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开业那一天,甄家所有人都去了,也算给店里添添喜气,刚开的新店,大胆上门的人并不多,只是黄焖鸡扑鼻的香味吸引了几波客人上门。
总而言之,第一天的生意称不上热闹,可也不算冷清,细水长流,这生意也能做的起来。
接下来,冉佳怡在甄家安心养鸡,回到崔家关心下儿子读书、女儿吃饭穿衣的小事,日子也算逍遥。
但崔大有的日子可不算好过,先前因为妻子胡闹要债让自己在村子里丢了一波脸,见人都要先羞愧几分不说,家里的活也全部压在了自己身上。
平日里没有照顾的田地土质都硬了、要刨开松土,地里的杂草丛生也需要打理,可又不能不干,刚满忙活完地里的事情,田里的稻子也该收了,又是好一阵忙活。
每天一个人孤零零干活、孤零零吃饭洗衣,要不是妻儿每天都要归家,崔大有险些都要以为自己还是跟前几年一样一人茕茕孑立的过活。
可有了妻儿过的还不如以前,崔大有也是是心酸,这么一通折腾,他也有点回过味来了,妻子不喜欢自己帮助别人,而且家中确实缺钱,那他以后能并不帮的不帮就是了。
-----
只是这个决定立下没多久,就被他自己打破,原因还是有人求上门来帮忙了。
崔大有这人性子虽有些问题,可干活着实是一把好手,家里十几亩天地不过十天时间就干完了,接着,就尽是去帮人家了。
冉佳怡这次没拦着,因为拦着拦不住,这些无用功不做也罢,毕竟她也忙着呢。
甄家人多秋收倒是不需要她帮忙,可人都去忙秋收了,家里的鸡就没人管了,虽说有请人干活,可也要自家人看着才放心,冉佳怡就是那个充当监工的人。
等秋收完成,甄家人瘦了一大圈,冉佳怡也不遑多让,家里的崔大有更是瘦的只剩一把骨头。
平常人家秋收都是要有好伙食的,事实上,在崔大有给自家秋收的时候,冉佳怡没少了他的吃食,懒得回家做,她就从甄家带一份回来,不说每天有肉吃,可至少油水足够。
可等家里秋收完成,这份好伙食就没了,等崔大有去帮人家干活,冉佳怡干脆连饭都不做了,她说话算话,给谁干活,吃谁家的饭。
崔大有无奈,总不能真赖到人家蹭饭,只得在帮人家干完活后自己回家做饭,也是十分令人心酸了。
甄家忙完了,冉佳怡时间空下来,也有了心情跟崔大有算账。
这些天她给谁家帮忙也不是秘密,冉佳怡有空的时候就一家家找上门,问就是找他们要崔大有的工钱,也不多,一天就按照十文钱来算,干几天给几天的钱。
这些人大多都是之前冉佳怡上门讨债的人家,她早前把话讲明白了,还有人非要触她霉头,也别怪她不给人脸面。
就这样理直气壮的上门要钱,一天下来也要回来了二两银子,冉佳怡一算,这可比出去打工要划算的多,当然,崔大有这阵子也比去打工辛苦多了。
冉佳怡将钱拿到手,晚上在崔大有面前炫耀了一圈,直将人刺激的双眼发红才作罢,第二天也不等崔大有反应,早早出门给儿子买了一只质量上乘的毛笔和一沓纸,二两银子就没了。
回到家,崔大有看着那支价值二两的毛笔,眼睛通红,恨不得将毛笔盯出一个洞来,他原本、原本还想把银子要来还回去的,如今这可怎么办呢。
--------------------
第271章 第十六个世界
任崔大有如何懊悔, 钱没了就是没了,他短时间也无法再凑齐二两银子,还钱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这一事件的后果就是, 崔大有的好名声毁了个干净。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冉佳怡知道他们夫妻是面不和心也不和,可外人不知道啊,只当夫妻一体, 这事一出都以为是崔大有受不住人请求才帮忙,冉佳怡来做白脸讨要银钱,夫妻俩串通好的呢。
这不, 冉佳怡原本名声就不算好,如今不过再添一笔、算不得什么, 可这崔大有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
说起来, 这事情也不算错,农忙那么累的活,连顿好饭都不给,冉佳怡要的工钱也不高,不过是对那些脸皮厚的人一个打击罢了。
可谁叫崔大有平时将名声经营的那么好呢, 平日里装作一个好心人,结果也不过做戏几年就受不了, 还拿妻子出来顶缸。
是的,在外人眼里,始作俑者就是崔大有这个表面上的好心人, 冉佳怡这个明面上的坏人只不过是打个配合罢了。
崔大有简直一百个冤枉, 他没想到妻子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追着自己帮忙的人家要工钱, 别说人家生气,要是崔大有遇上也得生气。
本来嘛,秋收年年有,就是家里人不够,请些亲戚朋友帮忙,以后还回去就是了,现在请崔大有帮忙本来以为不用还,结果哪想到,竟然要用钱来还。
农家赚点钱不容易,可以说每一个铜板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现在秋收是省力了,可钱也没了,岂是一句心痛了得,罪魁祸首崔大有可不就得挨骂。
可惜的是崔大有如今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幕后推手冉佳怡笑得开怀、深藏功与名。
这一遭下来,想必以后也没几个人敢喊崔大有帮忙了,毕竟人家也不是傻的,被坑一次还上赶着被坑第二次,加上上一次冉佳怡上门要债的事情,肯定也不会有人上门借钱,冉佳怡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她不能改变崔大有,那就改变崔大有身边的人。
既然冉佳怡没打算和离,那么治治崔大有的烂性子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只会是原主母子三人收拾一辈子的烂摊子。而对于热衷帮忙的崔大有来说,让他深刻意识到,他的帮忙反而会给人带来无尽的麻烦,才能限制住崔大有。
至于外界的名声,反正原本原主的名声就不好,现在冉佳怡不过稍微增加了点光辉事迹,想必原主也不太在意的吧,她有些不确定的想到,起码她的坏名声是有价值的。
事实上,外面的情况并没有崔大有和冉佳怡想象的那么差。
也不是所有人都眼睛瞎,崔大有以前烂好心就有人嘀咕,这次也是,谁真心需要帮忙,谁是自己偷懒占人便宜,都看的出来,冉佳怡这一招虽然不光明磊落,可也算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倒是叫不少性子直爽的人看的乐呵。
-----
一系列操作下来,崔家总算安静了下来,冉佳怡再也不用天天看着崔大有出去帮人忙,心情舒畅了不少。
不过地里的活已经干完,这时候天冷、镇上也没有什么活,往常这时候村里各家就会开始收拾一年的收获,准备过年各项事宜,总体来说是一年中难得清闲的时候。
但冉佳怡自己忙的很,看闲在家中的崔大有就有些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正巧过年甄家事情也多,索性抓了壮丁。
崔大有也很无奈,寻常人家的忙都忙了,总不能帮自己家良多的外家不帮吧,只得蔫头耷脑跟着冉佳怡去帮忙。
甄家的活儿是真多,正值年关,不论是鸡蛋的生意、还是鸡的生意都很是红火,鸡蛋便也罢了,捡了攒起来卖掉便罢,鸡就比较麻烦了。
之前生意尚可时候店里老三夫妻两人忙的过来,可过年这段时间,仿佛辛苦了一年一下子大家都大方起来,店里生意红火的不得了,这不,两个人就忙不过来。
可再辛苦两人也没想过请人,一来生意的方子有被人偷走的风险,二来这在镇上请人和在村里请人帮忙给的工钱可差多了,他们舍不得,只能回家喊人。
最后商量一番,甄家二老决定让老大媳妇也过去帮忙,店里三个人总算转的开,可家里养鸡的人少了一个,就忙不过来了。
甄家人正为此犯愁呢,冉佳怡就带了一个壮劳力过来,困难迎刃而解。
甭管崔大有来之前有多不情不愿,等活儿摆在眼前,他也老实干起活来,甄母将一切看在眼里,不免多了几分感叹,冉佳怡的耳朵又遭了。
“大有干活是一把好手,就是这性子实在太软和了些。”
冉佳怡暗道,这哪里是性子软,前世对原主母子那么心狠的时候,可一点没看出软和的模样,也是有原主的惨痛教训在,无论这人表现的多么无害、多么老好人,冉佳怡都不会对他心软,对别人狠难,对自己狠才是真狠。
“娘,再软对我们母子也就那样。”冉佳怡不能把所谓原主的前世说事,只能这么道。
甄母叹了口气,想起一年前女儿挺着大肚子的瘦弱模样,软了的心又硬了起来,世界上好人多了去了,可她只有一个女儿,对女儿不好就不是好人。
“那你是怎么个打算?”甄母问,是分开还是继续过总得有个章程。
冉佳怡也苦恼着呢,分开是不可能的,只要原主两个子女还在,和崔大有的关系就不断不了,那原主分不分意义就不大。
而她想要小柱子去考科举,那最好也不要有一对和离的爹娘,而且与其将崔大有这么个炸。弹摆在自己不能掌控的地方,还不如放眼皮子底下盯着靠谱。
于是甄母只听见女儿这么回答:“就这么过吧。”
甄母有些心疼,可也说不出让女儿和离的话。女儿的名声是一方面,离了后的日子不好过是一方面,再还有两个外孙的面子在,想起俊秀的小外孙和听话乖巧的外孙女,甄母只得安慰道:“等两个孩子长大就好了。”
冉佳怡不置可否,她还在想能让崔大有安生的办法呢。
-----
这一顿忙活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新年的气氛就愈发浓厚起来。
该添置的添置齐全,家家户都关起门来为新年做最后的准备,这时候过年可不流行在外面吃饭,没人上门、甄家的小饭馆也终于关门停业,下一次开门就得正月十五后。
甄家人终于齐聚一堂,辛苦了一年才难得有了点休息的时间,众人都很是感慨。
当然,这样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一家人聚在饭桌旁数着今年的收获,个个乐的喜笑颜开,这一年可赚大了,当一年赚了以往几年都不一定能赚到的,那再多辛苦他们也是乐意。
按照一开始约定,养鸡的钱和开饭馆的钱是完全分开的,这一年里,养鸡大约赚了小一百两,这是甄家二老、老大一家和冉佳怡需要分配的。
而饭馆赚的就远不止这么些了,一开始饭馆生意反应平平,甄家的鸡也供应的上,后来生意好了起来,甄家的鸡就远远不够,还的额外从外面采购,且饭馆本就赚钱,这一年下来每天都有小二两的进账,等到秋收各家的荷包都鼓了起来,每天最多能有小十两银子的进账。
最后算下来,饭馆不过开了五个月,赚的银子就足足有四百两,去掉成本也还剩了四百两。
甄家可以说是暴富,原先只知道赚钱,但没想到这么赚钱,如今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甄家所有人的心都猛烈跳动起来。
甄家三方夫妻尤甚,饭馆赚了四百两,一成归了冉佳怡,也就是四十两,另外交给公中一百八十两,他们也能净剩一百八十两,这笔钱足够他们到镇上买个小铺子,有个自己的小铺面。
要知道,很多镇上的居民靠着家里一个小铺面就足以养活一家老小,这意味着他们也随时可以成为光荣的镇上人。
不过知道自己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老三夫妻也就是畅想一下,且原先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近在眼前,反倒不觉得那么吸引人了。
账目重新算过,甄家老二夫妻在家里养鸡赚了差不多四十多两,甄家二老和冉佳怡各自分了二十多两银子,公中进了一百八十两。
养鸡公中和老三夫妻各添了一百八十两,冉佳怡又拿了四十两,合计有六十多两。
赚的钱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事先他们也没想到差距能这般大,如今大房和二房赚的差距达到足以让人心生妄念。
公中的钱说白了以后也是家中两个儿子的,这笔钱冉佳怡这个外嫁女是没有权利分的,但两个儿子间如何分也是个问题。
甄父为此有点发愁,从老三夫妻兜里再掏钱出来明显不合适,可让老大夫妻认下这个差距也是难办。
说到底,这生意是一家子努力一起做起来的,不说均分,可也不能差那么多,否则容易生分,只想来想去也没个好主意,甄父愁眉苦脸了好长时间。
-----
明明是大过年的日子,又是赚钱的好事,甄父却似背着什么愁心事儿一般,浓眉紧锁,叫冉佳怡看的都有些替他发愁,最后索性替他出了个主意。
公中的钱肯定不能均分,一来家中养鸡的活儿确实比较重,二来,老三夫妻在镇上顾好自己就行,老二夫妻操心的就多了,家里养鸡要人、田地要人,照顾爹娘也要人,单凭照顾甄父甄母,老儿夫妻就合该多分两成。
再者,与其将钱攒在公中惹人眼红,倒不如先把大头分掉,平衡下两房人的关系。
甄父抬眸看了眼这个头脑灵活的女儿,问:“那该怎么分?”
这话冉佳怡就不接了,她总不能去赌人的欲望有多强,她一个外嫁女,掺和多了总不是好事。
“这个得看爹您怎么想了,只是二弟他们在家也辛苦,爹娘你们以后养老估摸也得靠老二两口子。”
甄父听着就有了数,接下来也不要女儿多参与,自己带着二儿子和三儿子把这钱分了,最后的结果冉佳怡还是从二弟媳耳中听来的。
公中一百八十两银子,甄父做主他们老两口拿了一成作为养老钱,另外两成在公中,也就是三十六两,这钱以后家里修建房屋、买房置地以及儿孙嫁娶都从这份里出,不要小辈再额外出钱。
另外剩下的七成,老二家占了四成半,老三家分了二成半,二房多分两成算是辛苦钱。
如此一番下来,账总算分了个干净,众人都挺满意。
老二家知道是爹娘偏向让自己占了便宜,自是识眼色的不再多言,而老三夫妻俩虽然被分薄了财产,可到底生意是家里操办的,要是不识相惹得爹娘换人,他们也没办法不是。
钱分配妥当,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八,年关就在眼前,冉佳怡继续将自己的那份大头存在甄家,只拿了五两银子回去过年,如今甄家一年就能赚这么多钱,倒也不必担心会贪图自己这么点。
最后她只拿了甄家给崔大有帮忙一个月的工钱,本来崔大有还不好意思收,被冉佳怡一手拿下才收了声。
崔大有其实有些别扭,他没想到妻子收外人的钱就罢了,连自己娘家的便宜也要占,自己夫妻二人不过帮忙几天,每天还在甄家好吃好喝,结果最后还要拿工钱,实在臊得慌。
冉佳怡可不管崔大有的那些弯绕心思,她拿的钱都是她应该拿的,至于亲人间的情分,她给的房子和出的这些主意足够了。
有了钱,回家才能过个好年,冉佳怡手上的钱还没捂热乎就如流水一般迅速花了出去,一点不带犹豫嘚
因为崔大有对自家人的抠门,原主自进门来就没做过新衣服,到了现在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冉佳怡直接给自己新做了两身,给小女儿也换了一身新的,至于儿子在上学堂时就以甄家资助的梦名义一连做了三套书生服,也不需愁。
一家四口人,人人都穿着新衣服,就崔大有自己穿着半新不旧的,跟三人待在一起,不像一家人,更像一个长工。
崔大有心里更加不得劲,可前几天才刚说过妻子做事不厚道,转眼就要求用这钱,他还要不要脸了。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