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160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第182章 第十一个世界

  从李婶子家里出来, 冉佳仪揣着5块钱的巨款就回去林家。

  家里几个孩子已经把饭做好,冉佳仪回来就直接开饭。

  家里的饭每次都是由原主进行分配的,但林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充裕, 除去在厂子里吃的那顿午饭, 原主为了几个孩子能吃饱, 每次分给自己的食物都是最少的。

  说是米饭,其实就是糙米,吃起来有点喇嗓子, 但是大家都这样,只有逢年过节大家才舍得吃一顿精白面或者精米,跟吃肉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冉佳仪来到这里可就不会再这么分了。

  先是给自己舀了满满一大碗饭, 甚至微微的冒了尖,剩下的糙米饭已经不多了, 给林建军他们四个平均分到碗里, 每个碗里也就是半碗的量。

  冉佳仪只要一想到自己负担整个家就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不能吃好那就得吃饱,至于这几个不干活的孩子,这几天就先这样,反正不干活也不会饿的那么快, 至于后面,冉佳仪已经打算好了, 她会给他们接点散活,以后干多少活吃多少饭。

  别跟她说什么几个孩子都还小。

  十六七岁的年纪,在现代确实还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宝, 但在这个年代动作快的都是孩子爸妈了, 也就只有这几个被原主护着什么都不用愁的才会跟个废物一样。

  亲妈又怎么了, 亲妈是对孩子有抚养义务, 可这年头也没什么义务教育,这几个孩子能一直轻松读书那都是原主母爱泛滥。

  可冉佳仪对这几个孩子,连改造的动力都没有,甚至想抽他们几顿长长记性。

  别说原主这几个年纪已经大了、性子很难纠正,就是搁在现代那啃老、不孝顺的年轻人也多的是,指望养儿防老,不如自己年轻时候多挣点靠谱。

  冉佳仪觉得,原主最大的任务不是将几个不孝子女教导成二十四孝好儿女,而是要自身强大起来。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也会跑,可见,只有自己才是最靠得住了。

  再现实点,要原主是一个大富豪,手里捏着大把财产,还怕几个子女不孝顺嘛。

  当然,这些现在都是冉佳仪初步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是一个问题。

  这会儿才是60年代、很多形势还不明,但冉佳仪知道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她都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要想发家致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未来的新兴行业里插一脚,而这一切的实现,首先要的是原始资本的积累,有钱人会更有钱背后就是资本的力量。

  关于这一切,她还需要好好筹划一番。

  眼前,冉佳仪面对的是四个小白眼狼诧异的眼神。

  林建军作为在场四个孩子里面年纪最大的,又自认是家里如今的男子汉、当家人,第一个表示不满:“妈,怎么今天饭这么少,我怎么吃得饱。”

  冉佳仪也不以为意的埋头吃饭,连头都没有抬起,“你大哥下乡带走了不少东西,马上又要交学费,家里是要省一省。你们还没有开学,少吃点就少往外面跑,过两天我接点活就好了。”

  林建军还是不满,但是听亲妈这样说,对冉佳仪的不满顿时就转变为对家境贫困的不满和对大哥的埋怨:“大哥也真是的,农村就是种粮食的,哪里会缺他一口吃的。”

  虽然嘀嘀咕咕但到底碍于老大的威严没敢多说,剩下三个看二哥吃瘪也收敛了不满,无奈低头吃饭,只在心里想着,想必过几天就好了。

  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冉佳仪口中的接活是给他们四个接的,可不是跟原来一样一个人干到累倒。

  ————-

  没过两天,开学的日子就到了,林建军四人可谓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几天在家里因为不用上学的缘故,冉佳仪给他们安排了好多活计,大到做饭洗衣、小到扫地摘菜,所有的家务都被他们包圆了。

  几个小的私下里抱怨连天,也没敢闹到冉佳仪面前去,说到底还是被吓怕了,要是真惹的亲妈不高兴,不给上学也是可能的。

  开学前一天冉佳仪将几个孩子召集起来,读高中的学费是四块,初中的是两块五,小学则是两块,看起来不贵,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不便宜,归根究底,这是一个全员贫穷的世界。

  四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总共十二块,其中六块是从原主的小金库里拿的,还有五块钱是从李婶子哪里借的。

  “建军,给,这是你们的学费。家里困难你们也是知道的,这钱里面还有五块是李婶子借的,你们可要记得这份恩情,知道吗?”

  这是冉佳仪新增加的表演,以前的原主就算借钱也不会让几个孩子知道,所以这几个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现在知道自己的学费是借来的,看他们以后还好意思万事不沾手。

  众人依次接过自己的学费,依旧听着亲妈的絮叨。

  林建军吃了几次亏,已经学会了在心里嘀咕,“真是的,李婶子家不是有钱吗,更何况是妈去借的,要我记什么恩情。”

  尽管几个孩子都没有说出口,但是冉佳仪还是轻而易举看出他们的想法。

  诚然,以前都是原主去借的钱,可是不也看几个孩子和孩子他爸的份,再说了,几个孩子也确实享受了借钱所带来的便利,要不然在原主丈夫、几个孩子的爸爸病故、家里欠债的时候,就不能继续读书了。

  不耐烦多说,冉佳仪将这些恩情记在心里,只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的报答。

  “行了,时间也不早了,你们回去休息吧,明天记得早起做饭。”

  特地叮嘱这么一句是因为明天几个孩子就要开始上学了,可并不比前阵子轻松,冉佳仪还指着两个大的做饭呢。

  可第二天的结果表明,之前那一句吩咐就是喂了狗。

  也不知道是商量好的,还是几个孩子打从内心觉得开学了就不需要做家务活,反正第二天早上冉佳仪在生物钟的催促下醒来是,家里一片寂静,几个孩子一个没起来,锅灶自然也还是冷着的。

  “呵。”一声冷笑从冉佳仪的嘴里吐出来,索性又倒回了床上。

  她虽然让几个孩子做饭,可是她的活也没少干,早上起来要洗自己的衣服、收拾家里、安排早晚的饮食,也是一堆的事情。

  既然大家都不起来,那就都不要起来了。

  ————-

  又眯了一会儿,冉佳仪才迷迷糊糊起来。

  假装着急忙慌的起来,洗漱好后又连忙跑到几个孩子的屋子里将人喊起来,时辰已经不早了。

  这时候的学校开学就是正经开学,是要求在八点到达学校,交了学费、发了课本就要开始上课。

  这时候已经快七点了,再做饭肯定来不及,几个孩子起来就匆忙洗漱穿衣,连饭都顾不得,揣上紧握了一晚上的学费、背上小书包就奔出了家门。

  身后,冉佳仪看着,摸摸自己饿瘪了的肚子,顿时就委屈上了。

  好在她比几个孩子好,厂里因为有职工家属院的原因,一天的三顿食堂都供饭,只要凭粮票和钱就能吃,至于几个孩子在学校里,都是一个学期交一次粮票,只管中午一顿饭。

  赶在几个孩子身后出了门,冉佳仪就直奔厂里食堂而去,火速吃完了早饭才去的办公室。

  有同事看见好奇,冉佳仪就说几个孩子开学早上忙没来得及吃,也糊弄过去了。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打发过去,等到下班,冉佳仪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买了菜,再去熟悉的李婶子家里,请她介绍点零散的活儿。

  这些糊火柴盒之类的活,就是四个孩子一起干赚的也不多,可好歹也是一份收入,不挣白不挣。

  按照现在的局势,知识分子下乡将成为常态,不管是想办法留在城里、还是无奈下乡,都是需要钱的,她这个做亲妈的迟早都是要给钱。

  冉佳仪都打算好了,这份钱就叫他们自己去赚,钱她都给四个孩子攒着。

  李婶子是个极热情的人,听到冉佳仪的请求,当即就答应了。

  于是冉佳仪提着菜乐呵呵的回了家,几个小的基本下午三四点就能下课,这会儿也都已经在家。

  依旧将买回来的菜递给几个孩子处理,冉佳仪回到房间稍作休息,顺便想一想接下来的计划。

  手头没有钱粮对于冉佳仪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时间,毕竟这年头科技落后、人身安全极度没有保障,即使是一场最简单的感冒发烧也可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在可能的情况下,冉佳仪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有点保障。

  --------------------

  竹里:最近听说了一位老奶奶的故事,有一儿一女,80多岁了一个人吃住,时不时跟团旅游、上村里兴趣班,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据说20年前就开始过圣诞节,可以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老奶奶了。

  绝对不是儿女不孝顺,就是老奶奶想得开,家里孩子日子过得去,奶奶手里有钱万事也不操心,过自己小日子,80多了精神头特别好。

  感觉,有时候做人真的就是看人想不想的开,所谓养儿防老那都是最最不理想的状态,最好的养老方式可能是即使老了我也能不依靠任何人、自己过得好好的。

第183章 第十一个世界

  就连吃饭的时候, 冉佳仪都在想着这事,一顿饭吃的心不在焉,只是一直到吃过饭、洗漱好后, 躺到了床上, 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

  无疑, 一般情况下适用的经商买卖不适合这个特殊的时代,但这样也不代表就真的没有办法赚钱了。

  人类本来就是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生物,即使是在这种限制私人交易的时候, 也有不少赚钱的办法。

  最简单也是最冒险的就是黑市买卖,但是黑市是一个危险的地方,随着局势愈发严重, 黑市会逐渐成为官方重点打击的对象,甚至于在严打时期, 被抓到与黑市交易有关的人都会严惩, 直到后期局势放开才会有所缓解。

  禁止私人买卖是根据当前物资紧缺的特殊国情而制定的特殊政策,据冉佳仪了解,这一在后世人眼里十分荒谬的政策在这个时代有效的阻止了大规模的私人交易,减少了物资尤其是食物在各个地方的流转,保证了绝大多数人的物资供应。

  在当时看来, 这个政策其实是极具有意义的,包括那时盛行的票证也是保证物资供应的无奈之法, 虽然有其危害,但仍不可否认当时起到的作用,并不像后世人们揣测的那般恶意。

  黑市被禁止, 但这也不代表交易就完全被禁止了, 准确的说私人交易被禁止, 但是官方的供销社、百货商场并未禁止交易。

  这些大型交易场所除了国营厂子之类固定的进货渠道之外, 也会有一些从私人进货的,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罢了。

  渠道是有的,那么问题就是她可以做什么了。

  冉佳仪少说也穿越了十来个世界了,就是再愚笨的人也能掌握几项小手艺,冉佳仪也不例外。

  细数下来,不论是古代的女红、厨艺,还是现代的经商、学习,冉佳仪多少都有不错的心得,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勉强可以用来糊口。

  要说起来,最合适的还是女红,尤其这是不需要什么额外材料就可以做的。

  纺织厂的工作还是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比如说,很多时候那些机器工作剩下来的针头线脑和碎布头都是可以偷偷带回家的。

  这些碎布头做一件完整的衣服是不可能的,否则那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了,但是平时用来缝缝补补什么的还是非常好的,算是纺织厂里默认给员工的福利。

  冉佳仪作为厂子里的正式工,也是可以享受这一份福利的。

  冉佳仪回想起原主的记忆,从床上翻身起来翻找起柜子上方摆放的针线盒,里面是一大把大大小小的碎布头、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针线。

  相比较这些绚丽但却无用的针线,碎布头在厂里人眼里显然是更受欢迎的,也就原主老实才会默认吃亏拿了这些无用的彩线,但现在这就便宜了冉佳仪了。

  刺绣女工光靠颜色单一的线可不行,要想做出来的成品好看就得这些彩线。

  有了主意,冉佳仪也不再担心,在窗外月色的照映下,缓缓进入了梦乡,明天开始就要正式开始她的发家致富之路了。

  ————-

  打定了主意,冉佳仪就立即付诸实施。

  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那就是给几个孩子找点活干,三四点就回家的半大小伙子、半大姑娘家没有理由不干活。

  冉佳仪厚着脸皮从李婶子那里赊来了一大摞的原材料,那一堆足够一个人干上两个月的量,让李婶子还以为是她想要迫切还钱,还一个劲的安慰冉佳仪不着急、慢慢来之类的。

  冉佳仪也没有解释,就让对方这么理解也没啥问题。

  回到家里,冉佳仪脸色就是一变,将材料甩给了几个孩子,示范了几次之后,要求他们在两个星期内必须做好,威胁下半个月的伙食就看他们这半个月的工作量就没管了。

  几个孩子委委屈屈的被迫接受,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打工赚钱之力。

  接下来半个月,除了在厂子里忙工作以外,冉佳仪回到家里万事不沾手,吃过饭就回到房里摸自己的刺绣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