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娘辛苦,洗衣、做饭、喂鸡、还要下地,可辛苦可累了。”小孩子没那么多心思,说的话语格外真切。
冉佳怡心道,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到的事情,偏崔大有这人就跟瞎子一样,不,人家可不是瞎,那是针对性失明。
“那你爹爹呢?”冉佳怡继续问,想知道崔大有在孩子心中是个什么形象。
“爹不好。”小柱子说这话时声音低低的,像是担心被指责一般。
冉佳怡也小声道:“哦,哪里不好了,没关系,你跟娘一个人说。”
小柱子瞅了瞅娘亲,鼓起勇气道:“爹给小石头和狗蛋他们吃糖,不给我。”
冉佳怡瞪大了双眼,还有这事,原主的记忆里可从来没有过崔大有往家里带糖,原因只有一个,崔大有的糖在回家之前都给了别人。
她不由得在心里恶狠狠的骂了句渣爹,哄道:“没关系,娘明天去给你买糖吃。”
小柱子并没为这句话高兴,而是小心翼翼问:“娘,爹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冉佳怡见状心疼极了:‘怎么会呢,我们柱子这么可爱乖巧,谁见了都会欢喜的。”
小柱子暗淡的双眸霎时亮了两,小脸红扑扑,显然是兴奋的,“真的吗?”
冉佳怡重重点头加大自己话语的可信度:“当然。”
小柱子顿时没了刚才的失落,全然只剩喜悦。
夜话到此结束,母子俩在一片温馨和乐的气氛中进入梦乡,另一边的崔大有可就不那么高兴了。
-----
挥了一下午的锄头,崔大有是腰酸胳膊腿疼,本想着回来可以好好歇一歇,结果,面对的是妻子的冷脸,还要自己做饭,着实很惨了。
好在这活儿他干十几年早手熟了,此时取了点玉米面,糊了两个饼,就着咸菜也混个肚儿饱,只是这实在没办法跟实实在在的饭菜想必,故而他心中还是有几分落差的。
这还只是一顿,想起妻子说的,以后不干活就没吃的,崔大有一个头两个大,他也清楚,帮别人干再多的活,也没多少人愿意留自己吃饭的,原因很简单,活有的是人干,粮食却只有那么多。
这一下子,崔大有陷入了僵局,是选择继续帮人,还是先顾全自己,没多犹豫,崔大有就选择了前者,他们以前都帮助自己呢,而且他也不信,妻子还真就能不给自己吃饭。
冉佳怡自然是做的出来的。
或许是学乖了、也或许是担心妻子真真说到做到,第二天崔大有早起去自家地里干了半天的活,才抽空去帮了村里人。
冉佳怡验收了成果也没食言,这一天做的是三人份的量,叫崔大有稍松了口气。
如此一过三天,冉佳怡还以为能多安生一段时间,崔大有就旧态复萌了,起因在于他二大爷腰扭了,需要人照,这货就毛遂自荐去了。
话说这二大爷下面三个儿子,一串孙子孙女,又不是照顾不来,可崔大有不这么想,二大爷对他有恩,如今腰扭了,合该是他报恩的时候到了。
这下子,地里的活是彻底不干了,上门贴身照顾还不算,原主存下的铜板和这几天好不容易攒下的几个鸡蛋也被糟践没了。
冉佳怡气得差点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好容易按捺下怒气,当天就没给人做饭,问原因,给人做孝子贤孙,那二大爷不得管饭嘛。
--------------------
第266章 第十六个故事
这一次事件直接导致了两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战。
冉佳怡除了做母子俩的饭、洗母子俩的衣服, 外加喂喂鸡外,是彻底万事不管了,至于地里的活, 谁爱干谁干。
要搁在平时, 崔大有还有心理论几句, 可现在他敬重的二大爷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他一直小心照顾,也无心他顾, 没人做饭就自己随便做了吃两口,衣服脏了就水里搓一搓,晾干继续穿。
冉佳怡看的出来, 即使这些活他都是干惯了的,可大男人干活没有那么细致, 几天下来, 崔大有的衣服即使刚洗过也显得脏兮兮的,偏他自己全然不觉。
冉佳怡也不多嘴去提,她在筹谋帮娘家赚钱的事。
要是自己上,冉佳怡有很多种方法发家致富,可适合甄家人的, 冉佳怡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搞养殖最适合。
实在是她那两个弟弟和弟媳都不是顶聪明的,小心思或许有, 可做生意之类就不行了,这也是原主出嫁后还能得到娘家不少照顾的原因。
但养殖不同,古代没有全套的养殖系统, 穷人家自己养些鸡鸭是舍不得吃的, 而富贵人家自家庄子上产的也只够自给自足。
一方面, 大规模养殖没有必要, 二来,市场饱和度有限。
但冉佳怡并不觉得这是大问题。
她在现代听长辈们讲过这样一个经典的企业案例,说是两个美国人到非洲卖鞋,当时非洲人压根就不穿鞋,于是一个人觉得非洲没有市场直接放弃,一个却觉得这是一大片篇未开拓的市场,在经过市场调研制造出适合当地人的鞋子后,赢得了广大的非洲市场。
这说明,很多时候,并不是市场没有需求,而是需求没有戳到消费者的心里。
规模养殖一旦形成,肉类成本会降低,到时候不管是饭馆、还是百姓个人肯定都乐意花些低价买肉吃,冉佳怡对此很有信心。
只是大规模养殖还要面对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常见的疫病,一旦发生就会血本无归,冉佳怡只知道个大概,并不敢贸然做大,好在他们的本钱也并不多,想做大都做不到。
有了主意,冉佳怡就开始了整天往娘家跑的日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劝说娘家人相信自己。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养鸡,甄家人多,足足养了二十来只,每天喂鸡、打扫就是一件累人的活,这项工作原本是二弟媳的,但二弟媳怀孕后,这任务就交给了三弟媳。
冉佳怡过来也不白来,带上自己和小柱子两人的粮食,甄家只需要顺带多做两份饭菜,并不麻烦,因而没有引起甄家两个儿媳妇的厌烦。
只是,对于大姑子说的搞养殖也有点好奇。
“梅花,你说的那个啥养殖,靠谱不?”这是二弟媳的心动,家里条件一般,她怀孕尚且只能偶尔加个鸡蛋,等孩子生了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甄家大儿媳还是想要多赚点钱的。
冉佳怡可不敢完全打包票:“这种事情做了才知道。”
二弟媳也来凑热闹:“梅花姐,你说的这个,具体要怎么做啊?”
冉佳怡知道说动了两个儿媳,枕边风自然能吹动两个弟弟,之后不再赘言,只静候结果
-----
如冉佳怡所料,她提出不过三天,两个弟媳就怂恿着弟弟找到她面前。
甄家小辈五人集合在一起,年轻人多少有几分锐气,敢想敢干,在冉佳怡的强力推荐下很快就确定了“干”。
不过怎么干还是一个问题,冉佳怡知道的只是理论,落实到实践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五人商量定了,还要征得家中大家长的意见,这事儿由冉佳怡毛遂自荐,说服甄家二老。
甄父有些踟蹰、举棋不定,甄母直接拒绝了,还劝她老实点,少掺合家里的事。
这倒不是甄母嫌弃女儿,而是担心没赚到钱会被嫌弃,冉佳怡理解她的苦心,却也劝她必须改变。
最后这个提议在经过与甄父一个小时的你问我答中确定下来,甄父同意了这个意见,只是家里不出钱,他们小辈自己干,赚了亏了都是他们自己的。
这下子,五人的干劲更足了,以前他们可没有光明正大赚私房钱的机会,因为明面上赚到的都要交公。
冉佳怡身上是没有钱的,但她出技术和劳力,老二和老三家各出一半本钱和一个人,这就算三份,后面赚的钱就按三等分。
人和钱都到位,第一步要准备的就是养鸡棚的搭建,冉佳怡仿照现代分开养殖的小隔间,搭建在甄家后面那大片的自留地边上。
其实冉佳怡最看好的养殖是在山头上圈出一个范围养鸡,只是他们成本不够,想都不敢多想。
第一次他们只准备养个三十只,故而只用泥土胚建了一间大屋子,里面分开垒了六间半人高的泥土墙,等晾干之后就可以启用了。
这段时间他们也没有闲着,而是去卖鸡崽的地方挑种鸡蛋自己孵,一般的鸡蛋只要一分钱一个,这样的种鸡蛋是质量较好的,要两文钱一个,贵了些,可比五文钱一个的小鸡仔要便宜多了。
原本一直反对的甄母在甄父决定之后,依旧担心,可行动上却是支持的,冉佳怡三个年轻妇人都不会挑,甄母就亲自出马指导,最后足足带回了五十个鸡蛋。
鸡蛋的孵化要温度比较高,冉佳怡大概记得是跟人体温度一样的37度左右最好,为了保证足够高的温度,冉佳怡还强力说服甄母拿了一床旧的不能再旧的被子进行保暖。
等到了20天左右,陆续有鸡蛋开始孵出来,成功的足足有三十多只,失败的十几只也没有浪费,毛鸡蛋也是很美味的一道吃食。
小鸡孵出来事也就多了,吃喝要管,鸡棚要打扫等等一堆事情,好在大家对即将开展的事业都很上心,虽然忙可想到后面的收益就有劲儿了。
忙碌之余,冉佳怡也没忘记给鸡棚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冉佳怡还用最原始的撒石灰水进行消毒,尽最大的努力避免风险。
-----
养鸡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现代肉鸡养殖的生长期短,最快三个月就能出栏,但现在古代的纯正土鸡最少也需要五个月,冉佳怡他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自从养鸡的事业提上日常,冉佳怡开启了隔三差五不归家的日子。
对此,崔大有颇有不满,可好多歹说就是不听,问、骂都没用,说急了冉佳怡就辩解说是去帮娘家忙的。
最关键还拿崔大有举例,村里人对他有恩,他得报恩,那甄家作为父母同样养育了她,这恩情比任何一个村民都要大,她更该报恩才是。
冉佳怡还提出一个要求,要么两个人都不帮他人,顾好自己的小家,要么两人互不干涉,反正家里的田地在那也饿不死人。
崔大有是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前者有违他的原则和人品,后者,纯粹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两夫妻成婚在一起,孩子都有了,却没有一个把心放在经营家庭上,日子又怎么过的好。
随着栏里的鸡逐渐长大,柔软的绒毛变成坚硬的羽毛,眼色从嫩黄变成驳杂,冉佳怡腹中的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大。
因为冉佳怡舍得吃喝、又保持良好心情的情况下,到足月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四斤六两的小姑娘,堪称健康。
月子的事情冉佳怡依旧只能麻烦娘家,说起来,她自觉又出主意又出力的,可甄家上下对她的帮助也颇多,冉佳怡一开始只想着两方一起合作赚钱,可交往深了,才愈发体会到亲人之间应有的关怀。
不是崔大有那种报恩似的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真正的亲人之间是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在对方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遇到困难不得已时才会求助亲人们,就怕给人造成麻烦。
这与崔大有自以为的帮助他人是不同的。
那些村人在照顾幼小、无父无母的崔大有时那份善心不是假的,可在后来崔大有一点点毫无底线的帮助下,他们丧失了原则,学会了占人便宜、学会了偷懒等等恶习。
这对双方都是不好的。
可惜,冉佳怡这个旁观者提醒也无用。
冉佳怡要做一个月的月子,月子期间自然是要吃好喝好,冉佳怡对待自己是丝毫不小气,生产党产杀了一只鸡炖汤,做月子期间十天隔十天一只鸡,等到出月子,给小孩办满月又杀了一只。
到此,家里竟一只鸡都不剩,家里的鸡蛋也彻底告罄。
冉佳怡出月子后就仔细盘算了一下家里,粮食嘛,细粮早没有了,粗粮倒勉强够吃,唯一养的牲畜鸡被她吃光了,也不会再有鸡蛋的产出,地里的菜地因为没有人打理,只随意中了些菜,管日常吃都够呛,也没有送人的份。
唯一还正常的就是家里的田地了,种的都是正经粮食,关系到一家四口口粮,谁也不敢耽误,崔大有也认真的很,只要在这方面才是照应好自家再去帮人家。
冉佳怡想想也是觉得可惜,一个好好的家,到这样也不是个家的模样了,其中多少有几分她的故意放纵。
可想到原主的经历,她就不觉得可惜了,共同经营的才是家,在崔大有眼里这只是个暂居地和资源点,她又何必辛苦维护,轮起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崔大有给的还没有两个孩子和甄家人给的多呢。
且如今这样正正好,两个人都有责任,这才公平嘛。
--------------------
第267章 第十六个故事
崔大有这段时日是一直憋着气忍过来的, 等妻子出了月子,他没了顾忌,脾气顺势就上来了。
“你就是这么当的家?”满是指责的语气听得人好笑。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