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原主一辈子都是在厂子里做工,压根不是做生意的那块料,接手了几天就将一团生意弄得乱七八糟,冉佳怡焦心不已。
索性将生意让给了村子,只占一半的利润,村子里选人出来负责这门生意,倒也两相便宜,在村子里的人缘都好了不少。
冉佳怡一边可惜的同时,倒也知道这个决定是最好的
生意握在自己手上,到最后如何分配还是一个问题,且原主也不适合,分出去一半结个善缘也是好的。
一开始,冉佳怡还担心过养老问题,毕竟儿女哪一边她都不想去,因而她的设想里,要真是老到不能动,那就找一家好的疗养院,花钱养老,只要钱够总能找到好的。
但原主因为相当于捐出了一门生意,相当于造福了整个村子的原因,在村子里简直是男女老少们感谢的对象。
原本村子里因为没什么财路,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就一些老弱病残,但是冉佳怡把生意做起来后,专门建了一个厂子容纳了不少村里人打工,收购枸杞的价格也公道,村里日子好过起来,很多年轻人都开始返乡。
在家里打工的日子,无论如何都要比在外漂泊的好,村里人都领这份情,对冉佳怡的态度就很好。
等生意交出去,属于村子里的一半除去成本外,赚得的利润会在年底进行同一分红,村子里只要有所贡献的人都可以分得一杯羹。
这一来,原主简直是村人的财神爷,可不就是往他们手里送钱嘛。
不过这个决定对双方都有好处,原主本就年纪大了,即使不放手也管不来几年,如今赚的钱虽然少了一半,可也省心多了。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原主不再为钱的事情担忧,安心在乡下做一个平凡的小老太。
----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被上一世的事情吓怕了,她始终没有在自己的儿女面前透露出自己有钱的事情,冉佳怡那样是为了避免麻烦,因为要是高宇那个便宜儿子知道了,肯定会缠上来。
即使每年新年都要回去过节,原主也跟冉佳怡一样只给两家孩子包个红包,钱不多不少,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引来任何怀疑。
一如冉佳怡所担心的,原主的身体逐渐老去,虽然癌症没有再冒出来,但原主的身体也比同龄的老人要虚弱很多,年轻时很多不大不小的病症都在这个时候一拥而上,侵蚀这个老人的生命力。
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冉佳怡都替她提了一口气,连带着自己曾经的那一份。
这期间,高雪也打过电话来想要接她过去养老,但都被原主拒绝了,而高宇不知道什么心理从来没有提过,不过不管他们怎么说,原主都没有答应。
还不等她真的实施去养老院的计划,村人们便开始展开了对原主的帮助。
不能做饭没关系,村里人家吃饭会轮流帮原主带一份过来、衣服也有年轻小媳妇顺带帮着洗、就连家里的卫生都会有一群小孩子们过来帮着打扫。
生活中的种种琐事都有了人帮忙,简而言之,原主成功在自己失去独立能力后,成功被村人们承包了养老,这个结局也是很诡异了。
原主不是个安然接受别人好意的性子,试着想要给钱、给东西,只是上门帮忙的人没有一个愿意接受,最多就是小孩子馋嘴拿上几块糖。
村人们性子都是质朴的,按照他们的话,原主已经给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而他们为原主做的只是一点小小心意,当不得感谢。
原主最后竟然真的没有再担心过养老问题,每天早晚村里都会有人来看她,很多时候还不止一波,村里的小孩子被父母教导得爱在她家待着。
所以虽然家里只有一个自己一个人,但原主却从来没有寂寞过,这些顶多也就是她关系已经远了的亲戚,可对她确实全然的真心。
对比起给了儿子所有,收获的却是被儿子去送死,原主不免感慨良多。
人有时候活着看良心,有的人活着却只能看到钱,也不知道到最后他们会不会后悔。
原主有时候冒出这些想法都有些冒犯,可这种等着看好戏的心理还是经常冒出来。
这几年里,没有了原主钱财的帮衬,高宇两口子终于还是在生活的重压下学会了妥协。
随着家里孩子一天天长大,为人父母的但凡想多给儿子一些,就要多苛待自己几分,原本怎么也学不会做饭的人,如今厨艺也磨砺的还算可以,出门能不开车尽量不开车,为了不过是为儿子多一份培训费、多一次课外补习班。
冉佳怡有时候会想,推己及人,他们是否会为当初母亲对自己的好而感恩,是否会因为自己对母亲的不好而感到羞愧,只是这些纠结对原主都不重要了。
在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刻,原主还是改变了自己的遗嘱。
她的房子依旧还是给高宇这个儿子,这是连带着亡父那份必须给的,身上的钱给了女儿和女婿,也不辜负他们这几年的关心和孝顺,而她手里的生意,则全部捐给了村子里。
若干年后,这个村子里的枸杞生意越多越大,在全国都有了偌大的名气,很多人都对这么一个小村子的崛起史感到好奇。
可村人们之间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也是村里大人们教育孩子的善心的故事,更是村人们之间友好互助、互为一家的开始。
原先只是因为感恩原主的馈赠而开始的关爱老人行动,在村人间逐渐成为一个习惯,至少,这个里再没有过不孝顺的儿子,即使有或者孤寡老人,也都由村子里帮忙赡养。
这幅场景,原主若是能看见,一定会很欢喜的吧。
--------------------
第260章 第十五个世界
日复一日的时间在屏幕上一闪而逝, 最终停留在了原主段桂月去世前。
哪怕生活顺心如意,因为癌症的影响原主的寿命也并没有很长,在刚到七十岁的年纪就面临了死亡的到来。
躺在床上那一刻, 原主很是安详, 这一次, 她算是寿终正寝,也来得及在走之前将一切都安排好。
她没有回到城市里的那栋房子,在她的心目中, 那已经不是她的家了,反而是农村的这座小屋,一直是这破旧的样子, 而且但凡屋子有了问题村人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帮忙维修,无半分不自在, 在她心中这才是她的家,
所以她这一次选择在这里死去,而她死后也会葬在村里的那一座山上,继续享受这座村子的宁静与安详,没有城市的纷纷扰扰,尤其城市里饱含她很多不好的回忆, 她并不想再回忆一遍。
因而在她的坚持之下,高宇和高雪两个子女带着家人从市里过来, 送老人最后一程,也要将身后事处理妥当。
一来一回要不少时间,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且不说, 两家的小孩子心里都有些嘀咕, 对这个他们只在过年见一面的奶奶, 他们其实也没有多少印象, 只觉得是一个行为略微有些孤僻的老太太罢了,如今见人躺在床上也并不敢靠近。
看着两个儿女并家人站在窗前,段桂月主的心中毫无波澜,经历了上辈子那一遭,她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亲情也如是。
上一世,顺着儿子的心意,她没有坚持去医院治疗,不过半年癌症就急剧恶化,她很快躺倒在床起不来,失去了利用价值的她被儿子儿媳嫌弃不已,待在一个屋檐下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还会被嫌弃难伺候、占地方。
其实又哪里是她难伺候呢,不过没用的人碍眼罢了。
至于女儿,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的病,等自己死去之后,有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她没有看见、也没有了意义。
想起上一世,段桂月心里再次升腾起淡淡的怨气,但看着更远处关心看着自己的村人们,那股怨气渐渐消失于无形。
前世有多少不甘,这一世都已经得到了真心的关爱,又何必继续执着。
段桂月隐约知道这就是自己最后弥留时刻,将自己挂心的一一叮嘱过来。
劝儿子高宇要好好过日子,不要大手大脚,也莫失了平常心,这是她对这个儿子最后的叮嘱,以后她将长眠地下,不管他过的如何都影响不了他。
对女儿,她没有多少担心,高雪一向是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不管这一世还是上辈子,想必都可以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好。
除去一双儿女,段桂月最关心的就是村子里这一摊子事,哪怕她再不懂生意上的事情,可也看的出来,这一门枸杞生意关乎着村子里绝大部分人的生计,一开始她让出一半利益是没有办法的事。
可等后来,受到村子诸多真心感谢和帮助,她早已绝对心甘情愿,且如今,她有意将这门生意拱手让出,不说子女不是做生意的料,年轻人包容心有限,搅合在一起难免坏了情分,倒不如在开始就切割得干干净净。
将自己那一半换成等值的钱,只是,这钱也远远超过她该有的身家,她难免有几分发愁,原本的遗嘱在此时也不合适,否则一儿一女之间悬殊过大,恐会引起争执,不是她期望看到的。
最后段桂月决定,将大部分钱财都捐献出去,她的这些钱财以及这重来的一生都是被人赠予的,如今她愿意将这份赠予扩散出去,若是能多帮些人也不枉费自己重来一世了。
是以,在自己身体状况不好后,她就专门请了律师,早已经重新定了遗嘱,如今正在外面等候呢。
-----
叮嘱完了一双儿女,段桂月让人将律师唤进来,计划当着众人的面宣读遗嘱。
这一次的遗嘱较之前又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枸杞生意变现的一大笔资产,只是,这些钱都被段桂月捐出去了,律师会确保这些钱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而留给一双儿女的则显得有些稀少,少的不像是对待亲生的儿女。
给儿子高宇的依旧是那一套房子,给女儿高雪的两百万现金,等同于市里一套房子的价值,除此之外,她给一个孙子一个外孙女各留了一笔遗产,每人一百万,这笔钱只能由他们本人取用,且不能用于歪门邪道。
论理,到手的比预期的多了一百万,高宇和宋静是该高兴的,可是想到亲妈/婆婆捐出去的那一大笔钱和给妹妹/小姑子的钱,心中竟是连一丝高兴都升不起来,不仅没有高兴,还有满满的气愤和不满。
而高雪与汪远本以为顶多也就几万块钱,都没当回事,等听到自家竟然足足有三百万,那感觉不亚于天上掉了馅饼,除了兴奋还是兴奋。
夫妻俩互相对视一眼,见对方眼中是与自己如出一撤的高兴,都低下头掩饰一二,到底是老人去世,即使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该高兴才是。
弥留之际,段桂月已经无从分辨一双儿女的情绪,是喜也罢、怒也罢,索性她都要走了,以后再也看不见,也不操这份心。
一切事宜都安排妥当,段桂月再无任何牵挂,只到感觉一阵深深的疲惫席卷而来,她没有任何抵抗的闭上眼睛,陷入了一片黑暗。
这一次她死去时是平和的,而不是如同上一世一般满是怨气,在怨气的加持下找到了系统那。
她想起了自己不算短的一生,在前面大半辈子,她都是为别人而活,俄日父母、为丈夫、为儿女,其间或许有过开心的时刻,可都不及最后这十来年的自由自在。
而那一笔不菲的遗产应当也足以让她到了地底下、不负丈夫临死前的托付了吧。
随着光亮彻底消失在视线里,她所有的思绪一齐停止,心跳也随之停止,这一生就此终结。
高雪看着闭眼没有一丝动静的母亲,上前探了探,见没有一点呼吸,知是去了,一股止不住的悲伤涌上心头,泪水随之而下。
母亲去了,以后她再也没有母亲了,以往隔的再远,可知道母亲在,知道有个依靠,她总是安心的,如以后在没有了。
高宇的反应就耐人寻味的多,先是迷茫,后是慢了一步的悲伤,只那悲伤有几分真就说不好了。
至于儿媳、女婿和一双孙子孙女的反应更是淡的多,相处的不多,自然没有多深的感情。
-----
如母亲遗愿,在村人的帮助下,高宇和高雪将母亲的骨灰葬进村后那一片大山里,村子的屋子及一应的东西都赠给了村子里,一切事宜就算处理完毕。
来的时候没有带多少东西,走的时候也是一身轻松,只是送走了他们的母亲,而已。
只两家人来的时候是一起来的,回去时却没有在一起的心思。
高宇觉得高雪拿的未免太多,占了自己的份额,还觉得母亲实在不知所谓,好好的财产非要捐献出去,给他这个儿子不是更好,对着妹妹一家不免表现出了几分不满。
而高雪则是觉得这个大哥实在不够孝顺,惹的母亲宁愿将财产捐出去,也不愿意多给他一份,而且母亲的财产本就有自己的一份,自己如今不过拿了应该拿的,大哥因为这个生气实在没有道理。
两人回到市里便分道扬镳,本就不深厚的兄妹情是彻底散了,后面再没有多少来往,这倒是与上一世一样。
高雪回去后将母亲给的两百万买了一套新房子增值,除了日常开销稍宽松了些,生活倒没有太大的变化,两人依旧兢兢业业工作,一家人没有多富裕、心却紧紧相连。
而高宇夫妻俩都觉得此行损失惨重、心情不愉,尤其高宇最近心气不顺、看谁都不顺眼。
怨气最大的妹妹不在跟前,有气也撒不到人家身上,但面前还有妻子儿子,高宇怒气的对象也转移了。
他并不傻,知道母亲待自己冷淡是为何,不过是当初癌症时候的事,想起当初妻子的鼓捣,高宇不觉自己有错,反而觉得妻子实在太过狠心,离间了母子感情,让自己损失了大笔钱财。
心中有了怨气,平日里难免争吵几句,夫妻感情也因此失和。
要说宋静也委屈着呢,她承认自己对婆婆没有几分真心,可这决定当初也是夫妻两个商量定下的,不过是为了两人的以后着想,丈夫要真有孝心不同意,自己难道还能做的了他的主。
如今出了遗产这一遭,便将责任全部推倒自己头上,可见,高宇这人实在虚伪的紧,且不仅对亲妈不孝顺,对自己这个妻子也没有多少真心,惹得她也几分心寒。
至于唯一的儿子,早就因为家中父母频繁的争吵而烦心,早早搬了出去单独居住,他记忆里隐约记得小时候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也没什么记忆,这一次争吵起来,才知道自己父母竟然是这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叫他这个作儿子的看了也不齿。
随着时间渐渐过去,所有的不甘和埋怨都逐渐消弭,但已经损失的钱财回不来,破裂的感情也不可能恢复如初,这个家到底再没了以往的温馨和乐。
而当若干年后他们老去时,面对儿子同样不孝顺的行径,二人心中到底有没有后悔,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