己买的,冉佳仪也不多客气,自己带着人在院子里的石桌边坐下,身边侍女们还提前擦拭了一遍,随后冲泡上带过来的茶。

  冉佳仪坦然坐下,头顶有侍女撑着的遮阳伞,面前是已经吹凉的茶,还有一个小侍女熟练的取出故事书准备诵读,一幅与公主府内奢侈享受一般的模样。

  邓家人进来看见的就是这样的情景。

  自家金贵的三儿媳,燕朝的公主殿下,乐滋滋的在摇椅上仰躺着,一副悠闲自在,而自己的儿子端正肃坐在石凳上,一副聚精会神发呆的样儿。

  ————-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击,邓家人或许一开始还稍微有些不甘,但见惯了,反倒习以为常。

  邓家的大儿媳和二儿媳偶尔还会别别苗头,但在见到这个“三弟妹”的时候,是完全不敢放肆的,要问,就是有一股别样的天家威严。

  与畏畏缩缩的儿媳相比,邓父邓母的表现可就好太多了。

  邓母打头在最前面,可能是路上做好了心理准备,见了面就是热情的招呼:“公主今日怎么来了,可是三儿哪里惹公主生气了?”

  冉佳仪成婚两年,算是第一次踏足邓家,也难怪邓母会这么问。

  “无事,只是驸马来,我无聊也跟着来看看。”

  说看那是真看,冉佳仪看着面前全员到齐的邓家人。

  邓父邓母的容貌与两年前没什么太大变化,想来日子也没有什么不舒心的,而大方和二房夫妻膝下则是又多了两个小萝卜头,一个跟在二房身后蹒跚学步,一个被大房的背在背上。

  这么一数,邓家大房二房就有男女将近五六个孩子了。

  可以说,邓家是不缺孙子的。

  冉佳仪心道难怪邓家人从来没有着急原主这一块的子嗣问题。

  就是前世,一开始原主也久久未有身孕,后来唯一的亲生儿子还排在了庶子的身后,被颇得邓翰墨青睐的庶子压在了身下。

  邓家人不着急,冉佳仪这边,唯一的皇后是继母,即使有心扎冉佳仪的心,冉佳仪也只觉得不痛不痒,至于皇帝,是不会亲自跟冉佳仪这个女儿沟通这个子嗣问题的。

  冉佳仪也就这么混着过来了。

  其实两年没有动静,加上公主驸马之间相处淡淡,外界已经有了说她这个公主不仅自己不能生、还善妒的谣言了。

  冉佳仪也不在意,只要不说到自己面前来,谁管他呢,至于敢当面说的,冉佳仪至今还没有遇见过,冉佳仪早都想到了应对的办法,到时候她往皇帝面前一哭,就说有人逼她给驸马纳妾,不愁皇帝不给撑腰。

  燕朝的公主向来尊贵,更何况冉佳仪还是长公主的身份,便又尊贵了三分,娶了公主的驸马是没有资格纳妾的,这是大燕朝上层社会公认的潜规则。

  在享受驸马这一身份红利的前提下,这是必然的牺牲,即使有些驸马不知道约束自身,就是他们家人也不会苏他们胡来,有一两个上不得台面的通房就顶天了,庶子之类的是万万不会有的。

  想必这也是原主感觉异常恼怒的原因,她的驸马不仅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妾室,甚至这名妾室还有一个受宠爱的儿子。

  想到原主的经历,冉佳仪便又想起了邓翰墨的那位小表妹。

  给了见面礼,冉佳仪问邓翰墨:“当初一起来的不是还有一位小表妹嘛,如今人怎么不在?”

  邓家人倒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公主好奇,邓母上前解释道:“公主,小妹和婉儿在一年前到了出嫁的年纪,都已经出嫁了。”

  冉佳仪自然是知道的,闻言似笑非笑:“哦,听说那位小表妹和驸马爷是青梅竹马长大的。”

  邓母一听就惊出了一声冷汗,两年的时间足以让她清楚知道,公主的高高在上,如今这问,别不是有什么误会。

  邓母讪讪解释:“公主说笑了,虽然婉儿他们是一起长大的,但是三儿和她只是兄妹之情,是绝对没有私情的。”

  冉佳仪哦了一声,邓母也不知道她信了还是没信。

  这话邓母其实也是真心的,邓翰墨自小就表露出了有天赋的一面,邓家人潜意识里都认为他是会有大出息的,这样的儿子,邓母怎么会将其与丧母且不受亲父待见的表侄女配对。

  要说邓母,更多的是对侄女的疼爱,就跟宠爱自己的女儿一样,女儿的要求能和对待儿媳的要求一样吗?

  当然不能,在邓母早先的设想里,即使没有想过公主,那也是想的一般的达官贵人家的千金,而绝对不会是膝下长大的侄女儿。这一点邓母没有说谎。

  只是若是上一世妾室的话,邓母又能欣然接受了。

  所以说,人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

  简单的寒暄几句,邓家人始终小心翼翼,冉佳仪听着也没有多大意思,在邓家简单的用了午饭,也就离去了。

  她一走,邓翰墨也得跟着走。

  邓家乍然热闹,又乍然恢复了清净,一众邓家人觉得比下地干了一天的活计还累人。

  邓家周边的人也是见识了这幅场面,对于自己的邻居家,竟然有一位公主儿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邓家人齐齐发现,各个邻居家对待他们家更为和气了也没有多想。

  ————-

  时间过得飞快,猛地又是三年过去。

  三年间,原主始终没有一丝一毫要回来接管自己身体的迹象,冉佳仪从一开始的还会细细思考为什么,到了后来完全顺其自然。

  原主回来,她就回去系统空间,原主要是不回来,她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燕朝官员三年一任,三年前,邓翰墨从翰林院进入了户部,三年后的今天,邓翰墨再次面临选择。

  邓翰墨留在京城三年,拓展了不少人脉,有因为他驸马身份主动攀上来的,但也不乏公事过程接触建立联系的,总是,是一笔十分可贵的隐形资源。

  但是,留在京城三年的弊端也很明显。

  尽管作为一个农家子,但由于自小进学堂读书的缘故,邓翰墨对民间百姓生活并不太清楚。

  在考中前,他的一应生活事宜都被邓家人安排的好好的,等考中了,进了公主府,他的生活直接跳跃到了贵族接济,更是不存在体验民间疾苦的可能。

  这就导致,邓翰墨不了解时事。

  当官的,处理的不就是百姓的那些事儿,小到春播秋收、粮价物价,大到税收征兵,无一不与百姓息息相关。

  偏偏邓翰墨不太懂。

  这也是官员升迁之路上必须有外调经验的原因。

  只有真正的掌管一地百姓民生,才能真正做出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毕竟这一届皇帝又不是一个昏君,只要听听奸臣们的追捧就可以给升官。

  所以只要邓翰墨还想要上进,他的外调之路势在必行。而三年的时间,京城的人脉基本够用,外调正是时候。

  三年前,邓翰墨求到了冉佳仪的身上想要留在京城,因为留在京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外调就容易多了,毕竟有人调出去就意味着京城多了一个坑儿。

  但邓翰墨依旧提前跟冉佳仪报备了,因为他摸不清冉佳仪的想法。

  这一次,冉佳仪听了欣然接受。

  静极思动,她在京城一待就是五年,一开始去各种宴会还有点新鲜,到了后来,到了地儿就是在打瞌睡,忒没意思了。

  也不知道原主何时才能回来,冉佳仪也有了出去走一走的想法。

  不说别的,见识一下大燕朝的地大物博,就足以冉佳仪心动了,说不定原主在系统空间里看的高兴,就愿意回来了呢。

  既然准备外出,一切就得收拾起来。

  邓翰墨自己的还方便,冉佳仪这边的就比较麻烦。

  公主的身边一应物件都是最珍贵的,侍女们也不在少数,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配置在京城带着简单,但是要一股脑全带过去就有点难度。

  带哪些人走,哪些要留下来看守公主府,人不在,公主府的一应收入支出又该如何安排,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儿,须得冉佳仪亲自安排。

  好不容易在再次梳理公主府账务的时候,将一切安排妥当,邓翰墨外调的文书也下来了。

  这一次,邓翰墨被派去的地方是南方一个丰饶之地、鱼米之乡的所在,大庆府。

  大庆府离京城也就两三日的路程,但其与地处北方的京城截然不同。

  若说京城是粗犷的北方美,那么大庆府就是典型的南方婉约美了,说不上优劣,却是各有特色。

  马车载着人,车后跟着长长一串行李,冉佳仪便踏上了前往大庆府的路程。

  因为行李比较多,又没怎么着急赶路,原本三两日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七八日方才到。

  好在任命文书的时限足有一个月,倒不至于迟到。

  这一路,冉佳仪吃的好、睡得好,加上沿途美景喜人,冉佳仪的精神状态比之困在京城要好的多,身边的下人们也一个个喜笑颜开,像是有什么大喜事一样。

  及至到了大庆府,一行人的兴奋才稍稍缓解。

  --------------------

第169章 第十个世界

  大庆府说是府, 但其实也不过弹丸之,不然也轮不到邓翰墨这个小年青。

  其在整个大燕朝虽然排不上前列,但也算是不错的地方了。地处南方鱼米之乡, 百姓安居乐业, 税收也充足, 邓翰墨这么一个初初外放的官员,能被派到这里,绝对是沾了冉佳仪的光了。

  即使冉佳仪没有特意安排, 下面的官员也不敢真的把长公主一家子派去什么犄角疙瘩地儿吃土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邓翰墨初来乍到, 又是在京城攒了几年的雄心壮志,一来到大庆府就开始行动起来, 结交当地官员, 整顿府衙内务,一时间忙的风生水起。

  相比起繁忙的邓翰墨来说,冉佳仪就实在悠闲的有些招人恨了。主要冉佳仪并不乐意给个渣男开展夫人外交。

  大庆府确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气息浓厚。

  冉佳仪抛去了在京城的那些繁文缛节,仗着这里没有人认识她、也没有人的身份高过她, 每日里东逛逛西跑跑,今个儿爬山、明日里游船, 日子好不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