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宋家院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安静后,终于再次鸡飞狗跳。
好一阵叽叽喳喳后, 宋父不耐烦了,“你们安静下, 听我说行不行。”
家主的权威没人想要挑战, 很快院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父身上,期待他给出一个答案。
宋父清了清嗓子,却不小心勾动了脸上的伤,疼得龇牙咧嘴, 顾及形象才隐忍住,缓慢道:“也不是什么大伤, 老大家的来第二天,我们五个人一起被一户人家选中做活,修那人家的花园, 都是力气活, 还有假石头之类的, 费力气, 可也能吃饱了。
但干了五天也就完事了,我们只能去北边那条街继续等着,可没想到刚有管事的来挑人,我们五个就被一群人拦住,说这些活他们包了,我们不能再干。
等着吃饭呢,这哪行啊,我们就跟人家干了起来,结果那边愣是出了十几个人,我们才挂了彩,活也干不下去,索性回来养养伤。”
宋父说的轻描淡写,但一干听众可不这么认为,好好的干活,被拦了财路不说,还白白被打一顿,真是没处说理去。
宋母被气得张口大骂:“黑心肝烂肚肠的,生孩子没**,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下次遇上老娘一定撕了他们.......”
一连串祖安话喷薄而出,听得人解气不已,冉佳怡再次感叹,看来宋母平时训她们还是留了几分功夫的。
几个儿媳妇也不遑多让,尤其三房的,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三弟媳心疼的连声道“好好养伤”,可吃饭的钱尚且没有,更何况买药,也只能熬着了。
可宋家人能做的也就是骂几句,打又打不过,能怎么办,只能咬碎牙齿和血吞,老百姓最擅长的就是忍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一家子气也散了,宋父几人带着伤从镇上回来,也着实累的不轻,当即就要回屋休息。
各回各屋后,冉佳怡也跟着宋大郎进了大房的屋子,正要搀着人休息,就见宋大郎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饼子:“诺,这饼子是这几天做活挣来的,你收起来,干粮能存几天呢。”
冉佳怡见了粮食,不见惊喜,反而多了几分齿寒,她几乎是瞪着宋大郎问:“这是你省下来的吧,你们都有吗?”
宋大郎没多想,高高兴兴道:“对啊,我们没敢全吃,每人省了两个下来,爹让我们自己留下呢。”
冉佳怡见对方傻乐的样子,真不知道是骂对方缺心眼,还是叹傻人有傻福。
原本宋家的所有财产都是归宋父宋母所管辖的,这既是为了维护大家长的权威,也是为了一个大家庭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大的能带带小的,压力小的能带带压力轻的,走出去还是团结的一家子。
可现在呢,这么关键的时刻,宋父竟然把几房得的粮食都给了各人,而没有收上去统一分配。
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也许等公中的粮食吃完后,几房人就要各自负责各自的粮食。
-----
这样看起来公平,其实对大房来说又是最不公平的,不说别的,宋父宋母肯定是带着四郎一起过的,二房两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三房更是只有两个大人。
反观大房呢,两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在没有粮食的现在,无异于叫他们等死。
冉佳怡深深叹气,好在她从来没有将希望放在宋家人身上,而是提前准备了后路,看来她的计划也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果不其然,一家团聚的第二天,宋家不仅没有一点团聚的喜悦,反而满是沉重,想来聪明人也不止冉佳怡一个。
冉佳怡昨天说的大房最难是相较而言,但其实其他两房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大早上,一家人刚围坐在一起吃完早饭,宋父就一脸严肃的宣布了一个消息,分家。
说是分家,其实就是内部粮食分开,户籍什么的照旧不动,这也是乡下的常态,官府很多税收包括征丁等等都是按照户来的,一个大户能省不少事儿。
说分家,那最重要的无疑是能救命的粮食。
家中粮食多少几房小辈没有人知道,唯一清楚的恐怕就是宋父宋母本人,所以在宋母配合着去房间拿出一小袋子粮食后,众人都有点怀疑,实在是这粮食太少了。
原本三个儿媳妇都以为家中再如何说艰难,但到底还有些往年的底子在,不然也不会撑着不离开。
不管几个儿子儿媳怎么怀疑,宋母咬死了这就是家中全部的粮食,冉佳怡他们作为小辈没有丝毫置喙的权利,只能认了。
即使这点粮食,在分配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最大的争议在于,粮食是应该按照几房均分,还是按照人头来分。
宋家分家局势还是很明显的,宋父宋母带着未娶亲的四房,其他三房各为一户,总共四户。
如果按照户数分,人越多的越吃亏,如果按照人头分,人数少的又会吃亏,真真是怎么算都不合适。
最后,依旧是宋父力排众议,定下了四户均分,宋母几乎是瞪大了眼睛将粮食分成四分,力求肉眼看不出差距来,结果也确实如她所愿,三房各拿了一份,剩下的就是宋母他们的。
粮食分完了,这个家也就分完了。
所有人的情绪都不是很好,宋父宋母是眼见着本来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就此分开,而其他人则更为忧心粮食问题,甚至于都维持不住面上的表情,拿了属于自己的粮食径自回屋。
-----
昨天只顾着傻乐的宋大郎也不可避免得察觉到不对劲,看着属于自己一房的粮食,大概就那么小小一捧,再节省估计也就只能撑上一个月,宋大郎踌躇了。
“分给咱们的就这点粮食?”宋大郎有些不敢置信,至于是不敢相信家里就这点粮食、还是不愿意相信宋父宋母也会这么对他,可不好说。
冉佳怡点头,心中暗想,早干嘛去了,回到自己屋唧歪有什么用。
越看越嫌弃,冉佳怡索性不再看,这种人也就上辈子吃着原主被典妻的红利,才会生活得好好的,不亚于吃原主的人血馒头。
粮食再少也是他们现在唯一的保障,冉佳怡找了个地方藏起来,这才安心。
只是,坐吃山空也不是个事儿,冉佳怡忙活完,还是忍不住跟宋大郎建议:“要不你明天再去镇上瞅瞅有没有活,这粮食也管不了几天啊。”
本来还满心愤懑的宋大郎一听这话就瞬间蔫了:“还是算了吧,那群人一直在镇上守着呢,找不到活白挨一顿打。”
冉佳怡更加鄙夷这个男人,就要饿死了,还担心被打一顿,一般人被逼到绝路上不总得不放弃再试试嘛。
她是真的生气,说话也就不客气起来:“你不去找活儿干,我们娘儿四个怎么办?”
宋大郎一向是个遇强则弱的性格,往常和顺的媳妇儿突然爆发,他也不敢反驳,讷讷:“爹娘总不会不管我们的。”
宋父宋母做的那么明显,就差直接说“以后你们生死自负”,就这宋大郎还是期待着他们,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
“行,你不去、我去!上次我去的客栈掌柜人很好,我明天去看看能不能讨点剩饭剩菜。”
宋大郎只道:“这样也挺好,要是有你多带点回来,给爹娘他们也送一份过去。”
冉佳怡朝天甩了个白眼,彻底不搭理他。
这一天的早饭如无意外是宋家一家子在粮食危机解决前最后一次一起吃饭,等到第二天就是几房各做各的。
因为计划去镇上,冉佳怡是起得最早的,几乎是天还没亮就起来准备早饭,早饭也就是一小碗碴子粥配咸菜,不过她做的分量大,一家子吃的还挺满足,只是这行为又引来了宋母的不满,言他们不懂得过日子节省。
但吃都吃了,也不可能吐出来,冉佳怡左耳进右耳出,洗好碗筷依旧挎着小篮子出门,篮子里是她昨日里摘的一把野菜,虽说不稀罕,可到底是个心意。临走前不忘吩咐宋大郎在家看好几个孩子。
她也确实是去镇上,两天过去也不知道那对兄妹咋样,她一直牵肠挂肚放不下心。、
或许是走习惯了,冉佳怡也不觉得这一段路走下来有多艰难,很快就到了镇上。
她也没有直接去客栈,而是先到和两兄妹约好的地点碰头。
两天不见,两兄妹气色好上不少,脸上也不再深深凹陷衬的皮包骨头,看得冉佳怡还挺欣慰。
待得知两兄妹这两天已经看过了租房,就等她最后确定以及付钱,冉佳怡就更高兴了,好歹没看错人。
最后,冉佳怡在三间房屋中挑中了最小、也是最便宜那家,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反正以后最多三个人住,不需要太好的条件。
有了房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
冉佳怡将存在掌柜那里的银子取了出来,悄悄在小院子里挖了个坑卖了,又花高价买了点米面粮油,三人一起在新屋吃了顿迁居饭,恰好还剩下些饭菜,冉佳怡正好带回去。
--------------------
感谢在2021-02-23 22:39:38~2021-02-24 23:18: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天的西瓜有点甜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7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有了退路, 冉佳怡也就有了底气,心情好、回上河村的脚步都是轻快的。
一直到进了村子,距离宋家越来越近, 冉佳怡才调整了状态, 脸上是一幅隐忍的喜悦, 带着些急切,让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是遇上了什么好事。
回到宋家大房,一大三小都在床上躺着, 要不是还能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准要误以为人到底还在不在。
冉佳怡摸了摸自己篮子里带回来的饭菜,从镇上回来已经有些凉, 想到几个孩子,她还是任劳任怨去厨房将饭菜热一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冉佳怡对自己还是挺大方的, 因此,在镇上的那顿或是也着实没有亏待自己,不说大鱼大肉的,但也算得上荤素搭配,如今虽然肉已经被吃光, 可残留的肉香和油腻的味道在热气的熏陶下还是很快飘散在宋家的院子里。
冉佳怡自己闻着香气都颇有点心虚,好在其他人至始至终没有出来, 也许是没有想到这样的香味会是自家传出来的吧。
热好了饭菜,冉佳怡还特意用碗盖住,防止路过其他房门时露出香气引起注意, 虽说已经分了家, 可宋父宋母要真的拿儿子一点吃的, 他们也是反抗不得的。
好在一切顺利, 冉佳怡端着一满碗安全的回了屋。
唤醒三个孩子,冉佳怡照例是先给两个大的喂食,又给小的剩了一点,基本也就没了。
在外面时香气还不那么显眼,可在一间屋子里就彻底掩盖不住,更何况冉佳怡也压根没想过要隐瞒。
屋子里除了三个孩子也就一个宋大郎,一个做爹的要是连孩子这么点吃食都要强,冉佳怡都要怀疑他是否配为人了。
宋大郎虽则瞧着眼馋,但到底没好意思开口要,等三个孩子吃碗,他才咽了咽压抑不住的口水,小声问道:“你这是哪来的?”
冉佳怡:“就上次我去的那家客栈,今天正好碰见好心人,就给我剩了点。”
宋大郎有点不相信,这世道自顾尚且不暇,哪有那么多好心人。
见他不信,冉佳怡眼珠子一转,开始编起了瞎话来。
“说好心人也不算吧,就上次我不是看你们嘛,正好遇见两个外地来投奔长辈的小少爷和小姐,给他们指了路,今天我去客栈后门等,不知怎么被他们看见了,听了我的请求,就赏了我一碗。”冉佳怡低头笑着,颇有点占了人家便宜的不好意思与小市民的精明。
宋大郎不禁感慨:“你也真是好运道,可惜这事也不是天天都有。”言语间满是遗憾。
冉佳怡悄悄给了他一个白眼,也附和着道:“是啊,可惜了。”
转而,她似是想起了什么一般,道:“对了,两位少爷小姐还说,想要请一个人帮他们做活,也不知道愿不愿意请短工。”
这年头人命低贱,可没几个人愿意请短工的,毕竟那雇佣的钱,比起买一个下人也不遑多让。
宋大郎是个乡下人,可也知道镇上那些富贵人家的道道,像他们去镇上干活,一般干的就是苦活累活,像是什么搬货啊、修院子之类的,轻松的活自有下人们去干。
想到那些依旧膘肥体壮不减的下人们,宋大郎心中略过几丝不喜、几丝不屑,好歹自己是个自由人呢,命是自己的,儿孙也是自己的,不至于出生就为奴为婢。
但这不妨碍他为自家得不到这样的好活计而略微遗憾。
抛却那些不该有的年幼,一对小夫妻的对话也回到了正经事上来。
-----
冉佳怡问他:“大郎,你说咱家日子这要怎么过啊,家里三个孩子,早知道不生那么多了。”
宋大郎可不认可这话,乡下地方,生了几个孩子、能干多少活,可都是男人们炫耀的资本,他足足三个儿子在这一片足以傲视一众男人,是他一向引以为傲的喜事。
只是吧,人长一张口,不论大小,生下来就总是要吃饭的,想到刚刚进了三个崽子肚中、自己丝毫未沾边的饭食,宋大郎也不禁有些纳闷起来,不都说多子多福嘛,怎么自己生了这么三个大胖小子还遭嫌弃了呢。
不说其他人吧,但他们爷奶都是嫌弃的,宋大郎为人性子是憨厚了点,也也不是真傻,分家的事仔细想一想也就知道究竟是为何了。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