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323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这话肯定是假的,也不过对方的缓兵之计,不过冉佳怡现在何尝不是呢,等参加完高考才是算账的时候。

  李辰离开,冉佳怡方才从床上起来,翻找起原主的东西来。

  ----

  高考恢复的正式消息在10月份才真正公布,但早在9月份的时候消息就漫天飞,原主回城心切,听说后就让海市的父母给她找了一套高考教材回来,被原主小心收好。

  原主十五岁下乡的时候正是高中毕业,如今七年过去原主二十三岁,其实学的知识早忘记的差不多了,高考也未必能考上,或许李家人也是这么想才松口同意她参加,等到后面原主考上又不愿意放人走,才做出卖录取通知书的事情。

  不过现在,冉佳怡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有了不去上工的机会,冉佳怡自然是要好好复习的,不能荒废了原主重来一次的机会,且考的成绩越好,到时候被夺走成绩的可能性才越小。

  冉佳怡粗略翻了下课本,发现这时候的数学、物理学科知识还都是最基础的,这也不难理解,华国接触科学这面大旗的时间到底太短,一切尚在起步阶段。

  不过,有简单的自然就有难的,在冉佳怡看来,这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就实在太难了,通篇红色文学的背诵理解、领导人讲话方针等等,对她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她重点收拾了这部分资料,直接拿着出门去了知青点。

  从五十年代第一批知青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到如今前后已经二十年,李家村的知青点来来往往,却始终不缺人,她来的时候,知青点里也正在复习的热火朝天。

  尽管原主已经嫁人选择了落地生根,可到底同为知青,光是情分就不必旁人,此时来到知青点复习,一是为了暂时摆脱李家的那些麻烦,二来也是知青间互相请教学习效果更好,她过来,大家也都是欢迎的。

  知青点一共还有八个人,五男三女,其中只有一男一女是老知青,年纪都过了二十,其他这两年才来的倒是还年轻,复习起来效率也高。

  不过除了冉佳怡外,还有一个也在村子里安家了的男知青,本来在村里人的老丈人家生活也算和谐,可前几天因为高考的事情闹翻,男知青顺势搬回了知青点,分开之意显而易见。

  经历一样的事情,男知青林远难免就对冉佳怡多了几分关注:“你怎么也来了,那家人同意了?”

  冉佳怡假作开心道:“对啊,李辰说服了他们,同意我参加高考了。”

  林远没好气道:“你倒是好运。”

  冉佳怡面上笑着说是,心里道还不如他呢。

  说起来,这林远也是个苦命人,家里父亲原本也是厂子里的工人,奈何英年早逝,那时林远还小不能顶班,工作直接给他小叔顶了,原本家境优渥的工人家庭成为寄人篱下的小可怜,和寡母贫困度日,还赶上知青这趟逆风车。

  原本以为再无机会回去,才在村子里安家,如今有了机会,林远不放心寡母,势必要争取高考考回城的,然后就有了现在的闹翻分开。

  李家村顾名思义,是一个李家族人占主导地位的村子,本来村人和知青通婚关系亲近了不少,因为高考这一出,好几户在村子里婚嫁的知青日子都不大好过,林远是闹的最僵的一个。

  -----

  “那你呢?真的不一起过了?‘’冉佳怡关心问。

  林远苦笑:“本来就是勉强凑一起过,如今肯定是走不到一起了,说起来也是我对不起她。”

  对这个回答,冉佳怡不置可否,有些错误是因为认识不到才会犯,而有的错误明知做的不对也是要硬着头皮做决定的,林远显然就是后者。

  这个话题对如今的知青们来说到底太过沉重,且众人作为知青立场天然有偏向,故而,很快知青老大哥廖舟打圆场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讨论起高考复习。

  “你们谁数学好的,我好几年没碰书本,现在都不会做,谁教教我。”

  冉佳怡顺势脱身,给对方分析起了数学题,解题思路清晰、考点明确,获得了廖舟的高度赞扬:“思恬,你这水平可以啊,高考难度都不大了。”

  冉佳怡可不敢应承这话,谦虚:“哪里,我也就数学好点,其他几门不行,所以才到这儿请教你们来着。”

  众人一心冲着高考回城,激情澎湃的,复习的节奏十分紧凑,一群人不再上工,而是从早上天不亮就开始背诵,白天复习高中课本、做题答疑,彼此互相帮助下时间很快过去。

  知青点的动作这么大,根本瞒不住人,一时间很是招来了村人的不少非议。

  有的说,城里人到底是要回城的,也有的说好多年不学习肯定考不上,别到时候两头空,总之众说纷纭,羡慕的、嫉妒的,不一而足。

  冉佳怡的复习状态在一群知青中算是最好的,她也没有故意欺瞒李家人,如今离家除了李辰的态度好点,其他人是不拿正眼瞧她,觉得她迟早要走。

  期间,李辰也试探过她几次,问她复习得怎么样,冉佳怡回答很好后,李辰连假面的和谐都维持不下去,肉眼可见的焦躁弥漫在他周边。

  冉佳怡只作看不见,没过几天,对方的状态就自己调整好了,突然的变化惹的冉佳怡猜测,是不是他们背后想好了坏注意。

  如火如荼的复习中,高考如约而至。

  时间已进入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可所有高考人的心都是火热的,这一场考试缺席了十年,大家已经等了太久太久,急需这场考试让一切走回正轨。

  整场考试只持续了两天,考试结束后,知青点十人互相对了答案,发现基本答的都不错,最起码一个中专是跑不掉的,其中又以冉佳怡和林远的最佳。

  而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成绩出来前谁也说不好结果如何,虽然心急难耐,但众人还是强迫自己恢复到之前的上工状态中。

  虽说高考考上后有补贴,可若是没考上不能回城,那么村里的公分依旧是维持他们接下来生活的重要保障,谁也不敢忽视,可到底一切都不一样了。

  村人和知青分为了明显的两个团体,知青团体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区别待遇,一时间气氛僵持住了,只等最后的结果出炉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月,各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逐渐过来。

  这时候的录取与后世的填报志愿还是不一样的,正是到处都缺人才的时候,只要成绩够了,哪怕够不上填报的志愿学校,也是肯定会安排到其他学校的,只是学校、专业可能不是那么好。

  因而,在李家村知青和其他村子的人陆陆续续收到通知书时,冉佳怡的却始终不见消息,她心里就大概清楚,李家到底还是做了上辈子的事情——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偷偷拿去卖了。

  --------------------

第334章 第二十三个故事

  “思恬, 你的通知书还没来吗?”知青点里熟悉的女知青担心问道。

  冉佳怡脸色沉重的凝眉,勉强挤出一个笑来,“还没有, 可能还要再等一等吧。”

  女知青犹豫了一下方才开口:“你学的那么好, 考的也好, 肯定没问题的。”高考这种事,除了参加的人,外人谁也说不好结果, 便连好意的劝慰都无甚力道。

  相反,林远却是积极多了,因为从小生长环境的原因, 他想的比旁人都要多些:“周边乡镇的通知书差不多都到了,今年开学时间早, 现在还没到, 你要想办法问问,是不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林远直接将话挑明了,机会难得,既然参加了就该好好把握,而不是稀里糊涂的过去。

  冉佳怡正缺这个一个借口, 毕竟她自己说自己肯定考上了,总是没什么说服力的, 还显得像是王婆卖瓜,“那我应该去哪查呢?”

  “这得去教育局吧。”女知青抢答:“思恬,你要去的话喊上我, 我陪你一起去。”

  “我也去吧。”林远也道。

  这种事情不说开便罢, 说开了里面的黑幕可想而知, 水深得很, 指不定就是哪个领导家的子侄,势单力薄的难免被人欺负了去。

  冉佳怡清楚,他们都还以为这是中间有人动了手脚,压根没人往李家人身上猜测,毕竟农村人在这时候还是淳朴善良的代表,压根不会想到,村人中竟然也有耍这种心眼的。

  “好,那谢谢你们了,我打算明天早点去,来回也要不少时间,到时候要麻烦你们了。”

  “这有什么,正好我也要去县里寄信,家里人还不知道我考上了呢。”考上代表着回城,这不仅是无数下乡知青们的日夜渴盼,更有无数知青的亲人们也在翘首以盼他们的回归。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早上来找你们。”

  这一次李家村的知青们考试结果很不错,除了两个男知青因为基础太差,最后只考上了中专外,其他人都是考的正经大学,改明儿对人也可以说是前途光明的大学生。

  人知青考上了就肯定要离开,原本因为知青不上公产生的矛盾也就不复存在。

  说白了,人都是自私的,关系到自身利益自然就会产生矛盾,知青不上工没公分,可村里照旧要发粮食,村人干一样的活分到手的粮食反而少了,心里自然有怨气。

  而当这种矛盾消失,村人待知青们的态度自然就好了起来,不过这也仅限于对原本知青点里的知青,对待林远和冉佳怡这两人,村人的感官就要复杂多了。

  一来人家本来就是城里人,如今有机会回城也是可以理解的,可站在自家人角度来想,那就是抛弃妻子和丈夫的恶人,是要遭到唾弃的。

  冉佳怡还好些,至少李家人表面上是同意她高考的,林远在村子里就真是人憎鬼厌的存在,村人看见他理都不带理的,不过林远的心理也很强大,日常跟知青们住在一起,吃喝节省些,撑到去上大学也就可以了。

  -----

  所以,在知青点众人都沉浸在欢快愉悦氛围的时候,冉佳怡的事情就显得格外糟心了。

  第二天早上,冉佳怡如约早早起来,没惊动李家人悄悄出了门,在事情结果出来之前,冉佳怡并不打算让李家人知道。

  天还没亮,冉佳怡壮着胆子来到相距不远的知青点,敲了敲门进去,就见到整个知青点已经灯火通明,起来的不止昨天约定好的两人,而是所有知青。

  “你们这是?”冉佳怡有点猜测、却又不敢相信。

  “我们陪你一起去吧。”

  猜测得到了证实,冉佳怡一下子就被感动了,大家愿意为了自己跑这一趟,但这么多人去也没太大必要:“谢谢了,但我们去三个人应该就够了,县城距离也不近。”

  李家村是属于镇子下面的村子,要去县城得先坐牛车去镇上,再从镇上转公交去县里,花钱不说,去一趟就要两个小时,着实不轻松。

  见冉佳怡这么说,一个个顿时不乐意了。

  “没事儿,我们也没事,正好去县城逛逛。”

  “对啊,我们闲着也是闲着。”

  “你帮了我们那么多,这点小事是应该的。”

  冉佳怡内心感叹,到底是知恩图报的人多,原主上辈子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复习,没有来知青点,后来虽然没考上心中失望,可也没想到那么多。

  冉佳怡则没那么顾忌李家人感受,来到知青点后确实也知道了知青们不少,总的来说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知青们能这么帮助她,她也是感激的。

  既定三人的旅程,变成了十多个人,人多也就热闹了,因为时间太早,他们是从村子里从到镇上的,为的就是避开李家村人以免生事。

  到镇上时太阳将将从水平线冒头,冉佳怡做东请着吃了早饭、付了车钱,才一起赶往县里。

  这时才刚刚八点钟,县里已经很热闹了,几人问路去了教育局,还没进去就在门口被人拦下。

  “等等,你们这是干什么的?”看门的老大爷近期可是见多了来教育局哭闹的,此时见这么多人唯恐又要捣乱。

  冉佳怡作为当事人上前回话:“大爷,我是来问问我高考成绩的,我算着我应该能考上,可没收到通知书,就想过来看看。”

  老大爷也不说自己信不信,重复着自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回答:“过来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都派下去了,没收到就是没考上,不用看,看也一样。”

  冉佳怡依旧不放弃:“大爷,你就让我们进去问问行吗,我们保证不闹事。”

  老大爷怀疑的看着眼前的一二三......足足十个人,眼神明晃晃的写着不信。

  冉佳怡不好意思瞧瞧身后,这阵势看着还真像是来捣乱的:“不是,他们就是来陪我过来的,不行他们都在外面等,我一个人进去您看成不。”

  老大爷闻言又仔细瞅了瞅,仿佛是衡量她到底有没有威胁一般,半晌才不甘不愿道:“行吧,就你一个人进去,进去不准闹事,问完就出来,其他人留在这不准进去。”

  几个知青见状有点不放心:“要不还是我们出一个人陪你进去吧。”

  冉佳怡见老大爷的目光一直关注着这边,连忙道:“不用,我一个人可以的。”

  说着越过几人直接进入教育局,有人想跟着进来被眼疾手快的老大爷拦住。

  冉佳怡循着老大爷说的地方找到了查分的地方,里面正忙的热火朝天,显然这段时间工作量不小。

  “您好,请问,我想要查分是在这边吗?”问第一遍没人回应,直到问了三遍,才终于有一个大姐过来,“查分是吧,自己的还是替别人查?”

  “查我自己的。”

  “哪个镇哪个村的?”

  冉佳怡报出了李家村的名号,还有自己的名字等信息,大姐在一本厚厚的本子上翻找起了记录本。

  那厚厚的一沓想必都是参加高考的人员名单,这不过一个小县城,人数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