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304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冉佳怡抿抿唇,又是一个再微小不过的愿望,她不由得反问:“难道你不想报复他们吗?“、

  女子摇摇头:”不用了,我的身份在那,做不了什么的,我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冉佳怡遂不再多问,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她尊重她们的选择。

  “没有问题的话,咱们签订契约吧。”

  冉佳怡伸手递过契约,女子认识字,大概看了眼确认没有问题就干脆利落的签了字。

  契约已成,任务也算是接下了。

  冉佳怡照例让系统将委托者送去休息,自己则是坐在原位思考。

  这是一个古代世界,原主庶女的身份就是天然的劣势,很多事情不好做,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冉佳怡唯一确认的一点是,自己一定会代替原主躲开算计,远离侯府的是非。

  没在系统空间多耽搁,没一会儿,冉佳怡就让系统将自己送入了任务世界。

  她穿过来就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床边珠帘帷幔遮挡,应该是原主的闺房,她闭上眼睛接收了原主的记忆。

  没等她多想,门口处传来了两声敲门声,随即两个丫鬟进来,一个过来拉开床幔伺候起身,一个准备洗漱用品。

  不欲露出破绽,冉佳怡顺从的起身,在丫鬟们的伺候下穿上衣衫、前往嫡母处请安。

  这是尚书府的传统了,每天早上府里的妾室、小辈都要去尚书夫人,也就是如今尚书府后宅当家人处请安。

  原主作为庶女、又无亲娘照拂,住的院子主院最是偏远,每日去请安总要比别人早起一炷香时间。

  冉佳怡出门的时候,外面静悄悄没什么声响,直到走了一刻钟,才遇上同去请安的姐妹,说是姐妹,不过也只同父异母并不亲近,遇上了结伴而行也说不了几句话。

  作为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官宦人家,尚书府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了。

  府中尚书府大人,也就是原主的爹当家,而后宅则是尚书夫人,即原主的嫡母。

  这一对夫妻拢共生了二子二女,另外,府里还有四个姨娘,又生了二子三女,加上原主,这一辈足足有是个兄弟姐妹,称得上是枝繁叶茂。

  可人多了是非也多,后院妻妾争宠、姐妹算计每天都上演着好戏。

  原主作为娘死爹不疼的小可怜,是府中唯一置身事外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她永远是被人欺负的。

  公中置办的衣服首饰原主永远是最后挑选的一个,别人有爹娘偶尔的贴补,原主没有,每个月靠二两银子的月银过活,说白了,其他小姐妹不是不跟她争,是不屑跟她争。

  但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任何人没有威胁的原主安然长大,成长为如今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

  一群兄弟姐妹里,原主在姐妹间排行老五,下面还有一个六妹妹,而原主口中的那位嫡姐,则是府里的大女儿,在府中时便受尽了宠爱,人也端庄娴雅的紧,不然也嫁不进侯府,可惜福薄,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就去了。

  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那位嫡姐前几天刚去,虽说尚书府作为娘家不必披麻戴孝,可上面的主子喜庆不好,谁也不敢在这时候冒头,俱老实的很,生怕触了霉头。

  待走过一段蜿蜒回廊,就到了主院,这处院子如今住的小辈仅有尚未婚配的嫡出三小姐,至于两位嫡出少爷早已娶妻生子搬去了前院。

  冉佳怡是和同为庶出的四姐和六妹一起来的,到了厅中时,夫人还没有出来,只有几个仆妇侍立一旁。

  整个厅中鲜艳色彩的东西都被撤下,此时一片灰扑扑的,气氛很是压抑,三姐妹俱都不敢说话,沉默的在座位上低着头。

  约莫等了足有半炷香的时间,这位夫人才出来,身边跟着迟迟未来的嫡出三小姐,,两人面上都无一丝笑意,吓得在场众人大气不敢喘。

  冉佳怡偷偷去瞄,只见这年约三十的妇人即使身着素净也难掩富贵,浑身威势凌然,只那双略红的双眼暴露了她的脆弱。

  或许是丧母的伤痛让她无心眼前这群碍眼的庶女们,随意训了两句就打发她们离开,于是从大清早就开始忙活、等了半天的几姐妹便如同挥之即去的玩意儿般退下。

  出了正院,冉佳怡才松了口气,实在是太压抑了。

  见她这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两姐妹不由的掩嘴偷笑,但很快意识到在哪里又收敛住。

  “五妹,你怎么还是怎么胆子小。”

  冉佳怡按照原主的风格不吭声,旁边年纪更小的六妹见状道:“四姐,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她。”

  不过也就这一句,然后两姐妹自顾走在了前面说起悄悄话,冉佳怡也不加入,在后面慢慢跟着,隔着有一段距离,或许是觉得她听不见,两姐姐说了些私密话,竟叫她听个大概。

  两人谈论的正是嫡姐去世的事,语气有些幸灾乐祸。

  只听见六妹妹道:“刚才母亲眼睛都是红的,没想到嫡姐那么早就去了。”

  四姐道:“谁说不是呢,可见,这人再好也没用,还得看命。”

  六妹有些不认同,“她命还不好,生来就是府里的嫡女,还嫁了侯府,就是早逝也是咱们一辈子都赶不上的。”

  四姐神情有些黯然,说到婚事就是她的痛脚了,她上半年刚刚及笄,可半年过去了婚事还没有定下来,按这时候的节奏来说委实晚了,她本就担心,如今嫡姐走了,母亲怕是一年半载都不会考虑这件事,她如何不着急。

  六妹知道她难受可也不知道怎么劝,如今是四姐,改明儿就是自己,庶女谁也别想好过。

  冉佳怡记得原主那一世这两位的解决,这位四姐为了给原主嫁进侯府让路,被嫡母送进了一户三品官人家做妾,没几年就死在后宅倾轧里,也是个命苦的主儿匆匆。至于这位六妹因为性子太跳、自己争取嫁了一户小官家,鸡毛蒜皮一辈子,但好歹平安。

  她们说她们的,冉佳怡也在想着自己的事。

  将原主嫁进侯府做妾室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这位嫡母精心计划的,为的就是原主无人撑腰只能任人摆布,事实也正如她所料,将原主嫁入侯府有名无实,既占住了侯夫人的位子,对她女儿留下的一双儿女也根本无甚影响,可以说打的好算盘。

  但冉佳怡这回可不能让她如愿了,她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避免被算计,只是既然有了这打算,想也知道轻易打消不得,只怪原主无依无靠太好拿捏。

  但是,听着前面姐妹的话,冉佳怡突然冒出了一个主意,要是将原主和这位四姐身份调换一下呢,只不知道这位四姐愿不愿意,有机会可以试探一番。

  --------------------

第315章 第二十一个故事

  因为嫡女的逝去, 这一年间除去必须的应酬之外,倪府几乎跟外界断绝了不必要的往来,但也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女婿安宁侯府, 两家的关系因为共同的亲人逝去更近了几分, 尤其双方都有意让尚书府这个外家与两个孩子多亲近,因此反倒联系更紧密了些。

  安宁侯本人贵人事忙待的时间少些,更多是两个孩子, 俨然跟府上的小主子没区别。

  这样的环境下一切看似平和,但其下却并不安宁。

  当下最要紧的当属府中四小姐的婚事,可也不知道府中两位主子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 总也不见动静,一直到如今十七高龄也不见安排, 可将生母黄姨娘急得够呛。

  可黄姨娘早已人老珠黄, 尽管生了一儿一女,可在府中依旧无甚地位,为了儿子在前院不被打压,黄姨娘这些年是一句话都不敢大声说,这当头更是不敢提女儿的婚事, 只能默默在房中垂泪。

  四小姐当然也是急的,生成尚书府的庶女, 不愁吃喝的日子对于普通人家尚可,可从小跟着姨娘做小伏低的四小姐只希望能借助婚姻逃脱尚书府这个压抑的牢笼。

  眼瞅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耽误到现在, 她只能嫁给大官家做姨娘或者给那小官做继室, 便是往日不争不抢的性子, 心中的怨气也与日俱增。

  尽管心里再恨, 四姑娘也只得面上笑着,期盼嫡姐逝世一年的日子赶紧满,然后嫡母给自己挑选一门好亲事,殊不知比起她这个碍眼的庶女,如今前女婿的婚事更让她那位嫡母焦心。

  女儿早早去了,只留下女婿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后女婿肯定要续娶,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作为外祖母,尚书夫人自是不放心的。

  刨除感情因素,尚书府与安宁侯府的婚事可以说是互助互利,如今中间的纽带断了,如何维系也是一个难题。

  至于让女婿不续娶的想法,不说侯府,就连尚书夫人都从不敢想,大户人家的往来交际、后宅事务、孩子教养都注定了侯府需要一位新的女主人。

  尚书夫人唯一庆幸的是,女儿在嫁过去的几年里与女婿建立了深刻的情谊,不然女婿也不定非得守这一年。

  眼看一年的时间就要过去,等出了孝期,就是女婿再娶之时,尚书夫人简直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

  情感上,尚书夫人舍不得女儿的身份被人霸占,但理智上却也知道两个孩子需要一个母亲照顾,更难过的是,不管她愿不愿意,女婿都会再娶,而她能做的,或许只有影响女婿决定那个女人是谁的选择。

  在即将出孝期的前几天,尚书夫人经过最后的抉择,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来选择这个人是谁,而她的倚靠就是女儿和女婿的感情。

  至于人选,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这个人必须是好掌控的、好拿捏没有依靠的,最好是对两个外孙的位置不会有丝毫影响。

  ————-

  两家联姻,女方早逝,为了维系关系男方再娶女方家的姑娘其实是一件最寻常的事。

  如今的倪府还有四位未嫁的姑娘,倪夫人对女婿未来再娶的女人人选就在这几个女儿中间。

  她首先排除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作为尚书府的嫡三姑娘,她的女儿已经定了一门丝毫不亚于侯府的婚事,,压根用不着去填姐姐的坑,不管她以后得宠还是不得宠,都是对另外一个女儿的伤害。

  剩下就是三个庶女,其中年纪最大的四姑娘无疑是最合适的,但她最大的缺陷也很明显,她有一个亲弟弟,有男丁就意味着有可以给她撑腰的人,尽管倪夫人十分确定庶子飞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可也不需要冒险不是。

  而六姑娘才十四岁,虽然没亲兄弟,可明年及笄的她显然赶不上这一趟顺风车了,所以,选来选去,最合适的还是这个亲娘早逝、毫无依靠的四女儿。

  倪夫人从自己脑子里搜索关于这个庶女的记忆,因为从没将对方放在眼里,她对她的印象几乎没有,只大概记得这是一个沉默寡言、听话的小姑娘。

  如此看来,不仅身份合适、性格也合适,完全是她可以把握住的,这样的一个女子,不依靠娘家又能依靠谁呢。

  但在倪夫人眼中的这些优点,毫无疑问到了安宁侯府人眼中,就全数都是缺点了。

  没有亲娘、不得宠的庶女意味着对侯府没有助益,性格软弱立不起来意味着帮助不到侯府,简言之,除了占着侯府夫人的位置,她对侯府一无是处。

  但,为了女儿,为了两个可怜的外孙,她是肯定要积极促成这桩婚事的,倪夫人在心中下定了决心。

  这件事她谁也没有告诉,就连枕边共眠的丈夫她都没说,因为她知道,以府中利益为重的丈夫不一定会赞同自己的主意,所以,还是先斩后奏吧。

  让女婿不得不娶了庶女的理由,倪夫人想到的办法有很多,打感情牌、牺牲利益等等,但倪夫人都不愿意,一个庶女而已,八台大轿当侯夫人已经是她恩赐了,怎么可能让尚书府多付出一丝一毫。

  最后,倪夫人打算生米煮成熟饭,如此既能达成将庶女嫁入侯府的算盘,又杜绝了她将来得宠的可能,一个贪婪到觊觎姐夫的女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呢。

  不得不说,这主意虽然恶毒,可也很有用,原主那惨淡的一生就开始于这个坏主意。

  不说礼教森严的古代,就是开放的现代,女子婚前失了清白都会遭人非议,原主遭了算计就平白矮了一截,即使后来嫁进了侯府,但一辈子都没能抬起头来,在偌大的侯府做一个隐形工具人。

  可倪夫人并不觉得自己狠毒,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给庶女的恩赐,要不是她大度,这个庶女一辈子都别想嫁到侯府、更别提当侯夫人,可她丝毫没有想到,她以为的恩赐对于别人来说,是不是一杯毒药。

  不过,这一次,冉佳怡也不会叫她轻易得逞就是了。

  ————-

  女儿的一年丧期到底还是结束了,人死了,生活还要继续,倪夫人给自己鼓劲要坚强起来,她还有二子一女需要照顾,还有一双年幼无依靠的外孙需要照拂,她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女儿逝世一周年的第二天,也是小外孙的周岁生日,倪夫人几乎是咬着牙把女婿和一双外孙请过来的,理由也很正当,聚在一起追悼一下他们共同失去的那个人。

  年轻的安宁侯没有多想就同意了,虽是盲婚哑嫁,可婚后妻子温柔贤惠,又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夫妻俩还是有过几年恩爱日子的,也是因此,妻子逝世后,安宁侯暂时没有再娶的心思,至少要等一双儿女再大些、不会被人养废了才行。

  想起妻子临终前的嘱托,带着两个孩子去往老丈人府上的安宁侯心情很是沉重。

  待到了尚书府,尚书一家已经聚齐等他,将两个孩子送到了女眷那一桌,安宁侯接着众人的敬酒将自己灌了个酩酊大醉,意识逐渐昏昏沉沉起来,看不清、也听不见周围发生了什么。

  男客这桌喝着酒,女客这边却安静如鸡,以上首位置的倪夫人为主,下面依次是府里的四个未婚嫁姑娘。

  虽是宴席,可想到这场席面是为了什么的几位姑娘丝毫不敢露出一丝一毫的笑意,生怕招了嫡母的嫌弃,只有嫡出的三姑娘温言细语劝着母亲想开点,其余人都跟鹌鹑一样缩着,不敢动弹分毫。

  倪夫人确实有几分伤感,她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女儿不假,可也不知道百年之后,与女儿再见后会不会埋怨自己看着下面几个年轻鲜嫩的姑娘,她咬紧了牙根,恨上天不公、让自己的女儿如此短命,但她也还有正事要做。

  几个姑娘都很老实,这在往常她见了肯定是满意的,可今天不行,要是老实让人回去了,她的算盘也就功亏一篑了。

  这么想着,她吩咐身边的丫鬟去取一瓶果酒来:“今天咱们娘几个也喝点,喝了就万事不愁了。”

  几个姑娘见她这副模样也不敢推辞,皆是应了,唯有四姑娘的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而明白自己作为被算计对象的冉佳怡,却全程表现的十分正常,就像丝毫不知道嫡母的小算盘,也没有与四姐密谋过什么一般。

  丫鬟的手脚利索、也或许是早就准备好了,总之很快丫鬟就带着酒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