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拒绝做妾,囤粮满仓度荒年 第288章

作者:千扇 标签: 穿越重生

  姜氏挑眉,她就知道这几个老不死的来家里没啥好事。

  “棠儿都嫁到我们徐家了,怎么圣旨还得由你宋家祠堂来供奉?我徐家没祠堂还是没人了?”

  宋宏富往她的方向看了眼,上次来的时候,这妇人就在旁边不说好话,当真是聒噪的很。

  “她的名儿还在我宋家族谱上呢。”

  宋允棠眉头一抬。

  “我怎么记得,之前里正一直以我回到宋家的时日短,推脱着没让我上族谱?如今又说我在宋家的族谱上,这事儿可真新鲜啊,啥时候上的,我怎么都不知道?”

  宋宏富一听,面上带着些尴尬,他嘿嘿一笑。

  “那不是你之前回到宋家的时日短,担心你又跑回林家去,所以才没将你的名儿记在族谱上么?去年年底跟村里的族老讨论过后,便将你的名给加上了。”

  他说着,将腰板挺直了一些。

  “咱榕树村的姑娘家,许多从出生到现在都没上过族谱呢,那林昭昭之前就没上过。”

  宋允棠嘴角带着冷笑。

  “能上宋家族谱是什么很光荣的事情吗?宋枝梅不也上过,然后呢?”

  宋宏富忙说,“宋枝梅之前上宋家族谱,还是马氏苦苦跟我求来的呢,后面她犯了错,不也将她除名了么?再说了,嫁出去的姑娘能上娘家族谱多光荣的事儿啊,恰恰说明娘家这边的人重视你,往后在夫家也能将腰板挺直一些不是?”

  他这一番言论,听的姜氏脾气都上来了。

  “棠儿回榕树村三年多没见你们给她上族谱,如今看她过的好了,你们又赶着给她上,我看你们就是手拿算盘串门子,摆明了就是趋炎附势,捧高踩低!”

  一旁的徐永旺悄悄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媳妇儿这成语用的可真好。

  儿子儿媳妇成亲第二日,他爹便找了里正将儿媳妇的名给记在青野旁边了,根本费不了多少功夫,她在榕树村生活了三年多都没给上,如今有好处又凑了上来,榕树村这个里正也确实是不要脸。

  宋宏富面色不善的望着她。

  “我跟我宋家的姑娘说话,你一个妇道人家插什么嘴?”

  宋允棠上前。

  “这里是我家,她是我丈夫的母亲,便也是我的母亲,里正当着我家人说话的时候,还请放尊重一些,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叫人将你们赶出去!”

  其中一个族老指着她。

  “你好歹也是从咱们榕树村出去的姑娘,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呢?我们都是你的长辈,你就是这么跟长辈说话的?”

  另一人搭言,“就是,你之前看着挺知书达理的一个姑娘,怎么嫁到徐家之后,就成了这么一副样子?”

  姜氏气的不行。

  这些人简直胡搅蛮缠!

  什么叫嫁到徐家之后就成了这么一副样子?

  那是因为之前丫头善良,家里又没人给她撑腰,才没有跟他们一般见识,这些人居然还倒打一耙在这里挑拨离间。

  “真当我徐家人都是吃素的。”

  姜氏抄起扫把就朝着那几个人劈头盖脸的打了过去。

  “屎壳郎戴面具,我看你们是臭不要脸,棠儿嫁到我徐家成什么样子了?要你们在这里乱嚼舌根?自己打的什么算盘真以为别人蠢看不出来?你们要是大大方方承认,老娘还能高看你们一眼,在这儿阴阳怪气恶心谁呢?”

  徐永旺见媳妇儿动了手,赶忙上前劝架。

  只不过他不是制止自己媳妇儿,而是制止宋家那群人跟姜氏动手。

  徐文成见状,也有样学样的上前“劝架”。

  这一幕,简直让念儿大开眼界。

  她印象中的舅母一直是温和慈祥的,没想到打起架来竟也丝毫不含糊。

  宋家那几个族老在村里辈分高,平日里大家都是敬着重着,这会被一个妇人拿着扫把抽,一时间只觉得面子上有些绷不住。

  “宋允棠,你就任由你婆母这么欺负你娘家人?”

  宋允棠冷冷的望着他们。

  “既然你们不想要面子,那咱们就将话挑明了说。”

  在场的人听罢,全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她继续说,“关于我的身份,官府文书上写的明明白白,我的户籍早已经从榕树村迁出来了,能不能上宋家族谱,我其实一点都不在乎,里正去年带着人将我从榕树村赶出去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今日。”

  “田地上的事,念在大家相识一场,我不会给榕树村使绊子,但也不会给榕树村的人开后门,至于我手中这份圣旨,我是不会让你们带走的,诸位最好歇了这个心思!”

第400章 地里出现了蝗虫卵

  “这……”

  宋家族老们面面相觑。

  “你这是自己发达了就不要娘家了?做人可不能这么忘恩负义,你毕竟是从榕树村出来的,想将来被别人戳脊梁骨吗?”

  “你爹娘爷奶叔伯都还在村里过日子呢,难道他们你也不管了?”

  宋允棠冷眼瞧着面前几人。

  “我低落时,你们这些所谓的‘娘家人’是怎么做的,需要我给你们回忆回忆吗?别说我没出嫁的时候不会将圣旨给你们,如今我已经出嫁,我的名字在成亲第二日就上了麓山村的族谱,就算要供奉,也该供奉在麓山村才是,何时轮到你们来操心?”

  众人被宋允棠这番话怼的哑口无言。

  出嫁从夫。

  这是既定成俗的事情。

  更何况,宋允棠在榕树村时,他们之前确实没怎么关注过她,村里那些喜欢闲话的婆娘们成日里的指指点点,也从未去干预过。

  但毕竟是同宗同族,也不能总揪着从前的事情不放不是?

  在一块过日子的家人都还有闹矛盾的时候呢。

  “之前村里确实有些风言风语,可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村里已经没有人敢这么议论了,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上回田地的事你不给我们便利也就罢了,这圣旨不如就给我们带回去,我们定会放在祠堂好生供奉的。”

  宋允棠语气肯定,“圣旨的事,没得商量,里正无需多言。”

  宋宏富望着她,“真没得商量?”

  见她冷着一张脸不说话,他又点头说,“行,既然你不愿,我们也不强迫你。”

  宋宏富望着身后几个族老,“咱们走吧。”

  其中一个族老拧着眉头。

  “咱来一趟也不容易,费了好大一番劲儿呢。”

  宋宏富叹了口气。

  “走吧。”

  宋允棠现在的地位,比之前的黄家还要高,他们不能得罪。

  否则她要是计较起来,榕树村的人无田地可种,到时候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早知道今日,当初她在榕树村的时候,让村里人留点余地就好了,偏生他之前还信了那个宋枝梅的撺掇要将宋允棠赶出榕树村。

  如果没有这些事,她今年才十七,说不定也不会那么急着嫁人。

  没嫁人的话,她所有的荣誉,就都是榕树村的。

  都怪他猪油蒙了心。

  如今真是肠子都要悔青了。

  族老们虽不甘心,却还是跟着宋宏富离开了。

  姜氏关好院门之后,呸了一口。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都住县城来了,这些人还想上门来打秋风呢。”转而望着她,“就是你爹娘爷奶,总归是在榕树村过日子,你这样不给村里的族老们留脸面,他们不会受到牵连吧?”

  宋允棠摇头说,“应该不会,榕树村有不少人从我这里租了田地在种,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应该不会去招惹我爷奶爹娘。”

  姜氏点头,望向她。

  “既然回来了,就吃了饭再去忙,青野应当也快回了,娘去做饭去。”

  宋允棠应道,“行,那我吃了饭再去医馆。”

  ……

  再有三个多月便是秋闱了,徐青野这些日子夜夜忙到深夜才睡,第二天天微微亮便又起了。

  宋允棠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安稳的念书环境,平常大多时候都不在家,带着夏宁和念儿在医馆、镇上、麓山村和省城之间来回跑,只中途回家过了个生辰之后,第二天便又匆匆去了省城。

  对于这一点,徐青野颇感无奈。

  只想着秋闱结束之后,便能有空多陪陪她了。

  因着近些日子风调雨顺的,田里的庄稼长势极好。

  官府的赈灾粮施到现在,粥也越来越稀,眼看着粮食已经见底,不少百姓靠着官府的粥水和树皮草根过日子。

  有些扛不住的,已经举家搬迁去了外地富庶一些的地方。

  原本边疆战事吃紧,需要大把的银钱,被安阳县这边的灾情一耽搁,国库更是雪上加霜。

  大家都祈祷着今年田里能有个好收成,到时候也不再需要继续靠救济粮过日子。

  宋允棠近日在省城又买了个铺面,开了第二家花间醉,将镇上的原班人马,大部分转移到了省城。

  只留了少数几个守着镇上的铺子。

  经历灾荒年之后,镇上铺子里的生意远不如去年。

  就连书院念书的书生都比往年少了许多。

  宋金保和赵氏咬咬牙,将家里的双胞胎儿子一起送到了镇上的书院念书,两人在花间醉遇到过大伯家的两个堂兄,才知道那间酒肆是自家姐姐的铺子。

  不过他俩还不糊涂,除了第一次遇见堂兄的时候,堂兄请兄弟俩吃了一只炸鸡,平日里极少往铺子里跑。

  只路过遇到熟人打声招呼的也就过去了。

  这天,宋允棠正在医馆中教顺子探脉,念儿领着乔大乔二来到她面前。

  “东家,不好了。”乔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