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307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侯府交往的好人家肯定也看不上原主这身份,即使一时高攀以后也得受委屈,这可不是她希望留给原主的生活,按照原主的心愿,她肯定更愿意挑选一家门户简单清白,易相处的,至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想法,原主知道只是奢望、并不强求。

  冉佳怡觉得可悲的同时,也更希望能替原主挑选一户好人家,而她跟这位四姐提起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担心被倪夫人随意指派一门婚事罢了。

  有了之前那一次的共同经历在,四姑娘总得为她做点什么,双方之间才能平了、以后互不亏欠,这是她给自己最后的保障。

  两边都不是啥子,确认达成共识以后,冉佳怡识趣的将空间让给了四姑娘和黄姨娘母女俩,身份骤变想必母女俩之间也有很多话要讲,以后见面的机会可是见一次少一次。

  走出四姑娘的院落,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冉佳怡只觉得心旷神怡,接下来便是替原主寻一门好亲事了。

  --------------------

第317章 第二十一个故事

  这天, 申时,小侯爷从倪父的书房出来,出来时两人脸上都带着笑, 很显然翁婿相谈甚欢。

  小侯爷身边的小厮极为机灵, 见主子这边结束, 连忙差人去夫人身边通知,估摸是时候回府了。

  四姑娘得了信,依依不舍的和黄姨娘惜别, 出嫁的姑娘回娘家,那是回一次少一次,以后每次再见都得看机会, 倒是黄姨娘看的开些,还开解女儿。

  “你如今进了侯府, 日后只有更好的, 你好了我和你弟弟在府里才会好。”

  这话七分真里带着三分假,主要是四姑娘这份好是怎么个好法,在侯府立稳脚跟是其一,但黄姨娘在尚书府的日子好不好,本质上取决于是否好好照顾前面嫡姐留下的两个孩子, 至少对倪夫人来说是如此。

  但这又直接关系到四姑娘以后子嗣的问题,她若是有了孩子, 便跟前任留下的子女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便是不去争那爵位,但府里的资源、钱财有限, 总是要争一争的, 不然嫁进侯府图什么。

  人多眼杂, 四姑娘只低头应是, 并不多言语。

  临分别之际,黄姨娘又忍不住添了俱:“你要早点要个孩子。”

  大姑娘留下的儿子才一岁多,要是抓紧点,赶明儿要是两个年纪相仿,不管有没有那份心,总得有一争之地,但若是年纪相差太大,上面那位长成继承家业了、下面小的还不会跑,那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这道理四姑娘如何不知,但现实半点不由人。

  她不由得想起新婚夜后的第二个早晨,侯爷使人送过来的那一碗避子汤打退了她所有的幻想,很明显,他不想要她这么快怀孕,理由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姐姐生下来的两个孩子。

  都说至亲至疏夫妻,而他们半路走到一起,更是疏远几分,也不知道那颗心能不能捂热了,而她何时才可以有自己的孩子。若是没有孩子,她这一生还有什么盼头。

  也是那时候,她才明白,为何五妹不愿意,对女子来说,这着实不是门好亲事,但当时也由不得她选择了啊,若是继续忍气吞声,还不知道要被打发到什么污糟人家,至少侯府平安无忧。

  嘴巴张开又闭上,她想跟亲娘说点什么,可最后,喉咙里出来的只有一阵气音,罢了,说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徒增烦恼,何必呢。

  “娘,我晓得的,我先走了,您多保重。”说罢,四姑娘带着身边一众丫鬟前往前院。

  身后,黄姨娘凝视着女儿远去的背影,眼中是散不去的担忧,越是大户人家,规矩越多,她作为一个姨娘受过多少,她女儿未来要遭遇的只多不少。

  惟愿女儿运气能好一点,少受一些苦楚,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儿子上进,将来还有给女儿撑腰的一天,尽管这样的一天希望渺茫,但至少不要再添麻烦了。

  想到此,黄姨娘的眸光陡然锐利起来,为了一双儿女能顺利长大,她逼着自己沉默了太久太久,都快忘了自己也曾是一个明艳焦丽的女子。

  现在一双儿女都已长大,她也该尽力争取争取了。

  ————-

  四姑娘来到前院时,翁婿俩正在兴高采烈说了什么,她也未上前打扰,而是静立一旁等候。

  两人语毕,倪父才将眼神放到这个在府中存在感并不强的女儿身上。

  两父女以前就没什么话可说,如今女儿已经是他人妇,他更不好多说什么:“回去好好顾好府里,两个孩子你也多费心些。”

  四姑娘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乖顺的应是,她也只有应是的权利。

  不过她要是知道倪父的想法,定会觉得十分好笑,她从小听姨娘的话与父亲保持距离以免碍了嫡母的眼,哪里又是她没什么话说呢,只是倪父也几乎从未主动关心过她罢了。

  倪夫人恰也在此时出来送人,听的这话笑了笑:“对,四姑娘,两个孩子还小难免有个头疼脑热,你还是多费心为好。”最好是费心到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在心里恶狠狠的想,若不是担心对方狗急跳墙,她就该心狠点,一碗绝育汤灌下去了事。

  四姑娘又应了一遍是,脸上神情依旧温婉,可几人间气氛却陡然沉凝下来,便是反应再慢的人,也该有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

  倪夫人得意的笑笑,没再继续火上浇油。

  倪父讪讪的摸摸鼻子,索性直接催人走:“行了,时辰不早了,你们也忙,就早点回去吧。”

  索性都是虚情假意,四姑娘并不留恋,转身跟着小侯爷身边离开,没再回头一眼。

  远处,冉佳怡静静的看着,坦白说,这位四姑娘的反应比起原主来好了太多,应当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也不是说原主差劲,就是没娘的孩子天生就少了一道教育,做事难免不周全。

  想起刚才见面时对方的承诺,还不知道这份承诺有用没。

  尽管冉佳怡再担忧原主的亲事,但这时候的倪府也轮不上操心她,因为三姑娘的婚事要提上日程了。

  三姑娘的年纪也不小了,跟四姑娘一样十七岁未出门子,但她跟四姑娘情况又不相同。

  倪夫人对唯二嫡出姑娘的婚事自是上心,从三姑娘十岁就开始暗中想看,到了十四岁才终于定下婚事,约定好十六出嫁。

  时人女子十五及笄,但一般疼女儿的人家都会多留女儿一年,十六出嫁的反而更多。

  偏偏三姑娘时运不济,十五岁那年未婚夫家祖父去世,守了三年孝期,硬是等到如今快十八才出了孝期。

  不过这只能说运气不好,但这事儿本身也不全然是坏事,一来三姑娘虽则晚嫁两年,但这两年呆在娘家总比去夫家一起守孝来的好,守孝太苦了;二来,倪家姑娘愿意守,往后对方家里就得多担待女儿几分,这可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好处。

  所以,眼见三年孝期已到,倪夫人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开开心心准备起女儿的婚事。

  ————-

  但这一准备,倪夫人的心情就不大好了,无他,女儿的嫁妆实在太少了。

  一般京城贵女的嫁妆都是从出生开始攒起,因为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古董字画、好的木料摆件等等,本来倪夫人早两年就准备好了,是一份不亚于大女儿的嫁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本以为随便嫁个女儿去侯府,不要多少聘礼、嫁妆自然也无需准备多少,但偏偏这门婚事大办了。

  相较于嫡女丰厚的嫁妆,庶女的嫁妆也就公中出个几千两银子,父母亲戚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再添加,但总数一般也不会超过一万两。

  但偏偏这个庶女嫁进侯府,正正经经按照侯府继室的嫁妆置办,在丈夫的盯梢下,倪夫人只得从亲女儿的嫁妆中扒拉了一部分,当然,这部分公中会补上。

  但少了的东西就是少了,拿着钱一时间也买不到,倪夫人那叫一个心急如焚。

  最后实在无奈,倪夫人只得添了一个庄子和两个京城的铺子,才心满意足,这可都是能钱生钱的好东西,以往都只能传男丁,现下算她占了便宜。

  至于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外办事,总有办法再挣到的,可以说,倪夫人是将对大女儿的疼爱一并加到了小女儿身上。

  这场婚事历经了三年时间的考验显得愈发重要,双方都比较重视,但也都着急,倪家女儿年纪大了等不了,男方家年纪大了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谁知道再等下去会不会有别的变故。

  两方商议着定下了婚期,定在第二年的春天。

  --------------------

  竹里:坦白,昨天卡文其实是因为看了国家宝藏第三季,心情激昂澎湃、难以言表,久久难以平息,然后悲催找不到写文的感觉了。

  强烈安利这档节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何其广博,古人的智慧、今人的传承,每多看一分,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就要更深几分,此生无悔入华夏,浮躁的社会更需要看看历史的沉淀。

第318章 第二十一个故事

  作为侯府里第四位出嫁的姑娘, 三姑娘的婚事办的颇有些不上不下。

  要说风光也确实阵仗不小,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要说落魄那也不至于, 毕竟是尚书府的嫡姑娘, 嫁的人家也是京城里数得出的世家, 可就是有点尴尬。

  倪夫人和三姑娘也不是很满意,根本原因还在于,这门婚事跟先前四姑娘的不相上下, 对以正室和嫡出为荣的她们来说,这不亚于一场羞辱。

  但再不甘不愿,一场婚事结束, 那就都是过去的事了。

  侯府下面几位姑娘的年纪相差不大,如今三、四姑娘都嫁了, 轮也该轮到原主这位五姑娘, 等她的结束又轮到了六姑娘,一代复一代,不外如是。

  只是,三姑娘的婚事是早早就定下的,四姑娘阴差阳错但好在结果也不错, 等到要操心五姑娘的婚事时,倪夫人才发现, 这人选有点难选。

  大户人家的庶女,要么进更高门做妾,要是嫁给门户相当人家的庶子, 再往下就是清寒的科举学子。

  本来, 也无拘哪一种, 但五姑娘情况有点特殊, 特殊在上面姐姐一嫡一庶都嫁给了不错的人家,要是再将庶女送出去做妾,难免打这两位姑娘的脸,偏生后两种的人选都得好好挑选。

  皆为夫妻的两家即为姻亲,姻亲自是要互相帮衬,正经亲家绝对不能是那烂泥扶不上墙的。

  倪夫人对着京城青年才俊的名单看了又看,这是京城女眷中间流传的名册,主要是介绍京城内未曾婚配的优质男女名单,是一份相对客观的资料,倪夫人也可以参考一二,至于真实人品还得自己考察一番。

  不过两天,倪夫人的耐心就彻底告罄,不上不下的,哪能选到什么好人家。

  可这也不是她说不干就不干的,原先拖着四姑娘是因为自己的三姑娘没成婚,尽管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可好歹有一个遮羞布。

  现在么,要是继续拖下去,传了出去肯定会影响。

  她自己选不出来,索性将这个难题甩给了倪大人,是他的亲女儿呢,这也是倪夫人自己图省事儿,原主上面也没个姨娘能说得上话,只能任人摆布。

  虽然嘴上说着,要给原主备一门好亲事,但真正实施起来,冉佳怡还是不抱多大希望的,原因就是她对好男人的标准比古代要高了太多太多。

  一夫一妻是基本条件,不吃喝嫖赌是必要条件,打人的更不能要,偏偏这些话毛病,古代男人多少都会沾点儿边,可以说,要是严格要求,就没一个好东西。

  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

  倪大人知道妻子不耐烦,想到那个无人照拂的五女儿,到底心软了几分,他看就他看吧。

  ————-

  丈母娘挑女婿跟老丈人挑女婿是完全不一样的,至少丈母娘要考虑这男人将来会不会对妻子好,而男人们几乎从来不会。

  倪大人进行挑选的第一选择也很是简单粗暴,那就是有没有才能、前途是不是可期,庶女嘛,指望能嫁进多么高的门户是基本不可能的,他

  如此一来,人选可就好确定多了,无非就是京城本地落魄但上进的人家,或者外地来的上进学子。

  为此,倪夫人颇松了口气,这一来人选范围可就大大减少,她的工作也就轻松多了,也不用担心改明儿会被外人说自己对庶女不上心。

  其实也不是这活真的有多累,而是倪夫人本人就是不愿意,上次的事她总觉得有些奇怪,本来在她眼中这个庶女就是砧板上的鱼,任她宰割,可事实隐隐告诉她,并不是。

  那天晚上的安排她还记得清清楚楚,几个办事的丫鬟也说一切正常,可偏偏最后人却换了一个,要不是那是侯府,她还以为是什么龙潭虎穴呢。

  结果不是那么令她满意,心里总有那么点不得劲儿,但碍于到底没有证据,她最终还是选择放下此事,这可不代表她就忘记了。

  若是这个庶女嫁进侯府,她还要掂量一下对方的斤两,现在么,真正是捏在她手掌心。

  倪夫人可谓是在差中选差,尽力给庶女挑一个面上光鲜内里脏污的人家,冉佳怡在一旁冷眼旁观,却无可奈何。

  原主在府上毫无根基,身边几个丫鬟对她也都不是全然的忠诚,简言之,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别说从中做手脚没那个能力,就是想要调查清楚倪夫人看中的那些人有什么问题都难。

  冉佳怡也不傻,先前四姑娘可还欠她一个人情,此是不用更待何时。

  也不用特意出去寻四姑娘,侯府也不是她一个庶女想去就能去的,但是黄姨娘母子可都在府里,尤其是黄姨娘那里,也就是脚一抬的事情。

  除去之前侯爷那件事外,冉佳怡包括原主跟这位黄姨娘基本没什么交际,都是泥菩萨过江,谁也帮不了谁。

  不过,现在的黄姨娘在府中可就不一样了,托了女儿的福,她现在在尚书府的地位虽然远比不上倪夫人,可也不是丫鬟仆人们能随意欺压的,就连一母同胞的儿子地位也一下子就高了起来,不只是侯府姻亲关系,还因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这尚书府如何还得且看着呢。

  这也是倪夫人一开始只想着拿捏原主这个庶女的原因,没有亲族、没有兄弟姐妹的庶女意味着只能仰仗侯府,可惜事情没有按照她的计划进行,现在一切都脱离了原定的轨道。

  这样的情况下,黄姨娘想要打听一点府内的消息,多的是有那见风使舵的下人过来通风报信,这件事本身并不苦难,困难的是这变相的挑战了倪夫人在府中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