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 第236章

作者:相思不再念 标签: 穿越重生

  哪里不方便她没说,但都不是蠢人,知道她的意思。

  这肉的来源有点不正当,大概率出自黑市。

  “有点多。”

  王楠拎起来掂了掂重量,看向她,“你别是把家里的肉都送来了吧?!”

  易迟迟看异形似的看着他,“我们俩到底是我傻还是你傻,你看我像那么大方的人吗?”

  “对别人不像,对我们你没小气过!”

  这话说得易迟迟嘴角抑制不住的上翘,“知道我对你们好,以后对我也好点。”

  “那必须得。”

  三人信誓旦旦开始许诺,也可以说是画大饼,连她生娃了给她带娃给我洗尿片之类的都出来了。

  画的饼可谓是又大又圆。

  然而易迟迟不吃这一套,她叮嘱王楠,“闻时运动量大,比较费鞋,你鞋子记得做扎实点。”

  “放心,别的不敢说,做鞋这个我手艺一等一的好。”

  担心她不放心,她戳戳葛素娟,“我还可以让娟子一起做。”

  “我也可以。”

  周秋雨赶紧举手表示存在感,却被王楠和葛素娟怼不可以,她就挺委屈,“我鞋子学的差不多了,能做。”

  “能做不意味着出师,你做鞋的手艺还需要练。”

  易迟迟也不想指望她,“我可不想闻时收到鞋穿上没两天,脱线后鞋子分家。”

  这话把周秋雨打击惨了,她蔫蔫哒表示等她学精了再帮忙做,到时候易迟迟可不许拒绝。

  这就不可能拒绝。

  毕竟易迟迟没打算学做鞋,布鞋属于时代性产物,等以后工业发达了布鞋还能量产,性价比实在是太低,犯不着学。

  “你好好学,我以后的布鞋就指望你了。”

  她安抚性拍拍周秋雨的肩,一副我看好你的样子。

  这姑娘好哄,听见这话笑开了花,表示她一定好好学。

  然后,四人凑在一起闲聊几句后,易迟迟回了家。

  和已经把肉处理好等她回来的闻母各自回房休息,一夜好眠。

  翌日早上早饭吃饭,易迟迟去了队医室,闻母则带着她给的钱和票,跟着交公粮的队伍去了公社。

  收获闻时寄回来的大包裹两个,信件三封,缝纫机一台,酱油、醋、盐……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还有大白兔、糕点这些。

  文具小人书也有,按照她列的清单给秦久准备的。

  缝纫机的出现引起了小范围的骚乱,之所以没出现大的骚乱,是因为柳兰结婚时她汉子给她准备了三转一响。

  屯里大队长和支书家也都有缝纫机,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屯里都有三家有了,闻母带回来的这台缝纫机也就显得没那么珍贵。

  

第246章 又卖乖撒娇

  但对易迟迟来说很珍贵,主要是可以把她的双手解放出来。

  晚间回家,她围着缝纫机前转了一圈,眉开眼笑换了针头,调整针脚的间距,随后拧紧螺钉等流程。

  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她哒哒跑回屋拿了裁剪好的布料坐在缝纫机前忙活开了。

  哒哒的走线声中,一块块布料在她手下宛若拼图般逐渐成型。

  闻母没急着走,站在一旁看。

  看了没几分钟,易迟迟完工了,她拿了剪刀剪掉线头,将缝制好的布料从缝纫机针下取了出来。

  “这就好了?”

  “好了。”

  这速度也太快了,缝的啥啊。

  正想问问,易迟迟手一抖,缝好的布料被展开,闻母脸一红,原来是小衣。

  就这么两片薄丝丝的料子,用机器确实快。

  “给你自己做的?”

  “不是,池姣姣的。”

  易迟迟检查了一下针脚,细密平整,完美。

  关键是快。

  缝纫机几分钟搞定的事,换成手工时间会成倍的涨。

  “以后做衣服轻松了。”

  她美滋滋。

  闻母就笑,“也是运气,供销社就这一台缝纫机,被我搬回来了。”

  早一段时间或者晚一段时间都不一定能买到,得上县里百货大楼才行。

  “吃饭没有?”

  “没呢,药子叔他们刚到,有留我吃饭,我这不急着看缝纫机么。”

  闻母表示了解,“想吃什么,妈给你去做。”

  易迟迟看了看天色,“煮个面条吧,太晚了。”

  做饭菜太麻烦,面条煮起来快,水烧开丢进锅里煮熟丢点菜叶子或者拿酱一拌就能吃,方便。

  于是,晚间婆媳俩一人一碗肉臊子面搞定。

  翌日天气阴沉沉,早起的易迟迟门一开,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她打了个哆嗦,啪地一声将门关上。

  “妈,变天了。”

  闻母在厨房做早饭,闻声探出个头道,“估摸着快要下雪了,你记得把棉袄穿上。”

  “知道。”

  回屋换了衣服的易迟迟拿出给闻时写好的信去了厨房,“妈,你给闻时写信没有?”

  “写了,在我抗桌上,你去拿,到时候一起寄出去。”

  “好。”

  易迟迟去了闻母房间拿了信,早饭时间问闻母今天干什么。

  她咽下嘴里的面条道,“今天上午分粮,下午回家剥松子,你呢?”

  “去队医室,不下大雪我都得坐班。”

  大雪一下,她就不用出门了,可以安心在家里蹲在暖烘烘的炕上绣她的双猫双面绣。

  想到炕,她想起一件事,“妈,我们柴火好像没囤够。”

  “莫慌,我都跟大壮爷孙俩说好了,他们这几天会把柴火送过来。”

  于是,易迟迟就不再操心柴火的事。

  “对了,小草生了。”

  “在医院?”

  易迟迟好奇问道,她探亲回来不但柳兰不在家,就连柳小草也不在。

  问了才知道,原来柳小草男人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又机缘巧合调到了县运输大队在县里申请了员工宿舍。

  随后小草也跟着去了县里。

  屯里人都说柳小草嫁了她汉子是嫁进了福窝,马婶子更是嘚瑟的不行,因为这对是她做的媒。

  但随之而来的是马婶子出了名,周围几个公社家里有未婚男女的人家,都跑来找她说媒。

  说她人脉广,搞得马婶子哭笑不得,连声说她不是专业媒婆,柳小草那对是碰巧。

  把人全都拒绝了。

  “在家,有人给她做月子。”

  说到这里,闻母道,“估摸着她男人差不多要来报喜了。”

  易迟迟嗯了声,想到她的家人,问道,“她妈他们有没有后悔?”

  闻母一脸不屑,“后悔也没用,小草男人是个有主见的,小草也被伤透了心,她妈他们占不到什么便宜。”

  “就该如此。”

  想到柳小草母亲他们为占不到小草两口子便宜气急败坏的样子,易迟迟感慨道,“小草可算是苦尽甘来,挺好。”

  “主要她汉子有能耐。”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凡小草没能耐,两口子只能守着公分吃饭,能不能吃饱饭都是个未知。

  “她真的需要好好感谢一下马婶子。”

  不是马婶子给她说了个好对象,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答应给她父母的养老钱和粮食。

  能把她逼死。

  “我汉子也能耐。”

  易迟迟不要脸自夸,闻母愣了下,噗地一声笑出来,“他是不是又在信里卖乖撒娇了?”

  不知害羞为何物的易迟迟笑着嗯了声,随后道,“妈,看破不说破。”

  “我懂。”

  闻母给她夹了个炸蛋,“赶紧吃,再不吃面要坨了。”

  “好嘞。”