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也不知道原主是希望她做到什么程度。
是希望她能将几个孩子都送出家门,有自己的出路,还是希望有一天能攒够养老的钱。
前者还比较容易,后者就难了。
毕竟这时候的货币之前,但等时间过个十几二十年,几百几千块钱还不够一个月的生活费呢。
可见,找到一个长久的生钱法子才是正道。
冉佳仪第一个想到的是炒股,可是现在的华国连股票都还没产生,也就纯粹只能想想。
至于其他的,冉佳仪也想过购置黄金珠宝和古董字画,这些东西在现在的局势下不怎么值钱,等以后和平时期,那就不一样了。
可惜的是即使在现在的局势下,古董黄金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尤其冉佳仪还并不想暴露自己身上有钱的事实。
和市里的商店合作已经将近快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冉佳仪几乎每个月都能从商店领到一笔不菲的报酬,两年下来,冉佳仪也算是攒下了一笔六百块钱的小财。
这可不是一个月工资就几千上万的后世、,这会儿好一点的城里工人,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像是冉佳仪在厂子里的待遇,也就是一个月二十来块钱,六百块大概要不吃不喝存上两年。
然后林家现状比较苦难,每个月的工资都几乎填进去了,也就是送了两个去下乡才减轻了些许压力。
总而言之,这笔小钱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一笔不菲的钱财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冉佳仪看着手上的钱难得发愁。
最后,冉佳仪思索了几天,终于有了主意。
她可以用来买房子。
从华国日后的发展历程来看,房子堪称是升值最快的物品之一,其价值丝毫不亚于黄金这些,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即使江安市只是一个不大的市,冉佳仪所在的地方也只是一个小县城的,但地方小的同时也意味着房价低、生活水平低,这对于一个需要养老的人来说,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地方。
畅想一下,要是坐拥几套房,光是靠收租都足以唯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那她还要愁什么。
越想冉佳仪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心里不由得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县城里的房子也不是那么好买的,这里家家户户都是扎根在这片土地的,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离开。
冉佳仪捏着手里的存钱罐,决定先让人去打听一下房子的事情,理由也很简单,家里四个儿子不够住,总有一天要买房子的。
至于钱还不够这个问题,冉佳仪不得不狠狠心,决定在这段时间内先绣几个大件。
大件虽然做起来耗时耗精力,但价钱也很可观,只是冉佳仪之前一直担心自己的眼睛,不想太过劳累,就不太乐意绣,即使商店老板催了好几次,但冉佳仪依旧不为所动。
只是,这下子,郭店长要开心了。
--------------------
感谢在2020-06-17 23:45:05~2020-06-23 21:29: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锦 33瓶;胖猪猫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9章 第十一个世界
为了钱, 冉佳仪努力一连绣了好几个大件儿,除了传统的绣画之外,她这次还别出心裁绣了一个顺应潮流的刺绣。
冉佳仪用手轻轻抚过刺绣光滑的表面,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看过去, 就能看着这上面绣的是一副农村集体劳作的场面, 男女老少,顶着头顶的烈日,收割着地里的粮食, 太阳的光芒十分耀眼逼人,农民们头顶显眼的汗水可以说明一切。
有的农人弯腰割稻,有的农人似是弯腰的久了不由得直起身子捶捶腰背, 还有的正端着杯子喝水.......他们的面上尽是疲惫,但同时, 他们眼中折射出来的是比太阳光还要耀眼万分的喜悦。
这是丰收的喜悦。
一眼望过去, 黄色的日光和黄灿灿的稻子几乎映成了一片金黄,其间的农人们却是最亮眼的存在。
在这幅画的右边,冉佳仪还绣上了几个大字,共产主义好。
其实重点就是这几个字,冉佳仪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就是为了扩大市场。
原本冉佳仪绣的刺绣什么的,在商店里都是卖给外国人的存在, 说到底能卖出去,卖的不只是手艺,更多的是华国的传统文化, 这才是对于那些外国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
但是, 在华国的外国人是有限的, 他们的购买力是有限的, 这就意味着冉佳仪刺绣可以换取的钱财有限。
她正是急需赚钱的时候,自然要想办法开源,而数量众多的华国本土人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实不管是以前的旧时代,还是现在的新时代,刺绣都是比较高端的东西,一般人家是压根接触不到的。
或许曾经,刺绣是高层人士的专属,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但自从几年前开始,大家的思想就不太一样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环境就开始一点点的变化,华国传统的武术、中医、刺绣乃至更多更多几年前传下来的老手艺,在人们的眼中变得如同传说一样,遥远而不可及。
无疑,新时代下的冲击是巨大的,刺绣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刺绣就真的无利可图了。
人们摈弃的与其说是刺绣,倒还不如说是过去的历史文化与风俗,那些旧的、老的、过时的东西,但是这些一旦搭配上新时代的特色,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
譬如冉佳仪的这一副刺绣,虽说仍是刺绣,但其内里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已经完全不同了。
不仅仅是美观、艺术,这更是对于当权者的歌颂,也是对于现今人们美满生活的生动体现,没有什么比这一副西刺绣更加符合现在人们的心里期望了。
单只是看着,就足以让人心出喜悦和满满的期待来。
冉佳仪可以肯定,这一副刺绣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出路,只是希望到时候能帮她打开更多更大的市场。
寻到一个休息日,冉佳仪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又往城里去了。
————-
两年的时间下来,足以冉佳仪与郭店长、售货员卢秀兰打成一片了。
“婉茹妹子,你今天怎么来了。”这还没到往常约定交货的时间呢,卢秀兰有些纳闷。
冉佳仪闻言扬起一个浅浅的笑来:“是我这阵子多绣了一点,刚好有时间,就送过来了。”说着,将手里的篮子递给她。
卢秀兰接过篮子一看,顿时诧异了:“婉茹妹子,这次怎么这么多啊,是不是你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急需用钱了。”
两年时间,卢秀兰也看出来了,这位妹子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样子,可是,人也没有跟很多人一样朝钱看齐。
能卖多少她就绣多少,一副很佛系的样子,从来不为钱着急。
现在对方一次性带了这么多绣品过来,卢秀兰唯一能想到的问题,即使对方有了困难缺钱了。
冉佳仪听了有点好笑,但又有点感动,虽然掺杂着利益的纠缠,但是两人多少还是有几分香火情的。
她出声解释道:“不是,我家好好的,没出什么事情,就是最近兴致上来了,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就多绣了一些。”
两人边说边往里走,等到进了店里,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收银台后面的郭店长了,郭店长如同过去每一次一样,仍然在看书。
冉佳仪都已经习惯了,说起来,郭店长实在很不像是一个生意人,更多的,像是一个文雅书生一般,最喜欢的便是看各种书籍,新的、旧的都看,几乎不挑种类。
但一想到这个时代的生意其实都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也就可以理解了,更何况,这个时代下,国营店的店长可比那些读书人要受欢迎的多。
郭店长上面有人,这是冉佳仪早就猜到的事情,不然,这么一个老实人,能坐稳这么一个香饽饽的岗位,实在很匪夷所思。
不过两人到底有着利益往来,探究太多未免惹人讨厌,冉佳仪在此之前一直谨慎的保持着距离,不去探究他人背后。
但有些东西存在就是存在,在利益相合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合作的。
冉佳仪心里这么想着,只面上依旧和卢秀兰寒暄。
直到两人走到收银台前,遮挡住了室外照射进来的光线,沉浸在书中的郭店长这才醒过神来。
“是婉茹来了啊。”
“是,郭店长还是在看书呢。”略微调侃的语气,足以说明几人如今稍微亲近的关系。
卢秀兰这个做下属的也不免起哄:“店长他你还不知道,这辈子就是和书过一辈子怕也是愿意的吧。”
听到这话,郭店长放下手里的书,面色一肃,“这话叫你嫂子听见了,可是要生气的。”
郭店长年纪不小,家中已有娇。妻幼子,孩子刚上小学,偶有的几次相遇,足以看出他的妻子是个暴脾气。
果不其然,听到店长祭出嫂子这张王牌,卢秀兰就不敢放肆,转而谈起了正事。
————-
“店长,这是婉茹妹子带过来的绣品,您看.....”卢秀兰有些为难。
像是他们这种店,因为客人实在很少,每个月的生意其实都是有数的,因而之前双方之间配合默契,一直合作的很好。
一方只能卖这么多,另一方也就只绣那么多,关系融洽。
但是这一次,对方给带过来的绣品明显超出以前一倍不止,时间相较还短了一截,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郭店长看着篮子里被展开的绣品,一时间也有些怔愣。
但郭店长性子直,不比卢秀兰有话也只说三分,有疑问当即就问出了口:“婉茹,你这次带这么多来是?你也知道的,我们店里销不了这么多的货。”
话刚出口,郭店长就反应过来,如同刚才的卢秀兰一般担心起来,“婉茹,你家里不会是出了什么事情吧?”
冉佳仪有点郁闷,难得自己想要奋斗一回,竟然接二连三的被人质疑。
但还是无奈解释:“我家里真的一切都好,没出什么事,郭店长,您就和秀兰姐把心肚子里吧。”
郭店长还是有点不放心,担心她是不好意思开口:“那你有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我们条件比你好点,能帮的一定帮。”
秀兰姐也道:“是啊,咱们认识也两年了,有能帮的肯定帮,不要和我们客气。”
冉佳仪心道他俩这是谦虚了,郭店长夫妻都是双职工,下面只一个孩子,家里条件可好着呢,秀兰姐虽然下面有三个孩子,可不管娘家还是夫家,基本都是职工,条件也很不错了。
“真不用,我就是想出了几个新式样,所以就多绣了几幅,跟我之前绣的可大不一样,你们要看看嘛?”
两人的注意力被转移开,冉佳仪总算松了一口气。
再三强调之下,郭店长这才对篮子里的刺绣起了点兴趣,往日里的刺绣虽然也精美,但是看多了也难以提起兴趣,这会儿倒是被勾起来。
“哦,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我可得好好看看,这么到我们面前来嘚瑟。”郭店长略带兴味道。
卢秀兰也忍不住伸出蠢蠢欲动的手,小心将篮子上的盖子掀开放到收银台前,然后才将篮子里的刺绣拿出来,放到盖子上。
尽管卢秀兰的一双手已经十分小心的保养了,但日常做家务还是免不了有几分茧子,而这刺绣可是最为金贵的,但凡不小心,勾着丝了那一副作品也就毁了大半。
绣品被拿出来,摊在了桌子上,两人瞪大眼睛去瞧,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来。
原来的刺绣,虽说华美精致,但总觉得欠缺了什么,像是那些亭台楼阁、梅兰竹君,见的再多也总觉得隔了一层似的,但是这一次里面明显有一半不是这风格。
郭店长的视线从几幅新花样的刺绣扫过,最后紧紧落在了其中一幅大件儿上。
——————
冉佳仪的视线随着郭店长望去,不出意外发现吸引住他目光的,正是自己最为得意的那一副,面上不禁露出满意之色。
就将这幅绣品姑且称之为秋收图吧。
这幅秋收图明显很是合郭店长的心意,不仅是用心的绣工,更是其中蕴含的深意。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